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记录单支架落实小学科学生命教育
——以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教学为例

2023-11-23 11:45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8期
关键词:支架科学植物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 李 娟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但现代人文理念却由于受纷繁复杂的信息的影响而有一定程度的弱化。应时代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生命教育是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遭遇生命问题的理性应对,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学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期,学生懂得尊重、敬畏和热爱生命,能够充分认识生命科学与技术对社会、环境和文化的突出贡献,才是生命科学教育最大的成功。生命科学一直都是小学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敬畏自然、珍爱生命、坚韧不拔等精神具有积极作用。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切实落实生命教育,是教师们要思考的重要命题。

一、生命教育中的支架搭建

学生在进入学校前已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我有一定的情感基础。但小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和理解还较为模糊,需要教师搭建适宜的支架来为其助力,使学生从对生命的粗浅认识,升华到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支架”又称“脚手架”,原是建筑学上的概念,是在建筑物体时提供的一种暂时性支持,后被引用到教育学中,发展为支架教学。关于支架教学的定义很多,心理学家伍德沃斯指出,支架教学是同行、成人或有成就的人在他人的学习过程中所提供的有效支持。我们更为认可的支架教学是基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提出的概念:学习支架是为学习者顺利穿越到最近发展区所提供的支持,是在学生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搭建脚手架,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得到,从而得到发展。在小学科学中,支架的类型很多,根据深圳市徐莹莹名师工作室的研究,可将支架分为文化支架、操作支架和观点表达支架。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选择和搭建相应的支架。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植物”,从生命教育拉开科学的序幕。让学生把植物当成一个生命体来思考,是生命科学体系建构的基础和需要。教师可以从教学伊始,就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学习生命科学。这一单元几乎每一课时都涉及多种支架的建构和实施。其中,作为操作支架的记录单,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支架。能否设计出符合学情的、明确指向目标的记录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学探究的效果。

二、“植物”单元记录单支架的设计原则

(一)指向明确,目标导向

教学目标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所有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必须围绕目标,记录单也不例外。根据课程标准,科学教学目标分为四个维度: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目标,教师在设计支架时要考虑到这四个维度考的内容。目标的设计也是一个从单元、课时和教学环节逐层分解的过程。以科学观念目标为例,先明确单元目标:认识周边常见的植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和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生存需要的环境条件。然后针对每节课要落实的知识点、课时目标,再明确记录单的每个条目的内容和生命教育的价值指向。

(二)直观生动,一看就懂

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采取何种教学方式,要依据学情来定。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也有部分学生识字量有限。因此,记录单的支架设计要直观生动、一看就懂,对涉及的一些汉字可以标注拼音。同时,徐莹莹名师工作室面向深圳市800名小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低年级有50.88%的学生不知道怎样用图画或文字来表示实验现象,28.88%的学生认为记录的内容太多,20.24%的学生不明白记录单上的文字。因此,教师在提供记录单支架时,要帮助学生明确用文字或图画表示现象的方法,如提供参考范例、鼓励组内讨论并一起记录等。

(三)走进自然,贴近生活

科学课程要让一草一木、虫鱼鸟兽伴随学生的整个童年世界。植物时时刻刻在我们的周围,最便于观察和研究。学生对于植物有天然的亲近感和好奇心,看似很熟悉也有很多不成熟的经验。在“植物”单元的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进一步科学地观察自然,感受生命的美好和多样。还可以让学生种植一些植物,亲历生命的历程,拉开生命教育的良好开端。记录单是学生做好记录的重要指引,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在内容、方法、排版上进一步精心设计,让记录单更具实效、更有生命的气息。

三、指向生命教育的“植物”单元记录单支架教学

学生带着已有认知来到课堂,因此教学第一课便要做好前概念调查——“我们知道的植物”。记录单支架也是如此,调查了解学生对于生命科学中植物的认识,并记录在韦恩图式的班级记录单上:一个圈是我们知道的植物名称和种类,一个圈是植物有哪些特征,一个圈是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将其张贴在班级里,并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补充完善,让学生逐步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学生自主选择表格、绘画、文字、语音、拍照、视频等形式做好植物的成长记录,并在“植物是‘活’的吗”这一课中进行分享交流。学生亲历了植物的生命历程,交流了植物成长需要的条件,如阳光、水、土壤等,归纳植物“活”的证据,发现植物会生长、会死亡,从而发现生命的力量(顽强与脆弱并存),引发珍爱生命的情感。

在前概念调查的基础上,2~4课时从整体到局部、从室内到室外,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植物有生命”的看法。在第2课“观察一颗植物”中,讲台上提供了3种植物:一种是水培植物,一种是开花植物,一种是未开花的植物。教师让学生在记录单上画一画(提供样例绘画指南,指向根、茎、叶),并简单介绍根、茎、叶的作用,初步构建植物是有生命的概念。在第3课“观察叶”中,教师将捡来的落叶发给学生。学生通过直接绘制将叶子放在记录单上描,甚至用拓印的方式在记录单上画一画,认识叶的结构,并通过观察比较,体会到叶的多样性。在第4课“这是谁的叶”中,教师让学生将老师发下去的叶子贴到记录单上,然后走出教室找一找,仔细观察、对比叶子的颜色、纹路、形状等,如果探寻出它们属于哪一种植物的叶子就在相应的位置上画“√”。这是学生第一次外出学习,教师要告知学生应在自然状态下认真观察,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校园里的植物”是该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综合运用之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再次来到户外,聚焦校园里植物的名称、特征、生长环境等,做好观察和记录。记录单支架提供了学校主干道和主要区域的图片,学生画出植物的样子和生长的环境,加深对校园环境的认识和植物的认识。同时,教师进一步强调要关爱生命,不能采摘,鼓励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命。(见表1)

表1 指向生命教育的“植物”单元记录单支架

四、总结与反思

(一)指向目标的记录单支架

记录是小学科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概念的习得、思维的拓展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学的一切环节都是为目标服务、为学生服务,设计记录单时要聚焦教学目标分布落实,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分层,如低学段的记录单支架更为直观明了,以图片、勾画为主;高学段的记录单会有更多的文字,需要更多的思考。记录单支架设计好后,教师还要提供对应的指引,帮助学生明确如何更好地做好记录。将指向目标达成的文本设计和方法指引做到位,才能切实提高探究实效。

(二)以生为本的支架教学

支架教学是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教学方法。在科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都可以根据学情和目标提供相应的支架。除记录单支架外,还有情境支架、材料支架、操作支架、指导支架、交流表达支架、评价支架等。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支架的难度和类型也有所调整。最终,教学将逐步撤掉低阶支架,构建高阶支架甚至撤掉支架。普利斯里指出,学习支架是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的时候撤去帮助。在逐步搭建、撤掉支架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拥有更多的知识、更高的技能、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责任感。

(三)无限延伸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就是让师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成就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度和宽度。小学生命科学领域的学习要在学生认识和热爱生物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自然生命的珍爱、尊重和保护,教师应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形成热爱大自然、保护生命的情感。生命教育不仅仅体现在科学教学上,还可以在多个学科和心理专题活动中渗透融合。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直面人生命的活动,真正的教育是为生命而存在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生命质量,帮助学生实现生命的价值。

猜你喜欢
支架科学植物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