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静,史阳阳,张晓莹*
(1.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山东济南250031;2.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术,该技术用人工髋关节假体替换患者病变或损伤的股骨头及髋臼,最终达到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疼痛的目的,该技术主要应用于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科疾病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获得广泛认可。同时,全髋关节置换术属于骨科四级手术,该手术操作复杂,术后易出现关节活动障碍、术后肌肉萎缩等并发症,若未得到及时有效干预会影响预后,严重者可能出现终身残疾,故全髋关节术后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意义重大[1]。临床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教育与护理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但未明确患者术后康复训练计划,同时全髋关节术后康复是一个痛苦且漫长的过程,多数患者无法一直延续康复训练及护理相关措施,往往恢复情况难以达到预期[2]。随着护理经验的积累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App的远程康复护理被广泛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对比常规康复教育与护理,该护理模式便捷程度高、综合性较强,在改善预后方面优势显著[3]。鉴于此,本研究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微信App远程康复护理,探讨其可行性及实际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10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可完整提供本研究涉及相关资料者;X线、CT等影像学检查符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指征者;具备正常沟通与交流能力者。排除标准:合并影响认知功能的精神疾病者;既往髋关节多次损伤者;不配合研究者;合并偏瘫等肢体功能障碍疾病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3例。对照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57.19±7.12)岁;实验组男33例、女20例,年龄(57.28±7.16)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术后常规康复训练与护理。住院期间由主治医师进行康复教育,告知术后不宜长期制动,鼓励患者尽早开展康复训练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住院期间辅助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微信App远程康复护理。
1.2.2.1 康复评定 首先根据《康复评定学》给予患者科学康复评定,包括测量患者下肢肌力、髋关节活动度、肌张力等,随后依据评定结果制订科学的康复训练计划。
1.2.2.2 手机微信App使用 术后住院期间,护理人员或家属协助患者使用微信App发送图片、文字、视频、语音等,告知术后居家康复期间可通过微信与护理人员联系,对康复训练计划有任何问题均可及时沟通,同时告知患者定期拍摄视频,汇报康复训练完成情况。
1.2.2.3 实施康复护理 第一阶段(术后1~3 d):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正确体位,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髋关节不能内旋内收,可在双腿之间放置外展垫,以防髋关节脱位;密切观察创口引流液颜色及性质并详细记录;鼓励患者尽早活动肢体,防止髋关节内收、内旋,进行踝关节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预防血栓形成。第二阶段(术后8~14 d):护理人员通过微信App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床边坐起,脚踩小凳,屈髋90°。陆续完成以下训练:床上支撑膝关节弯曲,将术侧脚滑向臀部,弯曲膝盖并保持脚跟在床上,以床为支撑的膝关节弯曲;不要让膝盖向内滚动;膝盖保持最大限度弯曲位置5~10 s,伸直术肢,重复10次,每组3 min,3~4组/d;髋外展训练,将术肢滑向一侧,再滑回,重复10次,每次90 s,3~4组/d;直腿抬高,收紧大腿肌肉,膝盖在床上完全伸直,抬离床面约20 cm,保持5~10 s,慢慢放下腿,重复进行,每组做到感觉大腿疲劳为宜,3组/d。第三阶段(术后2周):通过微信App指导患者完成下肢力量训练,髋关节活动度训练(滑动屈髋屈膝、抬腿屈髋屈膝、外展训练),体位转移训练等,后续逐渐增加站立训练与步行训练,并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如上下楼梯训练和稳定性训练(站立髋后伸训练、站立髋外展、站立抬腿等)。护理人员定期向患者推送髋关节术后康复相关事项,告知患者术后半年内不可下蹲、跷二郎腿、盘腿、侧卧等。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4]评分。ADL总分100分,100分、71~99分、46~70分、21~45分、0~20分分别代表独立、轻度障碍、中度依赖、重度依赖、完全依赖,评估时间为护理前、护理1个月、护理2个月。②比较两组护理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牛津髋关节评分(OHS)评分。Harris总分100分,≥90分为功能状况好、80~89分为功能好、70~79分为功能尚可、<70分为功能较差[3,5]。OHS由12个问题组成,每一项从最小难度或最轻~最大难度或最重分别计1~5分,总分60分,其中疼痛评分30分、功能评分30分,评分最高60分,最低12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功能障碍越严重[6]。评估时间为护理前、护理1个月、护理2个月。③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7]评分。SF-36包括生理职能、心理功能、躯体职能、总体健康4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评估时间为护理前、护理2个月。④比较两组依从率。完全依从:可严格遵医嘱进行训练,积极配合护理,无抵触情绪;部分依从:基本可遵医嘱训练,无法主动配合护理,偶有抵触情绪;不依从:无法遵守医嘱训练,被动配合护理,抵触情绪严重[8]。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护理前后ADL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ADL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前后Harris、OH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Harris、OH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依从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依从率比较(例)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常见手术,该手术置换的髋关节假体虽能代替部分髋关节功能,但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原因在于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大多为高龄患者,骨关节会出现严重退化及劳损,多数患者伴有长期肢体制动期,因此术后给予科学干预意义重大[9]。
目前,骨科临床为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采取的措施多为术后康复指导和常规护理等,康复干预限于围术期及术后住院期间,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周期和康复训练周期较长,术后恢复状态存在个体差异,故术后康复指导与常规护理等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缺陷[10]。随着护理经验的积累及现代科技技术的进步,临床工作者逐渐认识到护理与手机相关App结合的重要性,基于App的远程康复护理被广泛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其干预效果得到广泛认可。徐秋月等[11]在研究中明确提出,联合手机App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良好,能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本研究康复训练措施分3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康复训练主要在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完成,通过鼓励患者尽早活动术肢,预防并发症,为后续康复训练打下坚实基础。第二阶段训练主要通过手机微信App远程指导完成,最大限度增加髋关节活动度,强调减重状态下的开链及闭链运动相结合,在改善患者股四头肌离心及向心收缩控制力的同时能增强骨关节肌肉耐力[12]。第三阶段康复训练也通过手机微信App远程指导完成,促进术肢功能恢复,帮助患者尽早回归正常生活。护理人员能通过微信App了解患者髋关节恢复情况,适时调整训练计划,有利于提升训练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1、2个月Harris评分及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OH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2个月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对比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微信App远程康复护理在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后方面效果更为理想。分析原因:在微信App辅助下,康复治疗学、康复医学基础上形成的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主张术后尽早介入康复干预,最大限度恢复患肢或术肢功能,其中科学的康复评定能明确患者现阶段膝关节功能情况(活动度、肌力、肌张力等),依据其制订的康复训练计划更具有针对性和安全性[13]。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微信App远程康复护理能最大限度调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训练积极性,原因在于微信App远程康复护理过程中患者与护理人员始终保持联系,给予患者心理暗示,兼具监督作用,故实验组护理依从度更高。
综上所述,微信App远程康复护理可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