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一直都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人力资源,同时也是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组成部分。让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可以进行队伍间的交流,以满足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需求。本文主要基于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两支队伍的实际情况,对两大队伍的交流机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交流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其中,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教育教学环境以及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变化,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两只队伍加强沟通协调,在工作中形成合力,加强和助推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交流的必要性
(一)实现学生个人价值的需要
基于现实分析,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在引领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各自的不足。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首先,这支队伍基本上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授课方式,这种大班授课的方式,会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足,同时在课下也无法与学生产生过多的接触。其次,思政课教师缺乏一定的教育实践平台,进而导致课堂上的理论化教学,始终无法与课下的实践环节进行有机融合,因此对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缺乏针对性与实践性,思政课教师工作的开展,始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而对于辅导员而言,由于日常需要管理学生的事务过于繁琐,尤其是非马学科专业的辅导员,本身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薄弱,尽管对学生很了解,但是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基于思想政治工作承担着引领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职责,必须加强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之间的交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助推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
(二)队伍交流可以提升教育优势
在思政课程的开展过程中,辅导员也是参与其中的重要教育者,因此需要在高校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發挥出自身的思政教育工作任务。同时,思政课教师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经历过马克思理论,以及一些有关思政教育相关的学科教育经历,这样就可以在之后的工作开展中,发挥出自身的教育优势,积极地为学生进行各种思政相关的知识理论的教育,因此可以顺利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目标。而对于辅导员而言,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有着较为密切的接触,因此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着较高的了解程度,更容易把握学生当下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以及共同话题。辅导员可以在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形成天然的优势,能够便于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发挥辅导员的亲和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二者教育方法的融合,使得学生的思政教育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并从专业化的角度出发,极大地提升教育的针对性与可靠性。
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相互交流的影响因素
(一)思政课教师对辅导员认识不准确
由于当前高校机构设置的特点,思政课教师归属于马克思主义学院,而辅导员归属于学生管理部门,两个部门日常工作中交流沟通受限,因此存在着相互不熟悉不了解的情况。对于很多思政课教师而言,始终对辅导员存在着一定的认识不足,因此并不愿意在日后工作中,参与到辅导员的管理和教育体系中,并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已经伴随着我国教师队伍的全面改革,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但是从总体来看,始终存在着教师学历低、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辅导员专业知识能力不足
在过去的工作开展中,学校在对高校的辅导员工作定位中,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因此就导致在工作开展中,无法发挥出辅导员应有的作用,在高校教育队伍当中处于编外位置。招聘辅导员的标准往往低于其他专职教师,因此新进人员由于并没有掌握专业的思政教育知识与技能,就会使得在这种缺乏系统性训练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在现阶段的教育工作开展中,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足,成为影响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全面地提升辅导员队伍的重视程度,提高招聘标准和要求,加强辅导员专业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才可以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出应有作用。
三、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相互交流的路径分析
(一)完善组织机构,设计交流方案
为了促进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需要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同时领导小组对学生开展管理以及教育的工作。在相关小组工作开展中,需要将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列为重要的成员。其次,领导小组需要积极地设计交流方案,进行定期研究,同时针对当下所制定出的一些工作内容,进行定期的研究以及商议,以此充分地保障队伍之间的交流以及规划。只有明确把握队伍交流的情况,才可以充分地把握队伍交流当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积极地搭建出各种队伍交流的平台,以此可以顺利地开展协同工作。
(二)加强制度建设,明确教育规范
在高校现阶段所制定出的一些管理制度当中,需要进一步地提升对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交流当中的具体内容和流程,同时明确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职责。因此,需要基于这种教育工作交流的内容,全面明确出交流渠道、交流程序、交流人员以及交流的具体方式。其次,还需要积极地为之后的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一个明确的工作方向,进而全面地提升交流过程中的合理性。
(三)建立动态化的交流形式
现阶段交流过程中,会涉及教师身份的转换,首先是让思政课教师可以担任辅导员,其次是让辅导员担任思政课教师。但是,在思政课教师担任辅导员的过程中,由于其具备专业的思政教育能力,以此就可以让其在工作开展中,发挥出思政教育与辅导员的双重职能,同时在日后的教学工作开展中,也需要积极地按照辅导员岗位职责开展工作,并对辅导员工作行为进行详细的考核与分析。在辅导员承担起思政课教师工作的过程中,就需要保障自身的辅导员工作职能不变,并基于思政教育工作的标准,对其自身进行考核,以此保障教师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搭建工作会议平台
现阶段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参加到工作会议当中,并相互交流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以此通过问题的讨论方式,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开展教育工作,可以极大地提升当下教师队伍对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把控,特别是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在特定的阶段,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以及大学生的实际学习波动情绪,进行良好的了解,并制订出定期工作会议计划,在未来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保障思政课教师可以全面地了解未来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针对性,满足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晓婷,花磊,郭泽亮.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与辅导员队伍交流机制分析[J].吉林教育,2022(11).
[2]张桂芳.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协同工作问题研究[J].文教资料,2023(08).
[1]张宝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8).
作者简介:崔利宾(1981.03—)男,河南滑县人,硕士,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2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武汉东湖学院)专项研究课题《高校思政教师与辅导员队伍协同育人模式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WHDHSZZX202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