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作家讲读经典名著,理解文学与人生。本期特邀作家沈书枝品读《傲慢与偏见》。沈书枝,80后作家,出版散文集《八九十枝花》《燕子最后飞去了哪里》《拔蒲歌》等多部,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佳作奖等。
那天晚上她与威克姆在菲利普斯先生家谈的那些话,她如今还记得清清楚楚。她发现,他那样标榜自己实在有些粗俗,而且他的言行也互相矛盾……他对她伊丽莎白也动机不纯,不是误以为她有钱,就是想博得她的喜爱,借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她自己也太不谨慎,居然让他看出了她喜爱他。她越想就对他越没有好感。
达西尽管态度傲慢,令人可憎,但自从他们认识以来,从没见过他有什么品行不端或是蛮不讲理的地方,从没见过他有什么违反教规或是伤风败俗的陋习。他的亲友们都很尊敬他,器重他。假如达西的所作所为真像威克姆说的那样恶劣,那种胡作非为也很难掩尽天下人的耳目。
她越想越觉得羞愧难当。无论想到达西,还是想到威克姆,她总觉得自己太盲目,太偏颇,心怀偏见,不近情理。“我的行为多么可卑!”她大声叫道,“我还一向自鸣得意地认为自己有眼力,有见识呢!我还常常看不起姐姐的宽怀大度,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总是无聊或是无稽地胡乱猜疑。这一发现真让我感到羞愧啊!然而我也活该感到羞愧!我即使坠入情网,也不会盲目到如此可鄙的地步。不过我最蠢的,还不是坠入情网的问题,而是虚荣心在作怪。我起初认识他们两个的时候,一个喜欢我,我很得意,一个怠慢我,我就生气,因此,在对待他俩的问题上,我抱着偏见和无知,完全丧失了理智。我到现在才有了点自知之明。”
簡·奥斯汀的确定性世界
文/沈书枝
二十多岁时,处在一种对于理想的情感的渴望中,我曾反复阅读简·奥斯汀的小说。从《傲慢与偏见》,到《理智与情感》《爱玛》《曼斯菲尔德庄园》和《诺桑觉寺》,再到她最后一部完整的小说《劝导》——我一次又一次地将自己沉浸在奥斯汀所构筑的完美的爱情世界中,感到被美丽的希望所包围,被劝导、被抚慰。
十多年后,重读简·奥斯汀,想到过去她的小说是如何安放住我其时的渴望与不安,在这其中感受到的,是奥斯汀小说世界中的一种确定性。这世界包含着一种由善良、智慧、道德等诸多美好品质组成的主要人物,她及他们最终凭借这一美好品质,获得了一种稳固的同时拥有崇高精神与物质质量的幸福生活。有着小小缺陷的次要人物穿插其中,却只是使故事显得更为俏皮和有趣,麻烦最终被解决,而从未对生活产生过真正的烦扰。或者说,次要人物的烦扰不在作者的注视之中,因为那种烦扰主要是由道德与心智的缺乏而产生的,一旦拥有了高尚的情感与省思的心智,也便会拥有平静的生活。(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