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料赋能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提质增效

2023-11-13 01:10
学苑教育 2023年28期
关键词:史料资料历史

王 伟

(天津市宝坻区第十中学,天津 宝坻 301800)

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初中历史教育面临的要求和挑战也越来越大,历史教师也要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要求要将立德树人作为初中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历史课程要紧紧围绕历史核心素养开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口述史料首先能极大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其次,能让历史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促进学生知识理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拓展学生历史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此外,还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结合其他学科深入地探讨历史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口述史料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一)强化历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与学生当下生活的情境具有时空距离,因此学生比较难贴近历史,加之学生共情能力也较差,往往会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上的各种事件和人物,因此他们难以将自己代入历史情境中设身处地去思考并产生共鸣。在这种具有距离感的学习中,学生本就较难提起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还是用传统的“满堂灌”,单一的方式方法,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具有口语化、趣味性、生活性等特点的口述历史是历史教学中一种较好的资料,通过对其合理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二)拓宽课堂教学史料来源,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应用口述历史时,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资料,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历史事件,既能够和其他文献材料互相佐证,拓展叙述历史的角度,也能让历史课程资源更丰富。历史是已经过去的、无法再现的事件,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图片、地图、文献及史学家观点作为史料在教学中展示,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去认识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事件背后隐藏的意义。但是,历史是漫长且具有丰富内涵的,仅仅靠教科书的篇幅和较少的初中历史课时是没办法较全面且深入地向学生展示,只能挑选那些显著影响历史发展的事件和人物来进行讲授,这就会让学生走入一个思维误区,认为组成历史的是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因此,口述史料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去分析不同角度下对同一段历史的不同看法,拓展历史事件的思考维度,还能帮助学生较全面地看待历史,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三)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要将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方式逐步转变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相较于其他的历史资料,口述史料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对口述史料的整理和分析,再结合其他史料的佐证,学生不仅可以从多层次、多角度的历史资料中获得历史事件的真相,还培养了自身的历史事件解释能力。此外,学生观看口述历史的影视资料时,可以直接感受到采访者的情绪,引发共情,随着采访者的讲述进入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例如,在讲授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时,通过展示口述史料,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这些战争的残酷,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口述史料的核心原则

(一)有机引入地方文化资源的原则

教师可以根据地方文化资源和口述历史资料具有相似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比如说,在讲授改革开放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收集一些旧物或拍摄旧物照片,采访一些经历过改革开放的长辈,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和发展,管中窥豹,从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将存在于历史课本上的事件与现实生活相连接,不仅让学生更深入体会到历史事件的影响,也能增强学生的乡土情怀。除了结合口述史料,地方文化还可以结合口述史料实践活动,例如天津市宝坻区的中学,可以将口述史料和当地的京东大鼓、评剧、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也可以和当地的辽金文化结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从而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历史教学,发展校本课程。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历史教学课时较少,教师在开展活动时要根据课程内容和本土文化,选取典型案例,不能乱用、滥用。

(二)严格筛选鉴别史料真伪的原则

口述历史资料是根据访谈者回忆个人的经历而形成的,而一个人的记忆是会受到个人的记忆力、心理状态、情绪状态等影响的,会出现一些如缺失、错乱的记忆问题,口述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也会受此影响。所以,在对口述历史资料进行选择时,教师就要严格筛选,选择符合现实的、具有权威性的学术口述历史资料,使口述历史更具有可信度。并且,教师在使用口述史料时应明确其补充定位,不可单独使用,一定要引入其他相关文字资料相互佐证,尽量确保真实性。此外,因为初中学生鉴别能力有限,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鉴别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性客观地看待历史。

(三)使用口述史料时三角互证的原则

三角互证原则是指教师在使用口述史料时,需要与其他史料进行互证,通过不同史料的相互印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具体来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口述史料时应遵守的三角互证原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注意与其他史料进行比较,口述史料常常与其他史料如书面史料、文物和考古资料等需要进行比较和印证,通过比较不同史料的异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二是与其他亲历者的口述史料进行比较,同一个历史事件可能会有多个亲历者的口述回忆,将这些口述回忆进行比较,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三是与现实进行比较,口述史料是过去的历史事件,但有些历史事件在现实中仍有遗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现实中的相关情况与口述史料进行比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三角互证原则是在初中历史教学时使用口述史料时的一个重要原则,学生通过与其他史料、其他亲历者的口述回忆和现实情况进行比较和印证,可以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历史事件。

三、口述史料赋能初中历史教学提质增效的实施途径

(一)巧用口述史料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口述历史一般是访谈者的亲身经历,他们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不仅补充了现有的历史文献资料,还增加了很多事件的细节,帮助史学家校对、澄清并了解该历史事件。这些事件里的细节让历史一下子就近在眼前,而不是遥远不可捉摸,促进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使用口述史料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教师可以这样做。首先,选择合适的口述史料。选择与家国情怀相关的话题,如家族历史、地方历史、国家发展等,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的口述史料。然后,在教学时呈现口述史料。通过播放录音、视频、演讲等方式,将口述史料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听到、看到历史事件的真实声音和场景。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口述史料的主题和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家国情怀的重要性。最后,组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口述史料,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通过交流和讨论加深自身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感悟。譬如,教师在教授“开国大典”的相关内容时,教材只是对新中国成立进行了总结性的描述,学生出生在几十年后的新时代,难以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对当时饱经苦难的人民来说是多么大的影响,难以体会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精神内核。因此,在对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相关口述历史资料,比如亲身经历新中国成立的参与者的访谈视频等,通过展示访谈者的叙述,学生不仅能感觉到历史的真实性,理解新中国成立对于当时的人民和国家来说是一件多么鼓舞人心的事,体会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还能领悟中华民族牢牢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奋斗精神,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迸发出爱国情怀。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教师必须正视每一段历史。除了上述方法,教师也可以将口述史料与其他学科如语文、道德与法治、地理等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例如,在教授南京大屠杀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这个惨绝人寰特大惨案幸存者的口述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日军的滔天罪恶,然后教师再适时展示当时中外媒体的报道和官方报告,用具体的数据证明“30 万”的真实性,叩动学生的心灵,激发爱国情操;又如,在讲述抗美援朝战争时,通过播放陈绍谦、郭跃威等老兵口述史料,让学生从老兵叙述的细节中想象战争的画面,体会战争的艰难和军人保家卫国的无畏精神,引发共情,从而珍惜当下,发奋图强,精忠报国。

(二)开展项目式教学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初中历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对近代相关的乡土资源和口述资料的应用。比如,根据口述史料的实践特点,教师可以开展项目式教学,在讲授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采访参与过长征的老兵,然后引导学生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展示到课堂上。学生在项目式教学的前期过程中通过访谈活动来收集口述历史资料,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也能促使他们获得更多社交技巧,提高沟通交流能力。访谈法和观察法是进行口述史料项目式研究的主要方法,作为访谈者的学生在采访前要进行查阅资料、设计访谈提纲、设计问题等前期准备工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形中已经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述历史资料收集活动,组员之间各抒己见,相互建议,既促进了活动的良性发展,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此外,与访谈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口述史料实践活动的关键,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反之也能让学生的社交能力得到锻炼。在展示环节,学生作为访谈者以口述的方式讲述被访谈者亲身体验的历史事件,并加入自己的看法、态度和感情,即为口述历史,直接接触被访谈者的亲身经历能够缩短历史与学生个体之间的距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相较于存在于纸上的历史事件,口述历史资料通过真实地展现访谈者的真实经历,让学生体会到更多具体的内容和一些生活化的细节。此外,教师除了直接向学生展示访谈获取的资料,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调查,自己收集文本口述史料。通过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学生深入接触史料,在感受历史鲜活的同时收获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让学生自主调查也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历史的厚重,还能激发学生更深层的历史学习兴趣。当然,教师也要长期进行口述历史的收集,组织和指导每一届学生进行收集口述历史的项目活动,这不仅能收集到一些日后具有一定价值的史料,还能够逐渐扩大史料来源,进而把它们引入到项目式教学中,更好地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服务。

(三)组织口述史料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口述史料不仅能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还能应用到初中教材的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从在书上看历史到在生活中找历史。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2 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以“探寻宝坻非遗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成立小组,自主探寻历史和文化的印迹。

口述史料实践活动共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第一,根据本土特色确定活动主题和活动内容。宝坻有多个项目入选了国家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因此挖掘本地的非遗文化不仅能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家乡,还能增强学生的乡土文化认同感,培养乡土情怀。学生可从当地风俗习惯、代表技艺、地方特色剧种等方向选择其一进行具体的研究,并进行分组。

第二,前期理论学习。教师在实践活动开始前,就口述史料的研究方法、作用和影响等理论知识进行培训,指导学生学会用录音、录像等科技手段将访谈过程快速、有效地记录下来。

第三,组内明确分工,进行资料的查阅。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地方史馆、网络、博物馆、图书馆等途径查阅和收集与研究相关的非遗文化,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鉴别和筛选。

第四,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访谈的问题,并确定参与访谈的对象。访谈问题的设计一定要与研究内容相关,并且要多做预设,以保证访谈问题既有层次也有针对性。同时,访谈对象的也要进行慎重挑选,首先要有相关的经历,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还要考虑访谈者个体情况,必须是能够清楚表达的。

第五,做好开展访谈的计划,并准备好所需的各类工具。学生要准备好手机、相机、录音笔、签字笔和笔记本等工具,用来记录访谈的过程。访谈过程中,学生还要注意访谈礼节,尊重他人,认真倾听。

第六,对实践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并进行小组展示。访谈结束后,学生要将收集来的访谈录音、录像、手写访谈记录等口述资料整理成规范的文字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和前期查阅的资料对其真实性进行分析和查证,符合研究内容的保留,与查阅到的文献资料相差甚远的,及时进行复查并再次询问访谈者,以确定资料的真实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口述史料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对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提质增效具有积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口述史料,不仅能丰富初中历史学科的课程资源,还能有效拓宽学生学习历史的视野和分析看待问题的视角,从而拉进学生与历史学科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将口述史料应用到历史实践活动当中,让学生发现历史,制作历史资料,不仅突破了传统“满堂灌”历史教学模式的制约,还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口述史料的优势作用,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口述史料时要特别关注口述史料与地方文化的结合、口述历史资料的真假等问题。

猜你喜欢
史料资料历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