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凤兰,潘洁琼,朱小玲,周 铃
(东莞市大朗医院 广东东莞523770)
四肢闭合性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常发生于中年及老年人群,患者骨折后,由于创面渗透液体,需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而静脉及淋巴回流受阻及功能训练过度等均会造成术后肢体肿胀,若未得到及时治疗,易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1]。临床通常采取手术治疗,但由于手术对机体创伤较大,会使患者受伤部位受到更严重的刺激,加重患处肿胀[2]。若患者肿胀长期存在,会对其肢体末梢血液循环造成严重影响,若组织内的压力接近动脉血压时会影响血供,使局部组织缺血坏死,以致肢体后期发生不同程度的痉挛。由于无法及时供应血氧,影响骨折及手术切口恢复,甚至还会出现严重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前瞻性护理作为一种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护理方法,在护理问题发生前收集资料,并根据已知的科学理论、临床经验及文献做出科学评估,可有预见性地提出问题、实施科学有效的前瞻性护理措施。EERIE为(Education)、抬高患肢(Elevate)、休息(Rest)、冰敷(Ice)、紧急的(Emergency)。分别代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5种方法,可有效降低四肢闭合性骨折的肿胀程度,为四肢闭合性骨折肿胀的前瞻性护理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本研究旨在探讨EERIE前瞻性护理对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12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骨科疾病诊断标准》[3]中四肢闭合性骨折相关诊断标准;伴有骨折处疼痛肿胀症状;经X线检查确诊为闭合性骨折;可进行正常沟通;愿意定期配合随访;签署知情同意文件。排除标准:开放性骨折者;四肢闭合性骨折,已发生Ⅲ度肿胀者;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正常沟通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5~87(58.61±2.31)岁。观察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4~89(58.58±2.4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常规镇痛药物及冰敷护理,嘱患者抬高患肢,在患者围术期及出院当天进行健康教育。
1.2.2 观察组 给予EERIE前瞻性护理。由科室主任、管床医生、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组建团队,管床医生及责任护士负责患者个案资料的收集和筛选,责任护士负责对纳入对象进行前瞻性肿胀护理措施落实及健康指导;制订前瞻性四肢骨折肿胀护理流程及标准,并对参与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查房质量,保证医疗安全。责任护士落实计划,由上级护士进行质控,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护理主要内容:①教育(E):指导患者骨折后早期注意事项,引导患者积极进行功能训练,包括受创肢体的肌力训练和关节活动。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可通过宣传视频、发放知识手册、床边一对一示范等方法进行,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了解程度。②抬高患肢(E):肢体位置应低于心脏水平位摆放,使重力转化为动力因素,促进肿胀消除。③休息(R):骨折后早期休息制动,使用石膏或夹板进行固定,限制受创肢体的活动,减少出血,减缓肢体的肿胀及疼痛,防止损伤加重,必要时使用拐杖辅助行走,可降低患肢负重。④冰敷(I):设计冰敷固定带一人一用,以75%酒精与生理盐水配制为140 ml冰沙,在患者闭合性骨折或术后72 h内冰敷,3次/d,每次20 min。每次冰敷结束后需询问患者舒适度,检查局部肢体皮肤及肿胀情况。⑤紧急情况(E):对严重肢体肿胀患者,需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如肢端肿胀且有血液循环障碍,检查夹板、石膏等外固定物是否过紧,若过紧应及时解除压迫。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3 d后、护理7 d后肢体肿胀程度:采用《骨科疾病诊断标准》[3]中的评定标准,正常为无肿胀,指压无凹陷;Ⅰ度为局部肿胀较轻,指压无明显凹陷;Ⅱ度为肿胀明显,皮肤纹理尚平顺,指压有明显凹陷;Ⅲ度为肿胀明显,皮肤纹理伸张,紧张发亮,甚至出现张切口性水泡。②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3 d后、护理7 d后疼痛程度: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4],将疼痛程度以0~10共11个数字表示,受测者根据个人疼痛感受以数字记号表示,0分说明患者无痛;1~3分说明患者疼痛程为度轻度;4~6分说明患者疼痛程度为中度;7~10分说明患者疼痛程度为重度。③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1周、2周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5]评价患者的自理能力,评估项目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移动(床←→椅)、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个项目,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自理能力越好。总分≤40分为重度依赖,总分41~60分为中度依赖,总分61~99分为轻度依赖,总分100分为无需依赖。④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骨筋膜室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并发症总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⑤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拟的护理满意度评价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满意为90~100分,一般满意为70~89分,不满意为≤69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满意度越好。总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不同时间肢体肿胀程度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肢体肿胀程度比较[例(%)]
2.2 两组不同时间肢体疼痛程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肢体疼痛程度比较[例(%)]
2.3 两组不同时间Barthel指数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Barthel指数比较(分,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例(%)]
骨折的诱发因素包括暴力作用、交通事故等,外力作用会破坏骨骼原有的完整性,导致骨骼部分或完全断裂并引发一系列机体生理或病理反应,造成机体活动受限或功能障碍等[6-7]。此外,由于机体遭受创伤,全身或局部会释放出炎性因子,刺激中枢神经发出疼痛信号,且由于疼痛反射性造成肌肉痉挛,导致静脉及淋巴管血液回流障碍,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组织间水肿[8]。目前,有研究表明,传统临床护理缺乏规范性,主要依靠护士的经验及能力,效果较差。
前瞻性护理可通过大量可靠文献,结合自身工作需求和经验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是一种科学的干预措施[9]。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不合理的镇痛方法会增加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预后[10-11]。前瞻性护理对每位患者的性格特征及受教育程度进行有效评估,可依据患者实际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同时术后功能锻炼可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缓解其心理焦虑,进而提升对疾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12-13]。此外,本研究对传统硬冰冰敷方法进行改良,具有更好的可塑性,局部冰敷贴的服帖性更好,且冰敷固定带的设计可让患者患处得到全方位冰敷,提高局部冰敷效果[14]。肌肉收缩和肢体活动能促进淋巴血液回流,进而促进消肿,对严重肢体肿胀患者,需警惕骨筋膜综合征,对肢端有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需检查夹板、石膏等外固定物是否过紧,若固定过紧应及时解除压迫[15]。家属的认知往往直接影响患者社会、家庭的支持度,对家属进行教育可有效改善其认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环境,有助于督促患者按时完成康复训练,对提高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16]。患者患肢抬高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静脉血更容易从肢体端回流至心脏,可减少深静脉血栓闭塞引起的回流障碍,减轻下肢水肿及下肢疼痛症状;相反,若下肢下垂,在重力作用下会加重静脉回流受阻,进一步加重症状[17]。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3、7 d后,观察组肢体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护理3、7 d后,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2周后,观察组中度依赖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EERIE前瞻性护理有助于减轻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满意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