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山西临汾 032200)
作为国球,乒乓球运动影响力可见一斑,越来越专业的基础设施、系统化的训练体系、经验知识丰富的教练员等硬实力创新发展,以及乒乓球文化等软实力发展对于促进乒乓球运动可持续发展亦不容小觑。乒乓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展示我国深厚体育文化与精神传承的媒介,彰显了体育自信、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重要阵地,青少年是重要力量。青少年是乒乓球运动发展和乒乓球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聚焦青少年乒乓球文化价值观的构建与传播,旨在通过乒乓球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培养青少年进取拼搏的精神和意志,传递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推动乒乓球运动健康发展。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而其必然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然而,当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开始变得普遍,如考试焦虑、自觉性差、人际交往困难、自私冷漠、爱慕虚荣、情绪不稳定,等等。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1]从20世纪80年代乒乓球运动的辉煌时期直至今天,乒乓球队在国际国内比赛中,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在国人心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乒乓球运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观赏性,可以适当地缓解精神压力,让青少年享受运动带来的愉悦,让身心同时得到锻炼。乒乓球比赛可锻炼青少年刻苦训练、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其遵守规则、尊敬裁判的责任意识。构建青少年乒乓球文化,以认知与实践的方式,实现对青少年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培育,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培养青少年积极向上、顽强刻苦的精神品质,促使学生珍视当下,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定位。
对于青少年来说,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关系到青少年个体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未来。体育教育本身具有育体和育人的特殊作用,然而,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仅重视体育技能提升、比赛成绩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忽视了青少年的完整、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随着体教融合的持续推广,乒乓球文化“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乒乓球文化承载着奥运健儿顽强拼搏的奋斗历程,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乒乓球事迹是教育青少年的生动教材,它将价值观念、体育精神、思想道德融入现代乒乓球教学中,展现出乒乓球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发挥出独特的育人优势。在新时代,赋予乒乓球文化时代内涵和社会价值,完善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遵循乒乓球教学规律的现实必然,有利于学校提升育人质量。
对乒乓球文化理论进行全面认知,有助于增强青少年对乒乓球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乒乓球文化结合中国具体国情,以本土化的技战术特点和训练方法为载体,向国际传播中国文化,不断发展和创新。从文化属性分析,乒乓球文化的理论认知有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之分。物质层面包括球拍结构、技战术等方面;行为层面包括乒乓球嘉年华、花式表演等方面;制度层面包括球队组织文化体系、赛事规则、管理体制等方面;精神层面包括乒乓球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审美意识、历史价值、运动信仰等方面。青少年应充分认识和了解优秀的乒乓球文化,并加深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2]。
青少年要具备文化自觉能力,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冲突中,能够深刻反思,增强对乒乓球文化的认同,建立文化自信。乒乓球文化具有教育功能,在运动过程中运动技能不断提高,机体机能得到改善,思维、记忆和智力等心理素质得到发展。乒乓球文化具有娱乐功能,具有庞大的群众基础,能够丰富人们的娱乐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乒乓球文化还具有政治功能,历史和现实已经有力地证明,乒乓球文化的发展振奋了民族精神,倡导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提升了国际地位,能够作为外交手段为政治服务。此外,在经济方面,乒乓球运动涉及体育用品制造、健身娱乐、赛事商业推广等方面,显然,乒乓球文化早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第二、第三产业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在世界乒坛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乒乓球文化也在不断弃旧扬新,与当代世界乒乓球文化、体育文化不断融合创新[3]。面对西方物质文化的扩张和多元文化的巨大冲击,社会出现了集体意识淡漠、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的现象,应有效引导和监管,提高青少年文化辨别力,进而增强对乒乓球文化的认同,形成一定的运动信仰。
实践出真知。将抽象的乒乓球文化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文化行为和实践,并将其进行内化、传承、发展和创新,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化为积极的参与者,促使青少年积极参与更多的乒乓球活动和赛事。乒乓球运动自传入中国后,逐渐落地生根,在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等赛事中,中国队所向披靡,奠定了乒乓球世界霸主的地位。国家层面,在2023年组织了多项青少年乒乓球赛事,如全国青少年乒乓球精英系列赛、国家青少集训队男/女子组选拔赛、全国学生运动会乒乓球预赛、全国少儿乒乓球锦标赛预赛、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等等。社会层面,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不断落实,乒乓球运动因不受年龄、性别以及身体条件的限制,逐渐成为社区运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社区青少年乒乓球赛既可以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又可以培养青少年的专注意识,传承体育精神。各项丰富多彩的乒乓球赛事活动,可使青少年强加对乒乓球文化的情感认同,有助于青少年更好地理解、发展乒乓球文化。
文化创新是增强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根本途径,体育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体育文化建设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支撑,要坚持守正创新,充分发挥体育在展示和塑造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方面的独特作用。乒乓球文化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乒乓球文化物质创新经历了从长胶、正面反胶、反面长胶的创新路程;乒乓球文化行为创新经历了“赛事商业化”“赛事多元化”等创新之路;乒乓球文化制度创新在管理体制上经历了“举国体制”“俱乐部体制”“双轨制”的发展创新历程;训练方法和技术上逐渐实现了中国本土化;现代的、先进的乒乓球文化精神创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乒乓球文化,蕴含着人类共同的文化价值和意义[4]。调动青少年参与乒乓球文化创新的主动性,既要引导青少年一代积极阳光,又要理解青少年。在乒乓球文化的表达上,如明星塑造、文化产品产出,要创新手段,使青少年乐于接受。
赛事是乒乓球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乒乓球运动的比赛级别根据人们的需求进行划分,例如,同行业间比赛、同城赛、跨行跨区的职工大赛,以及更高级别的锦标赛、世界杯赛、超级联赛,等等。高水平乒乓球赛事可以给青少年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除了在赛事和技术水平上吸引青少年外,还需要持续不断刺激这些年轻的观众群体,增强赛事观赏性。而体育与娱乐融合所带来的趣味,与竞技项目一样,亦是吸引观众眼球的要素。
乒乓球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随着群众体育的普及,其作为大众文化娱乐的特点逐渐突出,既可以改善机体体质,又能使个体之间愉快交往,享受乐趣。随着人们对乒乓球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加,乒乓球运动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娱乐方式。无论是国内乒乓协会,还是国际各国乒协会,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业余乒乓球赛风起云涌,将乒乓球运动推向大众化。例如:“嘉年华”式的竞赛形式,可以让民间队挑战世界明星队[5]。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时期,心理特点和需求在这一时期呈现明显的特殊性,其交往范围逐渐扩大,同伴群体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个体越来越希望得到同伴群体的认可和信任。在群体传播中,无论是专业的乒乓球竞技,还是大众乒乓球运动,经常一起打乒乓球的青少年构成了一个群体,彼此之间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品性特质和目标理想。例如,乒乓球专业队、乒乓球学院、乒乓球校队,乒乓球俱乐部,乒乓球社团等组织。其中,乒乓球社团在传播乒乓球文化中的作用功不可没。社团活动可以让青少年群体聚集在一起,被青少年所接受。参与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的活动,有利于青少年形成向心力、凝聚力,荣辱与共。
另外,以群体为单位,便于开展“以赛促练”,通过比赛,促使青少年不断进行训练,提升乒乓球水平。同时,组织管理者可以多开展灵活多样的初级赛事,不断让青少年在比赛中积累经验,通过比赛寻找不足,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再者,通过有内容、有目的的比赛和训练,为乒乓球专业化队伍发展提供重要条件,拓宽人才输送渠道。
组织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组织传播是乒乓球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该过程中,以组织目标达成和组织功能实现为核心。
从宏观上,国家主体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政策法规和各种力量,整合全国资源来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1952年中国加入国际乒联;1955年中国乒乓球协会成立;1959年荣国团成为第一个世界冠军后,各区县成立业余体校,中央与地方统筹协调;1994年国家体委乒乓球运动管理中心成立,统一管理和协调有关乒乓球活动的一切工作,省市级乒乓球协会先后成立;1995年乒乓球协会实行俱乐部赛制,赛制形式开始多样化[6]。
从中观上,无论高校、中小学,还是企事业单位和社区,都有完备的组织,都定期或有规律地组织开展比赛。青少年具有多重身份,既处于学校组织中,又是社区居民一分子,因此,坚定青少年乒乓球文化自信、加强文化传播,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系统组织着手,形成合力,不同系统组织之间相互协作。家庭通过乒乓球亲子文化活动、乒乓球培训等,鼓励青少年通过体验式、合作式的方式,提高对乒乓球文化的认知和实践,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学校通过提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乒乓球文化教育素养和技巧,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乒乓球文化产品和乒乓球教育活动,并积极促进同伴群体学习。社区通过积极组织各项乒乓球活动,鼓励青少年在社区互动中参与学习和实践。
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动传播媒介途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乒乓球文化传播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转为以多元、实时、互动的新媒体传播形式,迎来崭新的发展契机。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能够实时交流互动,增强圈层黏性,主题鲜明、有意义的短视频可以通过更短的观看时间来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7]。同时,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加持下,精准的信息分析可根据个性化推送信息,场景化、沉浸式的各种可穿戴设备,可以大大提升乒乓球文化传播受众的主观感受,以更新颖的方式吸引青少年的注意。
因此,在传播过程中,一方面是传播内容要注意乒乓球文化内涵。因为新媒体环境面向大众,容易出现价值观扭曲的情况,为了利益,传播内容容易粗鄙搞怪。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和价值观念塑造的关键时期,部分信息内容缺乏文化内涵与道德内蕴,容易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乒乓球文化价值观的形成,所以要坚持传播积极健康的乒乓球文化。另一方面,加强监管,可以提高乒乓球文化传播市场的准入门槛,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引导、规范乒乓球文化产业中的资本投入,在平台自治、行业协会约束、政府监管、广大用户群体监督等多重监管方式的作用下,以规范、灵活的制度机制,实现有效监管。
综上,青少年乒乓球文化价值观的构建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也关系着社会的进步。在当前复杂的文化形势下,青少年乒乓球文化价值观构建的重点在于提高青少年乒乓球理论认知和文化认同,并鼓励其积极参与各种乒乓球赛事活动,进而享受乒乓球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并愿意保持运动的持续性。而为了扩大青少年乒乓球文化传播的路径,除了丰富比赛形式,增强比赛观赏性外,还可联合同伴、家庭、学校、社区、媒体等各个方面的力量,积极开展系统联动的传播工作,发挥同伴群体效应,形成家校和社区联动,利用新媒体传播契机等,弘扬乒乓球文化,促进乒乓球运动持续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