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速公路交旅融合背景的景观设计研究
——以G3W德州至上饶高速黄山段二期工程为例

2023-11-19 10:36焦天涵
工程与建设 2023年5期
关键词:景观旅游

黄 雯, 焦天涵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1 工程与区域概况

1.1 工程概况

G3W德州至上饶高速黄山段工程始于石台县与黄山市交界处,终点位于皖赣两省边界。该条线位周围旅游资源丰富,青山碧水,风景秀丽。沿线途经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大洪古道、中国祁红博物馆、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石屋坑、六股尖烈士陵园等多个旅游景点。

本项目属于G3W德州至上饶高速黄山段二期工程。位于皖南旅游经济区,处于居皖连浙通赣要地,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路线总体走向为南北向,起点位于祁门,与黄祁高速相接;途经黄山市祁门县金字牌镇、凫峰镇,休宁县流口镇、汪村镇;终点位于皖赣两省边界,与G3W德上高速江西婺源县段相接。

1.2 工程沿线旅游资源评价

工程沿线经过祁门县金字牌镇、凫峰镇,休宁县流口镇、汪村镇。祁门县地处黄山西部,与江西相接,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1]祁门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8.64%,居安徽省首位,是安徽省重点林业大县。祁门茶叶历史悠久,享有“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的美誉。

祁门依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4A级旅游区——牯牛降观音堂景区,其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其中牯牛降景区距离本项目起点直线距离约36 km,大洪古道景区距离本项目起点直线距离约20 km,项目起点距离黟县西递宏村景区约20 km。

休宁旅游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湖光山色,风光旖旎。其中最负盛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道教第一村”齐云山,距本项目起点约21 km,至今已有上百万国内外游客登山览胜。休宁县还有被誉为“皖南革命摇篮”的石屋坑、六股尖,距离本项目线位仅10 km以内;云岩湖、溪口阳干村、五龙山等生态旅游资源,距离本项目线位为20 km左右。

该项目线位作为重要纽带与各个风景区紧密联系,利用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并结合当地历史文化、旅途条件等,提取“率水河、祁门红茶、徽派建筑、石屋坑红色旅游文化”等元素,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展高速旅游,开发出一条休闲度假风格的乡村旅游路线。

2 规划目标研究

结合黄山当地依山傍水的旅游资源,建立环境优美的绿地环境,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彰显黄山本地文化,展示当地风采,并打上地域文化特色的烙印,创造出独具个性的公路景观[2],坚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

(1) 以“快进慢游”作为交旅融合的设计理念。充分结合高速公路周边的旅游资源,构建慢行系统网络,满足游客观赏、休憩、娱乐等多种需求。[3]

(2) 服务区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充分利用祁门当地文化背景、人文因素,提取徽州元素与旅游、休闲、特色产品相结合。

(3) 实现全线智能化旅游体系。收费站、服务区、沿线驿站等进行智能化统一管理,标志标牌也采用智能化模式,现代科技与旅游体验紧密结合。

3 交旅融合发展下的服务区旅游拓展规划

3.1 规划理念

遵循“生态、文化、景观”的总体目标,在现代规划理念的指导下,以车为先,以人为本,塑造以自然亲和、安全健康的公路景观。通过设计,充分体现设计道路对周边生态、景观、经济等各方面的作用,结合用地规划及现状达到布局合理,概念新特的景观效果。充分考虑实地实情,使设计和施工达到完美结合。

在景观组织、设计理念、设施设置等环节上考虑实际设计要点,针对现状生态环境,通过植物组团和乡土植物的运用,保护生态,恢复道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公路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4]

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突出交通安全性的特点,在交通汇流点和交通分流点都要差异化设计,利用互通内的绿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应该彰显当地文化,展现地域风采,并打上地域文化特色的烙印,创造出独具个性的公路景观。

3.2 功能布局

根据当前旅游市场趋势和客群需求,整合当地周边的旅游资源,布局满足高速公路出行群体更高服务品质要求的智慧服务信息系统。具体功能区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园区鸟瞰分区图

(1) 醉美祁门体验区以体现祁门特色文化、特色产业与特色经济为主,以赏茶、采茶、制茶、品茶等活动为主题;并栽植大片花卉,形成花海花田,供游客拍照留念。同时规划房车营地及娱乐活动的空间,布置基本生活的设施,游客可在醉美祁门体验区住宿休憩。高速公路沿线连通辅道在内的江岸茶园观光采摘区,形成旅游型的开放式服务区。

(2) 滨水景观休闲区建立于新安江边,依托水岸线建立滨水平台、滨水步道,构建滨水绿道慢行系统。滨水绿地成为新安江与服务区广场的衔接地带,给游客提供临水观赏、广场休憩游览的空间。利用水资源优势,营造与水亲密互动的观水、近水空间。并加强驳岸的景观设计,打造绿色生态的驳岸空间。

(3) 登高观景平台区在最高点布设观景平台,远眺新安江对岸及高速景观。除设置景观台,满足观景需求之外,还可以搭建帐篷露营、停车,开展各种娱乐活动等,营位区内设置基本生活设备,给游客一种逃离城市、回归乡野、亲近大自然的不同体验。[5]

4 基于高速公路施工辅道及地方道路的旅游公路慢行系统规划

4.1 慢行系统路线规划

4.1.1 旅游模式的转换

本项目通过设置慢行系统,与高速公路形成两条旅游风景线。凫峰服务区与汪村互通作为转换点,可切换旅游线路。慢行线游客可欣赏山水田园风光、体验徽派民俗文化。深度游览,步移景异,体验淳朴的乡情民风,感受当地的慢生活;快通线由汪村互通至凫峰服务区,通过高速直达,满足游客在服务区游玩、加油等需求[5],形成两种旅游模式的快速转换。具体路线分布如图2所示。

图2 “快通”“漫游”旅游路线分布图

4.1.2 慢行系统的规划理念

慢行系统设计应以“安全、实用、美观”为目标,以经济可行、管理维护方便为设计原则。通过植物高低的变化引导行车视线,并满足交通安全要求,保证充足的行车安全视距。植物设计采用乔、灌、草结合,利用常绿或色叶植物构建立体色带,在维持原地域的生态多样性的同时,增加开花植物,打造“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优美景观。同时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树立大绿化的思想,将道路与沿线自然的绿化环境相融合,削弱人工痕迹,注意绿化的整体性和节奏感,力求建造一个集绿化、生态、优美于一体的慢行系统。[6]

4.1.3 慢行系统主题风格分段

该项目慢行系统起点为凫峰服务区,终点至石屋坑。利用施工便道、县道及乡道沿新安江两岸布设;包括自行车道和慢行步道,同时设置多个自行车骑行安置点,以“慢游”为主题;更加尊重游客的个性出行,满足各类户外爱好者的不同体验需求,丰富游览旅途。

慢行系统总长度约46.77 km,宽度6.5 m(骑行道宽3.5 m,步行道宽3 m)。提取周边景区景点、旅游资源的主题特色,根据不同的自然景观特征,分段设置三个风格主题展开慢行系统的景观规划。

凫峰服务区—流口镇段新安江江岸蜿蜒曲折,两岸青山秀丽。通过提取徽州元素,在亲水区域设计廊桥风格的栈道,休息亭廊采用古徽州样式,沿新安江两岸的自然景观打造重要节点。该地段蜿蜒曲折的地理优势,可达到步移景异、移步换景的效果。既有“小桥流水”的细部景观,又可展开一幅新安江“山水画廊”的优美画卷。

流口镇—汪村互通段新安江两岸地形较为平坦,沿江两岸可栽植油菜花,形成沿江大片的油菜花海。提取当地“茶园、古民宅”元素,展现古朴自然的村庄风情。将当地特色的茶文化植入慢行系统中,沿线可通过标志标牌宣传茶叶的制作工艺;介绍祁门红茶、凫峰绿茶、花茶等茶产品的来源历史与产品特征;同时可设置驿站供游客驻足休憩品茶,并售卖当地茶产品。结合新安江两岸的自然景观,体现“茶色古道、烟雨滨江”的特色。

汪村互通—石屋坑段沿江两岸古徽州民宅居多,距离三江源头“六股尖”、石屋坑仅10 km以内,被誉为“皖南革命的摇篮”。该段利用当地古色古韵的徽派建筑及红色革命文化,围绕“白墙黛瓦、红枫满阶”的主题展开。植物上多采用红叶树,体现红色革命文化[7],打造红色旅游的路线,通过雕塑小品以及标志标牌宣传当地革命文化历史;铺装色调及纹样古徽州建筑风格;沿路各种小品建筑也采用白净素雅的风格。

4.2 慢行系统驿站规划

依据新安江沿线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结合沿线资源条件及发展需求,利用慢行系统旅游线位,沿线设置三大驿站[8],分别为泉坑驿站、华田村驿站、上汪村驿站;串联零散旅游资源,满足住宿、餐饮、露营、观景、自行车租赁等多种体验。具体分布位置如图3所示。

图3 慢行系统驿站分布图

4.2.1 泉坑驿站——生态百果园+有机蔬菜田,打造多样采摘基地与开心农场,体验田园农耕生活

以农田景观为主, 绿树、青山、牛、村舍、场圃和农田打成一片,勾勒出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画卷。以多种当地果树为辅形成各色果林,并种植生态有机蔬菜,打造多样采摘林与蔬菜园,体验田园生活。游客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体验农林种植和采摘,可专门开辟一块田,供游客认购租赁,游客按年支付费用,平时由农民照看,有收成时农民收割、加工并邮寄。

4.2.2 华田村驿站——雾余水畔,积水成泽,因水滋养华茂丰美

此块区域可以考虑水生植物采摘涉水体验,设置水生植物采摘点。远处层峦叠翠,近处碧波中倒映,烟树野渡,使人心旷神怡。水深云际,若出其中。生态茶室临水而建,临近水岸,形成清晰的层次。树影与水交相辉映,游人穿梭在林间,或垂钓在岸边, 组成一幅令人心醉的迷人乡村画卷。

4.2.3 上汪村驿站——祈福树,乡野草花,美好愿景

此区域为去往参观红色旅游景点石屋坑的必经之路,孤植一棵大乌桕作为景观树,郁郁葱葱、色彩丰富,增添别有风味的观赏效果。可作为一个停留点,游客可以在树上挂上红丝带、愿望牌,来祈福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

4.2.4 石屋坑驿站——六股尖烈士陵园,红色旅游,追忆历史

皖南红军独立团和地方游击队以石屋坑作为常驻地,在这里建立了党支部、农民团和妇女会等组织,开辟了鄣公山游击根据地,开展抗日等爱国活动,现作为红色文化旅游基地。游客可沿着登山步道来到六股尖烈士陵园参观,追忆历史,纪念革命英雄,弘扬红色旅游文化。[9]

5 旅游高速的植物配置手法

植物配置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公路沿线选植丰富的乡土树种,整体设计以自然、亲和、人性、健康为主旨,坚持“适地适树,自然生态,经济美观”的原则,大量运用乡土树种;坚持乔、灌、草比例协调,注重植物的季相与色相配植。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以常绿地被植物做基础种植,点缀花朵繁茂的灌木营造出丰富的植物景观,春夏赏花,秋季观果,季相丰富。大量采用色叶树及花灌木,塑造季相丰富的植物组团,四季景色各异。注重各类植物的花期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注意秋色树在造景上的搭配。在植物的空间设计上,利用植物围合空间,创造适宜的植物空间。在平面布置上选用不同体量、质感的乔木、灌木、草花搭配种植,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在竖向布置上,进行分层设计,形成乔木—灌木—地被的空间模式。

高速公路多选用秋色叶乔木五角枫、栾树、水杉等,契合黄山地区周围的自然环境。绿化布局强调景观通透。注重凸显沿线景观优势,尤其是对景观较好的地段,如沿率水河风景优美的地段,可通过种植低矮草灌达到视线通透的效果,给游览者置身于山水画卷的不同体验,更加亲近于大自然,放松身心。

6 结束语

本项目依托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休宁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对本项目提出交旅融合的设计理念,打造快通线与慢游线相结合,提供快速交通需求的同时,并搭建慢行的游览路线,给游客以同一路段不同的体验感受。德上高速黄山段二期工程将打造成为“一条山水画廊风景大道”,形成通过慢行系统串联的黄山特色的旅游公路网络。该条旅游公路以公路为骨架,围绕率水河两岸景观,展开一幅“一水环青、生态悠境”的魅力画卷。

猜你喜欢
景观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小A去旅游
旅游
景观照明联动控制技术的展望
旅游的最后一天
春天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