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铃炎 戴苏皖 周佳杏 郭良有 朱志红 刘学英
(1.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2.嘉兴市第一医院〈嘉兴学院附属医院〉A护理学教研室 B护理部,浙江 嘉兴 314000)
国家卫健委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1]指出,加强护理队伍建设以促进护理事业发展。护理人员在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但我国护士在工作中存在情感耗竭、工作压力大、离职率较高、工作满意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3],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而且不利于护理事业的发展。积极心理学倡导关注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以促进人类健康幸福、和谐发展,坚毅品质是积极心理学范畴中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心理品质[4]。研究表明,坚毅品质能够帮助护士应对灾难[5]、提高学习成绩[6]、维护身心健康[7]并能降低护士的离职意愿[8]。本文从坚毅品质的概念和评估工具、护士坚毅品质的现状、前因变量、结果变量及提高护士坚毅品质的策略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引起护理管理者对护士坚毅品质的重视,为开展护士坚毅品质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目前,国内外关于坚毅品质的定义尚未达成一致。坚毅品质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Duckworth等[9]于2007年提出,将其定义为对长期目标的坚持和热情,由兴趣的一致性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两个相互关联的维度支撑。兴趣一致性是指个体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一个目标保持坚定的信心和稳定的兴趣。坚持不懈的努力是指个体为了争取实现目标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即使是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也不会轻易放弃。Datu等[10]认为,坚毅品质是一种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兴趣的一致性、情境适应能力3个方面来实现长期目标的非认知人格特质。澳大利亚学者Schimschal等[11]通过概念分析法指出,坚毅品质是一种具有明确目标层次,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坚定不移地专注于单一追求的积极心理品质,坚毅品质的定义属性包括激情、坚持和长期目标。综上可知,坚毅品质是一种依靠个体强大驱动力来持续完成个体长期目标的非认知人格特质。
坚毅品质的相关评估工具多由国外研究者编制,评估对象主要为在校学生。国内多采用汉化的量表用于学生、运动员、军人等坚毅品质的研究。目前尚缺乏针对中国护士坚毅品质的特异性评估工具,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2.1原始坚毅品质量表(the original grit scale,Grit-O) Grit-O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者Duckworth等[9]于2007年编制而成,是早期开发的坚毅品质量表。该量表包括12个条目,2个维度:兴趣的一致性和坚持不懈的努力,采用Likert 5级评分,从“完全不像我”到“非常像我”依次计1~5分,得分越高,则代表坚毅品质程度越高。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显示出较好的内部一致性。2017年,我国学者谢娜等[12]对Grit-O翻译并修订,经测量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729。目前,部分国外学者采用该量表开展护士坚毅品质相关研究,未来可进一步验证该量表在我国不同护理群体中的适用性及信度、效度。
2.2简版坚毅品质量表(The Short Grit Scale,Grit-S) Grit-S是Duckworth等[13]于2009年在Grit-O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成,也是目前国内外坚毅品质相关研究中常用的测评工具。Grit保留了Grit-O的2因子结构,减少了4个项目,同时也改善了心理测量特性。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73~0.83。目前Grit已被多个国家的研究者译成不同语言版本使用,如西班牙[14]、墨西哥[15]、葡萄牙[16]等。在我国,梁崴等[17]最早在2014年将简式坚毅品质问卷进行汉化并在青少年运动员群体中检验。2021年我国学者He等[18]验证了Grit在中国护士中的心理特性,研究表明该量表在中国护士样本中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51。
2.3三维度坚毅品质量表(The Triarchic Model of Grit Scale,TMGS) TMGS由Datu等[10,19]结合菲律宾大学生有关坚毅品质的质性访谈,基于坚毅品质的三因素模型编制而成。该量表共10个条目,包括坚持不懈的努力、兴趣的一致性、情境适应能力3个维度,采取Likert 5级评分法,1分表示完全不像我,5分表示非常像我,分值越高表示坚毅品质程度越高。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5~0.84,0.60~0.84,0.88。鉴于该量表的心理测量仅在菲律宾集体主义背景下进行,其他文化背景和我国护理群体的适用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国外学者对于护士坚毅品质现状进行了多项研究。一项关于护理领导的研究显示:护理领导的坚毅品质水平相对较高,总均分为(3.98±0.45)分[20]。Yang等[21]对韩国166名在综合医院急诊科工作的护士进行调查发现,护士坚毅品质总均分为(3.02±0.47)分,处于中等水平,与Chu等[22]以儿科护士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结果相一致。Kang等[23]针对3所大学护理学生的研究指出,护理专业学生的坚毅品质总均分为(3.19±0.60)分,处于中等水平。国内相关研究较少,但也逐渐注意到了护士的坚毅品质。Yang等[24]对704名护士调查显示:护士坚毅品质总得分为(27.03±4.14)分,处于中等水平。综上可知,护理领导的坚毅品质水平较高,其他护士的坚毅品质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升。然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多为横断面调查性研究,未来可以考虑进行质性研究及长时间的纵向研究。
4.1护士坚毅品质的前因变量
4.1.1性别和年级 护生的性别、年级对坚毅品质的影响有待探讨,Alshammari等[25]针对护生的研究指出,性别与坚毅品质分数存在相关性,但是相关性较弱。Kim等[26]的研究发现,男性比女性有更高的坚毅品质,但综合其他研究结果认为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研究来确认护生坚毅品质的性别差异。一项应用Grit-S对338名护生进行调查的研究[25]发现,坚毅品质的水平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降低。然而,Terry等[27]调查发现高年级护理学生的坚毅品质水平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由此可知,2位学者得出的结论不一致。这种差异可能与护理学生的教育背景、文化背景等有关,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地探讨。
4.1.2职业年限 护理人员的职业年限可能与坚毅品质相关。Seguin等[20]采用Grit-S对护理领导进行调查显示:护理领导的坚毅品质分数随领导角色职业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担任护理领导的年限越长,所获阅历就越多,护理领导可能从这些经历中吸取经验来提高坚毅品质水平,获得更高的学习追求和个人成就感。
4.1.3内隐理论 内隐理论(implicit theories)也称为思维模式,是指人们对于能力是固定的还是可变的持有的信念,包括增量理论(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实体理论(固定型思维模式)[28]。Tang等[29]采用横断面设计调查了756名医院护士,研究显示内隐理论能正向预测坚毅品质。持有内隐理论中的成长型思维的护士在面对困境时更乐观,她们在目标动机自主的情况下,更加努力坚持并保持对他们目前从事活动的兴趣。因此为了提高护士的坚毅品质水平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可以培养护士的成长型思维并塑造能力可变的信念。
4.2护士坚毅品质的结果变量
4.2.1倦怠感 坚毅品质可以减少护士的倦怠感。Kang等[23]对302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坚毅品质与学业倦怠、临床实践倦怠之间均存在相关性,坚毅品质有助于减少护理学生的学业倦怠、临床实践倦怠。Kim等[26]的研究显示:护理学生的坚毅品质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学业倦怠。Seguin等[20]在探讨坚毅品质如何影响护理领导幸福和成功的过程中,同样发现坚毅水平高的护理领导者,有更高的个人成就感和更低的倦怠感。
4.2.2工作绩效 坚毅品质有助于克服逆境和挫折,是实现目标和才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毅水平高的护士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保持热情,在努力工作中实现他们的目标。这样的态度积极地影响了个体满意度及对组织的看法,使护士能够沉浸在组织中,为组织尽最大的努力,专注于工作并真诚地履行职责[30]。因此护士坚毅品质的提高能够提升她们的护理工作绩效,有利于改善护理团队的护理服务质量。
4.2.3离职意愿 Jeong等[8]对744名护士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坚毅品质与离职意愿存在相关性,工作投入在坚毅品质与离职意愿之间表现出部分中介作用。坚毅品质可以增加护士对工作的长期投入度,使她们在工作中找到明确的目标并集中精力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同时也降低了离职意愿。因此,有必要制定方案或策略来增加护士的坚毅品质,降低护士的离职意愿。
4.2.4工作满意度 坚毅品质与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密切相关。Yang等[31]在探讨护士坚毅品质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和潜在机制中发现,坚毅品质通过感知压力影响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而乐观情绪可作为从坚毅品质到感知压力的调节因素。坚持不懈的人在面对困难时可能会发展出促进幸福和希望的应对机制,在这种积极情绪的驱使下,个体可能会感到压力较小,更容易从负面事件中恢复过来,并最终保持更高水平的工作满意度。因此,护理管理者应注重培养护士的乐观情绪并指导她们适当的释放压力。
4.2.5生命意义 研究[24]表明,坚毅品质与生命意义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且社会支持和希望在这对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坚毅品质水平较高的护士可以结合以社会支持为代表的积极环境因素和以希望为代表的积极态度,忍受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工作满意度、主观幸福感,最终增加生命意义感。因此,在提升护士生命意义感的过程中,提高坚毅品质水平非常重要。
5.1教育培训 学校承担培育医学生的重大责任,适时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对培养学生时期的坚毅品质很有帮助。Mirza等[32]设计了为期3个月的课程培训,依次进行计划学习会议、了解学习风格、自我调节等。结果显示:该课程计划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坚毅品质水平。护理学生是护理队伍的储备人员,学校应该重视其学生时期坚毅品质的培养,为日后步入临床岗位成为一名具备优秀品质的护士做准备。
5.2家庭支持 据研究[33]显示:家庭因素会影响个人的坚毅水平,良好的家庭氛围能深刻地塑造优秀品质。家人可以树立坚毅的榜样力量,在与护士相处的过程中对其起潜移默化的传递作用;也可以给予更多的家庭关爱及情感支持使护士感受到被爱与尊重,更坚定自己的目标。为此,建议未来进一步关注家庭因素对护士坚毅品质的影响,进行系统化家庭支持方案的构建与应用,将护士坚毅品质的培养融入家庭日常。
5.3社会支持 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离不开道德、舆论、规范、法律等社会因素的倡导[34]。为了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以培养护士的坚毅品质提出以下建议:(1)可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法案、创新激励机制磨练出护士坚定的意志力,从而形成个体独特的坚毅品质。(2)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宣扬护士坚毅品质理念和坚毅品质的作用,弘扬护理正能量。(3)重视社会大众氛围的营造,肯定护理职业价值,对护理工作给予支持和鼓励。
5.4个人提升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承担着繁重的护理任务和巨大的工作压力,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迫切需要积极的心理品质来改善身心健康。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也离不开个体自身的努力。因此,护士应充分认识到坚毅品质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根据自身状况做好规划,以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提升自我效能、加强自我反思、形成成长型思维等方式来塑造自身的坚毅品质。
综上所述,坚毅品质作为一种心理品质渐渐被护理领域的研究者挖掘,也为探索护士的优秀个人特质提供新视角。然而,国内外护理领域对坚毅品质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1)目前我国开展的护士坚毅品质相关研究采用的是汉化版的一般评估工具,在今后可结合我国文化背景制定适宜的特异性护士坚毅品质评估工具。(2)可进一步验证和探索护士坚毅品质的前因、调节及结果变量。(3)目前关于如何培养护士坚毅品质的研究有限,未来可在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方案和策略,开展针对性的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