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涛 胡兴黎
基于核心素养的《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考核改革研究*
李江涛 胡兴黎
(三亚学院 休闲体育研究中心,海南 三亚 572022)
课程考核改革是教学改革主要方向,而《民族民间体育》课程又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其进行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民族民间体育》课程的特征分析着手,剖析《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考核改革的内容全面化、方法过程化和形式多样化思路,并以竹竿舞为例,分析《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考核的过程性考核和期终考核的实施方法,旨在通过课程考核改革倒逼教学方式创新,完善课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理论支撑。
考核改革;民族民间体育;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是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1]。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焦点[2],课程考核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的课程考核才能客观准确的反应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更好的促进课程教学[3]。《民族民间体育》课程作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如何发挥课程考核价值,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是民族民间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学界对核心素养和课程考核改革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其中包括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研究。然而,鲜见针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应用性研究,特别是把核心素养运用到体育学科的具体课程中的研究。基于此,本文以三亚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开设的《民族民间体育》课程为对象,运用核心素养相关知识,分析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路和实施,旨在通过课程考核改革倒逼教学方式创新,完善课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理论支撑。
民族民间体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是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是本土健身动脉,必须利用教育的渠道来聚敛。学校是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将优秀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融入学校体育,可极大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掌握这些技术的同时,形成相应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民族民间体育》课程是以习得海南省少数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及全国少民族运动竞赛项目技能,了解海南本土民族文化为主要目的的一门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限制性选修课。主要通过技能讲授过程中讲解传统文化和项目起源及发展,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技能练习,使学生能参与省内乃至全国的少数民族运动会竞赛和表演,深入了解民族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达到具备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三亚学院开设的《民族民间体育》课程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共开设2学期,每学期30课时。《民族民间体育》是一门实践课程,三亚学院体育学院根据海南省特色少数民族运动项目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选取竹竿舞、毽球、珍珠球和中华射艺4个运动项目作为《民族民间体育》授课项目。《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少数民族运动项目的学习,形成价值观目标、思维方式目标、专业方法目标、专业技术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等5种目标。一是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及顽强拼搏的思想品质,塑造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等价值观目标。二是培养学生转变对新兴运动项目和舶来运动项目的崇拜思想,形成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现代城市一样可以有效传承和发展的思维方式目标。三是培养学生掌握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技能练习方法、体能练习方法、心理锻炼方法和赛事欣赏方法等专业方法目标。四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战术和竞赛规则、具备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教学训练和赛事的能力,能够独立传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专业技术目标。五是培养学生通过学习礼仪和参与竞赛等方式,提升学生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职业素养的专业能力目标。
根据三亚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民族民间体育》课程特点,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矩阵,参考其他学校《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考核方式和本校生源的实际情况,确定《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考核内容要全面化、考核方法要过程化和考核形式要多样化的思路,并针对不同运动项目提出相应的课程学习过程考核与评价方案[4]。
《民族民间体育》是一门实践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少数民族传统运动项目的学习,形成价值观目标、思维方式目标、专业方法目标、专业技术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等5种目标。在安排课程内容时要考虑教学目标的需求和学生的基础,把形成5种目标自然的融入到教学内容中[5],让学生通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较好的形成五种目标。课程考核作为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制定课程考核体系过程中,必须考虑学生形成5种目标的效果,因此,在制定课程考核体系中,要有效融于价值观、思维方式、专业方法、专业技术和职业能力等5种元素。多元化要素是《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考核的思路之一,多元化要素在课程考核中所占比例也是设计考核体系必须考虑的因素。例如在制定中华射艺考核方法时要考虑射艺技术、射艺礼仪、传统文化、赛事组织、职业技能形成等,且每部分内容在考核中所占比例要根据教学目标制定。不同的目标通过不同的要素来呈现,不同的考核要素又要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因此,《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考核多元化要素思路,首先要确定考核哪些要素,才能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各项要素所占考核比例,以及通过什么形式来呈现学生的掌握教学内容情况。
全过程化的考核评价机制能够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注重价值、思维、方法、技术和职业素养等能力目标的培育和发展[6]。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多为终结性评价,为单一性评价,存在“一考定分数”和考查片面性等突出问题,会导致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对教学产生倦怠情绪等,很难实现开设《民族民间体育》课程的初衷。《民族民间体育》课程采用全过程的考核方法,就是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平时或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包括课前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预习课程内容,并在课上检查。课堂上,定期对上节课内容进行测验、对本节课内容预习情况检查、随机的提问等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后,通过布置作业,社会实践等方法,强化所学知识的内化和运用,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期终考核是过程化考核的最后一部分,要对本课程进行全面的考核,包括运动项目的起源与发展等相关理论知识、裁判知识、竞赛组织、运动项目技战术考核等,综合考核学生掌握本课程的情况。《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考核贯穿课程的全部过程,强调平时积累的重要性,把各种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的不同环节,助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民族民间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要通过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学习,形成相应的价值观目标、思维方式目标、专业方法目标、专业技术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等5种目标。教学目标实现情况要通过对学生的考核来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应该使用符合目标特点的考核形式。什么是价值观目标?通过什么样的考核方式能检验学生掌握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价值目标情况呢?《民族民间体育》课程的价值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及顽强拼搏的思想品质,塑造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等。比如竹竿舞项目通过分组展演的考核方式,对学生个人竹竿舞技能展示、小组舞蹈编排、“打竿”技能等进行考核,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及顽强拼搏的思想品质,塑造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考核形式主要包括课堂讨论、分组竞赛、传颂经典、社会调查、社会服务、撰写论文、课后作业等,引导学生注重核心素养的提升。以射艺为例,学生课前查阅文献,学习与“射”有关的成语或历史典故,每节课让学生诵读经典,传承传统民族文化;对礼仪部分,让学生分组学习,相互演示,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技能学习,采用分组竞赛形式,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激发钻研技术的热情;射艺竞赛全部由学生相互组织和协调,鼓励把所学到的技能、裁判知识、礼仪等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助力课程教学目标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7]。
《民族民间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决定该课程考核体系具有考核内容全面化、考核方法过程化、考核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本课程考核主要包括过程性考核和期终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又包括课前考核(资料收集、视频学习)、课堂考核(课堂签到、课堂表现活、分组讨论、示范与纠错、赛事组织等)和课后考核(课后作业、社会调研等);期终考核主要包括运动项目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战术、赛事展演和赛事组织等。根据《民族民间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具体项目特点,确定过程性考核和期终考核的权重都为50%,过程性考核的课前考核的权重为10%,课堂考核的权重为25%,课后考核的权重为15%。以竹竿舞项目为例,阐述《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考核的实施标准及要求。
竹竿舞项目过程性考核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节点的考核要素进行考核。课前考核要素引导学生提前预习课程内容,考查学生利用资源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课堂考核是过程性考核的重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评价教学目标实现情况,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方式,例如:课堂签到(考勤)就采用定量的方式考核,课堂签到权重10%,以100分计算,迟到早退每次扣10分,病事假每次扣15分,旷课每次扣30分,课堂签到(考勤)成绩低于0分时取消考试资格。课堂表现权重5%,对师生互动情况、学生练习情况等采用定性的方式考查。
表1 竹竿舞过程性考核内容与要求(权重50%)
竹竿舞项目期终考核主要采用展演的方式进行,考查内容包括个人竹竿舞技能展示、小组舞蹈编排、“打竿”技能等。考查方法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分别运用“单跳步”“鹿跳步”“跳马步”等8个竹竿舞基本动作,排练表演套路。这种考核方式既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竹竿舞基本技术动作和表现能力,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及创新精神等素养。教师根据小组的整体表现,参照标准(表2)对每个小组进行评分,此分数应为小组成员的平均分。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教师再结合个人在整个小组展演中的表现、“打竿”情况和基本动作完成情况(表3)评定个人分数。
表2 分组排练展演内容与标准(权重30%)
表3 竹竿舞基本技术动作内容及要求(权重20%)
《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考核改革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背景,通过既定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学习,助力价值观目标、思维方式目标、专业方法目标、专业技术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等五种教学目标实现。《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考核改革通过过程性考核和期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使考核体系内容全面化、考核方法过程化、考核形式多样化,倒逼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课程考核改革只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环节,能够科学的检验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评价[8]。然而课程考核体系还需要在师生共同努力下不断创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1]雷浩.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理论基础、内涵与研究方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9(5):78-85.
[2]尚力沛,程传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学习情境:创设、生成与评价[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2):78-85.
[3]杨亮斌,郭玉成.课改背景下武术课程改革的成效、挑战与构想[J].体育学刊,2018,25(3):91-96.
[4]马敏卿,李晓乾,姜华北.养生技法实践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创新探究[J].武术研究,2022,7(6):67-69.
[5]邵伟德,李红叶,齐静,等.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体育教学目标对接的方式、困境与策略[J].体育学刊,2020,27(6):90-96.
[6]金奇.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7(6):122-124.
[7]赵富学,程传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及结构要素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37(6):104-112.
[8]路飞,肖志刚,任建军,等.基于OBE理念的《食品包装学》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J].包装工程,2020,41(S1):16-20.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Assessment Reform of Ethnic Folk Physical Education based on Core Literacy
LI Jiangtao, etal,
(Sanya University, Sanya 572022, Hainan, China)
基金项目:三亚学院2022-2023学年秋季学期课程考核改革试点项目(项目编号:SYJGKH2022163)。
李江涛(1984-),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