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G全流程闭环管理的智慧护理服务模式*

2023-11-20 01:18丁小容肖一鸣赖文娟李九群欧阳淑园孙咏梅黄文婧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3年10期
关键词:闭环输液流程

——丁小容 肖一鸣 赖文娟 鲍 伟 李九群 欧阳淑园 孙咏梅 许 辉 黄文婧 许 昌* 陈 芸*

1 研究背景

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1]。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涉及各个临床科室,更贯穿于患者诊前、诊中、诊后的方方面面。护理工作水平不仅直接影响患者在院期间的就诊体验,还关系到医疗机构的诊疗质量和品牌形象[2]。在5G技术加速赋能的背景下,各级卫生健康管理部门与医疗机构开始在护理领域进行智慧化探索,寻求以“5G+互联网”为核心的智慧护理解决途径。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重点强调了以“互联网+”智慧护理为核心,推动护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优质护理,实现护理服务模式的创新性转变[3]。

在生产力发展较低的水平下,医疗质量与效率恰如一座天秤的两端,一味追求效率,会降低质量,而过于注重质量,又会影响效率[4-5]。

一段时间以来,学者们都认为这两方面是不可调和的对立面,常常顾此失彼。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业的生产力水平也已经到了新的高度[6]。医疗领域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使医院可以统筹兼顾质量和效率,实现质量与效率的共同提升[4]。各种先进设备与技术的应用,使护理工作人员可以精确地获取到患者就诊全流程护理信息[7],从而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服务患者或科研工作中,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8-9]。

基于此,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积极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通过服务流程创新与系统性改进工程,建立起一整套标准化、系统化、智能化、平台化的护理解决方案,实现护理工作朝着提质增效、精细化管理、注重人力技术要素的发展方向转变[10]。该院以解放护理人力、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促进护理专科化发展为目标,基于智慧护理的探索,总结了一套基于5G全流程闭环管理的智慧护理服务模式。

2 基于5G全流程闭环管理的智慧护理服务模式

基于5G全流程闭环管理的智慧护理服务模式核心是以智慧病房建设为依托,围绕护理质量管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进行全闭环管理设计。以患者端“事前——事中——事后”的护理服务全流程为主线,实现事前有效预防、事中有效监管、事后反馈提升的全流程智慧赋能,保证患者从入院开始便能够与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接轨,从而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护满意度。基于5G全流程闭环管理的智慧护理服务模式见图1。

图1 基于5G全流程闭环管理的智慧护理服务模式

2.1 事前有效预防

2.1.1 患者身份识别 患者身份识别是护理人员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传统的方式完全依赖于护士人工识别,不仅步骤重复,而且容易操作失误。该院使用智能腕带作为患者全过程身份信息载体,并为每位患者都配置了单独的识别二维码。二维码标签粘贴在患者的使用药物上,护理人员可以通过PDA扫描二维码,自动、准确地识别患者身份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避免因患者交流障碍、医护人员疏失等原因造成工作失误。

2.1.2 生命体征监测 患者的病情诊断需要及时观察体温、心率、血氧、脉搏等各类体征数据。该院全面推广便携式可穿戴护理智能化设备,包括可穿戴单导联心电传感器、无线手指脉搏血氧仪、可穿戴柔性体温计、无线红外耳温枪等,在保证患者诊疗舒适性的前提下,实现了患者生命体征的无线智能采集。这些智能化设备与医院的物联网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相连,使得数据信息可以快捷稳定地传输和保存。对于持续收集的信息,系统可以自动分析,不仅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跟踪记录和及时监控,如遇异常实时自动报警;还能够提供潜在风险的预测提醒,告知医护人员提前干预。

2.1.3 护理风险评估 医生通过生命体征监测和各类评估确定风险后,借助智能化风险预警平台对跌倒、静脉血栓栓塞症、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营养风险、压疮预警等项目的高、中、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的颜色进行分级标识,并显示在患者的床头屏和病房的走廊屏,让患者、医护、陪护知晓风险并共同防范。此外,对风险分级管控进行路径化管理,显示风险因子,让责任护士及时掌握个性化风险点,切实落实护理风险防控措施,保障患者安全。

2.1.4 特殊患者管理 对存在自杀、走失等特殊风险的患者,医院借助具备定位功能的电子腕带,可准确记录和定位患者在病区的活动轨迹,并随时了解患者位置。对于超出活动范围的患者,电子腕带会发出警示信息,护士携带的PDA及病区显示屏会在第一时间对信息进行识别并警报异常活动。对于要求卧床、评估风险高、危重症患者,医院采用非接触式体征监测,自动收集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并生成患者的评分曲线和体征曲线。护理人员的PDA上会显示每位患者的早期预警评分表评分,并针对高分患者进行预警,提示护理人员立刻采取对应手段进行处理。

2.2 事中有效监管

2.2.1 用药安全环 传统的药品存储和取用存在储存管理难、应用管理难、用药高峰期等候时间长、配药的安全保障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医院围绕着药品管理的核心制度与临床痛点,推出了“智慧用药安全环”。(1)药品存储方面,该院所有科室的备药都放置于智能药柜中,单位药品均有库存记录和效期记录,并能进行实时监控提醒。当出现温度异常、效期异常和库存不足等情况时,系统会自动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2)药品取出方面,每次药品的取出都会通过读码对接HIS,严格遵循医嘱出药,明确患者、取药时间及取药人,形成可追溯闭环。每次药品的取用量、取用类别,HIS也会有导引与纠错报警机制,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取药错误。(3)药品核对方面,所有治疗项目均需要护理人员使用PDA进行操作核对,保证查对制度的严格落实。尤其是对麻精药物、高危药物实行严格的双人身份检验与核对管理,确保每位患者的用药正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针对药品配置环节,医院整合智能试剂库、智能排药车、智能贴签系统、智能溶媒货架、智能药物分拣系统和静脉配液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打造了智能配药的全流程闭环体系。基于5G全流程闭环管理的智慧用药安全环见图2。

图2 基于5G全流程闭环管理的智慧用药安全环

在用药输液过程中,由临床移动护理终端PDA、智能输液监测器、蓝牙物联网中心组成全闭环智能输液管理系统。首先,护士在用药前会通过PDA对患者腕带进行扫码、确认身份,将相应的生命体征测量数据传入PC端,并传入到护理记录中,然后为患者进行输液。其次,借助输液监控设备的超微重力传感器和多项专利技术及专利算法,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剩余液量和滴速变化能够被自动有效地监测到,并通过蓝牙将数据传输到护理后台。一旦液体少于规定最少量时(一般为5 mL),感应器将向护士站和PDA发出警报,提醒并警示护士进行接瓶与拔针处理。在整个输液过程中,还能实现将整个病房所有患者的输液进度和情况显示在护士站的输液监控器上,通过大屏、电脑或者随身携带的 PDA远程查看患者输液的滴速和余液量,全面掌握患者的输液情况。全闭环智能输液管理系统的应用,将护士从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护理工作更加从容有序,也可缓解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焦虑情绪。

在输液完毕之后,该药品的存储、取出、核对、配置、使用等环节便形成完成的患者用药记录,保证了药品操作的追踪溯源,实现了以智能药柜、配药机器人、智能输液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化住院患者药物管理全闭环,给药效率与安全性大幅提升。

2.2.2 手术安全环 患者手术安全管理闭环以PDA的扫码与快捷记录功能、手术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对检查和信息交互功能为核心,覆盖了患者手术的所有业务节点。患者手术当天,病房护士的PDA会进行提示。在护士进行身份确认后,患者会依次经由远程运送队、手术室护士和术前护士送至手术室。在此过程中,每次交接都会由运送负责人扫描患者腕带,双方共同确认无误后交接,以此避免患者运送错误并保证患者运送安全。手术室手术器械的清点,由护理人员持PDA并通过手术室信息管理系统共同完成。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室信息管理系统会对医生手术权限进行识别和管理,自动拦截越级手术。手术过程中,通过与手术室信息管理系统的交互,病房护士可以随时监控手术全程动态,提前做好患者的术后对接准备。手术安全环流程见图3。

图3 手术安全环流程

通过患者手术二维码和手术室信息管理系统,医院强化了患者手术管理、安全核查、手术器械耗材管理、手术输血、术中医嘱执行、标本管理和手术记录,实现了对手术患者的术前、运送、麻醉等环节的安全核查。

2.2.3 急救安全环 危重症患者的早期救治具有重要意义。该院急救安全环在事前生命体征监测、特殊患者管理的基础之上,构建了急救智能分诊系统。该系统能够准确识别危重患者的紧急情况。护士启动“一键分诊”,系统会默认分诊科室(抢救室)和分诊级别(Ⅰ级、Ⅱ级),确认后即完成危重患者分诊,保证重症患者的及时救治。

2.3 事后反馈提升

事后反馈提升主要是通过患者随访与健康管理来实现。以往的患者随访和健康管理由医护人员通过电话进行,工作效率低,效果也难保证。该院以慢性肾衰腹透患者延续性护理为切入点,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逐步实现对出院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与追踪随访。一是建立患者全息健康档案,可以直接读取患者信息,了解患者以往病情和身体状况;二是精准推送健康知识和满意度调查,根据专科特色设计健康教育资料,实现精准随访;三是实现患者与医生的有效对接,患者可及时反映居家期间的各项问题,并根据医生建议采取进一步措施。从出院到再入院的全程跟踪管理,有利于提高慢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水平,改善预后。

针对全流程闭环管理,该院还引进了一整套智能护理决策系统,通过实时汇总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大数据,为护理管理人员提供智能辅助决策依据,有利于护理质量的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

3 应用效果

在推行基于5G全流程闭环管理的智慧护理服务模式后,该院各环节的医疗质量和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比如,静脉配液机器人的应用,使静脉用药相关非直接护理时间由35.78分钟/人/天降至14.29分钟/人/天,同时也有效保证了护士执业安全性。

基于5G技术的院前急救平台,让医生可以依据网络传输的患者信息提前制订急救方案并进行资源准备,从而使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衔接加快5 min。智能手术分级管理系统和全闭环手术管理系统的运用,使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下降至0.3%,术前安全核查执行率提高至99.7%。

基于5G技术的智能急救车,实现了急救车内所有药品的自动化管理,盘存时间从原来的30 min缩短至30 s,并自动生成急救过程中的药品记录和医嘱信息。智能随访系统使医院每年跟踪服务患者8万余人次,回收问卷13.7万份,患者平均满意度提升至95%以上。

4 讨论

智慧护理是智慧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护理信息感知、护理资源整合、智慧护理决策等方式,可实现护理流程改进和护理效率提升[11]。该院推行智慧护理服务模式之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步骤有了明确的规范和要求,护理大数据分析也会有对应的决策信息库。同时,针对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管理者可借助数据平台及时检查与分析,并通过教育平台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每位患者的诊疗过程都是一个全流程的闭环管理,在多个全流程闭环不断循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会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服务精准度,提升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安全,最终实现护理质效的阶梯式上升[12]。

需要注意的是,基于5G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的智慧护理服务模式推广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问题,如辅助决策知识库有待优化,评价体系不甚完善,人员教育培训相对滞后,护士切身参与度不高等[13]。因此,建议在未来发展智慧护理时,各医院应当通过智能互联设备、大数据计算及标准化数据集等途径,在智慧护理决策、护理人员行为管理等方面深入研究与探索,为医院高效、安全发展贡献护理智慧。第一,辅助决策方面,自动提示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利用实践反馈对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优化智能辅助决策,由经验护理向规范护理转变。第二,质量评价方面,及时修正缺漏,健全对人员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推动激励机制多元化[14];建立对每个智能化环节的质控评估机制,强化标准规范[15]。第三,路径挖掘方面,制订智能化专科评估模型和方法,贴合专科护理需求,实现更连贯、更合理的护理规范和流程。第四,教育培训方面,对临床护理人员能力进行多维度评估,针对薄弱维度智能推荐培训方式,并积极培养推动护理建设的领导型人才和熟练掌握技术的专业型人才[16]。第五,人员参与方面,鼓励护士作为研究者和设计者,参与智慧护理设备的研发与设计,使其充分了解最新的护理前沿知识[17]。

猜你喜欢
闭环输液流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单周期控制下双输入Buck变换器闭环系统设计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双闭环模糊控制在石化废水处理中的研究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