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教师成长的“一百种方式”

2023-11-23 08:14沈娴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3年10期
关键词:园所幼儿教师经验

沈娴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在全世界影响深远的瑞吉欧教育中,“一百种语言”是对儿童个性的尊重和重视,是对儿童心理需求和表现的显性化呈现,更是一种基于幼儿兴趣和需求的儿童视角。那么,作为提供教师成长平台的园所,又将怎样看到教师的“一百种语言”,给予教师适合的、需要的支持和支架呢?我们应当真正看见、听见教师需求,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在“活教育“理念下发现教师的“一百种语言”,不断促进教师的成长。

画好坐标轴,让教师的“一百种需求”可视化

听见教师的“一百种语言”,关注教师的经验与需求。“活教育”的倡导者陈鹤琴认为,直接经验是“学习中的唯一门径”。在直接经验主导下,才是真正的“读活书”“教活书”。因此要重视教师的直接经验,了解教师的基本经验和需求,同时鼓励教师通过亲身体验、在互动中学习,提升专业和综合能力。

桑代克也提出,初始学习与后继学习之间迁移程度取决于事件之间要素的匹配程度。动机理论认为,动机影响到人类愿意投入学习的时间,学习的坚持性主要受其行为的定向或者学习的定向影响。确实,一个人的成长基于学习者的前期水平及经验,一百个教师有一百种不同的经验水平,如果支持教师不是基于他们的经验,而是“低于”或“高于”教师的能力水平,那么成效都是低下的。因此,园所应该在倾听、了解、对话、问卷等“一百种语言”中理清坐标轴,找到教师的经验生长点和真实需求,以此为基础,生长出教师的成长之树。

支持教师的“一百种语言”,走出认知和思维的局限。一个人成长最大的挑战不是形成新的观念,而是如何摆脱旧的观念。对个人成长来说,认知和思维的局限是教师成长最大的障碍,而幼儿作为一种“未完成的状态”,充满着不确定性和无限可能性,在不确定的每一天中,幼儿都需要教师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各种行为,突破原有的认知局限去看待幼儿“调皮”“奇怪”的行为。面对教师的各种行为,我们同样要给予理解和支持,要拓宽传统教师培养模式,探索更适合的方式去支持教师。同时,园所是否有一个容错空间、尝试空间,是决定教师能否突破自己、表达和发展自己的“一百种语言”的重要条件,园所应让教师的“一百种语言”有展示、发光的平台。

描绘新蓝图,支持教师的“一百种成长路径”

“两个”回归,聚焦师幼的“一百个问题”。最近发展区,即学习者独立完成的水平与在他人帮助下可以达到的水平,即上位区与下位区的区别。园所了解教师的“一百种”不同经验水平,并将之分类、梳理、整理、分析,以此为成长基礎,为后续发力提供条件。

“三步”驱动,探寻支持的“一百种方式”。第一步,“自我导向型”成长下的分层培养。传统的教师培养以“年龄”为划分进行分层培养,似乎工作年龄决定了教学能力和需求,但经过观察发现,工作资历并不与能力成正比,更与自主、思考能力、学习品质成正向相关。因此,我们需要打破传统认知,打破年龄界限,通过“专长”“能力”“兴趣”等维度进行分层培养,这样更能吸引教师兴趣,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圆圈”座谈会,在自由、民主、开放的环境中,教师“说心得”“提意见”“表观点”“发感想”,不断“输出”想法、观点乃至质疑,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内驱力,更激励教师形成思考、行动、表达的正循环。

第二步,“容错机制”下的良性循环。我们在教研、沙龙与访谈中发现,园所教师思维相对固定、有局限性,而要形成一个多元、开放的园所文化,需要突破局限,让教师多尝试、敢于尝试。园所需要从顶层放手,允许教师“犯错”“谏言”“提问”“说不”,更新教师相关制度与评价标准,从教师到幼儿、从园所到家庭,探索发展的“一百种可能”,给予教师信任和支持,形成一个良好的动态循环。

第三步,“幸福力”感召下的故事讲述。“沟通视窗”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它告诉我们需要扩大自己的公开象限,增进团队间的信任和沟通。而鼓励教师讲述故事就是一种扩大教师公开象限的方式,教师在讲述自己的个人成长故事、幼儿记录故事、课程中的故事、与同事相处的故事、自我规划的故事过程中,逐渐缩小自己的隐私象限,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缓解了相处中的冲突。在倾听教师讲述故事时,我们在感同身受中看到教师不同的个性化能力和思想;教师也展示了平时不可见的一面,这提高了教师的幸福力,促使教师增强自信、梳理规划、找到定位,大大提高了教师在园所中的价值感。

“多维”突破,发现成长的“一百种路径”。教师专业成长是推动园所发展、幼儿成长的核心,基于园所的师资现状,当下亟需通过多元策略、多元形式帮助教师找到成长路径,以“政策”“课程游戏化”为引领,从“横向”上拓宽方式与思路,从“纵向”上让专业走向深度,从“时间”上让自身发展更有规划,从而多维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以终为始,形成成长闭环。园所应持续关注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做到月月回头看、定期复盘与调整。在个人规划引领下,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目标”“有底线”,发现职业的“价值”与“意义”,知道自己的“定位”“需求”。

统合综效,走向求同存异。“活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如何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是最值得重视的问题。而教师教教师,是提高教师水平的有效方法。基于此,教师通过“师徒结对”“个性化结对”等方式将彼此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互相学习经验,实现共同成长,是园所教师“活教育”的体现。随着幼儿教师的年轻化幼儿教师素养的不断提升以及幼儿教师认知思维的不断拓展,他们在尊重、平等、和谐、开放的园所文化中勇于追求不同的思想、创新的想法,打破一些固有制度与规则,在取长补短中逐步创建求同存异的包容性环境。

幼儿教师的自我成长不仅仅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更需要一个有发展空间、挑战原有模式的开放性环境。园所可以营造这样的环境,支持教师勇于尝试和探究,让教师可以不断试错、及时调整,并将这种精神辐射到师幼互动中。有句名言这样说:“教育工作者就是要点燃孩子。”因此,作为支持教师成长的园所,需要给予教师“活”的教育、“活”的平台,更需要“点燃教师”。我们要想发现幼儿的“一百种语言”,首先要看到教师的“一百种语言”,并且给予教师“一百种支持”,发现教师的“一百种能力”,挖掘教师的“一百种成长路径”,将“活教育”思想辐射到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渗透到幼儿教育中,点燃教师与幼儿,照亮教育之路。

猜你喜欢
园所幼儿教师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构建园所课程文化建设与课程游戏化的新思路
幼儿园园所文化之浅析
幼儿园摇篮文化引领园所内涵发展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