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2023-11-17 01:19刘洁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3期
关键词:肌力针刺脑梗死

刘洁

(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青海西宁 810000)

脑梗死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因脑血管急性梗塞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若未及时治疗则可发展至完全性梗死,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脑梗死发作后常会造成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发症及后遗症常因梗死部位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但大多患者均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导致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急剧下降[2]。临床常通过溶栓、营养神经、调节血脂、控制血压等对症治疗手段治疗脑梗死,同时配合康复疗法促进患者各功能恢复,但治疗周期较长,且康复效果易受患者自身依从性的影响,具有一定局限性[3]。针灸属于祖国传统医学,近年来针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获得广泛认可,其在疾病治疗及后期调理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 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针灸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以探究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 年10 月—2021 年10 月收治的80 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经头颅CT 检查确诊为脑梗死,且为首次发病;(2)患者病情分期为脑梗死恢复期;(3)患者意识清晰;(4)临床资料完整;(5)无严重肝、肾器官功能障碍及针灸治疗禁忌证。排除标准:(1)有出血征象或脑出血;(2)合并恶性肿瘤;(3)发病前生活不能自理;(4)精神认知障碍。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 例。对照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35~73 岁,平均年龄(56.57±7.24)岁;脑梗死部位为基底节12 例,丘脑8 例,脑叶8 例,小脑12 例;合并症为高血压16 例,冠心病12 例,高脂血症12 例。研究组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龄34~72 岁,平均年龄(56.34±7.16)岁;脑梗死部位为基底节14 例,丘脑7例,脑叶8 例,小脑11 例;合并症为高血压14 例,冠心病10 例,高脂血症1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包括吸氧、溶栓、调节血脂、控制血压、营养神经、清除氧自由基、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待患者病情稳定后48 h利用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进行被动活动,指导患者进行患侧肢体的屈伸、内收、外展、双臂上举等运动,引导患者自主进行床边坐起训练,之后再逐渐过渡至下床、床边站立、辅助行走、独立行走等。指导患者进行系扣子、手指拿捏东西、涂颜色等精细动作锻炼,并鼓励患者自行完成一些简单的日常动作,如洗脸、如厕等,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连续治疗4 周。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措施基础上实施针灸治疗。采用雀啄法强刺激人中穴直至患者双眼流泪为止,快进快出,无需留针;向对侧眼睛方向斜刺双侧风池穴并运用提插捻转法;针刺内关穴、合谷穴、温溜穴,得气后捻转无需提插;中强刺激针刺曲池穴得气后捻转;中强刺激针刺肩髃穴,得气后提插捻转,直至针感放射至足部为宜;强刺激太冲穴、委中穴,无需提插;针刺阳陵泉、阴陵泉及风市穴,得气后捻转。留针30 min,拔针前再行一次手法。取大椎、肾俞、中脘、关元、气海,垫上姜片后进行艾灸,20 min/次,1 次/d。连续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比较。评价标准:以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生活完全自理为痊愈;以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生活基本自理为显效;以临床症状与肢体功能均有所好转,生活需他人协助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4]。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肌力恢复效果比较。评价标准:有肌肉收缩但无法形成动作为Ⅰ级;可进行伤肢平移,但无法抬起肢体或抵抗重力为Ⅱ级;可抬起肢体但无法抵抗外力为Ⅲ级;可抬起肢体并抵抗较弱外力为Ⅳ级;肌力恢复正常为Ⅴ级[5]。(3)各功能指标比较。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 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价运动功能[6-7]。采用神功功能缺损量表(NIHSS)[8]评价神经功能,分值0~45 分,评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恢复越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9]从躯体生活自理及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2 个维度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4)生活质量比较。采用WHO 生活质量量表简化版(WHOQLBREF)[10]从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及总体感觉方面评价生活质量,各维度满分均为100 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肌力恢复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肌力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4,P=0.011)。见表2。

表2 两组肌力恢复效果比较[n(%)]

2.3 两组各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AC、ADL、FMA、NIHSS、BBS评分及TUGT 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UGT 与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ADL、FMA、FAC 及BBS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TUGT 与NIHSS 评分均较对照组低,ADL、FMA、FAC 及BBS 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各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表3 两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各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WHOQL-BREF 各维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HOQL-BREF 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分]

表4 两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脑梗死主要病理机制为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形成血栓,使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一旦出现大面积梗死则可抑制心跳、呼吸中枢而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加之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长且趋于年轻化。另外,该病起病急骤、残死率较高。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脑梗死死亡率有下降趋势,而大多幸存者进入康复期之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11]。西医治疗脑梗死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同时配合康复疗法促进各功能恢复。

针灸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神经组织代谢,在脑梗死治疗中具有扶正祛邪、调节阴阳、醒脑开窍的作用[12]。针刺人中穴可缓解癫、痫、狂;针刺风池可改善局部微循环及颈部僵直,缓解肩痛、头痛;针刺内关则可止悸定惊、理气止痛、开窍涤痰;针刺温溜可治口眼歪斜、项强痛;针刺肩髃可缓解项强痛;针刺环跳可改善下肢功能障碍;针刺委中可治膝关节屈伸不利。艾灸大椎、气海、中脘、关元等穴可提升各脏腑功能、疏通经络、缓急止痛[1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肌力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UGT 与NIHS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L、FMA、FAC 及BB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各指标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WHOQL-BREF 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这提示脑梗死恢复期行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更有利于促进患者肌力及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脑梗死恢复期行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更有利于促进患者肌力及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在脑梗死后康复治疗中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肌力针刺脑梗死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