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增峰
一、优化教学氛围
任何学科的教学总是在一定课堂气氛中进行的,课堂气氛是影响学生主体发展、影响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平等、融洽的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主动思考,自觉体现老师起着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要求自己把亲切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采用“请你帮忙”、“老师想听听你的意见”、“老师相信你能说得更好”、“你真行!”“棒极了!”等语言激发学生参加讨论。把激励竞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以尊重和热爱学生的行为,赢取学生的信任和喜爱,创造一个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毫无拘束地进行思考,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的阅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必须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
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采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學生阅读的动机和良好的阅读情绪;训练学生坚持阅读的意志和习惯,使之愿意读书,乐于读书,坚持读书。(2)启发、引导、解惑、讲解。学生主动求知,主动练习,比教师直接讲给学生难得多。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心理及知识水平,才能适时得当地给与启发和指导;教师还要充分估计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才能指路、解惑;教师要指导阅读方法,学生才能主动求知,主动练习。(3)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要引导学生理解阅读过程,教给学生独立阅读、独立理解语言和发现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在理解基础上,教会学生记忆语言和知识的方法;还要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总结知识的方法等。
三、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目标指导朗读训练
第一、读正确,把握实质性整体。读正确是流利读、有感情地读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利用汉语拼音正音,并要做到不加不漏,不跳不倒。
第二、流利地读。流利地读,指读的时候句子清晰,停顿适当,语言流利顺畅,在教学中应注意“上声、轻声、儿化音”等变音现象的指导,注意指导学生克服朗读时形成的习惯性腔调,如“唱读、念读”等。
第三、有感情地读。主要指读出抑扬顿挫,语调神情显出文章的风格神采。在指导中,应把理解语言与训练朗读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在读中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闻其声,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提高朗读效果,最终实现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