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湖南高校爱国主义教育SWOT分析

2023-11-21 13:50曾怡华
高教学刊 2023年3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SWOT分析发展策略

摘  要:该研究运用SWOT分析法对湖南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利用湖南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和湖湘优秀文化基因,抓住湖南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契机,加强爱国主义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建设;与地方文体广新局等部门携手,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加强网络监督管理,重视网络内容建设,进一步打造“潇湘红色故事汇”品牌,培育健康网络文化等对策,以期提升湖南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关键词:“互联网+”;湖南;爱国主义教育;SWOT分析;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1-0091-04

Abstract: This study uses SWOT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arrying out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una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use of Hunan's rich red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outstanding cultural genes of Hunan, seize the good opportunity of Hunan's attention to patriotism education, strengthen patriotic practical education, and let students strengthen patriotic feelings in practice. We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of educational funds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atriotic educational resources. We join hands with the local Bureau of Culture,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s and other departments to build a practice base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We strengthen network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content, further build the brand of "Xiaoxiang Red Story Collection", cultivate healthy network culture and other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patriot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unan.

Keywords: Internet; Hunan; patriotism education; SWOT analysis; development strategy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拼博的精神纽带。《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大变量”。因此,对“互联网+”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戰进行分析,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法,使之释放最大正能量,提高教育效果,是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研究

关于“互联网+”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不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中国知网以“互联网+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词进行搜索,截至2023年1月11日,仅搜集到相关文献101篇,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互联网+”时代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刘光林[1]认为,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高校的使命要求。二是关于“互联网+”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极少。郑欣[2]以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为例,对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学生受互联网影响大,高职院校轻视爱国主义等德育课程,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单一。徐静[3]以上海某片区高校为例,抽样对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爱国主义知识的情况及其对使用互联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三是对“互联网+”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势和挑战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极少,研究和调查的面比较窄。纪飞凤[4]对“互联网+”时代对民办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葛明星[5]认为“互联网+”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丰富的教育资源,并有利于提升教育效果。四是关于“互联网+”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研究。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赵华珺[6]提出要创新爱国主义新语境,搭建爱国主义教育平台;注重网络思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队伍构建;打造网络文化精品,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徐园媛等[7]认为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优势,运用通俗易懂的网络语言,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机制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综上所述,关于“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必要性、现状、对策等方面,极少数学者对互联网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势和挑战进行了分析,这为本研究提供了较多的参考和借鉴,本研究试图运用SWOT分析法对“互联网+”时代湖南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分析,以期为湖南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  “互聯网+”时代湖南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SWOT分析

(一)  “互联网+”时代湖南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势分析

1  红色教育资源丰富

湖南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湖南省已查明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达1 7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66家;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70余处,其中有38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数量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8]。如韶山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以及湖南雷锋纪念馆等都是家喻户晓的。这为湖南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校及相关教师可利用互联网将这些红色教育资源引入课堂,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2  湖湘文化优秀基因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先秦湘楚文化的孕育,宋明中原文化等的洗礼,经过几千年的兼容并蓄、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了淳朴重义、吃苦耐劳、敢为人先、勇敢尚武、心忧天下、经世致用和自强不息等独具湘味的特点,湖南汝城“半条被子”的故事所折射的军民鱼水情感人至深,湘军骁勇善战的故事童叟皆知……在近代造就了“湖南人才半国中”“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无湘不成军”等盛誉。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湖湘儿女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勇挑时代重任,创造了一部部湖湘传奇。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不畏艰难,奋起直追,以实际行动打赢脱贫攻坚战;湖南智造锐意进取,逐浪前行,在国产大飞机、磁悬浮列车、深海钻机、隧道盾构机和无人驾驶汽车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电视湘军”“娱乐湘军”“旅游湘军”“出版湘军”等一系列“文化湘军”与时俱进,变革求新,在电视、娱乐、出版及旅游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3  爱国主义教育经验丰富

一是教育主管部门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湖南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走进红色课堂、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题教育活动;开设了“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师生收看;创造性地打造了“潇湘红色故事汇”品牌,精心打磨了一批湘籍革命家、英雄烈士和先锋模范人物故事,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形成了强大的品牌传播效应。二是高校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了许多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经验。比如,有的高校通过引导学生拍摄“红色微电影”、讲述“红色微故事”、创作“红色微作品”等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和了解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和先进故事,传承红色文化精神;有的高校在学校官网或官微上创新红色教育平台或开设红色教育专栏或开设爱国主义教育论坛,打造爱国主义网络教育新天地,将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设计和全方位推进的育人模式,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文化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从而增强教育效果。

(二)  “互联网+”时代湖南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劣势分析

1  教育经费不够充足

湖南为教育大省,但由于湖南地处中部,既不沿海,也不沿边,经济不够发达,因此,与其他教育大省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教育经费投入相对较少。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21年湖南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7 753 672万元,而经费投入最高的广东省为49 781 551万元,湖南教育经费投入仅占广东省的35.66%;而同为中部教育大省,河南省经费投入为26 685 217万元,湖南教育经费投入仅为河南的66.53%。其他如江苏、浙江、四川和山东等省的教育经费投入均高于湖南省。

2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智慧校园建设亟需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智慧校园建设尚未深入人心。比如,在学生回答“贵校智慧校园建设方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时,48.5%的学生选择了“校园一卡通服务”;14.5%的学生选择了“智能化的管理,如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学生管理系统等”;22.8%的学生选择“不了解什么是智慧校园”;11.3%的学生选择“智能化图书服务”;1.8%的学生选择“智能化周边查询服务”。这说明湖南许多大学生对智慧校园的理解仍停留在校园一卡通上,有的甚至完全不理解什么是智慧校园,因此,湖南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仍需大力加强。二是湖南大部分高校存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情况。比如校园网网速较慢、网络资源有限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据调查,在学生回答“您认为学校校园网网速如何”时,62.4%的同学选择“较慢”或“非常慢”。

校内爱国主义教育设施设备需大力加强。据调查,部分高校未建有思政课VR实训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影视中心和图片中心。校内爱国主义教育设施设备严重不足,需花大力气进一步完善。

3  师资队伍信息化教育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据调查,湖南高校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偏大,大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不高,许多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不太熟练,课件制作简单、粗糙,不够美观大方;对微课、慕课的操作不够娴熟,不会录制小视频;不会使用职教云、钉钉、腾讯会议等教学平台进行教学,与学生线上互动较少;对翻转课堂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较新的教学方法使用不多。师资队伍的信息化教学水平还有待大力提升。

(三)  “互联网+”时代湖南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机遇分析

1  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相应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政策和文件

为赓续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对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17条意见,明确了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要求,为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方向。此外,“十三五”期间,湖南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遗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湖南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20—2022)实施方案》等文件,编制《县市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保护建议规划》,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做好顶层设计,为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教育环境。

2  “互聯网+”技术的发展,给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一是“互联网+”的高容量有利于增加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供给。“互联网+”容量大、存储方便的特点,可以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网络上找到海量的教育资源,从而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更丰富的教育内容。二是“互联网+”的高效率有利于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速度。“互联网+”传播速度快,操作简单便捷,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从而增强教学效率和效果。三是“互联网+”的智能性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首先,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其会根据每个人在网上浏览的内容智能化地为其推送与之相关或相似的内容。当学生在网上阅读老师推荐的相关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时,互联网会持续为其推荐相关的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教育效果显著提升。其次,运用大数据对学生的网络言行进行搜集整合,能够实现对学生个性特征的可视化描述,从而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学生性格形成的相关因素,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3  线上教育教学平台的发展,给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平台

由于新冠疫情的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各种教育机构积极探索疫情形势下新的教育模式,信息技术机构顺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创建新的教育平台,线上教育教学有了长足发展,腾讯会议、钉钉、职教云和Teams等线上教育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方便。

(四)  “互联网+”时代湖南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分析

1  全球化导致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激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已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地球村,国外各种思潮和文化如潮水般涌入我国,多元化的意识形态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使他们对我国的主流价值观产生动摇和怀疑。如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权分立的民主思想让思想认识水平不高的大学生对我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产生怀疑;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也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冲击。这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2  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给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和方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第一,传统授课模式以教师为主,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都由教师安排,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接受者,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从互联网中获得相关的内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将学生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模式。第二,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带来了较大挑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教育平台获得很多的内容和资料,教师往往还未讲解,学生便已经从互联网中获得了相关的内容,这导致学生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兴趣下降,他们更多地习惯于人机对话,导致课堂教学时“低头族”越来越多,这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带来较大挑战,传统的教师讲授教学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需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互联网+”时代湖南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探索

运用SWOT分析探索发展策略的基本方法是保持优势、转化劣势、把握机遇、解除威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迎接挑战,并利用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寻求可供未来选择的发展战略。据此,湖南高等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以下策略:SO策略、WO策略、ST策略、WT策略(图1)。

四  结束语

本研究对湖南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策略,但由于每所高校存在个性差异,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条件各不相同,各高校可结合自身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具体安排。

参考文献:

[1] 刘光林.互联网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对策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0(12):6-7.

[2] 郑欣.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以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为例[J].经营与管理,2019(5):157-160.

[3] 徐静.“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J].文化产业,2021(11):72-73,159.

[4] 纪飞凤.互联网+民办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11):211-212.

[5] 葛明星.“互联网+”时代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及对策[J].高教学刊,2020(20):42-44,48.

[6] 赵华珺.以互联网思维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J].人民论坛,2018(24):122-123.

[7] 徐园媛,旷媛园.“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7):15-17.

[8] 周帙恒.湖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居全国第一[EB/OL].http://www.hunan.gov.cn/topic/djssw/whjs/whjsyw/202101/t20210113_14138451.html.

基金项目:2021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研究”(21C1449);2022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创新研究”(22E35)

作者简介:曾怡华(1976-),女,汉族,湖南新化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SWOT分析发展策略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