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智”视角下利用新技术提升海关监管效能路径研究

2023-11-18 10:03台州海关课题组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海关区块监管

台州海关课题组

“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简称三智)(1)智慧海关倡导重视科技创新,优化管理手段,实现本国海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智能边境倡导推动信息共享,强化联防联控,打造边境管理部门跨界跨境协同共治;智享联通倡导推进互联互通,加快制度标准对接,联合全球供应链各方共促贸易安全与便利。以“智能化”为依托,以高新技术驱动制度创新,推动海关智慧治理、边境协同治理、全球合作治理,共促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2)2021年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提出深化海关贸易安全和通关便利化合作、开展“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合作试点重大倡议,为新时代海关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俞建华署长在2022年海关总署年中工作会议上向全国海关发出动员令,鼓励深入思考研究,如何以“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为目标,探索形成供给侧、需求侧协同联动的科学管理体系,强化科技与业务的一体化,以科技代替人力、人脑,提升监管服务效率和精准性。

一、依托“三智”理念提升监管治理效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智”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海关互联互通水平,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三智”是凝聚各国海关力量,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重要举措

一个信息技术系统在国家、国际层面上与其他系统互操作的能力,是评估海关管理在数字化方面的成熟度水平的主要指标。与其他国家(地区)海关及边境部门开展跨境合作,统一数据传输标准或以加密运算共享结果等方式安全共享数据,通过安全认证、联合监管、远程监控、案件协查等推进跨境智能互助,满足货物快速通关、监管和检测结果互认、跨境监管资源共享等多种需求,通过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深度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与安全便利合作,是共同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共赢方向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三智”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数字化治理”的战略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各国海关面临侵犯知识产权、走私武器弹药和毒品以及价格低瞒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共同挑战。积极探索“三智”实现路径,聚焦海关智慧化、数字化、现代化的合作与建设,积极参与打击走私等领域国际执法合作,强化境外源头管控,提升联合监管能力,在跨境合作中运用智能协同监管理念和方法,应对各国在边境保护和非传统安全领域面临的新挑战,是共同维护国门安全的战略需要。

(三)“三智”是满足企业对实现进出口供应链全流程监管需求的重要支撑

推进本国(地区)边境各部门的信息共享、流程优化, 推动海关与跨境贸易相关各类主体协同共治,减少进出口企业重复提交材料和查验,可有效助力企业通关、生产、运输等环节实现可预期、可掌控,使企业进出口贸易通关各环节流程更优、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开放式创新服务平台,提供大数据服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赋能产业决策和业态创新,是支持国际贸易全链条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三智”理念在监管领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对海关创新工作思路,深化国际合作,运用智能化手段提升监管效能,保障全球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海关推进“金关工程”,加速实现各方面智能化,例如各领域信息化全覆盖,申报、征税、查验全流程应用新型风险防控和税收征管模式,全国推广人工智能开发智能审图等。2022年上半年,中国海关推动“三智”理念纳入WCO战略规划等21份合作文件。中欧双方通过提前交换和共享议定数据,在“安智贸”项目下实现进出口货物前置风险分析。部分海关如天津海关推广区块链应用试点项目促进贸易便利化,搭建全国首个“海运+空运”跨境贸易区块链平台,在国内率先将区块链运用于跨境贸易全流程;(3)李丹、王浩:《天津海关将区块链用于跨境贸易全流程》,《科技日报》2020年1月18日。杭州海关以实现“整体智治”为目标,坚持“监管过程上链、服务对象赋码”,通过打造“一厂一仓一链一码”,探索数字化保税监管新模式。然而,信息不对称、人力资源不足、监管工具相对落后等问题仍制约海关等边境管理部门总体监管效能的提升。

(一)智慧海关方面存在的问题

1.物流监管精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货物定位不清,海关物流管控存在较大风险。无论是同关区两个监管场所之间的货物流转,还是转关运输模式,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位置、状态等无法实时掌控,货物线路可控性差,存在监管风险。二是运输工具动态管理整体性不强。鉴于目前从事海关物流运输业务的各单位、公司仍采用属地海关管理,在转泊过程中需要重复验核其资质存续状态,行政成本高。三是“补丁”式系统研发思维影响使用者体验。2022年全国海关监管工作会议强调,整个监管作业的信息化状态使用体验仍有待改进,作业性能仍有待提升。监管作业所涉及的船舶动态、货物存续、通关单证、税收情况、禁限规定、查检进程、转关运输条件等重要环节,其对应的查询、操作端口过多,信息对称性和即时性也无法保证。加之信息网络安全要求,目前海关与物流企业之间采用的是中转基站模式的信息传输方式,企业端所用的单一窗口、市场采购平台等外接系统端口众多繁杂,无形中增加了海关行政成本。

2.物流监管和查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现代化物流监控体系先后上线了海关进出境运输工具监管系统、海关舱单管理系统、物流链可视化监管系统、物流底账管理系统等。但海关仍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值守监管作业场所卡口,开展监管场所巡逻,分析途中运输车辆轨迹,验核集装箱,核对铅封等日常监管工作。总体物流监控还存在监管资源整合不足,智能化水平不高的情况。另一方面,查检辅助工具信息化支撑力度较弱。同样一件货物,现场查验关员或许会遇到无法辨识、风险管控点不清等困难,在通关时间、查缉成效等压力下,缺少智能化辅助与专业指导意见,以便能够快速、精准地作出查检结论。

3.稽查核查智能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传统手段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从思维层面看,稽查人员思维方式普遍还未从下厂检查、账簿审核、账实核对中转变过来,对新技术的运用关注较少,忽略了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各海关运用新技术改进现代稽查工作的主动性依然不高,没有充分依托大数据来破解监管难题。二是数据搜集与运用存在脱节。海关事后稽查需要通过数据整理比对和加工分析,全面掌握企业经营数据和风险情况,目前数据加工和分析能力尚有欠缺。三是证据档案管理智能化不足。由于传统稽查方式以提取单证账簿进行审核为重点,导致大部分稽查作业留存有大量的纸质证据资料。为数众多的稽查作业带来庞大的纸质档案,需要消耗很多人力物力在档案装订和维护管理上,甚至存在档案丢失风险。

(二)智能边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1.技术手段弱,智能应用难。边境口岸缺乏对国门安全管控软硬件体系建设的整体规划,科技运用尚存短板。一方面,口岸基础设施落后、布局不合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智能化监管设备配置不足,结合口岸风险特点、商品特点、疫情疫病特点的专有科技化设备设施研发还不到位。多数信息系统缺少动态监控、汇总分析以及快速反映相关业务活动的数据处理功能, 较难做到前瞻性预测和控制。另一方面,在边境监管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关键挑战在于,新技术开发和运用通常是在机构级别上完成,每个边境管理部门对自己的系统都设有权限,且受资金、特定的机构需求、维护遗留系统支持的需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阻止机构访问彼此数据的法律限制。

2.信息共享不全面不实时。长期以来,各边境管理部门、第三方服务机构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联动协作。一是管理部门各司其职,缺少互通共享,部门之间信息呈现碎片化、孤岛化,未形成有效的协同管理机制。二是海关通常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来定位,企业单方被动地提供有限信息,参与行政主导的活动意识和动力不足。关企联动协作比较缺乏,各方配合不够顺畅。三是各贸易方出于保护商业秘密的需要,船、港、货各方业务系统数据无法实现共享,跨境贸易中的交易、金融、物流和监管等各环节数据信息互通仍存在诸多藩篱。物流监控条块分割,层级沟通不畅,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兼容性较差,且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访问格式,导致各个监管环节数据互相独立,数据壁垒与数据孤岛现象严重。(4)匡增杰、于倜:《区块链技术视角下我国跨境电商海关监管创新研究》,《国际贸易》2021年第11期。

3.执法互助合作不充分。一方面,各国各部门在职能、资源、信息等方面的整合不足,缺乏持续、畅通、多层级的执法协作平台,各国之间缺乏执法互信。当前大数据技术在各领域应用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各国边境部门尚未建立可以进行信息互换的跨境执法数据平台,在执法资源配置、执法信息共享等方面难以达成一致,导致执法部门的各自为政、缺乏合作的“孤岛现象”。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文化等领域发展不同步,司法体系不统一,执法理念、监管方式也存在较大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境执法互助的顺利开展。

(三)智享联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1.新技术应用缺乏顶层设计。一是在国际海关合作领域的引领作用不够突出。一方面,当前海关执法行为以边境监管为主,境内外海关执法合作较为薄弱,监管链条尚未有效推进到境外前端,在反恐、打击“洋垃圾”走私等工作方面,主要依靠边境拦截,缺少如中美“大港计划”的跨区域、跨洲际执法合作。二是缺少以区块链等新技术为基础,结合其他多种数字化技术,设计梳理满足实际业务需求的综合技术框架。三是缺乏从跨部门、跨系统的视角进行顶层设计,设计符合链条闭环业务的要素模型,提供符合各方业务诉求的技术架构、业务架构。

2.关际互联互通不充分造成不同程度的瞒报。关际互联互通不充分的主要表现就是数据共享无法满足各国海关的需要。当前各国海关所使用的业务系统数据普遍不进行共享,因此,其他国家海关无法了解进出口企业在国内的申报数据、交易数据和信用情况等信息,导致了企业往往在国内进行货物出口申报时,通过高报价格来骗取政府外贸补贴,而从国外进口报关时,通过低报价格来降低进口关税的征收,从中赚取差价获得非法盈利。

3.基础数据互换堵点严重影响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成效。一是数据交换在法律层面上受到限制,由于隐私保护、数据安全风险控制等限制, 阻碍了各国海关数据共享,关际间信息交互成本较高,且目前所用技术安全性以及对数据的保护存在隐患。二是现有技术不足以支撑数据交换。目前AEO互认协议中的大部分数据交换都是利用人工完成,如邮件往来实现,然后再录入到各自的系统中,且需要定期交换,无法实现实时更新,较为复杂且不便。双方数据交换的及时性、准确性、安全性不能保证,AEO互认的优势无法得到长足的发挥。三是交换内容上,数据标准化建设不足。随着AEO国际互认的推进,数据交换内容标准化问题也比较突出,一般目前互换的内容只有企业名称与编码,企业的通关状况与享惠情况等监管信息缺失。

三、国外海关新技术的监管应用场景借鉴

2022年1月26日,世界海关组织国际海关日的主题为“通过拥抱数据文化,建设数据生态系统,推进海关数字化转型”。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以下简称CBP)创建智能化组织架构,创新边境协调管理模式。日本海关应用各类人工智能技术工具,提升监管效率和风险分析能力。各国海关都期待借助“智能”海关这把钥匙,打开数字化变革道路上的大门。

(一)运用区块链技术推动WCO SAFE标准框架实施

区块链技术(5)区块链技术也被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是一种互联网数据库技术,其特点是去中心化、公开透明,让每个人都可参与数据库记录。作为一种互联网信任技术,具有可验证和不可更改性,可解决国际贸易供应链各相关方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数据核查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同时可以保证监管效果,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区块链技术将彻底改变供应链和海关环境,促使加强海关之间的合作,有利于更好地实施风险评估并降低管理成本。

区块链技术有利于加强AEO互认。由于海关使用相同的区块链技术,使用区块链的AEO企业可更好地提交其遵守海关规定的记录,不同海关之间也可更容易实施AEO互认。2018年9月14日,三星SDS与韩国海关总署及48家相关政府机构和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6)Huseyin Yaren,Implementing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the Customs Environment to Support the SAFE Framework of Standards ,World Customs Journal ,2020(1),pp.127-138.建立基于区块链的出口海关物流服务业务,允许与出口有关的组织和公司共享从出口货物报关到最终交付过程的文件。通过相互利用各自在运营、监管和技术领域的能力和资本,公共和私营部门可以依托区块链创建一个可靠和高性能的数据生态系统。

作为一个具有共享、分布式、顺序和时间戳数据的交易平台,区块链技术同样适合单一窗口环境。海关和其他边境机构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在单一窗口环境中共享信息和资源,实现跨境数据交换。例如新加坡的网络贸易平台,借助区块链的特点,通过加强关关合作与关企合作,提高全球供应链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7)Huseyin Yaren,Implementing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the Customs Environment to Support the SAFE Framework of Standards ,World Customs Journal ,2020(1),pp.127-138.

(二)WCO数据模型的运用

WCO数据模型(8)WCO 数据模型是跨境贸易监管中所需要的数据要求的合集,其中的数据均通过精心的组合和协调而生成。是优化电子数据交换的解决方案,模型为全政府跨境数据要求下货物的放行和清关提供了一个全球化标准,为政府和商界节约时间和成本。它包含了“单一窗口”和“跨境全政府通力合作”方式,不仅符合海关的法律要求,而且也满足跨境合作监管机构的要求。

WCO数据模型的最终目标是在全球层面实现系统互操作性,为增加使用度,该模型向所有成员国免费提供。WCO呼吁各成员采用WCO数据模型,确定和定义与进、出口和过境前/离港前手续有关的所有跨境监管数据要求;使用WCO数据模型所描述的标准电子电文,进行政府与政府及政府与企业的电子数据交换。

WCO 数据模型建立在对海关和边境规定相关的数据导向性结构的探索之上,通过定义和描述数据元素的正式过程来完成。根据与其相关的业务流程,这些数据元素被制成表格。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ML),系统开发了表示和访问数据的抽象化概念。UML 模型包括整体模型和针对不同海关流程的其他模型。WCO 数据模型可以提供的业务流程如表1所示:

表1 WCO 数据模型可以提供的业务流程

(三)美国海关“三智”建设

美国海关的智能化组织架构:一是美国国土安全部(DHS)科学技术局(S&T)。DHS作为美国海关边境保护局的上级主管部门,其下属的科学技术局是DHS负责技术研发的机构,注重推进和其他联邦研发中心等不同性质机构加强产学研配合协作。规划指引、协调统筹CBP技术应用和创新。二是CBP创新团队,直属于CBP局长办公室,负责识别、调整和提供创新和颠覆性技术的业务解决方案。目前关注四个研发方向:自动化能力、人工智能/高级分析能力、传感器与数据、通讯技术。三是商界海关业务咨询委员会(COAC)。COAC是CBP构建海关与商界伙伴关系的重要平台。在推动海关流程改进、新技术应用和智能化建设方面尤为重要,下设“下一代便利化”“智能执法”“快速反应”“安全贸易通道”4个分委会。

1.智慧海关。自动布控系统(ATS):负责汇集自动商业环境系统(ACE)和其他系统和数据库的信息,由国家风险布控中心(NTC)专家通过ATS系统发出风险布控指令,现场关员据此采取行动。

2.智能边境。自动商业环境系统(ACE)是CBP无纸化通关的主要系统和平台,也是美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ITDS)的基础平台。目前,美国具有口岸监管职能的48个政府部门都在通过ACE行使其口岸管理职能,真正实现了美国“国家单一窗口”建设。

3.智享联通。美加墨“单一窗口”的智能对接:与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合作推出“超越国境行动计划”,使两国海关能在双方共同开发的“一体化进口申报系统(IID)”上采集审核两国企业通过该系统申报的信息,并将有关数据与两国其他政府部门分享。《美墨加协定(USMCA)》第7.10条也为3个成员之间通过“单一窗口”交换信息奠定了法律基础。

CBP认为区块链技术将为海关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并设想建立起“以信息为中心”的数据交换方式,取代原来“以文档为中心”的数据交换方式,彻底解决海关监管“数据”这个核心问题。同时打造“以账户为基础”的海关监管通关信息化系统,报关信息将从分账册中自动生成,彻底改变传统报关程序。CBP把新兴技术应用作为智能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路径。为此在商界海关业务咨询委员会框架下专门设立了“下一代贸易便利化分委会”,又在该分委会下设新兴技术工作组。除区块链技术外,该工作组还重点关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研究与试点。

(四)日本智慧海关计划

面对日新月异的国际贸易形势,日本海关制定了“智慧海关2020”计划,积极将人工智能和其他尖端技术融入海关行动,并通过更便利的海关程序,实施更高效的执法,以促进贸易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安全与繁荣。

1.人工智能(AI)。人工智能可以高速处理和分析图像、文字等大量数据,可自我学习,可以广泛应用在海关业务领域,提高监管效率。

(1)大数据AI分析。日本海关积累了大量的进出口报关资料。在这些大数据基础之上,通过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分析,支持海关查验,选择通关后审计的目标。

(2)支持X射线图像AI分析检测。智能审图通过让人工智能研究来自货物X射线图像的大量数据,能够帮助审查来自检查的X射线图像。

(3)机器人过程自动化(RPA)。将RPA用于例行和重复的任务如数据输入和复制,能够提高任务执行的效率。日本海关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RPA,并扩大其适用的业务范围。

2.物联网(IoT)。(9)起源于传媒领域,是信息科技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接,物体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在国际物流中,物联网被物流公司用于实时跟踪运输中的货物数量和状态,并被贸易相关企业用于跟踪货物的去向。日本海关通过加入这一物联网网络访问供应链上的信息,对违规行为作出反应和处置,例如提前知道申报货物是否过量或短缺。通过物联网收集和存储的信息也能作为大数据进行分析。

3.无人驾驶飞机。美国和迪拜的海关部门已经将无人机用于调查和监视目的,在边境和海上监控方面已有成效。日本正在考虑参照实施。

4.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技术。(10)三者都属于数字感知技术,利用数字化手段捕获、再生或合成各种来自外部世界的感官输入,从而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沉浸感。该技术可以向其他关员提供海关关员检查个人物品或货物的录像,或投射集装箱或船只被检查的环境,并利用该技术开展各项培训。

四、中国海关利用新技术提升“三智”海关监管效能路径

(一)总体设计思路

应用WCO数据模型、借鉴先进海关智能化经验,通过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三智”理念在进出口监管领域的全程化应用,使监管更严密、服务更便利、制度更创新。

1.重视顶层系统设计,搭建“三智”组织架构。一是海关总署成立“三智”工作组负责牵头“三智”相关系统和业务整合推进,注重推进和高等院校等外脑机构以及其他边境管理部门的产学研配合协作。规划指引、协调统筹各地海关的新技术应用和创新。二是设立“三智”创新团队,负责识别、调整和提供创新和颠覆性技术的业务解决方案。主要关注四个研发方向:WCO数据模型应用与推广、区块链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高级分析能力。三是升级版单一窗口是关企互通、关关互联的重要平台。在推动海关流程改进、新技术应用和智能化建设方面尤为重要,单一窗口下设立“贸易便利化”“智慧监管”“技术支持”“问题反馈”4个模块。

2.深度融合海关监管系统,实现“数据模型+区块链平台+物联网”系统套嵌。一是应用WCO数据模型语言,推动海关监管参数、业务代码标准化,打造流程清晰、数据贯通、信息对称、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业务信息系统;二是深化跨部门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升级版的推广和应用,实现口岸部门“单一窗口”全覆盖;三是搭建“区块链+监管”实现海关内部、边境机构、跨国(地区)“零风险、零泄漏”的“可信任、可追溯”数据交换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在区块链平台之下开发“AR+AI”技术的远程指导可视化查检等各类监管应用场景。通过“数据模型+区块链平台+物联网”系统套嵌实现智能化和数字化效应叠加的最大化。

3.全力推进智能建设,做实可复制可推广。一方面,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促进口岸数字化转型,建设海关智能作业平台,升级海关监控指挥中心功能,实现边境集中监管、标准化管理;另一方面,在“三智”建设项目具体规划实施过程中,需从制度和流程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阶段性评估当前目标项目的优先级,渐进、有序地推进实施,确保项目产生实际业务价值。在前期国内部分海关“三智”成功试点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复制推广。

(二)具体实现路径及监管应用场景

1.建立全政府通力合作的跨境监管方式。WCO数据模型是优化电子数据交换的解决方案,模型为全政府跨境数据要求下货物的放行和清关提供了一个全球化标准,为政府和商界节约了成本和时间。WCO数据模型作为“跨境监管数据交换的通用语言”,对这些情况都有清晰的解决方案。与商品有关的数据结构精细,并能适应海关和其他政府机构的复杂要求。

(1)依托升级版单一窗口实现智慧海关。将“AI审单”结果运用到海关监管全链条,实现前置作业、实货监管、企业稽核等作业的错位互补,推动全业务领域一体化。强化数据流与货物流的结合印证,如智能识别国外检验检疫证书上的集装箱号,综合应用运输工具定位(AIS、GPS)数据,实现集装箱全球过港轨迹与AI审单的印证分析。发挥“单一窗口”数据汇聚优势,构建基于WCO数据模型的开放式创新服务平台,整合海关申报信息、舱单物流信息、银行支付信息、企业物流库存信息等,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提供跨境贸易大数据服务,支持国际贸易相关产业全链条发展。

(2)依托升级版单一窗口实现智能边境。截至2022年,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中央标准应用已提供19大类服务功能,建议将“单一窗口”功能由口岸通关执法向综合物流、金融保险等前置和后续环节拓展,进一步覆盖国际贸易全链条,打造“一站式”贸易服务平台,并力争实现实时数据交换。一是联合相关部门研究推动覆盖贸易、金融、物流、监管四个领域的跨境贸易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用信任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二是通过运用WCO数据模型统一语言,服务货物快速通关,支持跨境监管资源共享、监管结果互认、跨境案件协查等操作,共同应对跨境贸易安全挑战。三是建立链条化的结果应用机制。部门相关监管信息通过区块链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满足各部门联合执法监管需求,还可以将审单结果精准推送至其他政府监管部门,如市场商品抽检部门等,以便实施协同监管;应用到金融机构、商业伙伴,证明跨境贸易行为的可信度。

(3)依托WCO 数据模型实现智享联通。构建中国海关与境外海关协作体系,建立监控跨境运输和打击走私执法合作关系网,建立综合治理、联合执法合作长效机制,全程掌握货物由境外原产地运输至我国的贸易流程,摸清源头动态,通过各国多部门联防共治,共同提升“防控、监管、打击”综合治理效能。WCO 数据模型可以给国际贸易商、海关和多国政府机构提供一个简化的界面和单一的接入点,以便聚焦在全面的综合监管要求上;建立各国海关间的操作联系和实践,在削减监管成本的同时增加企业获得感。

图1 全政府通力合作的跨境监管方式

2.区块链技术提升海关监管效能。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稳定架构、智能合约、数据不可篡改等技术特征可以解决国际贸易行业的一系列痛点,其本质上解决的是隐私安全保护和信息的可溯性。

(1)依托区块链打造进出口全流程智慧海关监管。一是建立海关监管货物运输工具自动监控系统。如若考虑建设成本及后续维护成本,减少国家级系统的重复建设,也可加强与公安机关的战略合作,依托公安部十分成熟的天网工程,辅以车牌识别功能,实时获得海关监管运输工具位置及轨迹信息,提高有效性。二是施解封时同步开展集装箱与运输工具的信息绑定与解绑工作,将施封集装箱的移动位置信息与绑定车辆位置进行关联,将解封集装箱的存放位置与车辆解绑地点等信息进行关联,必要时可实时自动获取货物信息,辅以区块链技术防止伪报与篡改,提高海关物流管控实效性。三是集成全国海关监控指挥、智能审图、电子地图、智能化单兵、智能监管装备、海关业务信息系统,加强基于视频内容、审图内容、风险甄别结果、人脸识别等综合性智能分析,提高智能化监控、突发应急、机动部署等能力。四是优化卡口功能,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精准监管,实现全国海关监管场所、智能卡口、监管货物信息的互联互通,自动反馈,自动验放。

(2)打造第三方数据贸易佐证闭合链条实现智能边境。打造第三方数据贸易佐证闭合链条:构建涵盖国内外原料供应商、贸易商、生产商、物流商、金融机构在内的完整链条,整合外汇管理部门、许可证签发部门、地方大数据局和行业协会等公共部门信息资源,将中检集团、企业信息查阅平台、跨境电商物流承运方、支付平台等数据纳入区块链。海关可直接在区块链中获取企业货物流、资金流、单证流等真实信息,通过数据关联比对验证企业进出口活动的合法性。在协同监管环节:通过各部门将监管数据实时加密上链,实现监管数据共享,出现异常情况时对各部门进行风险提示。在风险预警环节: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设置出口商品价格、加贸料件单耗、付汇情况等动态观察指标,设置运算模型对各项指标赋予不同权重,根据不同的可疑系数进行高中低风险提示。在信息交互环节:运用智能合约机制,开发稽查文书网上送达、签章、智能询问等功能,实现稽查文书在线交互。(11)傅一旋:《区块链背景下推进海关监管的路径研究》,上海海关学院2022年硕士论文。

(3)依托区块链等新技术实现智享联通。区块链带来了新的“数字化的协同”手段及机会,而且必定伴随着众多新业务模式、协同手段的出现。为更好推动“三智”倡议落地,应预先开展公有云、区块链、信息共享交换及数字信任平台建设,深度参与相关国际组织标准规范建设,为互联互通营造更好的技术生态环境。一是紧扣“智享联通”,以互联促互通,建立“共治”制度。能够代表多方主体诉求的、新的多中心化的“协调机制”在此类项目中至关重要。开展软件合作,共享海关软件资源。探索金关工程二期成果以点带面在周边国家复制推广,推动海关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二是明确数据所有权。“数字化”的基础是数据,数据所有权需要明确,需要平等对待、认可各数据所有权的数据价值及贡献。进一步推进海关治理的智能对接、海关网络的智能互联和全球供应链的智能合作。三是在建设AEO国际互换数据互换共享平台中融合区块链,确保各国海关间数据交换全过程关键数据真实可靠,实现信息可查询、可分析、可预警、可追溯。

图2 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海关监管平台(12) 傅一旋:《区块链背景下推进海关监管的路径研究》,上海海关学院2022年硕士论文。

3.物联网设备接入区块链平台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实现设备统一接入、统一管理,以及设备和采集数据的共用共享。物联网接入区块链平台整体架构分为:平台层、接入层、资源层三层,向下通过专线等方式接入卡口、装卸、地磅、机器人无人机监控等各种硬件设备,向上则对海关内外部业务系统提供接口和数据服务等支持。平台层负责接收及处理数据,响应后台系统数据订阅请求,并提供设备管理、监控运维、统计分析等平台通用管理功能;接入层主要负责对接入硬件设备及应用系统的管理;资源层依靠云计算平台,提供云存储等基础云计算资源管理服务。(13)陈雷、夏永忠、陈建平等:《海运口岸24小时进出境通关监管智能化研究》,《中国标准化》2021年第23期。典型应用场景如下:

图3 海关智慧监管后台系统技术架构

(1)“AR+5G+AI”技术的远程指导可视化查检。依托前端AR智能眼镜与后端智能中心的无缝链接,形成远程指导可视化查检新模式。依据远程指导可视化查验流程,经进出境货物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申请,海关监管部门安排查检计划。通过自动派单系统随机指派查检人员,查检人员根据报关单信息判断是否满足远程查检条件。远程查检结束后,将录像资料进行保存,查检结果写入新查检管理系统。利用可视化技术进行远程查检充分释放了执法资源,实现货物随到随查,实施零等待、零延时、零接触查检。(14)张茂盛、马全宇、赵继锋等:《基于“AR+5G+AI”的海关远程指导可视化查检新模式及应用》,《中国口岸科学技术》2020年第10期。

(2)“机器人+无人机”实现“陆地+海上”全监控。机器人代替人工能够提升工作效率,通过收集物流证据,防止中途有调包或其他违法行为。通过借助巡逻机器人自主巡逻、定点值守及智能识别算力,辅助代替海关工作人员进行值守监管,节约人力资源,保障监管现场安全。通过给巡逻机器人安装全息感知设备,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监管现场进行人脸识别,由后台系统进行身份认证并反馈识别结果,达到事前预警的目的。(15)顾梦婕、季佳华、吴猷等:《基于5G的智能机器人在海关监管中的应用》,《无线互联科技》2022年第8期。而无人机可应用于海运货物的监管业务领域,有效弥补了机器人视野有限和速度较慢的不足。尤其在疫情、恶劣环境等情况下,配合人工智能,无人机可进行联合取证,并向指挥中心传输采集到的货物相关信息,以便指挥中心依据接收到的信息做出合理判断。

(3)机器人智能装卸提升监管效能。智能机器人具备自主移动性、灵活性、交互性特点。机器人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危化气体检测器等仪器,可提前感应探测自身周边环境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员的安全保障性。在高温、严寒等恶劣环境下,海关监管人员只需到监控中心后台进行查看,智能机器人可代替人工到现场进行监管。通过对泊位吊装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实时自动获取集装箱号等装卸作业信息,将数据传送至后端。通过关联舱单信息和报关单信息,与业务数据进行智能比对,向码头反馈海关监管指令。相比以往传统船边监装监卸人工作业、手动点数、核对箱号,智能装卸可实现全天候24小时连续作业,泊位无人值守,智能提示分流指令,大大提升了海关的监管效率。

利用多维数据的分析系统工具正迅速成为海关智能化和数字化监管体系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优化,开发出的监管应用场景亦将变得更深入、更准确。

五、结语

本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智”海关的指示精神,围绕“智关强国”行动,以“智慧海关”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建设,以海关现代化助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通过强化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提升科技支撑力量,运用好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与海关实际业务需求相结合,推动监管全方位、系统性重塑,从而提升海关现代化水平。

猜你喜欢
海关区块监管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清代海关银锭漫谈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外贸企业海关合规重点提示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监管
清代广东十三行与粤海关
监管和扶持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