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张伟峰
(1. 漯河市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河南 漯河 462000;2.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 漯河 462000)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患者一般肿瘤生长缓慢,且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若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预后相对较好[1]。因此,对EC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人软骨糖蛋白39(human cartilage glycoprotein-39,HCgp-39)为自身抗原,其表达水平越高,提示肿瘤细胞越活跃,预后越差;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则是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在EC患者体内表达升高[2,3]。因此,初步推测血清HCgp-39、CA-125水平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关。鉴于此,本研究就血清HCgp-39、CA-125水平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做以下分析。
本研究方案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前瞻性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E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1)纳入标准:①符合《妇产科学》[4]EC诊断标准;②诊刮术前未接受激素或放化疗治疗。(2)排除标准:①近3个月内有子宫手术史;②合并其他脏器、组织恶性肿瘤;③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④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炎等妇科疾病。84例患者年龄42~60岁,平均(51.78±2.37)岁;体质量51~72.8kg,平均(56.24±3.95)kg;其中绝经31例,未绝经53例。
1.2.1 临床病理特征:所有患者均接受诊刮活检病理检查,明确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国际妇产科协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5]、淋巴结转移情况。
1.2.2 血清检测方法:诊刮前7d内,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mL,以3000r/min转速离心分离15min;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HCgp-39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A-125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研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经诊刮活检病理结果显示,84例患者中FIGO分期Ⅰ-Ⅱ期72例(85.71%),Ⅲ-Ⅳ期12例(14.29%);病理类型:浆液性癌22例(25.29%),子宫内膜样癌51例(58.62%),其他类型11例(12.64%);组织分化程度:低分化15例(17.24%),中分化41例(47.13%),高分化28例(32.18%);淋巴结转移11例(13.10%),无转移73例(86.90%)。
Ⅲ-Ⅳ期、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HCgp-39、CA-125水平分别高于Ⅰ-Ⅱ期、淋巴结无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患者血清HCgp-39、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HCgp-39、CA-125水平比较
将血清HCgp-39、CA-125水平及联合检测作为检验变量,将EC患者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作为状态变量(1=Ⅲ-Ⅳ期,0=Ⅰ-Ⅱ期;1=转移,0=无转移),绘制ROC曲线(见图1、图2),得出血清HCgp-39、CA-125水平及联合检测预测EC患者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的AUC>0.7,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见表2-3。
图1 血清HCgp-39、CA-125水平预测EC患者FIGO分期的ROC曲线
图2 血清HCgp-39、CA-125水平预测E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
表2 血清HCgp-39、CA-125水平对EC患者FIGO分期的预测价值分析
表3 血清HCgp-39、CA-125水平对E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分析
EC是以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妇科肿瘤,约半数以上患者确诊时处于病变早期,但仍有部分患者预后较差,经规范治疗后仍会复发、转移[6]。因此,早期对EC患者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预测,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主要通过对子宫内膜组织进行诊刮病理检查评估EC患者病理特征,可明确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但诊刮病理的准确性与操作医生的水平有关,且诊刮为创伤性操作,可引起宫内感染、子宫穿孔等多种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显示,Ⅲ-Ⅳ期、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HCgp-39、CA-125水平分别高于Ⅰ-Ⅱ期、淋巴结无转移患者,初步推测血清HCgp-39、CA-125水平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分析原因,HCgp-39主要在肿瘤及其周围组织中表达,为肿瘤细胞相关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产生,可对肿瘤细胞起到保护作用,避免肿瘤细胞程序性凋亡,同时可重塑细胞外基质,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分裂[7,8]。同时HCgp-39作为原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扩散、分化,还能够促使分支血管形成,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刺激作用,使其在血管中重组、迁移,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9]。CA-125来源于内皮组织,主要受癌基因异常调控,在正常情况下无法进入血液循环,而当组织、细胞发生癌变时,人体的“自然屏障”被破坏,血液可与脱落的肿瘤细胞接触,使血清中CA-125表达升高[10,11]。另外,CA-125可由肠系膜、腹膜间皮细胞产生,当肿瘤进展至中晚期时,可对间皮细胞造成机械刺激,导致腹水生成,促使CA-125水平显著升高[12]。
最后本研究经绘制ROC曲线得到,血清HCgp-39、CA-125水平预测EC患者Ⅲ-Ⅳ期、淋巴结转移的AUC>0.7,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两者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最高;当血清HCgp-39分别达到137.150μg·L-1、135.060μg·L-1时,血清CA-125分别达到43.625kU·L-1、43.570kU·L-1时,可达到最佳预测价值。此外,周洋等[12]研究中不同分化程度患者血清CA125水平有显著差异,与本研究中组织分化程度患者血清HCgp-39、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同,考虑主要是由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有关,未来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血清HCgp-39、CA-125水平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且可根据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对EC患者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预测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