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新主流网络电影的类型缘起、创作特点与可持续对策

2023-11-16 03:48:56孙建业
电影评介 2023年17期
关键词:题材创作

孙建业

网络电影原称“网络大电影”,其前身可以追溯到互联网视频发展初期的“微电影”,当下则指专为互联网视频平台制作并播映的具有电影艺术特征且时长超过60分钟的视听艺术作品。2014年3月18日,爱奇艺在北京主办“网络电影成就梦想”高峰论坛,宣布推出“网络大电影”计划,建立网络大电影的播放、投融资及青年导演成长平台,网络电影由此正式进入国内电影市场,并逐步被行业接受和认可。①从2015年开始,随着腾讯视频、搜狐视频、优酷、芒果TV等各大互联网视频平台相继建立网络电影频道,网络电影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并迅速成长为当下国内电影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传统院线电影的“影感”不同的是,网络电影更强调所谓的“网感”,即“由互联网社交习惯建立起来的思考方式及表达方式”[1]。因此,从媒介和文化特征上看,网络电影显然比传统的院线电影更具有消费娱乐属性及亚文化气质,其内容生产也往往更倾向也更适合通俗化题材和猎奇化故事,最大限度地迎合互联网受众的欣赏趣味。故而盗墓探险、悬疑犯罪、奇幻仙侠、东北喜剧一直是具有热度且较受欢迎的网络电影类型。然而也正是因为整体的媚俗化创作倾向,网络电影常常给人以“质量普遍底下”的负面印象。

“新主流”是当前国内电影界广泛提及的一个热门词汇,它脱胎于20世纪80年代所提出的“主旋律”概念,既用于指涉国产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形态创新与美学进化,又作为一种“核心元素”植入当下国产电影的内容生产。近年来,新主流电影几乎占据了国内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并取得了骄人的票房成绩,截至2023年暑期档,在国内票房排名前二十的国产电影中,新主流电影就占据了十四部。②

作为纯粹娱乐和受众导向的网络电影,似乎与“新主流”的创作宗旨并不兼容,两者之间更像是并行或互补的关系。然而从2019年开始,随着《毛驴上树》《我的喜马拉雅》等网络电影首次尝试主旋律题材,网络电影的主流化“破圈”之路便一发不可收拾。短短三年,各大互联网视频平台均上线了大批不同题材和类型的“新主流”影片,整体数量上远超同期上映的同类院线电影,收获了良好的观众口碑。原本属于“非主流”的网络电影,反而跃居为当下“新主流”创作的“主战场”。因此,新主流网络电影作为一种新近的网络电影类型及其呈现出与院线电影所不同的创作风貌,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本文试图结合历史与当下,对近年来的国产新主流网络电影进行梳理、分析及展望,以期对国产网络电影与主流文化的双向融合以及新主流电影的可持续创作有所启示。

一、类型缘起:产业升级与政策引导

追溯网络电影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网络电影扎堆“新主流”的创作现象,主要缘起于产业升级与政策引导的双重推动。

(一)产业升级:“提质减量”与“精品化”转型

网络电影诞生的最初三年(2014-2016)往往被业内称为“野蛮生长”时期。一方面,因其初期设定的投资小、周期短、回报高的制作特点,迅速吸引了各方资本介入,实现了产量的倍速增长。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4至2016年,网络电影的上线量分别为450部、689部、2463部。[2]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电影的审查标准较之院线电影更为宽松,致使部分网络电影要么依靠血腥暴力、软色情等低俗元素获取流量,要么以蹭IP、蹭片名等庸俗方式博取眼球。过快的增速及监管的缺失自然也导致粗制滥造、同质化跟风等诸多问题,从而遭到观众的广泛詬病。

主旋律作品代表的是主流价值及国家形象,其制作标准和内容要求反而比一般影视作品更高也更严格,这显然与网络电影的初期定位“背道而驰”,故而彼时的网络电影暂且还不具备从事主旋律题材创作的条件和契机,“主旋律”也因此成为早期网络电影市场的缺失类型。

针对网络电影的初期乱象,行业内部则率先开始进行一系列制作和营销上的优化和调整。先是爱奇艺于2016年5月宣布以新的“播出+营销”分成模式推动“网大2.0时代”产业升级。2017年,“提质减量”成为各大互联网视频平台的制作共识,试图以减少上线数量、提升制作水准的方式重塑整个产业的格局和走向。2019年,在首届中国网络电影周上,“网络大电影”全行业统一更名为“网络电影”,进一步与传统电影产业接轨融合,并全面开启增加项目投资、延长制作周期、专注内容本身的“精品化”转型之路。①从2019年到2022年,网络电影无论是制作水准还是内容把控均实现了质的提升,涌现出诸如《夺命狙击》(2019)、《倩女幽魂:人间情》(2020)、《硬汉枪神》(2021)、《目中无人》(2022)等一大批口碑与市场兼顾的优质作品,从而有效地扭转了观众对“网络电影等同于粗制滥造”的刻板印象。

正是因为“提质减量”与“精品化”转型带来的产业升级,使网络电影能够在制作和内容层面达到主旋律作品的“硬性”创作门槛,从而令新主流网络电影的创作成为可能。

(二)政策引导:监管助力与主流文化引领

如果说产业升级为新主流网络电影提供了外部的“硬件”支持,那么政策引导则为其赋予了内部的“软件”驱动。

2016年,网络电影草创开端的粗放无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先是于2016年年底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原创视听节目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通知》,网络电影开始实施备案登记制度,由原先的平台自审自播,改为先审后播。②201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从法律上统一了网络大电影与院线电影的审查标准。③同年6月,中国网络视听服务协会发布《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从行业自律的角度细化了网络电影的审核原则。2019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又发布《关于网络视听节目信息备案系统升级的通知》,规定制作成本超过100万元的网络电影需要“两次备案”“两次公示”,再次加大了监管力度。2022年6月1日,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正式启用,网络电影从此进入“网标”时代。一系列监管措施的出台和施行,标志着作为亚文化的网络电影正式被纳入主流文化的媒介视野。④

除了监管审查之外,相关部门也加强了对网络电影内容规划的正向引导。2019年1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推出《建立优秀网络视听节目创作研评机制》,要求各大互联网视频平台“扩大正能量内容生产传播规模,发挥新型主流媒体生力军作用,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3],并加大了对网络电影的推优、奖励举措,鼓励网络电影打破“怪力乱神”的固有圈层,转向现实主义表达。此外,从2019年到2022年,随着建国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纪念日的先后到来,以及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在“献礼”的时代氛围下,回溯光荣历史、弘扬民族精神、表达时代礼赞成为这段时期国内文艺创作的主导思想。网络电影作为“新型主流媒体”的代表,自然要承担起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流价值观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投身“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形象”的“新主流”领域,也是网络电影在监管助力和主流文化引领下的必然选择。

二、创作特点:多元类型与个体叙事

从创作层面看,虽然院线上映和网络播出的新主流电影均是以“弘扬真善美、体现时代精神、弘扬主流文化、展现时代正能量”[4]为宗旨,但在具体的呈现手段上,两者还是略有区别。整体而言,国产网络新主流电影的创作特点主要体现为多元类型和个体叙事这两个层面。

(一)多元类型:题材探索与类型尝试

虽然网络电影的初期发展存在诸多弊病,但其娱乐至上、商业先行的制作策略在客观上也促进了网络电影更加专注于对类型片的开发和制作。而新主流电影对传统主旋律电影的最大突破,恰恰是将主流价值融入类型创作中,“通过融入娱乐性、可视性、大众化等商业元素,在获取市场成功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满足观众对国家、民族、社会及个人的身份认同与欲望满足,最终能够被多数观众所接受,以求在社会传播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反响”[5]。因此,从类型层面考量,网络电影从事“新主流”创作或许会比院线电影更加灵活多样,而事实亦是如此。

纵观2019年到2022年上线的“新主流”网络电影,其题材之广泛、类型之多元令人目不暇接。例如《奇袭地道战》(2020)、《生死阻击》(2021)、《勇士连》(2022)等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浴血无名川》(2021)、《特级英雄黄继光》(2021)等抗美援朝题材影片;《绝对忠诚之国家利益》(2021)等国家安全题材影片;《狙击手》(2020)、《排爆手》(2022)等军事动作片;《雷霆行动》(2021)、《扫黑英雄》(2021)、《东北警察故事》(2021)、《东北警察故事2》(2023)等公安题材影片;《大地震》(2019)、《中国救援:绝境36天》(2021)等灾难片;《一呼百应》(2020)、《凡人英雄》(2021)等疫情题材影片;《我的喜马拉雅》(2019)《中国飞侠》(2020)等现实题材影片;《毛驴上树》(2019)《绿皮火车》(2020)等扶貧题材影片;《飞吧,冰上之光》(2022)等冬奥题材影片,以及献礼集锦片《我们的新生活》(2021)等。这些影片的“接踵而至”再次印证网络电影在“新主流”创作上更为积极的题材探索和类型尝试,反而能够进一步拓展新主流电影的题材空间和类型边界。

(二)个体叙事:个体命运与个人视角

在院线放映的新主流电影中,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影片往往是那些大投资规模、大明星加盟、群像化故事、奇观化场景的“新主流大片”。即便是“精品化”转型之后的网络电影,除了个别影片投资过千万元外,大多数影片的成本均控制在600万元以内。制作体量和播出终端决定网络电影在内容创作上并不适合采用新主流大片的“宏大叙事”,故而“小而精”的个体化叙事成为网络电影讲述“新主流”故事的首选。

在整体的故事构建上,“新主流”网络电影往往倾向于聚焦个体命运。例如《毛驴上树》讲述的是第一书记林大伟帮助贫瘠的云蒙崮村脱贫致富的故事;《中国飞侠》讲述了外卖员李安全的北漂历程;《特级英雄黄继光》书写了战斗英雄黄继光的个人成长轨迹;《凡人英雄》更是以三线并进的方式,讲述酒店小老板达志诚、研究生江小天和快递员刘火火在疫情期间各自奋斗又相互取暖的故事;而诸如《大地震》《排爆手》之类具有一定“高概念”气质的影片,也往往规避宏大叙事,从细微处入手来呈现宏大主题或时代精神。例如《大地震》虽然是以唐山大地震为背景,却将故事设置在一个矿井里,讲述了张鹏举、范纲、赵矿生等因地震受困矿井的矿工们相互扶持自救的奇迹故事。片中对唐山大地震这一重大的灾难事件并未进行奇观化再现,只是作为一个规定情境下的“激励事件”来使用,影片着重展现的是绝境中的人性光辉,通过人物在绝境下的冲突和抉择表现团结的力量和人性的真善美。该片也因此跻身2020年爱奇艺年度网络电影前十名,是该年观影人次较高的现实题材网络电影。①

在具体的叙事手法上,“新主流”网络电影也常常采用以个人视角切入的叙述方式进入故事。例如《特级英雄黄继光》一开场就是黄继光在战场上拼命奔跑向指挥部送命令的画面,之后镜头又跟随黄继光回到营地,交代其委托战友给家人写信,再通过其面部特写闪回切换到其少年时期。《排爆手》开场亦是通过排爆专家陆阳的视角直接进入一个抓捕毒贩的行动,行动失败后仅仅通过一个空镜切换时空就再次以陆阳的视角进入下一个行动。这种叙述手法虽然简单却颇具叙事效率,能够使观众直接跟人物建立对话关系和共情机制,跟随人物快速融入剧情。

学者张智华曾指出:“网络电影的传播满足互联网时代受众‘浅层阅读的娱乐需求,‘通俗易懂的叙事方式、精简的剧情铺垫符合网络观影的随机性和游移性。”[6]故而个体化的叙事策略也是网络电影自身传播特性的体现。

三、可持续对策:类型磨砺、现实关照与网感加持

尽管近年来国产新主流网络电影不仅在数量上大幅跃升,质量上也取得一定突破,但随着“献礼”的红利期已过以及“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其是否还能延续强劲的发展势头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因此,针对国产新主流网络电影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尝试提出三点对策性建议。

(一)类型磨砺:从“开荒”走向“深耕”

前文已经提及,当下网络电影对于“新主流”创作的最大贡献就是对题材和类型的积极拓展,并通过数量和种类的提升填补了新主流电影在类型创作上的诸多空白,具有一定的“开荒”意义。虽然也诞生了一些相对优秀之作,但整体却显得“泛化”有余而“精细”不足,甚至是“跟风”有余而“创新”不足。例如影片《奇袭地道战》是对红色经典电影《地道战》(1965)的翻拍,可翻拍后的影片却因为失衡的剧作、单薄的人物、违背史实的道具使用以及仍然未能摆脱的“六分钟法则”①桎梏,使这部翻拍的“新主流”之作不但没能致敬经典,反而沦为“抗日神剧”②。而诸如《灭狼行动》(2020)等军事动作片,也更多被看作是《战狼2》《红海行动》之类的军事题材新主流大片的“低配”版。

因此,当下国产新主流网络电影在类型层面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从“开荒”走向“深耕”。虽然《大地震》《浴血无名川》《特级英雄黄继光》《中国飞侠》等影片在各自的题材或类型领域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还是略显稚嫩和青涩。因此,应当深度挖掘更契合网络电影自身特质的类型或题材,并在制作和内容层面进行更为精细化的打磨。

(二)现实关照:聚焦时事热点,彰显时代精神

早在2019年,相关业内人士就曾预测指出:“现实题材是网络电影市场的新蓝海”[7]。而现实题材亦是近年来新主流电影创作的“主力军”,诸如《中国机长》《中国医生》《穿过寒冬拥抱你》等影片,均是根据当下的热门事件或是热点新闻改编,并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但院线电影在现实题材创作上的一个“劣势”是从制作到公映的周期较长,少则一年,多则两到三年。而热门事件或热点新闻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尤其是近年来社会发展变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很多事件或新闻的舆情热度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就会消退,直至无人问津。如果影片的制作周期长于热度周期,不但不会贴近现实,反而可能会因内容的过时和陈旧导致其脱离现实,从而流失观众。例如电影《平凡英雄》取材于2021年4月發生的一起真实的“救助断臂男孩”事件,尽管该事件既感人至深又充满正能量,但影片公映时已是事件发生一年半以后,加之该片缺乏类似《中国机长》中惊心动魄的奇观元素,导致最终的票房和口碑均没有达到预期。

虽然网络电影一度流行“奇幻审美”,但随着《毛驴上树》《我的喜马拉雅》《中国飞侠》等现实题材作品的热播,制作者逐渐意识到,网络电影在现实题材创作上似乎更有“优势”。网络电影因其制作周期短且上线档期自主灵活,受舆情热度周期的影响较小,能够做到将热门事件或热点新闻及时“变现”,反而更适合关注当下百姓热点和民生话题。例如《我来自北京》系列(2019-2021)、《草原上的萨日朗》(2021)等影片均聚焦于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具有代表性的新时代主题,亦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因此,以现实题材为切入点,聚焦时事热点、彰显时代精神的现实关照,亦是国产新主流网络电影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三)网感加持:“主旋律”与“网感”的有机融合

尽管新主流网络电影同新主流院线电影一样,需要承载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功能,可网络电影毕竟不是院线电影,即便是“新主流”创作,也应当遵循网络电影自身的思维逻辑及表达方式。而目前相当一部分新主流电影在整体的创作理念上还是有些困宥于“主旋律”的惯性思维,显得“宣教”有余而“娱乐”不足,导致影片更像是院线电影的“小屏”版,抑或是电影电视的“复刻版”,反而丧失了网络电影应有的特点与活力。因此,新主流网络电影若要可持续发展,仍需保持一定的“网感”以贴合互联网用户的审美趣味。

秦鹏飞执导、谢苗主演的网络电影《东北警察故事2》是一个可供借鉴的案例。该片在爱奇艺云影院上线10天点击量便突破千万,豆瓣评分高达7.2分,成为2023年网络电影的“爆款”之作。①从内容层面看,该片并无过多创新之处,仍然讲述了一个国内公安题材影视作品中常见的“打黑除恶”故事,且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派角色的塑造相对脸谱化;但从形式层面看,该片舍弃了以往公安题材影视作品的“厚重”感,亦没有拔高或说教情节,而是举重若轻地采用动作片的叙事风格和游戏式的板块结构,凭借硬桥硬马的武打设计和简洁明快的叙事节奏,突出一个“爽”感。主人公李红旗虽然身为警察,却“人狠话不多”,其在片中仿佛游戏闯关一般,凭借一己之力从“酒托”诈骗团伙一路“暴揍”至黑帮头目,最终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该片既提供了互联网用户所需求的情绪价值,也在酣畅淋漓的沉浸式快感中“潜移默化”地输出正能量,巧妙地实现了“主旋律”与“网感”的有机融合。因此,主流价值在网感加持下的轻量化表达,或许也是未来国产新主流网络电影的创作方向之一。

结语

作为新主流电影创作序列中的“新生力量”,新主流网络电影近年来所取得的不俗成绩令人瞩目。但若是将其置身于整个电影产业进行横向比较与审视,新主流网络电影整体的影响力和关注度既无法与“新主流”院线电影相提并论,亦远逊于同期播出的奇幻、悬疑等热门类型的网络电影。因此,国产新主流网络电影是否能在政策加持和主流文化引领下重新寻找到自身定位并大放异彩,仍然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和思考的命题。

参考文献:

[1]李嗲Lydia.网感:在网络世界受人欢迎的基本能力[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0:1.

[2]彭侃.从野蛮生长到精品化创作:网络电影产业模式发展研究[ J ].现代视听,2022(10):5-10.

[3]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总局建立优秀网络视听创作研评机制[EB/OL].(2019-11-13)[2023-09-06].http://www.nrta.gov.cn/art/2019/11/13/art_114_48709.html.

[4]张智华,王义仁.论中国新主流网络电影的价值表达[ J ].电影评介,2022(19):1-7.

[5]万传法.主流、新主流与后主流——关于概念的路径及思考[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06):34-41.

[6]张智华,陈昕.论融媒体时代中国网络电影的形态特征[ J ].电影评介,2022(04):1-5.

[7]王朝明.专访董冠杰:现实题材是网络电影市场的新蓝海[ J ].电视指南,2019(24):68-69.

猜你喜欢
题材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电视指南(2020年9期)2020-10-12 14:44:27
《如诗如画》创作谈
广电总局公布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名单
《一墙之隔》创作谈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电视指南(2016年11期)2016-12-20 22:10:38
创作随笔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广电总局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信息
电视指南(2015年10期)2015-05-30 10:48:04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电视指南(2015年5期)2015-05-30 10:48:04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电视指南(2015年7期)2015-05-30 1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