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中红色舞蹈的主题表现及叙事建构分析

2023-11-16 09:32贺元
电影评介 2023年17期
关键词:舞蹈红色艺术

贺元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增长,多元文化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其中,电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大众文化生活形式之一。电影的类型多样,内容各不相同,并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1]其中,主旋律电影可谓是电影之社会功能最具代表性的存在。近年来,在“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创作方针下,我国的主旋律电影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量优秀的电影作品不断地涌现出来。而结合了舞剧电影类型与戏剧、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主旋律舞蹈电影,也开始逐步成为主旋律电影的重要类型。[2]红色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舞蹈类型,也开始在诸多主旋律电影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红色舞蹈与主旋律电影

(一)红色舞蹈的内涵与特征

1.红色舞蹈的内涵

红色舞蹈是指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在民族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历程为表现对象和内容的舞蹈形式。[3]在红色舞蹈中,演员们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精准把握了舞剧故事脉络和艺术风格,用满腔的热血演绎着各自的角色。进而用他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浪漫的革命情怀和扎根人民、艰苦奋斗的时代热情,引起观众的共鸣。[4]

2.红色舞蹈的特征

红色舞蹈用舞蹈诠释艺术的独特魅力,用艺术语言讲述红色经典。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色舞蹈就已经崭露头角,以李伯钊、刘月华、石联星为代表的舞蹈艺术家创作了第一批红色舞蹈作品,《工人舞》《红军舞》《村女舞》等一批作品,开启了红色舞蹈的创作。红色舞蹈具有一定的叙事性且其叙事性并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述过程,而是以艺术的概括集中,从极简练的事件中提取感情的火花,予以扩大、夸张、强化,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红色舞蹈的叙事性是在叙事中注重抒情,在抒情中简洁的叙事。各种红色舞蹈是中华民族革命奋斗和发展建设的历史见证,是民族精神凝聚力的体现。[5]各种红色舞蹈作品以多元的题材表达、丰富的舞种形式,带给观众极强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一曲曲跌宕起伏的旋律、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一个个优美动人的舞姿,让观众在美輪美奂的视听盛宴中感受到历史、舞蹈、文化的完美融合与深刻内涵,让更多人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新中国成立后,宏大壮丽的“大歌舞”成为红色歌舞的新形态,从《人民胜利万岁》到《东方红》,奠定了红色舞蹈的文化主流地位。21世纪以来,在剧院文化的氛围中创作出来的《闪闪的红星》《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优秀作品,深度发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合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强化红色基因在舞蹈创作中的重要价值,也成为红色舞蹈创作与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主旋律电影

1.主旋律电影的内涵

现如今,主旋律电影已经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一个词语。具体来看,主旋律电影指的是那些弘扬主流价值观、传递正能量、讴歌真善美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6]1987年电影局会议首次提出“主旋律”,此后,这个崭新滚烫的词汇频繁见诸报端,日渐蔚然大观。[7]

2.主旋律电影的发展

近十年来,主旋律电影不断进阶,成为各大档期的“顶梁柱”,从《建国大业》到《湄公河行动》再到《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故事”愈发成熟,不断突破票房天花板,主旋律影片俨然成为中国内地院线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国各类主旋律电影的数量总体呈现出波动性增长的变化趋势。主旋律电影或选择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或聚焦百姓生活,集中体现其真善美的一面,以社会大众普遍认同的爱国主义情怀、奉献精神等为底层表达。[8]例如,电影《革命者》是首度聚焦“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的主旋律电影。以李大钊执行绞刑前的最后38小时为主线,在1912年至1927年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选取了不同革命阶段的数个高光时刻,以多视角的叙事结构,对李大钊这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进行全面解读,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积极探索改变中国、拯救民族的热血历程,热忱追寻正确的革命道路,在他的感召之下,毛泽东等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热血青年及各阶层群众前仆后继,积极投身到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中国共产党和建设新中国的革命进程中。电影情节感人,激动人心,观众们通过欣赏影片,可以接受一场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红色洗礼,深刻感受建党精神,汲取奋斗力量。

二、主旋律电影中红色舞蹈的主题表现

(一)红色舞蹈对主旋律电影情感与情节主题的展现

在我国整个电影的发展历程中,主旋律电影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每部电影都有主题,主旋律电影也不例外。主旋律电影在逐步的发展进程中,吸收了诸多艺术的积累及创造,既有其综合性,又有其独立性。在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与发展过程中,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被赋予不同的时代主题,所展示的主题内容也十分丰富。[9]在整个发展历程中,主旋律电影在表现形式方面也呈现出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与多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发生着联系和融合。例如,各种类型的舞蹈和歌曲以及戏剧等艺术形式开始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电影之中,融合到主旋律电影的表达体系中,通过艺术叠加的方式,获得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10]通过在主旋律电影中创作、设计一定的红色元素,可以将红色故事、红色传统、红色歌曲、报国情怀与诗歌、朗诵、音乐、舞蹈、建筑艺术以及美丽的山河、美好的生活和绿色的交通融为一体,构成一部唯美的主旋律电影。我国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在创作各种主旋律电影的过程中,红色电影也成为至关重要的载体和工具。借助这些红色电影,可以在与人民的劳动实践紧密结合的基础上,更好地向公众展示各种红色思想和革命精神,以各种民族化、革命化和群众化的精神,更好地对电影的主题进行凸显和表现。例如,潘文展与傅杰拍摄的舞剧电影《红色娘子军》,便以震撼人心的悲壮风格、气势恢宏的宏大主题与历久弥新的诸多人物形象影响了几代中国观众。《红色娘子军》讲述的是一个受封建地主压迫、生活在最底层的琼花,她性格顽强、泼辣、勇敢、朴实。琼花的父亲因踢了南家的狗而惨遭南霸天杀害,母亲也下落不明。她在洪常青帮助下加入娘子军,从一个只想报私仇的女奴成长为沉着、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红色娘子军》像一面火红的战旗,高高飘扬在世界影坛之上;如平地一声惊雷,震撼宇宙。《红色娘子军》在红色电影的谱系中首次艺术性、写意性地塑造了“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将芭蕾舞与电影两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其中的男女主人公——洪常青和吴清华更成为革命主题故事中男女英雄人物的典型化身。《红色娘子军》以芭蕾舞的形式传达着革命理念,是创新形式融合历史服务现实的产物。电影在公映之后,迅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引起公众的热烈反响。在电影中,创作者们积极地调动了摄影、灯光、美工、录音、特技等一切电影艺术表现手段,以磅礴的革命气势、充沛的战斗激情,成功地再现了原舞剧高度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成就,使原舞剧中洪常青这一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光辉典型在银幕上更加高大壮美、光彩夺目。影片热情地歌颂了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从而在世界舞剧电影史上写下了一页崭新的篇章。

(二)红色舞蹈对主旋律电影时代与文化主题的展现

主旋律电影注重对各种积极、正面主题的刻画与表现,以更好地为公众提供积极的影响和引导。[11]同时,主旋律电影的主题和内涵、思想等都与整个社会与时代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是集中体现时代背景与社会发展现状的重要载体。在表现主旋律电影主题的过程中,通过在电影中设计、创作出一定的红色舞蹈,可以立足时代背景,在对各种红色文化和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的同时,将电影的主题内容与时代发展现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更好地展现出电影所具备的时代特征,充分发挥出主旋律电影在展现时代变迁,彰显时代风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12]主旋律电影中的红色舞蹈直接来源于、建构于20世纪,而电影中红色舞蹈的主题也与《红军舞》《夫妻识字》《工人舞》《人民胜利万岁》《村女舞》《乘风破浪》《兄妹开荒》《和平鸽》等具有长篇叙事风格的中国民族舞剧一脉相承。在大量的主旋律电影中,为了更好地展示电影主题,向人们传播主旋律思想,众多艺术家们积极地从红色舞蹈角度寻找思路和途径。另外,通过创作一定的红色舞蹈,还可以增强主旋律电影的文化性特征。文艺是讲述红色故事、传播红色种子、阐发红色精神的最好方式和载体。在制作各种主旋律电影的过程中,借助一定的红色舞蹈,可以积极弘扬和传承红色革命文化,将对党的感情融入到艺术创作之中,服务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立足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不断碰撞与交融的现实背景,以及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不断发展与融合、交织杂糅的现实情况,在主旋律电影中,众多艺术家们选择借助红色舞蹈来树立正面主题,以避免各种消极主题对公众的不良影响。包含红色舞蹈的主旋律电影中,影片在主题表现上典范性地表达了不同时期国家的主流文化和价值,承担起重要的社会功能。同时,创作者用舞蹈语言讲述红色故事,在叙事建构上集各种艺术形式之长,不断突破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重大文化与艺术意义的经典作品。对于不同的电影而言,通过设计各种剧情,塑造人物形象等方式,可以展现出不同的电影主题。在主题表现上,主旋律电影中红色舞蹈所弘扬的是一种革命现实和阶级情感,其天然內嵌的红色文化内涵和民族化舞蹈本体表达,共同构建出鲜明的主旋律。总之,在各种主旋律电影中积极创作、设计、应用各种红色舞蹈,可以更好地对电影的主题予以呈现,发挥优秀影视作品的育人功能,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更好地传播红色的文化与精神。

三、主旋律电影中红色舞蹈的叙事建构

(一)借助多种表现方式进行叙事

借助一定的红色舞蹈,电影创作者们可以结合具体的电影内容,在各种主旋律电影中以更为生动的方式讲述各种革命故事,宣传革命精神,并塑造出多种性格鲜明、党性坚定的、鲜活生动的典型英雄人物形象。同时,以各种红色舞蹈为载体,还可以实现主旋律电影的叙事建构。从最为基本的表现方式角度进行分析,在主旋律电影中,在借助红色舞蹈进行叙事的时候,创作者们往往会使用以象征主义为基调的抽象表现法。[13]这一过程中,经常会对多种不同类型的舞种予以综合应用与融合,包括西方现代舞以及芭蕾舞等等。在进行音乐创作的时候,在曲风以及伴奏乐器方面,也经常会从一些西方音乐领域中寻找灵感。将上述不同类型的舞种与伴奏乐器、曲风等予以糅合,并将其与主旋律电影融合,开启主旋律电影中红色舞蹈的社会主义方向,本身是主旋律电影中红色舞蹈叙事建构中的重要问题。在创作各种主旋律电影的时候,为了让国际化舞蹈的语言形式适应中国革命的故事,更好地展示中国社会的文化理想与时代诉求,诸多艺术家进行了大量积极而有效的尝试。例如,在武兆堤导演、汪曾祺填词、北京京剧团集体改编的京剧电影《沙家浜》中,便尝试将中国传统戏剧艺术与西方音乐艺术进行积极的融合。在电影中,创作者们应用了诸多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表演方式,设计了丰富的具有中国传统戏剧特色的舞台造型。同时,还综合借鉴、应用了西方交响乐的相关内容。在整个电影中,创作者们选择在不同的主题段落中,使用交响化的音乐语汇赋予不同部分以不同的情感色彩。通过这一方式,更好地展示出革命信仰的力量。《智斗》段落中,阿庆嫂、刁德一、胡传魁三个人各有说出口的应酬话,整个对话过程环环相扣,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既复杂又有趣,让整体节奏紧凑、扣人心弦,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在电影中,在进行人物造型设计与场景布置的过程中,也十分注重对场景的合理塑造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电影中设计了戏剧化的舞台场景,并为电影中的人物设计了戏剧化的造型。在人物动作设计以及台词设计方面,联合使用了音乐与台词,并配合充满力量感的肢体动作。通过综合性的设计与塑造,充分展示出不同人物的形象、立场、身份等特征,并彰显出人物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周旋的紧张感。尤其是其中的女主角“阿庆嫂”站如松、动如风,动作干净利落,气场强大,举手投足间都展示出一位女性革命者的风采。

(二)积极创新以提升叙事效果

事实上,尽管类似《红色娘子军》《沙家浜》式的宣教红色影片已经不再是时代的主流,但我们依旧继承并发展着主旋律电影中红色舞蹈的主题表现与叙事建构。这些宝贵的思想与艺术资源,终将让我们在全球流行文化娱乐至死的盛装下保留自身的历史记忆与身份认同。[14]《风云儿女》《南昌起义》《开天辟地》《红色娘子军》《生死抉择》等红色主题电影中,均积极地应用了多种红色舞蹈元素,让观众在光影交织中,重温党史故事、聆听红色旋律、感受党的革命初心。

在近些年的作品中,红色舞蹈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电影的叙事中许多电影都选择在现实主义史实考证的基础上,用浪漫主义的情怀来搭起通往历史的桥梁,即使是在非典型主旋律电影中,也让娱乐时代的观众们再度感受到主旋律电影中的真善美。一部部红色电影、一段段歌舞,再现了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演绎了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光辉历程,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创的丰绩伟业。例如,在电影《归来》中,丹丹一直在苦练芭蕾,并一心想要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出演女主角薛菁华。[15]在展示排练与联系的段落中,纯真善良的丹丹在舞台的灯光下呈现出复古照片中的雕塑感和纸张感,仿佛是蕴含光华的舞蹈少女塑像。于是,在电影中通过对红色舞蹈元素的应用,生动地刻画出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再比如,在电影《山楂树之恋》中,也出现了红色舞蹈《闪闪的红星》的相关内容。这些红色舞蹈元素的应用,成为塑造男女主角的重要手段。在舞蹈中,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段实现淳朴刚毅的中国军人形象和经典芭蕾舞的邂逅、契合,为观众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红军战士潘冬子的形象。堆叠内在于中国观众历史记忆中的感受和情怀,融合了光的元素与影的动律,呈现出舞蹈对青春生命的致敬。通过欣赏影片中的红色舞蹈,可以帮助人们回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在各种主旋律电影中,通过红色舞蹈,塑造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投身革命事业与艺术的崇高理想曾经与一代人的青春紧密相融,而在主旋律电影中,它们承载着剧中角色的真情实感,真真切切地显现在普通人的身上,令观众得以从中看到革命理想焕发的青春光彩[16]。

结语

总之,舞蹈艺术与电影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主旋律电影的创作过程中,积极地设计、应用一定的红色舞蹈,借助舞蹈的叙事性、鲜明的人物个性,典型的情节等内容,可以更好地展现电影中生动的细节,推进起伏跌宕、有始有终的叙事表达,从而凸显电影主题,增强电影的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王夢.论红色电影音乐的美学价值——以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曲《英雄赞歌》为例[ J ].黄河之声,2021(04):128-130.

[2]吴恩鹃,龙妍.关于《映山红》小型舞台剧编创的思考[ J ].艺术评鉴,2022(14):185-188.

[3]彭冠兰.湘南红色革命题材“半条被子”艺术创作的精神意蕴解读[ J ].湘南学院学报,2022(04):1-6,16.

[4]许锐,张雪纯. 舞之“情境”的共鸣 ——从舞剧《英雄儿女》看红色经典的重塑策略[ J ].艺术评论,2020(12):55-61.

[5]高希稳.当代红色音乐中工匠精神的艺术体现[ J ].艺术评鉴,2022(21):173-176.

[6]陈琰.技术赋能下的红色经典跨媒介文本转化——以《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例[ J ].传媒观察,2021(04):19-25.

[7]程慧雯.电视视野中红舞美学精神的承传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6.

[8]邹艳.浅谈舞蹈《英雄赞歌》的选材与结构[ 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11):30.

[9]尹佳鸽.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舞蹈的比较研究——以《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10]陈旭光,刘祎祎.论中国电影从“主旋律”到“新主流”的内在理路[ J ].编辑之友,2021(09):60-69.

[11]陈旭光,刘祎祎.“新主流”视域下中国电影的类型创新与工业美学探索 ——以《长津湖》与《长津湖之水门桥》为个案[ 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1):109-118.

[12]万书亮,李窦逗.革命经典构建:主旋律电影音画表达形态[ J ].电影文学,2020(18):38-40.

[13]饶华.红色舞蹈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索[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4):103-103.

[14]施倩雪.当代红色舞蹈创作的实践路径探析[ J ].黄河之声,2020(06):139.

[15]刘柳.足尖上的意志——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表演实践与当代言说1964-2014[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9:23-28.

[16]章柏青.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上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0-15.

猜你喜欢
舞蹈红色艺术
红色是什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红色在哪里?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纸的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我和舞蹈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