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2023-11-22 14:58:55郭卉娟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9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体育教师心理健康

郭卉娟

(长春工业大学体育教研部 吉林长春 130000)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还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管理能力,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将这两个领域看作是独立的,忽视了它们之间的紧密关系。其实,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既能实现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互补和提升,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体验和个人成长的机会,所以需要对二者的融合进行研究。

1 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1 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身心健康观念

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身心健康观念,这是因为这种融合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身心健康教育,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

首先,体育教学的参与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身体健康观念。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感受到身体活动的乐趣,了解运动对身体的益处,他们会意识到运动和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养成积极的生活习惯,如定期参加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而且体育教学还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特点和潜力,从而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学生能够认识到情绪的重要性,学会正确地表达和处理情绪,从而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而且他们还能明白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从而更加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积极寻求帮助和支持。

最后,融合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身心健康的认识和重视[1]。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体验到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如减轻压力、提升情绪状态等,而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课堂上的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这样的融合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认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形成积极的身心健康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

1.2 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体育活动可以锻炼学生身体,提高他们的耐力、力量、速度和灵敏等身体素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体育教学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领导能力和竞争意识等社交技能,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则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等认知能力。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学生能够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生活质量以及职业发展都能起到积极影响。

融合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体育活动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如快乐、满足和自豪等,有助于调节情绪,提高情感稳定性,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学会正确地处理情绪,建立健康的情感关系。这样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提升,使他们更加平衡、自信和积极。此外,融合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交素质。前者可以让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和竞争,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共赢和公平竞争等社交技能,后者的融入则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冲突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社交技能的提高将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3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学校氛围

第一,体育教学的融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体育活动,学生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增加脑部氧气供应,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此外,体育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这些因素的提升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2]。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可以改善学校的氛围。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技巧等社交能力。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解决冲突、缓解压力。这样可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学校的和谐氛围,改善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更容易集中精力学习,相互支持和鼓励,从而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另外,融合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以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体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领导能力和竞争意识,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共同合作和公平竞争,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和学习,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这样就可在学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需遵循的原则

2.1 综合性原则

这一原则其实就是要求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育技能的培养,还要注意他们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综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促使二者融合时,积极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关注学生的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这种综合性的教育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身心状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2.2 循序渐进原则

这一原则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发展水平和需求,逐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和心理健康素养。教师应从简单的活动和技能开始,逐渐提高难度和复杂程度,以适应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进程。在体育教学方面,教师可以从基础的体育技能开始,如跑步、跳跃和投掷等,然后逐渐引入更复杂的运动项目和策略;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教师可以先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情绪认知能力,随后引导他们学习情绪管理和应对压力的方法。在二者融合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循序渐进地设计针对性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增长知识和技能,同时须保持适度的挑战和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全面成长[3]。

2.3 个性化原则

这一原则其实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和发展目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体能水平、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所以教师应该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中获得最大的收益。个性化原则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根据他们的能力和兴趣制订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教师可以通过评估学生的体能水平和心理健康状态,了解他们的优点、局限和需求,然后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同时这一原则还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密切合作。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他们的意愿和目标,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个体化的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制订个性化的发展计划。

2.4 实践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实际体验和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体育教学方面,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将体育技能和战术训练与实际比赛和实战操作相结合[4]。教师可以组织各种体育比赛和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运用所学的技能和战术进行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将心理健康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实际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策略

3.1 提高体育教师健康心理品质

对于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而言,体育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能够对融合产生重大影响,所以需提升他们的健康心理水平,确保教师处于健康心理状态。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增强体育教师的职业情感。从学校角度来说,需积极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感,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使其可以形成健康心态,而且学校还需注重和体育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借助柔性化管理增强其职业情感,如提高体育教师待遇、提高其教学地位等[5]。其次,提高体育教师心理品质。从学校方面来说,可借助健康教育培训引导体育教师认识到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尤其是对自身发展的作用,同时帮助他们学习调整心理状态的方法、掌握形成健康心理品质的技能,这样他们就能保持健康的心理品质,同时还可通过心理状态检测及时发现体育教师是否存在消极心理,如果发现异常就要第一时间开展心理疏导,一般可以消除体育教师的不良心理,保证他们能够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

3.2 围绕心理健康教育设计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需要体育教学目标作为引导,而设定体育教学目标时,需围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具体实施则需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探索合适的切入点。想要实现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进行体育教学目标设定时,体育教师不仅要考虑课程教学内容,还要结合学生实际心理状态,在寻找到二者关联的基础上,再结合学生健康心理品质选出合适的项目,其不仅能达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还和课程内容特征相符,最后就可根据该项目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导学生参与体操类团体项目时,教师就可将和该项目相关的培育学生团结合作能力、身体协调能力等作为相应的教学目标;至于培育学生的心理品质,既可通过小组学习实现,也可通过互助小组形式实现。

其次,确定教学目标设计主体。对于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而言,学生在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他们才是教学目标设计主体,所以体育教师不仅要寻找体育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而且要组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设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情况,还要考虑他们的个体差异性,不仅要确保教学目标具有一定难度,还要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努力达到这一目标,让各个层级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就感,使他们得到心理健康教育,进而可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3.3 根据体育教学革新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在新课标推行背景下,必须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进,达到体育教学要求。为了获得更加理想的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体育教师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结构,对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进行革新。

首先,可实行游戏化教学,体育教师可将认知维度作为切入点,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进行大力培育,如学习积极性、创造力等,而且需以此为基础,结合教学内容特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将其作为指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6]。例如,指导学生进行短距离障碍跑时,体育教师就可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完成穿越火线游戏,这样就可以将枯燥的体育运动转变为充满趣味的游戏活动,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作战小队并自主制订作战方案。哪个小组用时最短完成任务就可获胜,而且可以获得“作战先锋队”的称号,这样就可有效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等到游戏活动结束后,还可借助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如怎样才能提高短距离障碍跑速度、怎样才能快速穿越障碍等,这样既可达到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还能培育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其次,实行合作化教学,体育教师可将公正维度作为切入点,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进行培养。对于体育运动而言,团队竞技是其重要构成,参与人员不仅要具备竞技能力,还要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为此,指导学生参与体育团队竞技活动时,体育教师就需对他们的领导力、团结合作意识等进行增强,以便可以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品质,同时可促进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例如,进行篮球教学时,教师就可将学生分为数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中都要有一名篮球技能比较好的学生。进行篮球教学时,教师可先进行示范,然后就可让各小组进行探讨,以此来帮助他们更扎实地掌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则可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在这种形式的教学中,为了集体荣誉,再加上好胜心理作用,能力出色的学生会积极帮助、指导小组中能力不太好的学生,而这些接受帮助和指导的学生也会认真听从指导,这样就可有效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3.4 根据学生心理状态进行体育教学评价

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需积极和学生互动、交流,这有助于他们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同时还能根据学生心理状态采用有效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摆脱不良心理的干扰,重新形成积极的心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借助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让他们参与到学习评价当中,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教师则需对学生的想法和建议进行估计性总结评价,借此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既可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身心健康观念,还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效果以及改善学校氛围,但在二者融合过程中需遵循综合性、循序渐进、个性化和实践性原则,还需采取合适的策略,如提高体育教师健康心理品质、围绕心理健康教育设计体育教学目标、根据体育教学革新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根据学生心理状态进行体育教学评价等,这样二者才能实现有效融合,才能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体育教师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32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心理学探新(2015年4期)2015-12-10 12:54:02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