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增辉
累计超过1600万教师参与学习,参训率达到85%,研修点击量累计超过17亿次,参训人数和点击量均为历次寒暑假期教师研修最高……8月31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23年暑期教师研修暨师德集中学习教育”专题圆满结束,令人瞩目的成绩表明,富有中国特色的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迈上了新台阶。
一项着眼未来的设计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推动着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已成为当代中国教育的最强音。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教育变革的主力军,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抓手,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
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标志性成果和重要抓手,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基础平台。上线一年多来,经过7次迭代升级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定位更加精准、功能更加全面,访客量超过11亿人次,用户覆盖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于近日荣获202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并被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贾尼尼赞为“为全球数字教育变革提供了有益经验”。
“寒暑假期教师研修”是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7月20日,基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暑期教师研修首次启动。这是面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开展的大规模在线研修,也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教师线上研修行动。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加速推动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这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对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正在日益凸显。
研修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
大规模的教师研修已经开展了两年。两年来,优质资源不断汇集,组织机制持续完善,“寒暑假期教师研修”进入了常态化发展阶段。
2023年暑期教师研修呈现出鲜明的创新特色。在课程设计上,突出高质量、体系化,使用的资源全部为新开发建设,且实践性案例资源超过60%,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提升核心素养。一是坚持将思想政治和师德素养提升摆在首位,衔接今年6月启动的师德集中学习教育,统筹进行学时认定。二是紧密对接教育改革重点难点,解读义务教育新课标和《教师数字素养》标准,提供“如何做”的优质案例。三是结合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生安全等重点工作,提供通识研修资源。四是针对不同学段教师的教学需求供给专题资源,如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导、特殊教育通用手语和盲文培训、职业教育锻造“良匠”之师、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等。
在研修模式上,暑期教师研修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名师名校长线上工作室探索了融合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名师引领作用,200余个工作室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暑期教师研修与工作室常态化教研有效结合,开展跨校、跨区域研修交流,构建了“名师主持选题+团队集体教研+直播引领交流”的研修模式。
在组织管理上,建立基于国家智慧平台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区域协同的数字化管理网络,各级教育部门部署动员、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推动暑期研修与各地计划内培训有机衔接,从而使各省的研修呈现出不同特点。
黑龙江省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纽带,不断完善“省市县校”四级联动研修机制,促进专项培训、全员培训与校本研修有机整合,形成网上网下混合研修新模式;河南省建立组织体系,联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省教育资源保障中心、河南开放大学等部门组建教师研修工作团队,设立动员宣传组、技术保障组、咨询服务组,确保教研修顺利开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是广西八个边境县之一,也是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县,采用“自主研修+名師解读+实践案例+互动交流”的卷入式研修模式,研修培训和平时教学相结合,推动了教师培训深入开展;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专项工作群,将暑期教师研修资源纳入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培训主题与暑期教师研修专题内容相关的,直接通过暑期教师研修专题进行学习,提升了培训实效;湖南省安乡县把教师培训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工作中,对培训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鼓励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超越。
转变教学方式是关键
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是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其核心目标是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即从工业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向数字时代的信息化教学方式转变。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教育部相关专家就此指出,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重点要回答好“往哪转”“转什么”和“怎么转”三个问题。为此,就要推动教师发展环境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教师发展资源供给改革,推动教师数字化学习与教学方式创新,提高教师发展数字化治理能力,加强战略规划和变革管理。其中,在规划和管理方面,针对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应用模式和推进机制,要结合新形势,坚持问题、目标、结果导向,坚持点面结合、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不断检视教师发展的针对性和高质量,通过创新机制、转变方式,确保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有序有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