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晓娟
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而语言则是思维的外衣,每一种语言的背后都蕴含着一种思维方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会写、会做题但不会用英语交流的现象,究其原因是语言思维的缺失。《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可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聚焦关键问题、指导问题解决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在当下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走出“知识本位”“教师本位”的教学舒适圈,打破碎片化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学习过程,提高英语课堂的“思维含量”,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进行英语表达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用英语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能力,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小学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
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概括性、逻辑性、独立性、灵活性等方面,其中,概括性是思维品质的基础和首要特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思维与能力的突破口,也是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关键。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将教学局限于词汇与语法,过于重视对表层信息的解读与语言知识点的机械训练,导致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变成了“碎片”,影响了学生的感知理解与审美体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只关注学生是否学会教学内容,对学生是怎么学的、学到什么程度则关注较少,导致部分学生只能回答问题、完成作业,但不会用英语表达交流。
此外,部分教师不够重视对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词汇教学中注重单一的记诵训练,没有让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词汇;二是在文本阅读时局限于表层信息,很少挖掘主题意义,使得学生对文本内容缺乏深层次的理解;三是在写作教学中强调句型套用,使学生缺少自主探究与读写整合的机会。
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导致部分学生擅长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缺乏质疑精神、发问意识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尤为紧迫,其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影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聚焦关键问题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聚焦关键问题,帮助学生厘清文本内容,获得结构化信息,以此启发学生的语言思维。在教学的文本语篇中通常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分析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从时间顺序、情节发展的逻辑顺序等角度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梳理文本语篇的主线,从而发展学生语言思维的逻辑性。
(一)聚焦关键问题,梳理文本信息
新课标指出了加强单元整体教学的必要性及探索单元教学设计的途径和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主题意义为内核,合理组织单元教学内容,科学制定单元教学目标,梯度设计单元教学活动,并及時开展单元教学评价。在文本阅读中,教师要从整体出发设计教学问题,从主题意义及教学目标层面出发,明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并设置关键性问题,以引领文本阅读,帮助学生梳理文本信息,明确文本阅读的方向和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文本意识。特别是在读前活动和读中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句,让他们主动提出关键问题,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以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
例如,在教授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Chinese New Year”的“Story time”板块时,笔者引导学生聚焦“Which four days are mentioned in the e-mail?”“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on…?”等关键问题,把握文本的逻辑线索,并借助“be going to…”这个核心句式,开展阅读与表达活动。在此过程中,笔者先提出了“When is going to be Chinese New Year?”“Which four days are mentioned in the e-mail?”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阅读文本,找出“Tomorrow”“Chinese New Years Eve”“Chinese New Years Day”“the second day of Chinese New Year”这四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形成一条清晰的时间线索。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基于这四个时间线索,围绕关键问题“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on…?”,主动推测故事内容并提出问题,构成文本阅读的问题链。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What are Anna and her family going to do tomorrow?”“What are Anna and her family going to do on Chinese New Years Eve?”“What are Anna and her family going to do on Chinese New Years Day?”“What are Anna and her family going to do on the second day of Chinese New Year?”等问题。
在整个文本阅读过程中,笔者并没有直接安排阅读任务或提出阅读要求,而是引导学生聚焦关键问题,主动发现文本的逻辑线索,并指导学生将关键问题细化为更加具体的子问题,循序渐进地了解Anna和她们一家如何度过春节。在阅读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构建思维主线,将阅读过程转化成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培养了学生围绕关键问题开展阅读实践的学习能力。
(二)聚焦关键问题,开展思维训练
如果说梳理文本脉络的关键问题设计是理解语篇的必要过程,那么挖掘文本内涵的关键问题设计就是转化思维的过程。教师可以抓住文本语篇中的细节特征、情节对比、人物情感冲突、价值争议等语言生长点,精心设计问题链并开展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正向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念。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对关键问题的解决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真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解决关键问题时,教师不能在抛出问题后就要求学生回答,或者直接将答案“碾碎”呈现给学生,而要将关键问题细化为具有层次性、关联性的一系列问题,借助问题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深层次挖掘。
例如,在讲解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八单元“Our dreams”的“Story time”板块时,笔者引导学生聚焦关键问题,梳理文本信息,并从语篇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文本中小伙伴们的理想联系到自己的理想和班级其他同学的理想。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播放了一段关于梦想的视频,引出了“dreams”这个教学主题。在文本阅读中,笔者引导学生聚焦“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这个关键问题,利用“I want to be…”这个核心句式,展开阅读探究和话题讨论。在速读环节,笔者引导学生将焦点对准了“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这个关键问题中的“you”,并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中的“you”指哪些人。接着,笔者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对话,思考李老师都问了哪些人,并将文本分为“Boysdreams”“Girlsdreams”两个部分,为接下来的分段阅读探究做了一个铺垫。在第一部分“Boysdreams”的读后活动中,笔者还设计了“Lets think and write”读后拓展活动,引发了学生对“dreams”的深层次思考,促进了学生的迁移运用,为培养学生的英语高阶思维创造了条件。
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开展思维训练,关注学生“思”的过程,真正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会知识的及学到怎样的程度,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与发散性,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
(三)聚焦关键问题,设计主题活动
在围绕语篇开展的英语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语篇的主要内容,探究其主题意义,并挖掘语篇背后的育人价值,以促进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深度探究。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At Christmas”第一课时“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中,笔者以“Chinese New Year”导入,引出了“Christmas”的相关内容,铺垫了文化对比元素,奠定了文化对比基调。在解读教材的同时,笔者引导学生探究了圣诞树的寓意,即快乐、爱、希望、祝愿和团圆。接着,笔者为学生介绍了“Christmas”和“Chinese New Year”的习俗,丰富了学生的跨文化认知,增强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深化了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进行知识迁移,设计适宜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聚焦关键问题,找准学习任务的核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参与学习活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授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Hobbies”时,笔者融入了绘本Animal Hobbies。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围绕“animal”“hobbies”这两个关键词,聚焦“What animal can you see?”“What are their hobbies?”这两个关键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绘本故事,进一步了解“hobbies”对实际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同时,笔者还为学生提供了以思维导图为载体的阅读单,指导学生聚焦关键问题,展开合作阅读实践,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深化了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
(四)聚焦关键问题,拓展思维深度
读后环节是总结和提升语篇的过程。在这一环节,教师要设计巧妙的问题,拓展思维的深度,深化学生对文本主题意义的理解,并鼓励学生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发表观点和想法,作出价值判断,让他们成为具有思辨能力的阅读者。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Helping our parents”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体会劳动的乐趣,在劳动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为了更好地达成上述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中融入了绘本Loudmouth George Earns His Allowance。该绘本讲述了“长耳兔George没有按照‘chore list每日打扫卫生,到了和朋友约定看电影的时候发现很多家务活没做,于是让他的弟弟们去做,结果弟弟们弄得一团糟,最后还是他自己做完了所有的家务活,而他的弟弟们代替他去看了电影”的有趣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以“Checkout time”板块中人物的家务劳动为基础,提出了“What is he/she doing?”“What is his/her chore?”等问题,引出了“chore”这个话题。接着,笔者由教材延伸到绘本,提出了“Whats Georges chore?”“Does George do all the chores?”“Does George see the movies?”等具有層次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最后,笔者提出了“What do you think of George?”“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him?”等评价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探究绘本故事内涵,在语言思辨中加深了学生对故事内涵和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了自我价值判断,在知、情、意、行各个方面深化了学生的价值观念。
结语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在语篇中教英语”的原则,在聚焦主题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在关注语篇表层信息的同时,重视挖掘语篇的深层含义。教师还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围绕关键问题主动发现、主动分析,并大胆质疑与批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语篇字面意义,并获得深层理解。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解放,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阅读素养,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思维含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家纺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