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23-11-15 12:16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新华小学
教育 2023年31期
关键词:表现性美术艺术

刘 东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新华小学

在当今注重全面发展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传统的书面测试评价方式难以准确反映学生的艺术潜力和创造力。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实践方法,强调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和成果。这种评价方法有望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创意、技术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发展,为个性化指导提供支持。尽管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面临挑战,但其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本文旨在探索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表现性评价的实际效果,为促进学生艺术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一、表现性评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相关概述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述

根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的艺术学习进行评价,需要着重培养其体验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在这一背景下,表现性评价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通过对学生在艺术学习中的观察、欣赏、实践、创作和记录等活动进行细致分析,探寻其典型特征、态度和行为。此外,还可以与其他评价方式结合,引导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积极融入,展示他们在不同阶段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方法,能够更为精确地评估学生在真实项目学习环境中所取得的学习成果。新课标的颁布为学生的艺术教育提供了全面的规划和指导,使得评价更加多样化和综合化,从而推动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

(二)表现性评价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意义

表现性评价是一种专注于学生实际表现的教育评价方法。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后,根据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精准评估,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一方法不仅能在学术方面带来积极效果,还对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积极生活态度产生深远意义。透过表现性评价,学生得以更为专注地学习,将所学美术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进而提升个人的美术技能水准。同时,教师通过这一评价方式,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效。此外,表现性评价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他们良好的价值观和判断力。最终,借助表现性评价,教师有助于引导学生培养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独立学习美术知识,发现与欣赏美的事物,从而为追求美好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名称不确定

长期以来,传统美术课程的评价问题一直相当复杂且缺乏统一规范。这种混乱的情况主要体现在评价名称的多样性,以及评价内容规定的不确定性。这种现象表明人们对于美术课程评价的理解仍不够清晰,对于评价方法的研究也尚未深入探讨。鉴于评价方法的不确定性,无法满足实际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求,因此需要寻求更为准确、全面的评价方式,以确保美术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内容受制约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国长期以来考试制度一直处于核心地位。然而,随着新的评价理念的涌现,传统考试方式的师生们面临着困惑和迷茫。虽然考试评价方式具备客观性和高效率的特点,但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时,这种美术课程评价方法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因此,教育作者需要探讨如何在传统考试制度与培养学生创造力和综合能力目标之间取得平衡,从而促进教育的全面进步。

(三)评价方式不得当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往往以傲然居高的态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过分偏向批评,缺乏充分的表扬,这导致评价程序变得机械化,甚至以否定的态度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机会。与此同时,学生间的互评和自我评价方面也存在着有效方法不足的问题。此外,社会上盛行功利主义思维,许多奖项和活动更多地满足成人的虚荣心,不正确的美术教育和评价方式可能会局限孩子固有的探索和创新潜能的发展。因此,亟需构建一种平衡而综合的评价体系,强调赞誉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真正引导他们全面成长和发展。

三、表现性评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责任高度重视将表现性评价嵌入美术课堂教学之中,并充分发挥其所具备的功能和效益,从而实现美术知识的深刻融入。透过表现性评价,教师能够更为深切地认知学生的个性特质与创造能力,在评价过程中特别关注学生的艺术表现与创新思维,进而激发他们对美术的浓厚兴趣与激情。

(一)表现性评价固有的弹性特征

在小学美术教学领域,表现性评价的运用强调了严谨的评分准则,维护了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实践经历的深入分析,特别注重学生展现出的灵活表现能力,为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引,助力其进行自我调整和不断改进。这种评价模式彰显了其灵活性和高效性,不仅科学地引导着学生的学习,同时也推动了学生在学习、成长和发展各个层面的全面提升。

(二)表现性评价的可延伸性特征

表现性评价在美术教学领域具有显著的重要性。透过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估,教师能够深刻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个人特质,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的学习进程。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加深对美术知识的把握,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在实施评价时,教师需要全面考虑学生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内的表现,重点关注潜在问题和尚需改进之处,并提供特别的指导与支持。至关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安心并受到激励,以便释放他们在美术课堂中的潜力,并持续实现进步和个人成长。

(三)表现性评价关注个体的特征

美术教学领域中,表现性评价聚焦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对他们在美术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估,旨在确保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洞察学生的学习动态、沟通能力、思维模式和情绪状态,进行深入分析,以提升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教师还应特别重视学生的个人特质,以便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为他们提供更为恰当的支持和指导。透过这种表现性评价方法,能够促使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满足他们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四、表现性评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一)聚焦核心素养,明确评价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艺术教育中的评价应当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为导向,关注他们在艺术知识、技能、价值观以及关键能力方面的表现。在这一背景下,表现性评价凸显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合作完成任务的重要性,着眼于学习过程的价值,精准地呈现学生的实际才干和潜能,同时为其提供自我反思和持续改进的机会。在实施表现性评价时,教师需要明晰学科的核心概念,设定明确的评价目标,引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这种评价模式能够推动学生在各方面全面成长,准确地评估他们的综合能力,并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和不断完善的机会,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艺术教育的实际开展。

首先,教师应深入研究教育部制定的新课标,从中抽取出与美术教学相关的核心素养,如审美情感、创造思维、艺术表达等。这些核心素养代表了学生在美术学科中需要培养和展现的关键能力,成为评价的基石。其次,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制定具体的评价目标和标准。这一步骤需要将抽象的素养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描述,使其更易于被教师和学生理解。例如,将审美情感转化为对不同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解读能力,将创造思维转化为独立构思和创作艺术作品的能力。这些明确的目标将成为评价的基准,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期望的表现。另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嵌入符合核心素养的任务和项目。例如,针对审美情感,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欣赏不同艺术作品并表达自己情感的活动;对于创造思维,可以提供开放性的创作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构思并实践。这些任务不仅能够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能够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展现出他们的能力和潜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这可以通过实际作品、口头表达、书面反思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果,更要注重过程中展现的核心素养。这种针对性的观察和记录将为后续的评价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脱离传统束缚,立足学生主体

过去的小学美术课程在表现性评价方面存在显著问题。其中,部分教师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感,这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对美术的兴趣,对教学效果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此外,学生是课堂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有责任突破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标。教师需要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因为每位学生都拥有独特的学习风格和需求。通过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引导,教师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提升他们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首先,需要转变评价观念,从单一的成绩导向转向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潜力。教师可以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如观察、讨论、反思和作品展示,以捕捉每位学生在艺术领域的独特表现,从而实现多样的发展。其次,为了真正立足学生主体,教师应当建立开放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创造。这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课题和项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尝试不同的创作方式,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发展独立的艺术思维。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位学生都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展现独特的美术天赋,同时在实践中培养自信和创造力。

总之,通过摒弃传统评价的束缚,采用表现性评价策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还能够培养他们在自我表达和艺术思维方面的能力,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家校合作,共推美术教学

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而家庭是最为重要的学习环境。然而,不少父母由于工作繁忙,与孩子共度的时间减少,再加上有时没有对孩子在美术课上的作品给予充分关注和评价,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教师需与家长紧密合作,共同塑造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

加强家校合作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艺术展示以及家庭艺术活动等方式实现。教师可以与家长分享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表现和成果,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艺术体验,同时为家长提供了了解学校美术教学目标和方法的机会,并鼓励他们在家中对孩子予以关注和肯定。另外,通过家庭艺术活动,可以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创作过程,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艺术交流和互动。这样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支持和鼓励,增强他们在美术学习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透过家校合作,教师能提供建议和指导,使家长了解如何在家中引导孩子进行艺术实践和探索。在评价学生时,教师需要与家长协调评价方式,共同挖掘学生的优点,随时给予鼓励和支持,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通过家校合作、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将小学美术教学推向更高水平,培养出具备艺术素养和创造力的学生。

(四)实施多元评价,完善教学体系

实施多元评价是确保评价更加全面准确的关键。除了传统的作品展示和口头评价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所取得的进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而同伴评价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也学会给予建设性的反馈。此外,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评价工具,如艺术日志、思维导图、个人作品集等,以更全面的角度了解学生的艺术表现和思维发展。通过实施多元评价,教师可以更精准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潜力,进一步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此外,课后评价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大关注焦点。通过课后评价标准,对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综合评估,旨在构建一个与素质教育要求相符、有助于学生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后评价能够迅速洞察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整合问题点,以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解释,从而更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专注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方法,突出了学生在问题探究和方法运用方面的表现。透过表现性评价,教师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并评估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和技巧的能力。尽管实施表现性评价可能面临一些困难,包括教师在前期准备方面需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所需时间较长,但它确实有助于教师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突显问题的真实性,也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创作欲望和提升自信心也具有显著效果。因此,教师应进一步探索表现性评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策略,帮助学生在美术领域的全面发展,推动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开展。

猜你喜欢
表现性美术艺术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