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晓茹 刘宏
摘 要: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已然成为时代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不断突出社会责任感是生物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每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宗旨,生物学科的学习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良好素养、提升学生的社会“主人翁”意识。基于此,文章从生物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素养培育现状、学生社会责任素养培养意义和学生社会责任素养培养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旨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绩,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物;社会责任素养;思维方式
一、生物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素养培育现状
(一)生物知识基础不牢
学生的学习成绩离不开平时的努力奋斗,如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那么其成绩自然会不错。但是目前,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生物学习的态度敷衍,导致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任何一门学科,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对基本的学术用语不明了,学生就会出现上课走神、不认真完成作业的情况,那么教师的教学难以发挥其价值。
生物课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学科,由于小学时期学生并没有对生物形成系统的认识,因此学生无法对初中生物学科建构出自己的框架,其学习基础也就无法达到初中生物教师的期望值。面对这种情况,许多教师采用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生物课程感到乏味。长此以往,学生的生物成绩将会越来越差,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大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生物基础知识不扎实,因此不能理解课堂上教师的良苦用心,体会不到课本中渗透的社会责任。生物课程中涉及的知识众多,且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忽视了生物课程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逃避了社会责任,但有很多教师没有关注到这一关键点,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课程中涉及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和核心素养教育视而不见。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需要在实际的环境中去专注培养的,但是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扎实,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透彻理解知识点;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和社会没有提供良好的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环境,因此学生的自我意识过重,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纪律意识低下,对社会的建设不负责任。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基础不牢固,也无法对社会产生任何价值,继而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三)教师的个人能力不足
教师的个人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并直观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很多教师由于某些原因,渐渐出现了一种懒惰的现象。他们并没有如期参加相關培训,对学科建设也并不了解,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教学态度不端正,在时代的发展潮流下没有顺势而为,反而偏于一隅,这样的现象会导致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力低下。长此以往,教师的专业能力将受到质疑,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也会降低,这一切都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另外,单纯的应试教育已经不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但教师受课时量和个人精力等多种原因的影响,依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激发学生的抵触心理,使学生产生学习无用的消极思想。这些问题的根源大多来自教师自身,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改善教学方式,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意义
(一)夯实基础,为成人成才提供前提
作为学生,学习是其首要任务。学生只有不断地将自己的知识基础筑牢,才能为以后的理解知识、拓宽视野提供保障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而知识框架在学生的整体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生物课程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所以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也能够学习到一些关于人生成长、社会治理、生物健康等方面的知识,这也为学生以后的成人、成才提供了一个扎实的前提。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只有学习好该学的知识,才能够为以后的社会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生物课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需要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敢于作为、敢于担当的第一负责人,而生物学科的相关知识在教师的带领指导之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能动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敢想敢做。通过有效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拥有更好的前提条件。新时代,学生的目标应该是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有自己想法的有志者,只有在每一位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社会的建设才会越来越好。
(二)培养三观,为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学生的三观决定了学生以后成长道路的选择。世界观决定了学生对未来的看法,人生观决定了学生对未来人生的规划,价值观决定了学生对事情对错的判断。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建设贡献力量。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有利于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的观念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还能够引领社会发展的新风尚。生物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将生物学的相关认识融入社会事务的讨论中,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出谋划策,从而做出利于社会发展的决策。因此,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自己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身上背负的责任和努力学习的意义。
三、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对策
(一)改善教学方式,夯实学生基础
新课改要求教师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只有改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热情和兴趣,学生才能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具有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采用新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生物学习上,以此来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改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这样的改变,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认识生物”时,教师应总结课程的知识点,先让学生在学习课程时,把握好本节课的知识要点,然后采取多种方式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如教师提问:“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本节课主要认识一下生物的种类以及特征。”学生在听到了教师的指令后,迅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并自行寻找答案。教师:“通过刚刚的预习,想必大家已经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了一幅精彩纷呈的画面,让学生在这种新奇的氛围中投入学习。接下来,教师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请每个小组的代表进行总结。小组代表:“本节课的重点主要是学习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生物需要营养;生物进行呼吸;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繁殖;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教师:“这位同学总结得非常棒,已经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全部总结出来。”
通过多媒体授课、小组合作、最后练习这种新的符合学生心理和教学目的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将生物课知识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打好学习基础。
(二)增加社会合力,多重环境营造氛围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也离不开社会,只有将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才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社会参加学校教育,则能够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的多重合力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加强社会和学校的联系,还有利于学生在多重环境氛围下投入生物学习中,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教师也能够在社会的帮助下丰富教学模式,让学生对社会发展、生物健康和社会责任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例如,在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一课时,教师要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加社会调研,通过社会的直观反映,让学生明了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双向影响。如教师提问:“在上课之前,先给大家布置几项任务,首先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然后,我们一起走出校园,去看一看校园外的环境对生物又有什么影响?”教师通过布置任务,能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观察社会的环境,能够通过多种环境刺激学生,让学生更好地投入生物学习中。此时教师继续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知道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那么大家对社会调研的结果都有一些什么认识呢?”学生一:“我发现环境对生物有极大的影响。一个好的环境,有利于生物的繁殖和生存;相反,如果环境较差,对生物而言则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学生二:“我认为我们要好好保护环境,生物具有多样性,每一种生物都有存在的必要,我们是社会的一分子,理应对社会负责,所以在平时,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保护生物。”通过社会调研,能够让学生理解生物学习的必要性,同时学生对自己身上承担的社会责任感有了一定的认识。
(三)利用本地资源,有效开展科学实践
本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对当地学生的特殊教育方式,教师利用本地资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可以更快地拉近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实际运用作用。通过校社合作、有效开发本地资源,给学生提供了第二种直观课堂,这不仅促进了本地的人才培养,还促进了学校及学生的发展。利用本地资源,能够让学生将生物知识更好地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学生也能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例如,在学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探索本地最具特色的湿地公园,通过观察公园中的内部植物,引出本节课的知识。具体而言,教师带领学生在公园中找出藻类、苔藓等植物,并进行相关教学。教师:“通过刚刚的观察,大家发现了哪些绿色植物呢?”学生一:“我看见了湖上漂浮的绿色藻类植物。”教师:“刚刚这位同学说到了藻类植物,那么大家知道藻类植物分为几个类种吗?”这时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藻类的植物有很多种,有的是单细胞,有的是多细胞;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褐色的;有的生活在淡水,有的生活在陆地。”教师:“那同学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处吗?藻类植物和人类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二:“老师,我知道有许多藻类植物可以作为肥料,有些藻类植物可以被食用、药用。”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不错,理解了藻类植物的相关知识。”
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探访本地相关的生物因素,能够让学生理解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通过在湿地公园的不断探索,激发了深深的爱乡之情和学习兴趣,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应用知识。
综上所述,新时代,我国的发展迅速,因此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需要不断加强。在当前环境下,国家要想发展,就必须培养人才,其中发展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好地在社会建设中发挥其力量。
参考文献:
[1] 罗钧喜. 加强初中生物课程教学 提高学生社会责任素养[J]. 成才之路,2021(35):104-106.
[2] 盛亚. 初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策略[J]. 新课程导学,2021(18):82-83.
[3] 庞天抒. 将社会责任感培养融入高中生物的翻转课堂模式[J]. 西部学刊,2022(20):112-115.
(責任编辑: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