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代际差异研究
——以上海市某区的调查为例

2023-11-13 13:40:26张子谦赵新茹张嘉程宋俊飞胡义浩
上海教师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学风格代际认同感

张子谦 赵新茹 张嘉程 宋俊飞 胡义浩 李 合

(1.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上海 201418;2. 上海市实验小学 上海 200010;3. 上海市松江区中山第二小学 上海 201613;4. 上海市民办上宝中学 上海 201101)

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主体,对学生体质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要求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配齐配强体育师资,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无论是“三育”中的体育,还是国家课程内容中的体育,又或是与人们幸福生活相关的基础体育,都与体育教师息息相关。因此,体育教师群体是一个肩负着教育重任的群体。[1]同时,“双减”政策、体育课程新要求、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等,都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2][3]

在我国广大教师群体中,不同年代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风格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关研究表明,不同年代教师在身份认同上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70 后”教师更安贫乐教,荣誉感较强;“80 后”“90 后”教师普遍将教师当作一种职业,倾向于物质条件的回报,献身教育的欲望不强烈。“70 后”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不强,“80 后”“90 后”教师有明确的专业发展意识。[4]不同年代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明显的代际差异,这与他们所生活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有较大的关系。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不同,这必然会影响其教学观和教学行为方式。[5]

已有研究证实了代际差异的存在,国内对教师群体的核心素养代际差异的研究日趋深入,但对体育教师群体的核心素养代际差异的研究则较少关注。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和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70 后”“80 后”“90 后”教师已经成为现阶段体育教师队伍的主体。针对不同年代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存在的代际差异,采取合理方式弥补不同年代体育教师群体的短板,对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分析体育教师群体的代际差异,找出不同年代体育教师具有的共性特点,能够为体育教师提升基本素养和高等师范院校培养体育师资提供参考。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出生日期为1970 年1月1 日—1999 年12 月31 日的上海市某区中小学在职体育教师。

(二) 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基于李承伟在博士论文《我国中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研究》中提出的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应该包括职业信念、专业知识与能力、运动技能、反思与自我发展、工作与生活管理等维度,[6]以及陆海林等学者提出的卓越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包括职业精神、专业修养、职业态度等维度,[7]通过对有关学者的观点进行整理和梳理,本研究最终确定从教学风格与类型、职业认同感、信息技术能力、科研态度、职后培训五个维度对上海市某区“70 后”“80 后”“90 后”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存在的代际差异进行调查研究,并编制了问卷。

问卷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共计14 道题;第二部分为问卷主体部分,包含教学风格与类型、职业认同感、信息技术能力、科研态度、职后培训五个维度,共计45 道题。为了提高问卷的回收率,本研究设置了2 道测谎题,分别夹杂在问卷的中后部分。当2 道测谎题中的任一题或均属错误填写时,视为无效问卷。本研究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设置问卷题项,1 为“非常符合”,5 为“非常不符合”。

问卷编制好后,采用专家效度法对问卷设计的合理性和效度进行评价,共进行两轮专家效度评价。第一轮对问卷设计的合理性进行问询。我们选取上海市部分高校教授、中小学体育正高级(特级)教师、中小学体育教研员、中小学体育组长等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专家共计15 人,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对问卷编制背景、研究目的、维度设计、问题设置等方面进行问询。第一轮调查结束后,根据第一轮专家问询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完善。第二轮对问卷内容效度进行检验。同时,选取5 位未参与过第一轮调查且长期从事体育教学研究的高校教授及中小学体育教研员,让他们对问卷内容效度进行评价。5 位专家均认为本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

我们先通过“问卷星”发放并回收了20 份实名问卷,两周后再对同一对象发放并回收了相同问卷。通过SPSS 软件进行重测信度检验,得出以下结论:体育教师教学风格与类型、职业认同感、信息技术能力、科研态度、职后培训维度的重测信度系数分别是0.889、0.925、0.771、0.768、0.821。同时,采用克隆巴赫系数来评价问卷的内部一致信度。其系数值越大,表明内在一致性越强。本问卷各维度的克隆巴赫系数检验值均大于0.7,表明问卷的信度较好,符合本研究的需要。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问卷星”在线发放正式问卷,共收集到315 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86份,无效问卷29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8%。参考已有研究[8],对回收的问卷进行赋值,将“非常符合”赋值为1,将“比较符合”赋值为2,将“不清楚”赋值为3,将“比较不符合”赋值为4,将“非常不符合”赋值为5。得分越低,表明越倾向设置的问题。

2. 数理统计法

我们通过对收集的问卷进行筛选与整理,采用SPSS 23.0 进行统计分析。在数据分析中,对基本信息、各维度整体采用了描述性统计,对各维度问题采用了单因素方差分析。所有数据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当p小于0.05 时,表明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二、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上海市某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上海市某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本研究从性别、年龄、学历、教龄等多维度进行调查分析。本次调查的教师群体共有286 人(见表1),其中男性体育教师有175 人,女性体育教师有111 人,占比分别为61.2%、38.8%;“70 后”体育教师有84 人,“80后”体育教师有97 人,“90 后”体育教师有105人,分别占比29.4%、33.9%、36.7%;教龄1—5 年的有110 人,教龄6—10 年的有52 人,教龄11—15 年的有20 人,教龄16—20 年的有44 人,教龄21 年及以上的有60 人,分别占比38.5%、18.2%、7.0%、15.4%、21.0%;研究生学历的有90 人,本科学历的有187 人,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有9 人,分别占比31.4%、65.4%、3.2%。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二) 不同年代体育教师在教学风格与类型上的比较

研究发现,“80 后”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类型得分最高,“90 后”其次,“70 后”最低(见表2)。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三个年代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类型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选择国内学者陈姗姗的教学风格分类,她将教师的教学风格分为“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和学生双主体”[9]。将教学风格与类型按照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和学生双主体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见表3),不同年代体育教师仅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风格与类型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LSD事后多重比较发现,“80 后”“90 后”体育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70 后”(p<0.05),而“80 后”与“90 后”间比较差异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该维度得分值越低,表明越倾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风格与类型。研究结果表明,“70 后”体育教师群体在教学风格与类型上更倾向以学生为中心。

表2 不同年代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类型得分比较

表3 上海市某区中小学“70 后”“80 后”“90 后”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类型得分表

表4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风格与类型上的LSD 事后多重比较分析

在上海市某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中,“70后”体育教师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风格,“90后”体育教师偏向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风格。

首先,教学风格的产生一般受教学经验的影响。相对来说,“90 后”体育教师的教学经验较“70 后”“80 后”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提优补差,逐渐形成更优秀的教学风格。陈志强等人表示,新入职的“90 后”体育教师需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如班级管理和学生常规管理等。[10]在这些因素影响下,“90 后”体育教师逐渐产生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学风格受代际教育环境的影响。“70 后”体育教师与“90 后”体育教师在高等院校学习的内容是不同的。“70 后”体育教师的高等教育学习伴随着中国体育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而体育专业的办学目标是以培养师资为主。“70后”体育教师深受当时高等教育办学目标的影响,拥有良好的教学能力。[11]“90 后”体育教师所处的时期是高等教育的提升时期。在这个时期,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阶段,体育专业成为热门专业之一,体育专业学生须学习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等课程,这也使得“90 后”体育教师学习到较为丰富的体育知识。“80 后”教师的童年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他们见证了网络的兴起、发展与兴盛,其大学生活更加丰富,社会活动经验充足,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12]

(三) 不同年代体育教师在职业认同感上的比较

通过对不同年代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比较可知,“70 后”“80 后”“90 后”体育教师在职业认同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表5 可见,“80 后”体育教师的得分最高,“90后”其次,“70 后”最低,分别为1.89 分、1.81分、1.38 分。经事后检验分析(见表6)发现,在职业认同感上,上海市某区中小学“70 后”体育教师的得分显著低于“80 后”和“90 后”(p<0.05),而“80 后”体育教师与“90 后”体育教师未见显著性差异。该维度得分值越低,表明越倾向拥有更高的职业认同感。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80 后”体育教师和“90 后”体育教师,“70 后”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师这一工作的职业认同感更高。

表5 上海市某区中小学“70 后”“80 后”“90 后”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得分表

表6 在职业认同感上的LSD 事后多重比较分析

上海市某区中小学“70 后”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高于“80 后”体育教师和“90 后”体育教师,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70 后”体育教师已经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20 年左右,职业规划路线较为稳定,改变职业规划的可能性较小;而“80 后”“90 后”体育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年限较短,改变职业规划的可能性较大。这会使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产生一定的差异。第二,“70 后”体育教师已经成为专家型教师,在校内已是骨干教师,这会使他们产生较高的职业认同感。[13]第三,受职称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大多数“70 后”体育教师为一级教师及以上,只有少部分“90 后”教师为一级教师,这对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第四,受代际的影响。在对专家进行访谈的过程中,有专家表示,对“70 后”教师来说,教师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业、一份使命;而对“90 后”教师来说,教师是一份工作。这会使他们在职业认同感上产生一定的差异。

(四) 不同年代体育教师在信息技术能力上的比较

信息技术能力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素养,也是教育信息化顺利开展的前提。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素质对于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4]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7)可知,“70后”“80 后”“90 后”体育教师在信息技术能力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80 后”“90 后”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分相近,低于“70后”体育教师,分别为2.45 分、2.43 分、2.53分。结果表明,在信息化时代,各年代体育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已不存在隔阂,均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表7 上海市某区中小学“70 后”“80 后”“90 后”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分表

在本次上海市某区中小学“70 后”“80后”“90 后”体育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差异研究中,不同年代体育教师未呈现显著性差异。上海市体育教学有着自身特有的氛围与特点,有着自身的海派体育文化。[15]在海派体育文化中,信息技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每位体育教师必备的技能,这也是不同年代体育教师未呈现显著性差异的重要原因。

(五) 不同年代体育教师在科研态度上的比较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8)可以看出,“70 后”“80 后”“90 后”体育教师在科研态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90 后”体育教师的得分最低,其次为“80 后”和“70 后”,分别为2.25 分、2.34 分、2.60 分。经事后检验分析(见表9)可知,在科研态度上,“70 后”体育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80 后”“90 后”体育教师(p<0.05),而“80 后”体育教师与“90 后”体育教师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在科研态度上,上海市某区中小学“70 后”“80 后”“90后”体育教师之间呈现显著性差异,其中“90后”体育教师的科研态度最为积极,“80 后”体育教师次之,“70 后”体育教师位列最后。“70后”体育教师与“80 后”体育教师间存在显著性差异,“70 后”体育教师与“90 后”体育教师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而“80 后”体育教师与“90后”体育教师间未呈现显著性差异。

表8 上海市某区中小学“70 后”“80 后”“90 后”体育教师的科研态度得分表

表9 在科研态度上的LSD 事后多重比较分析

学历因素是影响“70 后”“80 后”“90 后”体育教师科研态度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专家进行访谈了解到,“70 后”体育教师在晋升一级教师、高级教师时需要有科研论文的发表,也需要申请教育学类等相关的研究课题。在职称要求的推动下,“70 后”体育教师在体育科研上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16]上海市某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较高,31.4%的教师拥有研究生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为96.8%,这也为教师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六) 不同年代体育教师在职后培训上的比较

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形式多样,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教育政策的改变,需要不断创新教师职后培训的形式,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17]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10)可知,“70 后”“80 后”“90 后”体育教师在职后培训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70后”体育教师的得分最低,其次为“90 后”体育教师和“80 后”体育教师,分别为1.58 分、2.04分、2.17 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代体育教师在职后培训上不存在隔阂,均能通过职后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

表10 上海市某区中小学“70 后”“80 后”“90 后”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得分表

在职后培训中,“70 后”体育教师相较于“80 后”“90 后”体育教师拥有更为积极的态度。其中,“90 后”体育教师作为新入职教师,他们所接受的培训相较于“80 后”“70 后”体育教师来说更多。“80 后”体育教师已经入职很多年,所参加的职后培训可能为骨干教师培训、教研组长培训等。“90 后”体育教师作为新入职教师,他们参与的是实习教师培训、2—3 年期教师培训和5 年期内教师培训等。[18]

三、 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上海市某区中小学“70 后”“80 后”“90 后”体育教师在教学风格与类型、职业认同感和科研态度上存在显著性代际差异。

“70 后”体育教师更倾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风格,拥有更强的职业认同感。新手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重视课堂纪律,对于学生更为注重传授知识与技能;而熟手型教师更侧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能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在专家型教师的课程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采用表扬、鼓励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9]国内有学者在不同代际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差异对比中发现,在职业价值观、职业认同感与职业行为倾向三个维度上的得分为“70后”>“80 后”>“90 后”。[20]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即“70 后”教师的职业认同感高于“80后”“90 后”教师。

“80 后”“90 后”体育教师拥有更为积极的科研态度及更为良好的科研素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绩效主要受工作时间的影响,与工作时间呈正相关,即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和职称的提升而逐渐累积。[21]“90 后”体育教师拥有最积极的科研态度,“80 后”体育教师次之,“70后”体育教师位列最后,学历因素和体育科研氛围是造成此种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 建议

1. 不同代际体育教师应通过相互交流来探寻适合自身的教学风格

“70 后”体育教师更倾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风格,而“80 后”“90 后”体育教师更倾向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风格。不同代际教师由于年龄、性格、时代背景、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其教学风格与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尽管不同的教学风格与类型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但只要是能帮助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并且适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就是体育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和努力探寻的方向。“70 后”体育教师可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向“80 后”“90 后”体育教师传授工作经验,使“80 后”“90 后”体育教师尽快走向成熟;同时,“80 后”“90 后”体育教师要积极地向“70 后”体育教师传达社会中前沿的教育理念以及在高校中学习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以促进“70 后”体育教师教育观念的进步和发展。

教师的教学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教龄的增长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而发生改变。对于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体育教师不断积极地参与继续教育的学习,参与市、区、校等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参与公开课的观课、评课及磨课,积极申报教学评比,以赛促训,形成不同年代体育教师互相学习的氛围,进而促进“70 后”“80后”“90 后”体育教师的共同成长,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2. 将职业认同感培养贯穿于职后培训的体系中

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70 后”还是“80后”“90 后”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均可有效改善体育教师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教学能力。相较于“70 后”体育教师,“80 后”“90 后”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师这一工作的职业认同感不足。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量:一是培养不同年代体育教师的职业信念,二是培养不同年代体育教师的职业情感。职业信念和职业情感的培养均可在职前和职后进行,但是职业情感的培养更多是在职后进行的,这就需要在具体的学科中结合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并融入情感教育,根据不同年代体育教师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制定。通过职后培训,不断培养体育教师的职业信念和职业情感,进一步提高“80 后”“90 后”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为建立职后体育教师核心素养体系提供参考。

3. 加强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提高不同代际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

与“80 后”“90 后”体育教师相比,“70 后”体育教师群体缺乏积极的科研态度,可能是年长教师受成长环境、教育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其科研态度相较于青年教师稍差。长期以来,大家对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一直争论不休。尤其是年长教师群体认为,中小学只要注重教学即可。实际上,教学与科研并不是对立的两方面。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如果没有科研做支撑,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灵魂”。教学是科研的“隐形动力”,如果缺乏对教学的关注,教师可能失去提高科研水平的机会。因此,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目前,教师参与在职培训的内容是较为全面的,但是缺乏教育科学研究的培训,对于研究型教师的培训仍需进一步加强。[22]对于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探讨:一是要提高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学历水平,在校学习过程中要加强体育科研方法的学习;二是大多数“70 后”“80 后”体育教师做科研是为了评职称,因此建议搭建教育科研的激励机制,更有效地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比如,相关部门可调整科研的奖励制度或设立基金制度,吸引各年龄段体育教师参与科研,从而提升体育教师群体的科研水平。另外,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还可邀请本专业领域的学术大咖开展学术讲座,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科研信心,从而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4. 制定体育教师核心素养标准体系,完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设高质量的体育教师队伍是新时代教育政策改革的重要任务。新时代体育教师应正视代际差异,不同代际和同等代际应融洽互动、相互交流。在新时代,可通过体育教师的有效培养,促进教育教学变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本研究,建议制定新入职体育教师核心素养标准体系,加强体育教师在职培训,让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中。另外,中小学体育教师均要接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但是高校学生的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也建议高校将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尤其是职业认同贯穿于培养方案中,从培养源头提升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教学风格代际认同感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24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4
中小学教师教学风格现状的调查研究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常州市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查与分析
运动(2016年6期)2016-12-01 06:33:49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5年4期)2015-11-10 06:11:34
高校数学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
中国教师教学风格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