生态、形态、神态“三态”互构的山东庄园民居文化空间研究
——以章丘袭氏庄园为例

2023-11-23 03:43卜颖辉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三态院落庄园

卜颖辉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袭氏庄园”是山东章丘普集镇杨官村的一处大型传统庄园,在当地又被叫做“袭家大院”。该庄园由村内望族袭家所建,最初为袭氏第十七代孙袭肇运兴建于清代嘉庆年间,距今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1]。2005年章丘市12016年12月22日,撤销县级章丘市,设立济南市章丘区。将袭氏庄园的大门、南侧临街的南楼、最北侧的北楼以及南北二楼之间的宅院二、三、四进院落划定为市文物保护单位,进行重点保护。从袭氏庄园现存情况看,除了原第一进院落有较大破坏外,庄园整体上保留了原有的院落格局以及建筑和空间面貌,能够反映传统山东庄园民居的典型文化特色,具有较高研究价值(见图1)。

图1 袭氏庄园现状

一、山东庄园文化空间的文化生态

1.一袭布衣——勤俭习礼的家族文化传统

根据《章丘杨氏世谱》记载,杨官村最早叫杨郭庄,系明代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直隶冀州枣强县杨氏家族迁入当地所建。《章丘杨氏世谱》中关于杨氏祖碑有记载:“此本故里,元末避乱他出,至明始回籍耳,未知是否。”由此可推断,杨官村的历史可追溯到元明之际。杨官村地处章丘、淄川和邹平三县相交处,东临王村市集,西接普集市集,向东可达周村,旧时往来客商于村中杨官大街攘来熙往,村内商贾云集,热闹非凡[2]。人流往来在推动当地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使当地文化得到极大传播与发展,在杨官村流传很多典故传说和风俗讲究。

(1)传习勤俭

杨官村“袭氏庄园”是以园主的姓氏“袭”来命名的,但据当地《袭氏家谱》记载,该族祖先并不姓“袭”,而是姓百家姓中的“习”,袭家祖坟的碑文上也是以“习”为姓。关于袭家改姓的由来在当地有两种说法。

第一个典故流传较广。袭家第八世孙有一人名叫袭勖,字克懋、懋卿,号耻庵,是明嘉靖年间山东有名的诗人和教育家。相传袭勖一生投身教育,桃李满天下,他有很多学生都在京城为官,学生们经常邀请老师到京城居住。一次袭勖到京住在一个学生家中,这期间有个外国使节向朝廷递交了一份国书,国书上的文字形如蝌蚪,满朝文武无人能识。袭勖的学生下朝后就向老师说起此事,他看后不仅认得书上文字,而且很快将其翻译成文并让学生呈交嘉靖皇帝。皇帝很高兴,要召见袭勖,可就在下诏那天,袭勖重病不起无法赴朝,嘉靖亲自前往探视。见袭勖一身布衣,简朴单薄,嘉靖将自己的外衣披于袭勖身上。袭勖受宠若惊,上书谢恩时把姓中的“习”字改为龙衣之“袭”,以谢隆恩。嘉靖皇帝就顺水推舟,将“袭”字赐他为姓了。

另一个典故也与赐姓有关。相传袭勖不但才华横溢而且棋艺高超,恰巧嘉靖皇帝也是个棋迷,袭勖经常入宫侍棋。一次袭勖在宫中棋室等候,因皇帝有事等了很久。毕竟年事已高,袭勖久等皇帝不至,竟然在棋桌旁打起了瞌睡。嘉靖来时见此情形,心生怜悯,就将外衣披于袭勖身上。袭勖醒时又惊又喜,感激涕零,随后上书将姓改为“袭”字,以感谢龙衣恩德。嘉靖便以此赐姓,自此便有了龙衣之“袭”姓。

(2)礼教传家

袭家一直注重礼教传家。早在袭勖时,就在族谱中要求每年家族都需进行“春秋之祭”,对祭祀活动的程序、内容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并要求:“圣谕族约内事理,不许分外生事,欺凌乡里、游惰失业,违者绝之,生不与祭,死不许入墓”。至十七世孙袭肇运时,他自小便饱读诗书,经史子集无所不通,但科场不利,屡试不中。袭肇运后来随大哥袭肇远一同经商发了大财,兄弟二人事业有成后首先想到的便是遵从祖训,光耀门楣。他们选址风水极佳的杨官庄,雇请能工巧匠于村北山中开采坚硬耐用的砂岩,并錾刻成规整美观的方正料石垒砌地基、墙身,房梁上的料材更是精挑细选上等榆木,以示“粮(梁)余”之意。砌墙所用青砖也是专门烧制。为了防止墙体开裂,抹缝所用灰泥均使用过筛三遍的石灰粉加黏米汁拌和。砖缝之间不平的地方还用铜钱塞垫,如此精工细作,历经十年之久方建成袭氏庄园。这座庄园没有过多的雕梁画栋,外观朴实无华,但历经二百多年风雨依然坚固如初,无半点破败之感,让人不由得敬佩袭肇远、袭肇运兄弟二人踏实严谨的处事精神。袭肇运死后,他的孙辈沾染上了吸食鸦片的恶习。在放有祖先牌位的袭家家祠中,败尽家财的“袭落子”被曾用来砌筑袭家大院高墙的石灰封迷双眼,弃于荒野。依照袭家祖训,“袭落子”最终未能入得袭家祖坟。袭氏的家礼文化在家族中一直传承,成为其庄园文化的重要内容[3]。

2. 东岭晓月——诗意俊美的田园文化景观

袭氏庄园所在杨官村是山东省政府公布的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早在明清时期,杨官村就位于章丘、邹平和淄川三地的相交处,而且向东临王村市集,向西接普集市集,村北为水泉村,村南为孙赵村,村东有常朴村及大佛村,村西邻许河村和袭家村。杨官古村选址于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带,村子周围有面积广阔的良田沃野,村子坐北朝南,北面倚靠岗阜,南侧临近河流,生态景观环境十分优越。村子内部沿道路、水畔和宅院周边分布了大小各异、相互贯通的田地、林地及苗圃,形成村落内部完整的绿地群落。绿地中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层次分明,品种丰富。经调查,村内现主要的绿化骨干树种有毛白杨、加拿大杨、国槐、刺槐、香椿、泡桐、法桐、垂柳、旱柳、合欢、核桃、蜀桧、侧柏等十余种乔木,大叶黄杨、小龙柏、玉兰、石榴、蜡梅和葡萄等多种灌木以及藤本植物,村内与村外绿地相连,构筑起村落良好、系统的绿化生态景观。

村落风景优美,村南有河流绕村而过。村北正对的山岗是章丘八景之一“东岭晓月”的“东岭山”(见图2),当地人把这座山叫“茶叶山”。“茶叶山”山名的由来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据文献记载,“茶叶山”古时也叫“杈岈(枒)山”,有比拟象形的意味。最初可能根据山形酷似枝杈,而被当地人取名“杈岈(枒)山”,后来因为方言口语的原因又逐渐被叫成了“茶叶山”。东岭山海拔612米,山形俊美,挺拔峰立,在山北峰顶有一石洞,洞内开阔,人可穿行,每逢农历当月下旬黎明拂晓,由章丘古城县衙处可望见东岭山上升起的一轮晓月,因而就有了“卧看东岭晓月明”的诗句描写[4]。

图2 “东岭山”及周边田园空间1 图片来源:图1—图2作者于杨官村东岭山拍摄,2016年1月。

3. 风水择居——理法自然的居住文化聚落

杨官村东西狭长,东西大街贯穿村中,使村落呈现典型“鱼骨状”布局形式。村落大部分传统建筑和街巷分布于东西大街北侧老街区内,袭氏庄园位于老街区中部位置。由东向西,东沟街、五坝街、庙胡同、袭家胡同、杨家胡同、郑家胡同、逯家胡同、周家胡同和刘家胡同等南北向街道和胡同分别与东西大街相接。村中中街和后街两条东西向街道与东西大街共同组成村内主要交通道路(见图3)。杨官村原有水资源丰富,村内有较发达的水系,村子东部有一条南北向沟壑,人们称之为东沟,东沟在东西大街处汇成一湾,叫东大湾。村中部在袭氏庄园东侧也有一条泉子沟自北向南而过,这两条水沟水源均发自村子北部山脉之中,因为多年干旱少雨,两条沟渠现在已经干涸无水。村南部原有龙泉寺,寺前有大荷花池和小龙王池,现在荷花池仍然保留有较大的水面,但龙王池早已随同龙泉寺的破落一同枯竭了。除主要水系外,杨官村在民居以及田地周边分布很多水井。袭家使用的古井位于庄园东南泉子沟旁,泉子沟虽已干涸,但袭家古井水源不断,至今仍在使用。

图3 袭氏庄园的村落街巷空间2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中国古代传统聚落与宅院选址往往注重聚落周边环境的整体生态条件以及景观格局,具体反映在聚落景观的风水模式上。“风水”文化在我国民间流传已久。早期“风水”源于古人对居住景观的体验及观察,原指聚落景观周围与人们生活起居密切相关的风及水的运动与聚集形式。后来“风水”又逐步融入堪舆学、建造学、天文学、地理学等诸多学科内容,形成风水学这一内涵丰富且影响广泛的独特学科。按照风水学指导,传统村落选址一般比较重视风水格局完整性以及风水势态协调性,理想风水形态可概括为“背山面水、山环水抱”的吉祥聚落景观模式[5]。

NG-PON将极大地扩展PON技术的应用领域,为各类用户提供低成本、高带宽的接入业务。当前NGPON聚焦在固网新业务挖掘和5G承载新领域的扩展,具体包括:

袭氏庄园选址杨官村,面南坐北,地势相合。村南开阔平坦,日照充足,宽宽的官道河从村前环绕而过,滋润庄园周边广阔的沃野良田和丰茂林地,蓄养村落生境的勃勃生气。由庄园向北遥望,横亘东西的长白山脉绵延游动达数百里,山顶常年白云缭绕,气势磅礴,巍峨挺立,正对庄园的主峰挺立而起,犹如巨龙脊背上斜生而出的磐坚杈岈。在山脉雄浑的胸膛上五条沟壑延伸交汇,似祥龙伸出的瑞爪巨擘,呵护着杨官庄这一方水土。袭氏庄园如一颗明珠,被五龙舞绕,是古代风水人居的典范[6]。

二、山东庄园文化空间的外化形态

1. 一院一园的空间形象

袭氏庄园位于杨官村东西大街主街的北侧,由北向南依次分布五进院落,呈现“一院一园”的空间格局形象。第一进院落位于南侧,按照传统四合院布局。临街是两层倒座楼房,该楼对称布置,高十米左右,为砖石构造,外观朴素典雅。墙基为錾刻精细的砂岩条石砌筑,腰线以上垒砌特制大块青砖。屋顶满铺布瓦,脊部灰砖挑檐。一层南侧有一圆窗,内装石棂。二层为三个石拱窗,一楼临近街面处安设四根石质拴马桩。庄园大门与临街楼房东山墙相接,大门古朴高大,装饰精美,正对大门建有座山影壁。门前曾有九级台阶,后因街面改造部分被埋于路下,现只露三级台阶。第一进院落因为规模较大加之有楼房和大门衬托,表现出外向、大气的空间格调。第二进院落原是袭家的厅房,是接待宾客、祭奉祖先和庆祝礼典的场所。该院十六柱的正房是袭氏庄园装饰最为精美建筑,屋顶为首尾起翘的青龙檐,正脊中间雕有绣球,左右雕刻狮子、牡丹和荷花,装饰考究。第三进院落是宅主起居的内院,四合院布局,正房与耳房共七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房屋都是砖石结构。正房山墙开圆形石窗,厢房后侧开方形窗,房屋虽在檐口、墀头、脊部等重点位置都有雕饰,但并不追求华丽,讲求坚固实用。院落中栽植很多花木、藤架,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第四进院落正房是内眷女儿居住的绣楼,楼高两层,三开间,左右对称。楼后及东西山墙开拱形窗,登楼可观赏院内及远处优美风景。第五进院落位于庄园最北端,面积较小,为储藏用的粮仓,现已废弃。

袭氏庄园“一院一园”的空间组织形式是山东庄园“庄之体”与“园之形”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庄园是一个院落整体,具有完整的功能结构和外观形象;另一方面,每个庄园院落相互独立,适应庄园内部不同的空间功能,塑造庄园的文化性格。外向型的空间追求对外的形象性,礼仪性的空间讲究形式的庄重性,起居性空间注重空间的宜人性,绣楼十分注重空间的私密性,仓储等实用空间则尽量利用庄园的外围空间进行布置,既合理利用宅地又能够形成对内部空间的围合保护(见图4)。山东庄园“一院一园”的空间布局自然协调,是由生活而来的巧妙安排,既完成了庄园庞大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与分隔,又有效地对庄园整体空间进行了合理界定与联系,形成庄园院落空间的藏与露,闭与通以及合与透的变化,突出了庄园和而不同的文化空间形象[7]。

2. 隐轴于园的空间秩序

山东庄园在对建筑群体进行组合,利用轴线获得空间上特有的领域感与布局上显著的秩序感。“轴线”是十分重要的文化空间概念。中华传统阴阳理论强调世间万物都可一分为二,又能合二为一,这便是阴阳调和,而阴阳交割之态与空间组织之形相合便产生了轴线。天地阴阳所生之物大都有明显的轴线关系,小到花草,中到人体,大到天地都有轴线对称的特有美感,中国传统的住宅、聚落以及镇城等大多按照轴线关系进行选址与布局。轴线随地形地势变化灵活组织,即使不能够获得完全对称的布局形式,也会通过局部变化,获得空间整体上的均衡构图与对称形象[8]。

袭氏庄园沿南北轴线纵向延伸,五进庭院组合所形成规整长方形平面,这使庄园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与方位感。四时季相、四象轮回都在四方庭院中反馈映象,庄园庭院获得同天地有机同步的自然秩序。庄园地势北高南低,袭家在建造宅院时重新对地基进行垫筑,使院落沿轴线层层抬高,如此布置一方面是基于功能性需要,有利于各个庭院采光与通风,另一方面也进一步突出了庄园纵向的秩序感,强化了轴线关系。五进院落南北纵向延伸共用一条轴线,这条轴线向北正对杈岈山中间主峰,是村落和聚落整体空间风水格局的轴线。通过“隐轴于园”的空间组织方式,袭氏庄园在塑造建筑中轴美感的同时,也建立了庄园与山水环境的秩序联系,实现了庄园文化空间与自然生态空间的整体协调(见图5)[9]。

图5 袭氏庄园秩序空间1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三、山东庄园文化空间的内在神态

1. 礼制观念的庄园精神

“礼制”是中国传统居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荀子·富国》中说:“礼者,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礼记》中也强调:“以之居处有礼故长幼辨也”。自古以来,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建造活动,以礼法秩序作为核心内容的礼制观念一直影响着中国传统营造文化,这在袭氏庄园的庭院建筑布置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袭氏庄园的庭院都是标准规整的四合院,院内正房、厢房、倒座依次序排列。正房正坐北方,东西厢房左右拱伏,倒座与正房轴向正对,以此安排构成组织有序、主次分明的空间序列。这是礼制文化在居住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居住文化空间的“礼制化”和“有序化”[10]。中国传统礼制观念强调卑尊与次主,基于此,传统四合院也往往按照“正房为主,两厢次之,倒座为宾”的形式进行布置,各宅房在具体使用上也充分考虑房主居住家族的宗族关系以及长幼尊卑进行合理安排。袭氏庄园第一进院落的倒座临街,处于“宾位”,设计为二层接待用小楼。第二进院落距离街面较近,对外联系便利,院落内正房处于主位,便被设计为形式考究的会见贵宾与举行典仪的场所。第三进院落靠近内里连通花园,被安排为主人的生活空间,院落内按照主、次、宾的次序安排组织居住活动。而且较为特别的是在第二进和第三进院落之间有一东西向厢房将两进院落于东墙处相连,这是一座门房,既加强了前后两进院落的联系又便于管家护院居住,是一举两得又不破坏整体院落形制的巧妙安排。庄园第四进深院中的正房被安排为女儿居住的闺楼,符合民间所讲“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礼制民俗。

袭氏庄园的礼制精神除了表现在庄园空间组织的“秩序之礼”外,还表现在庄园日常居住的“生活之礼”中。庄园的院落内外、宅房里表界定了庄园各组成空间的私密、半私密以及公共性,同时也获得空间的动与静。在庄园内生活既可限于特定层次及氛围的局部领域,也可活动于不同层次范围,这样的布局设计使得庭院成为不同空间层次的过渡和中介。对于居住活动而言,人们在袭氏庄园中生活可以获得多样的选择性,在动与静中品味生活的多样情趣。庄园第二进院落的正房高大,檐部翘举而且开窗较大,室内采光十分充足,即使在冬季,只要有太阳,坐在窗前就能享受到冬日阳光的煦暖。耳畔是萧瑟的风声,眼前却是富含暖意的院景。静坐宅中赏朝夕与四时变化,人们在袭氏庄园庭院中获得真实、自然的生活礼遇。

2.美好田园的生活情趣

图6 袭氏庄园生活空间

袭氏庄园东侧泉子沟贯穿南北,沿沟渠一片杨树林地像一条绿带将整个村内绿地与村外生态林连接。在庄园北侧的风水林中种植的国槐、香椿、毛白杨等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乡土树种,适应能力很强,为庄园抵挡寒风,涵养水源,成为庄园和村落周围的天然绿色屏障。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人们总结出了很多庄园植栽讲究,比如槐、榆、椿、楝等乔木生长得快,枝叶茂盛而且适应能力强,能够吸烟滞尘,可净化空气,适合大面积成林栽种于宅院周边,或作为庭荫树栽种于院内以便纳荫遮阳;花灌木枝干低矮,造型优美而且对生长景观要求较高,适合栽种在庭院通风采光较好的位置;竹子生长快且耐阴可栽于宅后。袭氏庄园原来院内的园林绿化形式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但从宅院内现在树木布置方式上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院中原来的种植意象与情趣。庄园庭院内种植方式比较简单,品种也都是当地较为常见乡土树种。第二进院落内一进院门栽有一架葡萄,葡萄架北侧有花池,花池内栽有一棵核桃树,花池东侧有另一架葡萄,花池西向正对西厢房,西厢房台阶侧旁栽植柿树,正房在台阶两旁对称布置花池,正房西耳房与厢房间有露地,栽植一株香椿;第三进院落内花灌木品种较第二进院落丰富,正房前台阶东侧栽种葡萄,西侧栽种蜀桧,东西厢房房前左右两侧都辟有小块种植池,西厢房前栽植春花树木白玉兰和冬花树木蜡梅各一株,花木旁栽种一棵葡萄和一棵香椿,东厢房前靠北侧栽一株石榴,南侧栽一株葡萄,院内中间沿轴线栽一棵常绿灌木大叶黄杨。从园林植物搭配和绿化设计角度看,袭氏庄园现在的庭院绿化是庭院主人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栽种,与庄园原来的艺术品位与文化格调有一定差别,并不能据此还原庄园本来的庭院园林境况。但从在庭院中移花植木,陶冶情操的这一点讲,古今的意趣是相通的,都反映庄园居住者所追求的美好田园生活情趣。

3.意必吉祥的艺术愿景

袭氏庄园整体空间氛围同建筑装饰细部的艺术感染力融合共鸣,产生“情景交融”的庄园意境。门楼、院墙、屋顶、山墙、脊部、檐口、门窗以及墀头等重点位置的砖、石、木雕形成了贯穿庄园的动态美景,创造出移步换景同诗情画意的意境空间,给庄园增添了更多审美层面的空间与细节,丰富了庄园的艺术深度和文化维度[13]。与很多装饰华丽的大型宅院不同,袭氏庄园的装饰风格追求的是一种含蓄内敛的美。除了重点位置之外,庄园的视觉处理并无半点冗余繁琐之感。视觉面积最大的建筑墙面基本做减法处理,一律做成清水砖石墙面,墙面上砖石的选料和组合极为讲究,门口和窗口的过梁都使用錾刻极为精细的暖色整块条石。墙面以及洞口角部等容易开裂的部位也都使用大块整齐料石进行加固。青砖基材的素雅加之加固料石的厚重共同塑造了袭氏庄园温和端庄的装饰基调。

袭氏庄园的装饰并不是平铺直叙的,而需要通过对装饰内容的慢慢欣赏、细细品味,才能读懂其表达的文化意象与美学意境。袭氏庄园第一个重点装饰的部位是庄园大门。袭氏庄园的大门保存完好,是当地典型屋宇式门楼,五檩四架椽构架。门扇安于檐檩内侧金柱位置,两侧设门垛为砖石构造,有向内抹角。门垛上部装有整块条石过梁,下部左右各有一块门枕石。石前为方鼓子抱鼓石,鼓面有精美石刻,硬边都做圆角处理而且雕为竹节形状。鼓面浮雕图案十分别致,中间是一三角形包袱,包袱边线用回纹,心子用钱形锦纹,包袱侧角各有一个蝠纹。这样的装饰是流行于明清传统建筑中的吉祥纹样。袭氏庄园的石雕装饰巧妙地将对美好生活的吉祥愿景融入装饰艺术中,使美化图案获得了生动的生活气息。仔细欣赏,方鼓子带有雕饰的两面并不完全相同,外面有三只蝙蝠,内侧面有两只蝙蝠,外侧面则没有蝠纹,这恰好迎合了传统文化中“五福临门”的吉祥寓意。蝠纹与钱纹放在一起又有“福在眼前”的含义,而边角的竹节则有“节节高升”之意,包袱内的万不断和金钱纹则预示“财源不断”[14]。小小一方鼓石竟然有如此之多文化内容,不可不畏精巧(见图7)。大院宅门类似的装饰方法在整个庄园中随处可见。大门墀头及门口影壁上砖雕博古纹有“四季平安”“吉祥富贵”之意。二进院落,正房窗棂上的海棠纹是“富贵满堂”之意,墀头砖雕和檐口木雕上麒麟纹及双鹿纹则有“麒麟献瑞”“福禄双至”的含义,房内檐廊两侧墙壁上六边形连续纹样在传统纹样中称为龟背纹,有“福寿绵长”之意。袭氏庄园的装饰,表面朴实无华,内涵丰富博深,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装饰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贴近生活,装饰性强,容易理解,正所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15]。

图7 袭氏庄园装饰空间1图片来源:图6—图7作者于袭氏庄园拍摄,2016年1月。

四、结语

虽经历二百余年风雨,袭氏庄园的主体建筑仍然坚固如初,庄园环境、建筑形式、装饰风格等,都较为完好地保留了原有的文化特色。以袭氏庄园为代表的山东庄园,自成体系,是不可多得的民居文化遗产瑰宝。家族文化传统、田园文化景观、居住文化聚落互构的庄园文化生态,形象与秩序互构的庄园外化形态,庄园精神、生活态度、艺术愿景互构的庄园内在神态,将“庄”之文化传统与“园”之空间特色相融合,建构山东庄园“三态”文化空间价值体系。“三态”文化空间价值体系的建立,便于人们对山东庄园这一传统民居文化遗产类型和价值建立更加系统的认识,为民居建筑的保护利用提供新视角,带来新思路。

猜你喜欢
三态院落庄园
珍珑·青石子度假庄园
慢屋·青麦庄园
院落(外二首)
在皇后山的茶庄园
直线上空间非齐次三态量子游荡的平稳测度
动物庄园
群文阅读理念支撑下的课堂形态
心律失常有“三态” 自我监测要“三看”
院落里的黄昏
基于FPGA的三态总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