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敏
立德树人视角下广州市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和路径构建研究*
蒋 敏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广东 广州 51008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广州市五所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目前广州市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中德育渗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中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内容不够丰富、教师自身素养不够全面。并提出了以下建议:(1)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加强顶层设计;(2)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3)加强交流与学习,丰富公共体育课德育教学内容;(4)不断提升体育教师德育意识和能力,构建多层次体育教学。
高职院校;体育;德育;现状;路径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由此可见,德育已经成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加强品德教育也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2]。可见立德树人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要想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就要把立德树人这一目标放在首要位置。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德”的重要性,加强德育教育也成为了学术界十分关注的话题,体育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所特有的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体系,使其在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过程中具备了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本课题通过问卷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公共体育课在德育渗透时出现的问题并且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试图增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德育渗透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全面的学生,也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具体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以广州市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中德育渗透情况为研究对象,以在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广东生态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教师和2021、2022级学生为调查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运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分别把“立德树人”“高职体育”“德育渗透”等作为检索的关键词,共检索各类期刊文献数百篇,仔细阅读并认真分析、整理。
1.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广州市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调查问卷》的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在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广东生态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发放问卷。其中学生问卷共发放1315份;回收1315份,有效问卷1314份,有效率为99.9%;教师问卷共发放 35份,回收35份,有效问卷35份,有效率为100%。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相关数理统计方法,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解广州市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等问题。
1.2.4 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逻辑分析及处理。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课程及体育工作的主心骨,他们不仅仅要教会学生体育知识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过程中更好地使得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都知道在实施德育过程中,体育是相对其他科目来说,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德育的影响不仅在课堂的内容,还有体育教师的表率。因此在体育教师方面,老师自身的个人魅力、德育态度等各方面都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不仅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整个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通过对广州市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现状,以提升在高职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效果。
2.1.1 体育教师对课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识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和体育锻炼的引导者和实施者。体育教师对德育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影响着德育在体育课程的渗透与实施。在调查中显示体育教师认识体育课中进行德育教育与渗透的必要性高达100%,并且都是可行的,48.57%的老师认为体育教学中去渗透和实施德育教学是十分可行的,只有5.72%的老师觉得一般。这也说明了体育教师对于体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认可是非常充分的,也非常地肯定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这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表1 体育教师对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调查
2.1.2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及环节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体育教师对于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是十分必要并且是可行的,但是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融入德育内容的程度却是有限的,通过问卷的调查我们发现48.57%的老师在课堂上涉及德育内容较少,基本都只是在进行课堂常规、多样的体育教学组织和课题突发时给学生进行少量的德育渗透。很少进行专门的德育渗透,整体德育效果也是有限的。
体育课是一门有着丰富教学内容的课程,它包含了各种运动项目和知识,同时每一种运动包含的德育内容也是各有色彩。因此体育是一项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科目,它在德育渗透上具有独特的优势[3]。在问卷中,我们也针对体育教师经常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的德育内容进行了调查,根据表2,其中97.14%的体育教师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开展德育教学的主要内容;94.54%的体育教师将培养学生责任、合作和竞争意识这一内容作为经常开展的德育内容;94.49%的体育教师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内容作为经常开展的德育内容;还有大部分老师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和体育道德作为德育教学开展内容。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体育老师都在体育课上进行了一定的,德育渗透,渗透的内容也基本相似。
而在实施德育渗透的环节中,根据表391.43%的老师会通过课堂常规教育去德育渗透,教会学生要有规则意识或是文明用语等等;88.57%的老师会通过多样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如何与同学之间沟通合作、交流等;还有71.43%的体育教师会通过课堂突发的状况进行德育渗透教学,如通过突发的事件让学生在心理素质和处理事务的能力上学习到更多的方法和技巧等;当然也有老师通过教师本身的德育素养、丰富的教学内容去影响学生。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比重最少的选项为典型案例,只有49.4%的体育教师选择用典型案例去渗透德育,但是笔者认为实际上典型案例却是一个德育教育中十分有效的方法。侧面也说明体育教师在德育渗透教学过程中的方法还需要加强,也需要更加丰富,
表2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调查
表3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环节调查
2.1.3 影响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的因素
体育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所特有的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体系,使其在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过程中具备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在实际实时调查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体育课在德育渗透这一块做的并不好,虽然老师们对其认可,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受到了很多因素的限制和影响。
根据表4得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德育渗透排在前三的因素是无法明确考核和评价、德育目标不够明确、技术技能教学时间多而德育实践少和德育工作费时费力所占比例分别是82.86%、60%、51.43%。
表4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影响因素调查
由此可以看到目前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大部分老师不太清楚应该如何进行德育考核,所以极大程度影响了学生在德育学习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来说,学习的积极性较低,笔者在近年来教学中也发现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很多学生的关注点在于能否加分,所以在考核上没有明确德育的比重对教学有了较大的影响。这一现象也跟德育目标不明确有着很大的关联,在教学大纲中对于德育目标也是没有得到完全的重视。同时在体育课上由于体育技术技能的教学所占时间较多,无法拿出更多时间进行德育教学,也对德育工作有了一定的影响,高职院校每学期的体育课基本在32课时左右,包括考核,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使得德育教学受到了影响,跟此因素同比例的因素还有德育工作费时费力,相对于体育的技术技能考核,德育考核更为细化,加之体育教师还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指导工作、体质测试、科研任务等方面工作,德育工作因为费时费力被部分老师“遗弃”。在调查中还发现体育老师自身的德育知识也是影响德育渗透的较大因素,由此也可以看到部分老师也认识到自身德育知识有所欠缺,无法很好地进行德育渗透。
2.2.1 学生对德育与体育课的关系的认识和收获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角也是主体,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主要对象。而学生的认知和感受、收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感受与收获也是推动德育渗透的重要方面。
根据表5,学生对德育与体育课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有所不一样,其中大部分同学认识德育与体育课是有紧密联系的,还有11.64%的同学觉得关系一般,还有2.08%的同学认为关系不紧密。这也说明了在体育课上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还是能很好的接受德育,但是也有部分同学持有怀疑甚至反对的态度,这也在一定基础上影响德育渗透的效果。根据表6,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收获排在前三的分别是增强体质、获得较高的体育分数和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所占比例分别是88.68%、80.7%、78.15%。从调查结果我们也可以得知,高职院校学生在体育课上大部分都是以追求体质健康、更高成绩为目标,而忽略了体育的其他功能,如调整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体育知识技能,还有学生的行为习惯、礼仪教育、规则意识、意志品质等内容。因此这也从一方面影响了德育实施的效果。
表5 学生对德育与体育课的关系的认识
表6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2.2.2 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德育方法的认识
虽然说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体育教师的影响也是十分重大的。体育教师的态度、自身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在对他们在德育学习过程中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问卷调查中:体育教师的道德修养及言传身教对德育培养的影响程度一题中我们发现79.14%认为影响较大甚至是很大,因此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和知识技能等各方面都影响着学生的德育的学习。根据表7,学生在课堂上最喜欢老师采用的德育教学方法有游戏法、竞赛评比法和情境创设法。所占比例分别为86.96%、82.86%和71.43%。从以上三种方法我们可以看到目前高职院校学生都喜欢更为有趣、更轻松的教学方法,这也从另一方面提醒教师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多思考,将学习的内容进行转化,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体育教学中去,从而进一步提升德育教学效果。
表7 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德育方法的认识
2.2.3 学生对体育课程中教师评价的认识
表8 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师评价的认识
根据表8,目前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进行德育评价时,其重要性和比例并没有很多,同时学生也认为在评价方式上有着不同的认识,其中教师对体能的评价、学习态度的评价排在前两位,所占比例分别为80.06%和74%。这也与目前我们体育课评价时一致的,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而平时成绩即为上课的表现,而体能的评价对应期末考核。这也从侧面说明学生对体育教学在课堂的评价是现实的,当然也有部分学生选择了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健康行为的评价等方面,比例不超过50%,因此也提醒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评价上应该更多元化,增加对德育内容的评价,更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1.1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在《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课程评价有这样写道: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评价成绩每学期应包括体育理论知识的考核成绩。《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和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课余体育锻炼情况)也应反映在本学期的体育课程成绩中,这二部分成绩所占比例在总成绩中不应少于30%[4]。但是在所调查的几所学校中却得知大部分学校公共体育课的评价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并没有很好地融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学生的进步等各方面内容包含进去。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德育渗透的教学,也成为了公共体育课中德育渗透的阻碍和绊脚石。
3.1.2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德育内容不够丰富
体育课是一门相对于其他科目较为特殊的科目,它自身有着丰富的德育色彩,我们都知道体育不仅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意志品质、加强与外界的交流等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德育渗透效果却不是很好,内容基本类似,没有创新点。同时发现渗透的德育内容较为单一,他们更注重学生的体育技术技能,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德育渗透的效果。
3.1.3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师自身素养不够全面
我们都知道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执行者和实施者,他们自身的形象、知识、技能和个人魅力都影响着体育教学工作。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体育教师对于德育与体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体育课教学中开展德育的可行性都有着较深的认识,但是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却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包括自身对德育知识的了解与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等各方面。在调查中学生也深刻认识到教师自身素养在德育渗透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同时在教学方法中,学生更喜欢教师采用游戏法、情境创设和竞赛评比法,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却多采用示范法、分组教学法、语言激励法等方法。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
3.2.1 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加强顶层设计
2020年5月,教育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中第五点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到: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5]。因此在落实立德树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之际,学校必须要落实好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纲要,全面规划,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制订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课程思政相关制度,去引导、支持和鼓励教师开展德育教学,不断推进体育课程思政,更好地达到全面育人的目标。
3.2.2 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课程的评价体系是一把尺子,它不仅仅可以丈量教师的教学设计、组织等内容,也可以反应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效果。它也是一座桥,带领教师更好地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另一种教育效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评价体系也在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成长。因此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评价体系中,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首先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可以在考核中加入课程思政的建设,而学生评价中我们将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为目的,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各项活动,已得到更多的体会与锻炼。
3.2.3 加强交流与学习,丰富公共体育课德育教学内容
教育部曾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由此可知,体育课的内容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还有道德情感、意志品质、社会行为等内容,因此在体育课上应该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技术技能,也要在传授过程中给学生更多思想品德、意志品质等内容的灌输,比如提高耐力水平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展示长跑运动员王军霞案例,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等。在这里体育教师们相互之间可以通过集体备考,分享自己的德育相关知识,丰富老师们的德育知识,并将落实到体育课程。
3.2.4 不断提升体育教师德育意识和能力,构建多层次体育教学
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中,教师是关键。因此学校首先鼓励和支持教师不断去提升自身素养,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比如提升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将自我形象,相关的德育理论知识都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同时要不断学习新的事物,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课堂中要创新,挖掘新的德育资源,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程中。在此也需要发挥体育教师队伍的团队精神,并不断合作、共同进步,构建多层次体育教学。
[1]范小坤.立德树人背景下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TPSR模式的建构与实验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S].教基二〔2014〕4号.
[3]杨琳.立德树人视角下山西省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德育渗透的现状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20.
[4]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DB/OL],http://max.book118.com/html/2017/0112/82701260.shtm,2017-1-12.
[5]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S],教高〔2020〕3号.
[6]赵虹.“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落地措施[J].拳击与格斗,2022(4):58-60.
[7]王敏武,陈磊,翁优,等.“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思路探析——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9(4):122-126.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ath Constru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In Public PE Course in Gu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ality Education
JIANG MIN
(Guangdo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Guangzhou 510080, Guangdong, China)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与体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22G010。
蒋敏(1988—),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及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