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在马兰基地

2023-11-22 11:08黄志方
文萃报·周二版 2023年46期
关键词:核试验场张爱萍阳平

马兰地处新疆中部,向东250公里是罗布泊核试验场。自1959年,数万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罗布泊,建设了10.2万平方公里的核试验场——马兰基地。1964年10月14日,在罗布泊核试验场区的一座小石屋里,首次核试验总指挥张爱萍召开第一次核试验委员会全体会议,宣布:1964年10月16日爆炸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阳平里气象站

1963年,随着我国首次核试验的临近,核试验指挥部在阳平里的一片戈壁滩上设立了一个气象站,以便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气象动态。

1963年8月13日,张爱萍到营区帐篷里,摸摸被子摸摸垫子,跟大家嘘暖问寒,看到一把二胡少根弦,就叮嘱气象站王站长“马上去配一根”。

张爱萍回到北京后,总牵挂着阳平里气象站,专门托人给阳平里气象站送来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

八千里巡逻小分队

1964年4月,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为确保核试验场区的安全,基地命令警卫团组织一支精悍的巡逻小分队巡查整个试验区。当巡逻到楼兰古城时,小分队迷了路,几天下来缺水断粮,紧急向指挥部报告了险情。张爱萍接到报告,立即乘坐直升机前往楼兰古城。飞到楼兰古城,因“地形复杂,飞机不能降落”,张爱萍命令立即返航,改乘吉普车前往。

张爱萍坐着吉普车来到了小分队驻扎地,带来了干粮和饮用水。一下车,张爱萍就笑着对小分队战士说:“看来楼兰国王不喜欢我这个老头子,不让直升机降落,但我还是要乘车来,来看看你们,你们辛苦了!”开饭时,将军亲自掌勺,给战士们一个一个盛饭盛菜。

木兰村的“假小子”

1964年4月,各军兵种的千军万马云集核试验场,在戈壁大漠安营扎寨。在驻地东北角有一座五顶帐篷围成的“四合院”,住着基地研究所參加试验的三十几位女同志,她们都是大专院校的毕业生。

有一天,张爱萍来到“四合院”看望大家,问道:“你们这个‘四合院有没有名字呀?”有人回答:“没有。”张爱萍笑着说道:“当年,花木兰出塞替父从军,立下战功;如今,你们出塞,为了祖国的核试验事业奋战戈壁。我看,就叫木兰村吧!”大家热烈鼓掌。

“木兰村”有位姑娘名叫翟芳芝,毕业于哈尔滨机电学校,在基地研究所四室电缆组工作。她穿着肥大的背带工装裤,把两条小辫子塞进帽子里,和男同志一样巡查线路、钻电缆沟。有一次,张爱萍在工地见到干活风风火火的翟芳芝,就笑道:“呀!这是哪儿来的假小子啊!”从此,翟芳芝就有了一个“假小子”的别号。

通过了张爱萍的考试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次核试验成功后,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为团结世界友好国家和保证核爆烟云经过地区居民的安全,周总理指示基地要准确预报核爆烟云的运行轨迹和放射性浓度。基地研究所把任务交给了技术员罗箭和张玉琦。罗箭是时任我军总参谋长罗瑞卿的儿子。

当天晚上,已睡下的罗箭、张玉琦突然被叫醒,让两人立刻到指挥部去见张爱萍。两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指挥部大帐篷。

张爱萍盯着罗箭问:“你说现在烟云到了哪儿啦?”罗箭马上从挎包里拿出烟云路径表格,看了看手表,答道:“现在烟云应该到北京上空了。”张爱萍几乎是吼着问两人:“那为什么空军上去没有抓着烟云?”罗箭和张玉琦两人面面相觑,不敢吭声。

突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张爱萍一个箭步上去抓起电话,只听电话里大声地喊着,有一句话很清楚:“抓着了!抓着了!”只见张爱萍脸上逐渐露出了笑容,罗箭和张玉琦两人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这时,张爱萍和蔼多了,但还是让两人站在那里。张爱萍用手捂着桌上的一张纸,说道:“还没完呐,我要考考你们。你们说,现在北京地区的烟云放射性浓度是多少?”罗箭、张玉琦迅速从挎包里拿出计算尺,按着熟记于心的公式,算出了数据,两人核对下数据无误后,向张爱萍报告了当时北京上空烟云的浓度数据。只见张爱萍满脸笑容,连声赞许“好,好,考试通过,考试通过”后,亲切地关照两人回去休息。

(摘自《大江南北》 黄志方/文)

猜你喜欢
核试验场张爱萍阳平
河北沧惠片“阳平上”三调类方言的单字调与连调
“自我罚站”的将军
驱散洪泽湖上的阴霾——张爱萍洪泽湖剿匪纪实
太谷方言阴平阳平教学初探
张爱萍的三句名言
养子
张爱萍与一江山岛登陆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