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深化旅游合作面临的挑战与路径分析*

2023-11-22 10:26:38王若雨
关键词:哈国中哈哈萨克斯坦

王若雨

(新疆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2013 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并于2015、2017 年先后两次到访哈萨克斯坦,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哈方“光明之路”经济战略的对接,全面开启两国务实合作进程,实现共同繁荣。①参见国家发展改革委《“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网址:http://www.scio.gov.cn/31773/35507/htws35512/Document/1524812/1524812.htm.访问日期2022年5月18日。2022 年9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疫情后首次出国访问的第一站也选择了哈萨克斯坦,彰显了中哈关系的高水平与特殊性。②参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习近平谈疫情以来首次出访:彰显中哈关系高水平和特殊性》,网址:https://news.cctv.com/2022/09/14/ARTIC3Y0npYJS4PdmEhAgYKl220914.shtml.访问日期2022年10月18日。哈萨克斯坦与我国拥有1 700 多公里的共同边境线、多个陆路口岸,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延伸的第一站,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2022 年是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建交30 周年,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两国实现从友好关系到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跨越式发展。

旅游合作作为最易切入、辐射能力最强的区域合作形式,有助于深化双方民间交往,促进民间合作,一直被认为是区域经济合作的最有效先行形式。在2022 年“中国+中亚五国”外长第三次会晤上,哈萨克斯坦表示将支持中方打造宣介旅游潜力的平台,将哈萨克斯坦列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并为中国公民打造旅游线路。③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全文)》,网址:http://newyork.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1179_674909/202305/t202305 17_11079124.shtml.访问日期2023年5月18日。2023年的“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上,中国同中亚国家也达成了关于研究共同制定中国—中亚旅游线路的可能性共识。④参见《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全文)》,网址:http://m.xinhuanet.com/2023-05/19/c_1129629737.htm.访问日期2023年5月19日。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到一系列外部因素冲击,全球旅游业衰退明显,区域旅游合作进程放缓。随着中哈关系日益密切,文化、经贸交流不断加深,两国旅游合作既面对“机遇”也迎来“挑战”,既遭遇困境又蕴藏着潜力,因此研究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深化旅游合作有助于挖掘“中国+哈萨克斯坦”区域合作机制潜力,对于打造和平、友谊、互助、和谐的中哈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国际合作日益密切,学界对于跨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数量也随之上升。T·Okubo 认为区域旅游合作具有切入容易、综合带动效应较强的特征①See T·Okubo. The Border Effect in the Japanese Market:A Gravity Model Analysis.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2004,Iss.18,pp.1-11.。M·Fagence 认为旅游合作能够加深民众间相互了解,是区域经济合作的最有效先行形式。②See M·Fagence.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Tourism Research,1996,Iss.7,pp.177-196.Turaev 和Fedorko 通过研究中亚地区的边境旅游发现,边境区域的旅游机会远高于其他区域。③See K·Turaev,V·Fedorko, S·Kurbanov,et al.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Pilgrimage Tourism in Central Asia.GeoJournal of Tourism and Geosites,2023,Iss.48,pp.774-781.焦爱丽和黄彩虹等研究发现,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与沿线国家跨区域旅游合作数量持续增多,合作空间日益拓展,合作内涵也不断多样化,相关研究数量较多、成果颇丰。④参见焦爱丽、黄彩虹、朱圣卉《“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旅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研究》,《经济纵横》,2022 年第12 期,第81-87页。赵静和李树民分析发现,哈萨克斯坦长期与我国保持着睦邻友好与经贸合作关系,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西线的第一站,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进行了多领域合作实践,其中旅游合作成果颇丰。⑤参见赵静、李树民《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合作障碍与对策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第101-108页。

中哈旅游合作的研究与两国文旅合作进程一样,大体可以分三个阶段。1991 年至2000 年,是中哈建交后的第一个十年,两国旅游业都处于起步阶段。席宇斌和赵倩研究发现由于受经济发展制约,这一阶段两国间旅游客流量呈波动下降趋势,但建立了有关部门联系,签署了框架性文件,为下一阶段的旅游合作奠定基础,⑥参见席宇斌、赵倩《哈萨克斯坦旅华客源市场特征与拓展分析》,《世界地理研究》,2016年第3期,第125-132页。该阶段相关研究数量较少。2001 年至2012 年,中哈双方客流量呈波动上升,合作计划进入落实阶段,具体项目开始有序实施。Aktymbayeva 和Koshkimbayeva 等研究发现哈国在这一阶段出境游客数量下降,开始积极对外寻求旅游合作。⑦参见王艳《GATS 框架下我国与中亚国家间旅游服务贸易的法律机制研究》,乌鲁木齐: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17页。此外,在该阶段王艳提出我国应当开始在旅游合作的过程中建立法律机制与保障。⑧See B·Aktymbayeva,U·Koshkimbayeva,Z·Abisheva,et al.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Governance:A Comparative Stage Review of Kazakhstan's Experience for The Years of Independence,1991—2020.GeoJournal of Tourism and Geosites,2020,Iss.1,pp.69-76.2013年至今,邹统钎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哈方积极响应,中哈两国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平台,以高层对话、政策设计为引导,积极打造“丝路旅游”品牌;⑨参见邹统钎《一带一路”旅游合作愿景、难题与机制》,《旅游学刊》,2017年第6期,第9-11页。师守祥提出在这一阶段两国可以推动旅游签证便利化,加强区域之间旅游安全合作。⑩参见师守祥《丝绸之路旅游:多面挑战与突破口》,《旅游学刊》,2017年第6期,第7-9页。自此双方进入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旅游合作展开阶段,这一阶段的相关研究数量也开始增多。但突如其来的疫情为全球旅游业带来重创,由于跨国人员流动的减少,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旅游合作一度停滞,相关研究也随之减少。

关于中哈旅游合作的研究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徐向梅研究发现哈萨克斯坦旅游资源储量分布不均,资源类型以人文景观为主。[11]See T·Okubo. The Border Effect in the Japanese Market:A Gravity Model Analysis.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2004,Iss.18,pp.1-11.冯玲玲和王友文分析了中哈两国旅游资源禀赋后发现两国旅游资源表现出互补性,具有开展旅游合作的基础。[12]参见冯玲玲、王友文《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旅游差异性互补性分析》,《北方经济》,2014年第8期,第87-89页。但是王若雨研究发现目前中亚旅游发展存在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旅游客源地单一、旅游基础设施落后、接待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且旅游成本结构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很大差距。[13]参见王若雨《中国与中亚国家旅游服务贸易基础与合作路径分析》,《对外经贸实务》,2020年第10期,第81-84页。此外,李耀华和姚慧琴等研究了文旅交融对中哈旅游合作的促进作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共同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充分挖掘了文化遗产的旅游潜力,为日后文化旅游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①参见李耀华、姚慧琴、王会战等《新时代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国文化遗产旅游合作机制研究——基于中亚五国居民调研视角》,《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第14-22页。综上所述,目前对中哈旅游合作的研究主要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文献数量较少且对象多为中亚五国,缺少单独针对哈国的旅游合作研究,已有文献时效性较低。目前研究分析制约中哈旅游合作的主要问题集中在资源开发不充分、基础设施落后和服务意识较低上。因此文章将以中哈旅游合作现状为基础,重点分析目前两国在旅游合作中面临的挑战,并基于结果提出未来合作路径。

二、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深化旅游合作的基础

(一)相关政策实施为深化旅游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中国同哈萨克斯坦着眼于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地区互联互通新格局,深化两国多领域互利合作,共同携手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恢复旅游业活力。围绕这一主题,在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建交30 年之际,两国推出了一系列举措(见表1),助力旅游客流恢复,提高旅游便利化水平,为深化后疫情时代的旅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作为中亚五国里与中国旅游交流最多、跨国游客人次最多②参见李柏文《交流|旅游业:中国与中亚未来最具潜力的合作领域》,网址:https://www.ccmapp.cn/news/detail?id=8c91d8dc-e3b0-4137-b190-27202fb3b76b.访问日期2023年5月20日。、免签力度最大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在后疫情时代持续积极恢复、深化与中国的旅游合作,并借助孔子学院在国内推出形式多样的中国文化宣传活动。中国也致力于通过高层对话、政策支持等机制保障双方旅游合作顺利进行,尽快消除疫情对双方旅游合作影响,并将2024 年定为中国的哈萨克斯坦旅游年,加强民间交往,助力民心相通。

(二)既往交流成果为深化旅游合作带来经验支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哈两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增加相互了解、促进文明互鉴、增进民心相通,并取得了显著成果(见表2)。

表2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哈两国旅游相关合作成果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旅游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两国在2015年签署了团队旅游合作备忘录,标志两国旅游合作进入实质阶段,2022 年中国游客已经可以14 天免签入境哈萨克斯坦,极大方便了游客出行,七年间两国旅游合作成效显著、成果丰硕。以往的合作成果为中哈两国逐步恢复跨国客流,增进民众了解,进一步深化旅游合作提供了经验支持;同时,也为两国后疫情时期深化旅游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旅游客流稳定为深化旅游合作注入持续动力

2015年,中国同哈萨克斯坦签署了《关于便利中国公民赴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团队旅游的备忘录》,标志着两国旅游合作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中国公民能够组团赴哈国旅游。之后两国通过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增加相互了解、增进民心相通,成效显著,为两国进一步深化旅游合作提供经验支持,并且带动了旅游发展。2015 年以来两国间一直维持着稳定的游客往来。

从出入境游客数量来看,2015 年,“中亚经济 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各国经济增幅达历年新低”[1],中哈两国间出入境人数下降明显,来华游客数量也有明显下降。2015—2020 年,哈萨克斯坦每年来中国的游客约为20 万人次,约占哈国出境旅游人数的2%左右,客流基本保持稳定,在疫情影响下约降为7万人次;中国赴哈国旅游的人数每年约在5—10 万人次,约占哈国入境旅游人数的1%至1.5%,中国居民入境哈国旅游人次受疫情影响较大,2020 年开始降至1 万人次左右(见图1)。从哈国游客出入境国家排名来看,疫情发生前,中国是哈萨克斯坦居民出境旅游的第五大目的地国,受疫情影响,2020年降为第六大旅游目的地国;而哈萨克斯坦的入境游客中,中国排名第六,疫情发生后跌出前十。①See Agency for Strategic planning and reforms of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Bureau of National statistics:Kazakhstan tourism 2017—2021 Statistical compilation,网址:https://stat.gov.kz/official/industry/22/publication.访问日期2022年8月9日。总体来看,哈国居民来华旅游人次较多,而中国游客赴哈旅游热情相对较低,旅游潜力尚未释放。2020 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全球旅游业陷入停摆状态,两国旅游人次一度降至近十年最低水平,但来往客流占哈国出入境游客比例相对稳定。随着中哈两国间航空、铁路、陆路客运的恢复,两国游客数量有上升趋势,稳定的客流量能够为未来中哈深化旅游合作提供动力。

图1 2013年至2021年中哈两国间来往旅客流量①数据来源:根据2013—2021年《哈萨克斯坦统计年鉴》整理而来。

(四)旅游资源丰富为深化旅游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哈萨克斯坦自然旅游资源风光独特、人文旅游资源底蕴深厚。历史上,从长安出发的商贸驼队越过天山,在中亚地区沿途进行贸易往来,然后继续向欧洲进发。古老的丝绸之路不仅开辟出贸易通道,也进行了跨文明的对话,同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旅游资源。此外,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民族与我国哈萨克族、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同宗同源、民俗文化相似而不相同,具有宝贵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因此,哈国旅游资源潜力巨大,不仅拥有风景壮丽的自然旅游资源,还有多处历史文化遗址、特色建筑等人文旅游资源,兼具观赏价值和科研考古价值,在开发、推介、科研、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与我国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在世界经济论坛2019 年旅游发展指数排名中,哈国综合排名虽然在66 位,但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排名在32位,在中亚地区具有显著优势。②See K·Tukibayeva. Innovation of Touris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 New Agenda for Optimization. The Case of Kazakhsta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Tourism,2021,Iss.4,pp.1085-1098.

此外,哈萨克斯坦还与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图,有一条以中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命名的街道——冼星海大街,与以哈国著名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命名的拜卡达莫夫街并行,以纪念两位伟大的音乐家在艰难岁月里结下的友情,也彰显了中哈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丰富的多民族文化与深厚的历史渊源,既包含着两国悠久的睦邻友好关系,也奠定了中哈两国深化旅游合作的资源基础。

三、后疫情时代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深化旅游合作的前景

(一)旅游业复苏为区域旅游合作提供良好环境

疫情之前,尽管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经济下行趋势明显,但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平稳,全球旅游总收入基本维持在全球GDP 的6%。③参见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WTCF)、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19)》(简版),网址:https://cn.wtcf.org.cn/20190115/4a055d85-c94e-4b15-b602-e1fe9d366e0e.html.访问日期2022年8月8日。疫情暴发后,旅游业成为受影响最严重的几个产业之一,哈国旅游市场规模在2020 年大幅下滑70%—80%,旅行社、酒店等旅游配套产业受到严重冲击。④参见驻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2020 年哈萨克斯坦旅游市场规模大幅萎缩》,网址: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e/202101/20210103028095.shtml.访问日期2022年1月3日。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疫苗接种率上升,部分国家取消了针对新冠疫情的封闭管控措施,放开了入境限制并出台刺激旅游增长政策,全球旅游收入开始缓慢回升至全球GDP 的3%左右,并有继续上升趋势。2021 年,全球旅游总人次和总收入分别回升至2019 年的53.7%和55.9%,预计2022 年将恢复至2019 年的七成左右。⑤参见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WTCF)、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22)》,网址:https://cn.wtcf.org.cn/20220307/b11199c0-4fbf-a965-15bd-4ba53da421ed.html.访问日期2022年8月8日。旅游业复苏的大背景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深化区域旅游合作创造了良好环境。同时,疫情后航空、餐饮等旅游相关行业为恢复增长向游客推出了多种优惠活动,刺激出行需求,激发市场活力,这也为两国旅游客流增长提供了动力。此外,随着2022 年8 月国航恢复成都—阿斯塔纳的直达航班,因疫情原因停航两年多的中哈直航航线恢复运行,①参见中国民航网《8 月28 日成都将首次直飞哈萨克斯坦首都》,网址:http://www.caacnews.com.cn/1/6/202208/t20220819_1351378.html.访问日期2022年9月1日。两国居民能够逐步恢复出境旅游,为深化旅游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多领域合作框架为深化旅游合作搭建平台

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在多个领域的合作框架都包含涉及旅游的合作协议,为后疫情时代的旅游合作深化搭建了良好平台。哈萨克斯坦是最早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协议的国家之一,自倡议提出以来,两国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在产能、能源、粮食、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共同推动旅游合作迈入新阶段,旅游人次显著提高。在旅游合作框架下,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通过互相举办“旅游年”、旅游推介会、展览会的方式增进民众相互了解、加强民间旅游企业的交流,为深化旅游合作奠定基础。此外,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也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旅游合作搭建了多元交流平台。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次举行了旅游部长会议,会上各方表示将在上合框架下进一步扩大双向旅游交流规模,创新文化交流方式;②参见新华网《首届上合旅游部长会议聚焦“民心相亲”》,网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9975794987910121&wfr=spider&for=pc.访问日期2022年7月3日。2022 年的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宣言中也重申了成员国将会进一步深化旅游合作,增强民间互信。③参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撒马尔罕宣言》,网址:https://www.mfa.gov.cn/web/zyxw/202209/t20220917_10767328.shtml.访问日期2022年10月1日。最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中国+中亚五国”元首会晤机制等合作机制也为中哈深化旅游合作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平台支持。

(三)哈国大力发展旅游业为旅游合作创造机遇

哈萨克斯坦政府曾于2014 年制定《2020 年前旅游产业发展构想》,计划提高国内旅游基础设施水平,增加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将本国打造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2019 年哈政府又相继推出一系列促进本国旅游发展的计划,通过成立国家旅游公司统筹旅游发展,计划到2024年,实现外国游客数量翻番,旅游领域投资规模将达2.8 万亿坚戈(合65 亿美元),④参见驻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哈萨克斯坦计划投入2.8万亿坚戈发展旅游业》,网址:http://kz.mofcom.gov.cn/article/jmxw/202104/20210403050877.shtml.访问日期2022年1月3日。到2028 年通过旅游项目吸引资金390亿坚戈(约合1亿美元)⑤参见驻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哈萨克斯坦计划通过旅游项目引资390亿坚戈》,网址: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e/201912/20191202923780.shtml.访问日期2022年7月3日。。从图2可以看出,2014 年以来随着哈国政府的不断投入,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旅游产业产值、旅游产业对GDP贡献比例显著提高,2019 年旅游产业产值较2013年翻了一番。但总体来看,旅游产业占哈国GDP的比重仍然较小,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潜力并未充分释放。

近年来哈萨克斯坦旅游产业发展增速明显,但游客数量基本保持平稳。从图3可以看出,哈国旅游市场以国际旅游为主,外国游客规模占该国旅游市场份额一半以上,国内旅游市场客流规模较小,约占旅客总数三分之一左右。疫情发生后,哈国入境旅游人次下降最为明显;而国内旅游市场受影响相对较小,2021 年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①参见驻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哈萨克斯坦国内旅游业受疫情影响不大》,网址:http://kz.mofcom.gov.cn/article/jmxw/202105/20210503063791.shtml.访问日期2022年1月3日。哈萨克斯坦对旅游业的重视和投入为中哈深化旅游合作提供了机会,中国作为疫情前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游客源国,②参见经济参考报《中国恢复出境旅游,全球多地喜出望外》,网址:https://m.gmw.cn/baijia/2023-01/11/1303250843.html.访问日期2023年1月11日。不仅能够为哈国带来旅游客流,还能够分享旅游发展经验,助力两国旅游合作迈入新阶段。

图3 2013年至2020年哈萨克斯坦旅游总人次③数据来源:根据2015—2021年《哈萨克斯坦统计年鉴》整理而来。

四、后疫情时代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旅游合作面临的挑战

(一)民众彼此了解程度较低抑制旅游规模

游客对异域文化的了解能够激发其探索欲望,进而产生旅游活动;旅游活动的过程会进一步加深游客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并间接传播该文化,形成自发的文化旅游互动机制。这种“了解—行动—传播”互动过程能够有效地带动旅游客流。目前中哈两国虽然建立了旅游高层合作对话机制,但两国民众对彼此的了解程度较低,因此无法形成文化旅游互动机制。国内主流社交平台上关于哈萨克斯坦的旅游推荐、游记分享、出行攻略等信息较少且缺乏时效性。同时,我国在哈国的旅游宣传多以政府间合作为主,缺少民间层面的文化认同。目前哈国民众主要的出境游目的地为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这与王正青和杜丽玮分析发现的哈国国内以哈萨克族为代表的“突厥—伊斯兰文化圈”和以俄罗斯族为代表的“斯拉夫文化圈”两大主要文化形态相符合。④参见杜丽玮、王正青《独立后哈萨克斯坦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内容与推进举措》,《比较教育学报》,2023 年第4 期,第84页。此外,王飞和杜松平研究发现近年来美国持续利用“非对称性”手段煽动中亚的反华情绪,炒作涉疆议题,其影响已逐渐蔓延至经济、文化等领域。⑤参见王飞、杜松平《美国在中亚涉疆反华的媒体操控及我国对中亚传播的策略探索》,《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第48-56页。李琪研究发现美国对中国的污名化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民众思想意识,中亚国家的反华、排华集会时有发生。⑥参见李琪《污名化中国在中亚地区的舆情成因与化解路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第5-24页。因此,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民众间彼此了解程度不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客流规模,文化旅游尚未形成互动机制为中哈进一步深化旅游合作带来了挑战。

(二)资源类型重复或将影响国内旅游客流

虽然哈萨克斯坦与我国旅游资源整体具有互补性,但从地理位置来看,哈国与我国新疆相邻,两地自然、气候条件类似,因此在旅游资源方面也具有很高的重复性。我国2017 年修订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①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的通知》(附件1),网址: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zykf/202206/t20220601_933315.html.访问日期2022年9月8日。将旅游资源分为了8 个主类、23 个亚类、110 个基本类型。哈萨克斯坦著名的自然旅游景点科尔塞湖、卡因迪湖、恰伦大峡谷等景观类型属于地文、水域、生物景观,与新疆的主要自然景观主类重复;并且由于天山山脉贯穿中哈两国,因此哈国与新疆旅游资源类型中自然景观综合体、湖泊、植被等景观亚类也基本一致,具有一定替代性。B·Zhou 和B·Yang 等人研究发现,在预算有限的前提下,游客通常会将地理相近的区域视为一个旅游整体,在资源类型重复的景区里基于知名度等因素做出取舍,因此旅游资源具有互补性的地区将更受消费者青睐。②See B·Zhou,B· Yang,H·Li.The Spillover Effect of Attractions:Evidence From Eastern China. Tourism Economics, 2017,Iss.4,pp.731-743.高燕和孙根年在研究我国A 级景区时发现,开发程度越完善的景区对周边区域带来的旅游“虹吸效应”越显著,将会吸收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资源并影响其知名度。③参见高燕、孙根年《中国A级景区空间关联性及异质性分析》,《经济地理》,2022年第12期,第194-204页。因此如何在保证我国新疆旅游业稳步发展的前提下,共同进行跨国旅游资源开发,提高两国间旅游客流,也是在未来中哈旅游合作中面临的挑战之一。

(三)旅游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增加合作难度

哈萨克斯坦旅游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旅游市场规模较小,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水平落后。2021 年,世界经济论坛综合“旅游发展环境、旅游发展政策、旅游基础设施、旅游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的表现对全球117个经济体的旅游业发展进行排名,哈萨克斯坦排名第66,中国排名第12。④See World Economic Forum《Travel & Tourism Development Index 2021:Rebuilding for a Sustainable and Resilient Future》,网址:https://www.weforum.org/search?query=Travel+&%20Tourism%20%20Development%20Index%202021.访问日期2023年3月3日。哈萨克斯坦旅游业发展时间较短,目前哈国致力于提高本国酒店、铁路、公路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数量与质量。2021 年,哈国共有酒店3 686家,其中国有酒店93家,私营酒店3 552家,外资酒店41 家;全国共有五星级酒店26 家,主要集中在阿拉木图(7 家)和阿斯塔纳(6 家),酒店供给数量不足。⑤See Agency for Strategic planning and reforms of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Bureau of National statistics:Kazakhstan tourism 2017-2021Statistical compilation,网址:https://stat.gov.kz/official/industry/22/publication.访问日期2022年8月9日。A·Pestova 和A·A Gubarenko 等人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哈国旅游行业急需专业管理人员,国内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无法满足旅游发展需要。⑥See A·Pestova,A·AGubarenko,T·Imangulova,et al.A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ourism Educ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GeoJournal of Tourism and Geosites,2021,Iss.4,pp.1005-1010.同比价位水平相似的东南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在大型会议承办、商务游、休闲养生等高端旅游产品领域还未形成竞争优势和品牌效应。近年来,哈萨克斯坦政府发布了《2019—2025年哈旅游业国家发展计划》和《2019—2028年哈国家旅游公司发展战略》等文件,希望通过顶层设计,提高本国旅游产业竞争力,解决目前基础设施制约旅游发展的问题。但是目前差异较大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可能会影响游客的选择,限制客流规模。

(四)语言交流不畅增加游客信息沟通成本

在旅游活动中,信息交流的难易程度无疑是游客出行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影响游客出行体验的关键因素。哈萨克斯坦官方语言为哈萨克语,第二大通用语言为俄语,除国际机场、大型购物商城、知名旅游景点外,基本标识、指示牌、菜单等全部以哈萨克语与俄语为主。以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为例,大部分出租车司机、售货员等旅游从业者无法使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这将降低第二语言为英语的自由行游客出行热情,还可能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我国的主要出行、外卖、旅游信息共享平台等应用软件均不支持哈萨克语或俄语界面,大型旅游区的标识也以英语为主。此外,目前国内主流翻译软件的哈萨克语、俄语翻译准确度较低,只能勉强保障游客的基本生活需求,降低了出游便利性,对于哈国游客来说将会增加沟通成本,这从出行便利化角度为中哈两国深化旅游合作带来了阻碍。

五、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深化旅游合作的对策分析

(一)发挥新媒体优势增加民众间相互了解

针对民众相互了解程度较低的问题,中哈两国可以借助新媒体力量进行大众流行文化宣传进而激发旅游积极性。张婷婷研究发现,近年来在韩国对外文化不断输出的背景下,“韩流文化”已经打破了俄罗斯影视产品在中亚的垄断,成为了中亚地区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哈萨克斯坦在韩国“K—pop”的影响下形成了“Q—pop”(Qazaq pop),文化了解为韩国和哈国在多领域开展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①参见张婷婷《“多元平衡”外交视角下的中亚—韩国合作》,《当代韩国》,2023年第2期,第52-67页。在中哈未来旅游合作中,可以借鉴韩国文化对外输出经验,在影视、流行音乐、短视频等领域开展交流活动。例如,互办流行音乐节,通过抖音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短视频软件进行文化宣传,相互引进优秀影视作品等方式传播大众流行文化,为旅游合作奠定人文基础。其次,中哈两国可以联合制作跨国文化类旅游综艺节目。文卫华和张相南研究发现,综艺节目能够对传播地方文化、助力文旅产业融合起到积极作用。②参见文卫华、张相南《创新与融合:2021年中国综艺节目盘点》,《中国电视》,2022年第3期,第18-22页。易晓雯调查发现,真人秀综艺能够显著带动拍摄地的旅游发展,游客会因为综艺节目宣传而改变出游意愿。③参见易晓雯《真人秀对旅游者出游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成都:西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年,第23页。在此基础上,中哈两国可以联合开发、规划基于两国间精品旅游线路的文化类旅游综艺节目,发挥两国旅游资源禀赋特点,深挖“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大众流行文化的传播,潜移默化的增进民众间相互了解。

(二)深挖旅游资源潜力打造城市旅游节点

为避免未来旅游合作可能带来的旅游“虹吸现象”,两国可以基于“丝绸之路”节点城市历史文化,共同打造世界遗产节点旅游线路,深挖丝路城市的历史内涵,差异化旅游定位,打造综合旅游线路,完善旅游产品种类。2018年,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成功联合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该项目是我国第一个跨国遗产申报项目,也是第一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为中哈深化旅游合作创造了新模式,打开了新思路。下一步,中国可以积极推进中国—哈萨克斯坦跨境文化遗产联合保护管理体系,保护传承草原丝路文明与多元民族文化。在文化遗产合作基础上,两国可以基于古丝绸之路沿途打造各具特色、定位鲜明的节点旅游城市,推出“丝路”旅游线路产品,打造“丝路”品牌集群;以区域旅游发展理念,构造“大旅游区”发展系统,既能够充分挖掘哈萨克斯坦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也能突出我国新疆的地区旅游特色,使两地旅游业互为支撑、相互促进,发挥旅游溢出作用,共同打造特色鲜明的跨区域旅游品牌,拓宽旅游业发展空间,提升两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

(三)依托“一带一路”开展旅游全方位合作

基础设施是旅游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游客体验感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基础设施落后制约哈国旅游发展及后续两国合作的问题,两国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一带一路”与哈国的“光明之路”计划对接,一方面能够帮助当地建设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旅游供给质量、促进设施联通;另一方面可以鼓励民营企业交流合作,推进资金融通,分享旅游产品开发经验,培养旅游服务意识,共同打造中哈边境旅游品牌。在提高旅游基础设施水平的基础上深化旅游合作,有助于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提高出行便利度,激发旅游市场潜力,同时扩大哈萨克斯坦在我国的旅游知名度与吸引力。其次,两国还可以在旅游教育领域开展合作。目前哈国缺乏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国内旅游教育发展尚不成熟,而中国拥有大量的旅游服务教育资源,两国可以通过留学生培养机制,为后续旅游合作输送人才。

(四)建立数字旅游信息平台助力旅游合作

为解决制约中哈两国游客出行的语言问题,可以借助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经验,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打造中国—哈萨克斯坦智慧旅游平台,整合两国旅游资源,提供多语言的旅游信息共享服务。该平台的建立能够为游客、潜在游客、旅游从业人员、企业等主体提供信息共享渠道,降低信息获取成本;还可以提供酒店预定、旅行社选择、购票、汽车租赁等旅游配套服务,方便游客出行。此外,该平台可以引入打分评价机制,为游客提供客观真实的信息。同时,数字技术还能实现旅游产品实景化营销,创新消费者体验,例如2022年8月在北京成功举办的“全息丝路,数字家园:科技赋能文旅,洞见哈萨克斯坦”数字旅游展为各国在后疫情时代探索、推动数字旅游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中国—哈萨克斯坦互联网智慧平台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减少由于语言问题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旅游服务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游客及旅游企业及时互通信息,丰富和完善旅游供给,用数字技术赋能中哈旅游合作。

猜你喜欢
哈国中哈哈萨克斯坦
聚合物改性沥青在哈萨克斯坦的应用研究
石油沥青(2022年3期)2022-08-26 09:13:24
1月份哈萨克斯坦煤炭产量同比增长6.3%
哈萨克斯坦油粕产量预计达到62.5到68.5万吨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哈萨克斯坦压力容器法规标准简介
哈萨克斯坦一个生机勃勃的国度
中外会展(2017年5期)2017-07-08 08:05:46
哈萨克斯坦有人反对姑娘嫁给中国人
环球时报(2017-01-17)2017-01-17 06:35:25
Китай и Казахстан проработают возможность для торгов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中亚信息(2016年4期)2016-07-07 09:38:16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研究
——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
新疆财经(2016年3期)2016-07-02 03:47:55
Ускорение темпов китайско- казахстанского торгово-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中亚信息(2015年5期)2015-12-07 06: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