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欢欢,张丽英,钱心英,徐伟,黄兴锐
1.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苏州市吴江区第二人民医院),江苏苏州 215200;2.苏州市吴江区平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苏州 2152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2018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 年8 月,一体化示范区内六方签订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区域中医联合体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也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首个中医医疗联合体。此举有利于率先探索推动一体化示范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制度与方式创新,同时是结合国家深化医改的要求,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将为进一步促进区域中医联合体乃至长三角绿色一体化的建设与发展进行积极有益尝试[1]。
随着我国对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政策的推进,医疗联合体模式逐渐成为基层医疗服务的主要形式。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目前,医疗资源倾斜已成为当今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各个城市人口密集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了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发达城市或级别较高医院,尖端人才储备及医疗卫生设施的整体水平优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此,出现了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简单、业务类型基础,重点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基于此,国家将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列为重点关注对象,期望通过合理运用医疗联合体模式,将区域内的医疗资源进行整合,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现象[2]。希望通过医疗联合体模式能够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实现患者就诊方便、医生资源合理利用,医患关系和谐的目标。
基层卫生人才是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基层卫生人才总量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基层医疗服务涉及诸多方面,如医生、护士、药师等,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①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3]。老年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对基层医疗服务的更高需求,同时,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提升,寻求医疗保健服务的频率也相应增加。②一些地区的卫生资源相对匮乏,例如医疗设备、医护人员、护理人员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人才总量不足。
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需要一定的薪酬和福利制度作为基础保障的。由于基层卫生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服务对象具有特殊性,稳定的薪酬和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基层卫生人才提供稳定的生活保障,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但是,目前存在部分基层医院的薪酬和福利制度不完善,一些基层卫生人员的薪酬水平相对较低,不能有效反映其付出的努力和工作价值。由于基层卫生服务的特殊性和较大的工作压力,薪酬水平的不足可能导致一些优秀的人才流失或选择离开基层岗位,进而影响基层卫生服务的质量和连续性。另外,一些基层卫生人员在福利待遇方面存在缺失。例如,医疗保险、住房补贴、子女教育补贴等福利待遇的缺乏或不足,无法满足基层卫生人员的基本需求,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和生活品质[4]。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疾病的出现,重难点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虽然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学历和职称均具有较高水平,但由于基层医疗机构患者就诊病情较为基础,接触的重难点病患案例少、工作时间长等原因,难以及时了解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这导致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在基础病情的专业能力方面具有较高水平,但处理重难点病症时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相对较低,专业素质亟待加强[5]。另外,基层卫生人才在工作中缺少得到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提升机会,很难有机会接触和学习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一些基层卫生人员长期从事基层卫生工作,缺乏与高水平医疗机构交流合作的机会,不能及时了解和应用新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因此,提高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在重难点病症方面的专业素质,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组织结构体系主要由县、乡、村三级组成。然而,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相对独立,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缺乏协调与合作,从而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这种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可能出现在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6]。一方面,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对较少的资源投入和相对低的收入水平,可能导致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相对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偏远地区往往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也容易出现资源不足的情况。
在医疗联合体中,各机构之间需要相互合作,共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是因为不同机构之间的医疗资源、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存在差异,如果不加以整合和共享,就很难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7]。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中面临缺乏必要资源支持的现象有以下几点:①资金不足。医疗联合体需要投入资金来支持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包括培训、设备购置、药品采购等。然而,由于资源分配不均和财政限制,很多医疗联合体和基层卫生机构在获得资金支持方面仍面临困难。②医疗设备和药品不足。一些基层卫生机构和医疗联合体缺乏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这可能影响基层卫生人才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缺乏设备和药品会限制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治疗水平。③基层卫生机构建设滞后。一些基层卫生机构和医疗联合体的硬件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无法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这也会影响卫生人才在基层的工作效果和职业发展空间。
在医疗联合体模式下不仅医联体内的人才要相互流通,更重要的是扩展人才引进渠道、实现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高校等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建立人才晋升渠道和保障政策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8]。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建议。
①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医疗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共同培养和引进人才,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例如: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医联体范围内成立了跨省域的中医医联体理事会和中医医联体专科联盟,为医联体内的合作交流提供政策支持。
②加强人才交流和培训。医联体内要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和交流活动,邀请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授课或进行学术交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还可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水平[9]。
③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医联体内要建立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公开招聘、协议聘用等方式,吸引和吸纳优秀的人才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10]。同时,还可以建立人才晋升渠道和激励机制,表现优秀的医务人员激励其到医联体内相互挂职。
①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具体实践可以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完善绩效考核程序等方式来实现[11]。
②建立有效的绩效奖励机制。用人制度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基层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用人制度,实行岗位竞聘、绩效考核等措施,激励员工发挥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12]。有效的绩效奖励机制,可以让员工在工作中得到肯定和鼓励,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实践可以通过发放奖金、晋升奖励等方式来实现。
③加强政策引导和保障。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例如,可以通过财政补贴、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措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医联体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和经验,为基层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这是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做法。
(1)资源共享:医联体内资源共享,例如培训课程、临床经验、医疗仪器等,以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13]。例如:利用上海中医院的地位优势,吴江区中医医院参与学习全国医院管理知识更新研讨会,上海中医院青年管理干部职业发展规划培训班,“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验方向制剂转化讲座班等。
(2)技术支持:医联体内的头部医疗机构要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为基层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例如,吴江区中医医院与上海市中医医院合作,开展风湿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制定;长三角中医热病,在线讨论诊疗方案专家共识制定等,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
(3)加强合作:①医联体内部的合作,头部医疗机构可以派人来指导,基层医疗机构也可以安排人员去进修和学习;②可以利用医联体内的头部医疗机构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例如与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器械厂商等进行合作,以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14]。
在基层卫生机构中,信息技术支持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基层卫生机构可以通过建立远程医疗系统、建立专家门诊、开展远程诊断等方式,与其他机构之间进行合作,共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15]。例如,基层卫生机构可以与其他医疗机构合作,共同开发新技术、新疗法,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此外,基层卫生机构也可以与其他机构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等,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例如:吴江区中医医院定期和上海市中医院开展疑难病例的远程会诊,开展医联体内的远程专家会诊,在线病例讨论,通过上海中医院的专家的指导,远程指导用药和诊疗方案。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更加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为此,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全面了解各专业技术人员情况、针对性地培训教育、完善和创新聘用机制、梯度培养人才等多方面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健康、安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