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标准化发展策略研究

2023-11-16 19:04马燕莹
中国标准化 2023年1期
关键词:国际标准发展策略

摘 要: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标准化在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挖掘文化遗产多重价值、传播承载人类文化与人类精神的价值符号及文化产品中,可发挥基础性与引领性作用。本文深入分析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标准化发展现状,并从多角度研究其发展策略:加快制定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标准;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标准体系前瞻性研究;培养国际标准化人才,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专家团队;寻求发展更加紧密、互利共赢的标准合作伙伴关系;参与国际标准组织的治理;构建网络平台,实现全球文化遗产保护在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良好实践的交流。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标准化,国际标准,发展策略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01.010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文物局2020年度文物保护标准化国际化工作项目(项目编号:WB2012001)资助。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MA Yan-ying

(The Palace Museum)

Abstract: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plays a fundamental and leading role in promoting the protection, utiliz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cultural heritage, excavating the multiple values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disseminating the value symbols and cultural products that carry human culture and human spiri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China, and gives suggestio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carry out forward-looking research on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standards systems; train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talents, and set up expert teams with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seek to develop closer, mutually beneficial and win-win standards partnerships; participate in the governance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s; build a network platform to realize the exchange of advanced experience and good practices i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in global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Keywords: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development strategy

1 引 言

文化遺产是指从先人那里继承下来的群体的或社会的有形与无形遗产,被当代人维护和保护,并继续传给后代[1]。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蕴含着珍贵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和社会价值。当前,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由于自然灾害、环境变化、维护与管理不当、人为破坏等原因而损毁,甚至消失。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文化传承,对于加强全球范围内的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标准化是人类所从事的一项通过制定标准确立技术规则,应用标准建立最佳秩序的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的共同效益[2]。国际标准化是指所有国家的有关机构均可参与的标准化活动[3]。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研究、制定和发布国际标准;第二,推广应用国际标准;第三,参与国际标准组织的治理;第四,参加国际和区域标准组织的活动;第五,培养国际标准化人才[4]。世界范围内的实践经验证明,对于文化遗产保护而言,国际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可以实现文化遗产的知识共享,使文化遗产价值认知、理论成果通过标准得以广泛而迅速的传播;其次,它加快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交流,从而加快了技术的创新和迭代升级;第三,它能够促进文化遗产保护水平的全面提升,通过知识的传播和技术的推广,提升世界各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效率和能力。

目前,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标准化尚在起步阶段,这为中国参与其中提供了契机。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标准化工作作为2023年年底前重点工作,被列为由16个国家部委联合发布的《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中[5]。本文深入分析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标准化工作发展现状,并从多角度研究其发展策略,为我国今后更有效地参与文化遗产领域国际标准化活动提供参考。

2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标准化发展现状

2.1 国标和行标制定经验丰富

我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国,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化工作走在世界前列。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共启动制定文物保护标准项目371项,其中国家标准40项,行业标准331项,已发布126项,在研245项。内容涵盖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文物调查与考古发掘、博物馆、文物保护与博物馆信息化等[6],标准覆盖面广,数目多。这不仅为我国制定国际标准提供了人才储备,也为今后择机将国内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奠定了基础。

2.2 国际交流合作日益频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加大与国外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将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保护技术向世界输出,为我国开展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奠定了一定基础。我国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日本文化财研究所在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不可移动文物领域开展了文物保护研究合作;与德国在保护秦陵兵马俑及建立陕西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实验室等领域开展了合作;与意大利在西安文物保护中心以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人才系列培训等领域开展了合作。依托故宫博物院,与希腊建立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还与国际博物馆协会就博物馆人才培训、与国际文物修复学会就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培训等开展了合作。最近二十年,中国逐步全方位参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国际事务,先后开展了蒙古、柬埔寨、乌兹别克斯坦、尼泊尔、缅甸等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援助项目。

2.3 成立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化研究机构

位于北京紫禁城内的故宫博物院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7]。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体系完备,现有藏品总量186万余件(套),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8]。文物保护标准化研究所是故宫博物院专门从事文物保护领域标准体系研究及标准制修订的职能部门,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推动文物保护国际标准化工作,促进文物保护标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承担国际标准化学术资源建设,开展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学科框架、名词审定和标准体系研究,组织开展全院文物保护相关标准的制定、修订、宣贯工作等。经过两年的努力,故宫博物院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相关国际标准编制项目正在顺利推进,尽管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故宫博物院仍然努力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交流,组织各类国际线上研讨会,参与各项国际标准化活动。

3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标准化发展策略研究

尽管近年来国内通过许多方式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标准化工作,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但由于中国开展标准化工作相比发达国家较晚,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标准化工作开展时间较短,因此与我国其他行业参与国际标准化程度相比,仍处于摸索阶段。本文通过研究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标准化现状以及行业自身特点,提出未来发展的策略。

3.1 加快制定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或国际标准组织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3]。国际标准是世界各国协调的产物,反映了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代表着此领域某方面的质量水准,得到了各国的认同,成为国家之间处理贸易纠纷的重要基础[9]。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与国之间在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交流不断增多,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国际合作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大。但同时,文化差异导致每个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行业的认知理念与价值取向上各不相同,甚至会产生不可避免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行业需要各个国家达到共识,有助于增加不同文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认同感。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1 确定国际标准制定范围

标准制定对象应聚焦于包含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的物质文化遗产,侧重于物质文化遗产的術语、调查、挖掘、保护与修复等技术领域,而不包括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由于各个民族、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历史背景不同,与其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不易达成共识和形成统一的标准。同时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各国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与传播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制定国际标准过程中不应优先考虑“文化遗产认定、评估和定级”和“文化遗产价值传播和流通”等相关内容。建议优先制定术语类国际标准,此类标准可以构成某领域、学科或某标准化对象的概念体系。文化遗产保护术语类标准作为基础类标准,对于在世界范围内统一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概念以便更好地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至关重要。

3.1.2 梳理各个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现有出版物

(1)广泛了解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世界各地涉及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准,特别是欧盟、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标准。目前ISO中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标准仅有13项[6]。欧洲文物保护标准化委员会(CEN/TC 346)已发布通用标准40项,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构成文化遗产材料的一般准则、术语和特征;二是保护工程的工作方法和产品评估;三是文化遗产室内、室外气候的规范和测量[10]。美国采用ISO标准和欧洲标准以及德国、英国等国家的标准[11]。目前暂未检索到日本与韩国在文化遗产保护行业相关标准。

(2)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国际组织主要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等,应认真研究这些国际组织已发布的涉及文化遗产保护行业相关出版物,掌握其基本精神,并在我国制定国际标准时注意与这些出版物所采用的语境和术语相适应。

3.1.3 注意国际标准的普适性

在将国内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标准的普适性。当今世界各国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应在这种巨大的差异当中建立起一个相对平衡的、能够服务于大多数国家的标准,而不只是受限于发展水平最高与技术最成熟的少数国家。一个好的国际标准要充分考虑世界各国的真正需求,并且能够平衡这些需求。

3.1.4 联合其他国家或专家团队共同制定国际标准

积极与各国开展合作,将其他国家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及特殊需求纳入待制定的国际标准中,这样既能够充分利用其他国家的优势,也能够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诉求,形成共识,更加有利于推进国际标准的形成。例如在制定防震标准时,应更多考虑地震多发国家的特殊需求和利益点。另外,由于文化语境的差异,应充分注意相关术语与概念在不同语境中的普适性,可邀请国外相关专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到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中, 或联合其他国际组织(例如欧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EN)共同起草国际标准。

3.2 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标准体系前瞻性研究

启动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化体系工程理论前瞻性研究项目,为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奠定理论基础。体系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标准,包括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技术的术语、图形符号、分类编码等;第二部分为通用标准,包括文化遗产调查、认知、安全、保护、规划、管理、利用及博物馆运行管理等领域的通用要求和技术、装备、设施规范;第三部分为专用标准,包括文化遗产保护及相关工作细分领域中的对象、过程、技术和装备等。

3.3 培养国际标准化人才,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专家团队

高水平的国际标准化人才是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和参与国际标准组织治理的基本保障[12]。国际标准化人才应具备精湛的专业水平,高瞻远瞩的国际视野,良好的英文表达水平以及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同时还应熟悉国际标准制定程序和规则以及ISO的国际标准化活动规则。在此基础上挑选文化遗产保护行业内不同领域并具备国际学术背景的专家,组成一支高水平的专家团队。充分利用专家团队在相关国家组织的影响力,加强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并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良好关系。

3.4 寻求发展更加紧密、互利共赢的标准合作伙伴关系

除了加强与本文2.2中提到的具有较好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基础国家的联系之外,还应深化与上海合作组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与我国保持友好关系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上海合作组织(SCO)成立于2001年,成员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均为ISO的国家成员体。2017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要建立标准化国际合作交流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国际标准制修订,主动联系沿线重点国家,开展国际标准研究,共同制定国际标准,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13]。

3.5 参与国际标准组织的治理

进入三大国际标准组织的最高领导层有利于国家更好地引进和学习国际先进技术,提升国家标准化的整体水平[4]。2008年,我国成功成为ISO常任理事国;2011年,我国成为IEC常任理事国;2013年我国专家张晓刚当选ISO主席;2013年起舒印彪连续两届担任IEC副主席,并于2019年正式接任主席;2014年赵厚麟担任ITU新一任秘书长。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承担了75个ISO、IEC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主席与副主席,承担了75个秘书处[4]。目前在ISO层面,还没有文化遗产保护行业的联合技术委员会(JTC)、技术委员会(TC)和分技术委员会(SC),这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标准化的发展留出了一定空间。

3.6 设立网络平台

在目前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情势下,开展线下国际交流工作变得困难重重。因此建议设立专门的互联网平台,通过平台召开双边与多边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和展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文化遗产保护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平台向世界传播和宣传国内标准和在国際标准化方面取得的成绩。这种方式既能够高效地整合资源,又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让国际各界了解并传播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标准化取得的成果,此举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人力和物力成本。

4 结 语

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标准化在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多重价值、传播承载人类文化与人类精神的价值符号及文化产品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其定位并不是要输出中国的意识形态,而是为了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进一步推动知识共享和流动。目前,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化尚处于初步阶段,应借此契机加快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标准化前进的步伐,与世界各国合作,共同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标准体系理论创新性研究,寻求发展更加紧密与互利共赢的标准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培养国际标准化人才,组建高水平的专家团队,参与国际标准组织的治理;构建网络平台,实现全球文化遗产保护在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良好实践的交流。加快全球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共享、技术交流、保护水平提升,更好地保护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书写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museum statistics: 2.1.3 cultural heritage: ISO 18461:2016[S].

[2]白殿一,王益谊,等. 标准化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 GB/T 20000.1-2014: 3.6.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4]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司.国际标准化教程(第三版)[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1.

[5]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22-07-08)[2022-08-26]. https://gkml.samr.gov.cn/nsjg/bzjss/202207/t20220708_348515. html.

[6]王婕.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化体系构建及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2(5):20-24.

[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故宫博物院[EB/OL].(2022-05-17)[2022-08-26]. https://www.mct.gov.cn/gywhb/jgsz/zsdw_ jgsz/202205/t20220517_932995.htm.

[8]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故宫总说[EB/OL].(2022-08-26)[2022-08-26]. https://www.dpm.org.cn/about/about_view.html.

[9]宋明顺,周立军.标准化基础[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

[10]刘舜强,张迪.欧洲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化活动与启示[J].中国标准化,2021(11):229-233.

[11]Search Standard, Cultural Heritage and Cultural Property, 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website[EB/OL].(2021-12-25)[2022-08-26].https://standards.cencenelec.eu/dyn/www/ f?p=205:7:0::::FSP_ORG_ID:411453&cs=1CF54B40A1F71DDB D7991221E377664AE.

[12]邵雅文.中歐标准化学院: 孕育国际标准化人才的摇篮[J].法制与社会,2008 (23):375.

[13]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EB/OL]. (2017-12-26)[2022-08-26]. http://www. sac.gov.cn/xw/bzhxw/201712/t20171226_328952.htm.

作者简介

马燕莹,通信作者,硕士,馆员,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保护。

(责任编辑:张瑞洋)

猜你喜欢
国际标准发展策略
国际标准ISO 22992-2:2020正式发布
CTTC中纺标:国际标准诞生记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我国参与编制多项光伏逆变器国际标准
我国专家制定首项缓释肥料国际标准
我国主导的未来网络国际标准即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