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傅山的短篇杂剧探析其戏曲创作观

2023-11-12 18:28常爱芳
新楚文化 2023年18期
关键词:傅山

【摘要】傅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和戏剧作家。他创作的杂剧《齐人乞食》和《八仙庆寿》都是一折的短篇杂剧,作品内容虽然简短,但不仅影射了清初社会谋求富贵权利而抛弃人格尊严的仕清文人,还指出做人要坚持忠孝节义,坚守本心,保持清醒,才能不被世俗干扰。从以上两个剧目中可以看出他抒情达意、警醒世人的戏曲创作观。

【关键词】傅山;《齐人乞食》;《八仙庆寿》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8-0040-04

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后改名山,字青主,别号石道人、朱衣道人、侨黄老人等,山西太原阳曲人。他是明末清初的学者、剧作家,一生著述颇丰,《霜红龛集》中收入了他的诗词、文论、家训、杂记以及戏曲等内容,该书中记载傅山的戏曲作品有《红罗镜》《齐人乞食》《八仙庆寿》《穿吃醋》(已佚失)四种。但因《穿吃醋》已经佚失,目前留存下来的戏曲作品主要有《红罗镜》《齐人乞食》《八仙庆寿》三部。其中《红罗镜》是著名的爱情剧,《齐人乞食》和《八仙庆寿》是两部语言诙谐的短杂剧。本文拟对这两部杂剧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了解傅山的戏曲创作观。

一、《齐人乞食》的剧情改编及讽刺

傅山的《齐人乞食》又名《骄其妻妾》,全剧共一折,取材于《孟子》中的《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瞰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7]169

《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讲述了齐人每天出去吃饱喝足回家,妻子问其缘由,他总是说与富贵朋友一起吃饭。可是从来不见显贵者来家中拜访,妻子对丈夫的说辞表示怀疑,第二天,她尾随出门,发现丈夫一路上没有和任何人交谈,直接走到东郊墓地。她看见丈夫吃完一座坟墓上的献祭食物,又继续吃另外的祭品。妻子回家后告诉妾室事情的真相,两人在家里伤心哭泣。齐人回家后,依旧洋洋得意地告诉妻妾,他和富贵朋友刚刚吃饭回来,面无丝毫愧色。

傅山在孟子寓言故事《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基础上,改编成讽刺杂剧《齐人乞食》,并将故事情节加以丰富扩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改编。

第一,改变人物称呼。人物出场便是“丑扮乞儿上”。剧中的乞儿(即齐人)餍足回家途中,他看不惯腐儒田仲的“峨冠博带,饿脸穷腮”,对“早死了箪瓢陋巷颜回辈,寂寞杀洗耳沈渊巢许侪”和“父为廉吏,子负薪来”中甘受贫穷安居陋巷早死的颜回以及孙叔敖甘为廉洁官员居、儿子只能背柴度日现象嗤之以鼻。当齐人走到家门前时,又感叹家门之小“容不得高车驷马”,家中妻妾是“相和乐,鼓琴瑟,守闺仪,不敢出外”[2]445,把“齐人”爱慕虚荣、自欺欺人的嘴脸勾画得栩栩如生。剧中直接称呼为“乞儿”,只在尾声中透露出他的姓名,讽刺齐人的行径如同乞儿一般,不知荣辱廉耻。

第二,戏剧情节更加生动。如妻子问乞儿:“今日何处相邀,只早晚才来,欢洽的很?”齐人便说是王公大臣长者邀请去郊外踏青,伤今怀古,痛饮了几杯。紧接着妻子又问:“饮酒便了,却怎生跪在那里,那个行的是什么禮?”齐人说自己是“醉如泥”,是“嘉宾贤主两开怀”。妻子注意到丈夫衣帽全换且拿着竹杖,第三次发问为何“又必欲换成只样衣帽,手持两条竹杖”,齐人花言巧语向妻子介绍自己的着装“这帽呵,抵多少貂珥簪缨戴……这衣呵……亏著他尝了些酸甜苦辣,磨了些华筵绮席,当了些绫锦新裁。这杖呵,不输他马前大道旌旗摆”[2]445-446。当齐人知道自己的行径已被妻妾发现,没有对自身的所作所为感到羞耻,反而得意洋洋,甚至指责妻妾行为不当。傅山增添的此部分故事情节,重点突出了乞儿的言语酸腐、行为恶劣。

第三,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妻子知道齐人的恶劣行径,为他担心,可是齐人却指责妻子不懂得人情世故,认为“有那等对朋友多慷慨,结知交仇雠决眦睚。戚施面,会装些不畏强御。籧篨口,会讲些不爱钱财”。妻子听到齐人的狡辩之词,又羞耻又生气,齐人却说世情便是如此,仍狡辩道:“只才是妇随夫唱真无赛,管甚么气节人才,真和假自古无分解,臧与谷亡羊无二,孔和跖都死在尘埃!”[2]446以上突现出乞儿自欺欺人、不思悔改的丑恶嘴脸。因被妻妾二人看破,齐人吐露自己的心声:“?,若不是你两人看破,萋萋讪泣在庭阶,我终身醉饱巧安排,是必人难解。不说祖师法,不须骚客才,便做个真猢狲,来当场卖!俺说的是人情世态,不管他看俺得颡泚心灰。”他仍旧认为自己的无耻行为理所当然。剧中同时通过妻子的语言“今日若此行径,怎生是好……似你只顽皮嘴脸,羞死我也,气死我也……你不害羞,反来夸大,教人看咱们,是一对儿现世的夫妻”[2]446-447,凸显出她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通过妻子与齐人的语言对比,反衬出乞儿的厚颜无耻、自欺欺人。

傅山的《齐人乞食》杂剧取材于儒家经典《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对于齐人的所作所为嗤之以鼻,表明对追求“富贵达利”之人的讥讽。在之后的多部传奇创作中,剧作者都受孟子的影响,对齐人的恶劣行径展开强烈的讽刺。如明朝孙钟龄的《东郭记》传奇,写以齐人为首的鸡鸣狗盗之徒,用卑劣手段谋取荣华富贵,也是一部辛辣的讽刺剧。此外还有明朝许潮的杂剧《公孙丑东郭息忿争》也涉及齐人在外向祭祀者乞讨食物、回家后却欺骗妻子的故事。这些戏剧作品都表达了对齐人无耻行径的鞭挞,展现出强烈的讽刺效果。傅山的《齐人乞食》借齐人之口讽刺社会中存在的不良风气,表达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进一步拓展延伸了《孟子》中的讽刺主旨。

首先,讽刺为谋求富贵达利而抛弃人格尊严的人。如上文所提到的,以齐人为代表的社会中追求“富贵达利”的仕清之人,“咱金膝才轻下,他玉手早搀来,只才是嘉宾贤王两开怀”[2]445-446,辛辣地讽刺追名逐利的仕清之徒,揭露了他们表面上看似光鲜亮丽,实则毫无人格尊严的本质。他们所依附的达官贵人,为了“轻身肥口,子禄妻才”,亦会做出似齐人这般的谄媚行为。傅山在此隐射清朝统治下的朝廷弥漫着腐朽的风气。

其次,借齐人之口表达对迂腐文人的不满。“只见鏊糟田仲腐儒来。见不惯他峨冠博带、饿脸穷腮。无分别是世上得贪廉污洁,没指望是口里得者也乎哉。”[2]445傅山对明末清初的酸腐儒人嗤之以鼻,他们言行不一致,对复明活动没有任何行动。而傅山与酸腐文人不同,他积极参与反清复明的抗争,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身的理想和决心。

第三,反映出底层文人的内心矛盾。齐人看到了迂腐文人的道貌岸然、朝廷官吏的贪得无厌,但他为了几口吃食、几分虚名,不惜放下自己的人格尊严,甘愿沉迷其中。齐人代表的就是清初广大的底层文人,在统治者的打压下,他们既清醒地看到现实的不公,又甘愿沉迷于虚幻的欢乐。

傅山的杂剧《齐人乞食》借“齐人”之事反映出虚伪的社会现实,讽刺明末清初那些酸腐文人,不顾自己尊严,为了自身的仕途而阿谀奉承上位者。作者借此表示自己对此类行为的不屑和憎恶,表达对当时世风的强烈不满。

二、《八仙庆寿》的讽刺内容

《八仙庆寿》是傅山的另一篇短杂剧,剧中的“八仙”是指庄叟、东方朔、老寒、李正阳、幼伯子、女丸、酒客和麻姑。除麻姑外,其余七人皆为作者虚构。该杂剧主要讲述了八仙一同商议为帝王送寿礼之事。这八仙给帝王送的寿礼分别是:庄子认为自己的得意之作《逍遥游》不能被世俗人沾染,因此他的寿礼便是《养生主》;东方朔准备“谐谑飘蓬,割得肉能饱,盗得酒偏酿……任意把公卿调弄”以“滑稽”为礼;老寒的寿礼为“寒贫”二字;李正阳送“醍醐糟湩”“独清独醒”;幼伯子送“纯孝忠愚”;女丸送礼是“早把那娥眉皓齿,看成了却家盗贼虎狼凶”;麻姑送“顷刻花儿”;酒客送的礼便是劝主人醉酒,也醉倒自己[2]447-450。傅山通过八仙所送的“寿礼”,实则借此阐述了作者所提倡的读书、做人、养生之道,表达劝世思想。

论读书。傅山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便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广泛读书,“十五岁补秀才,二十岁读十三经、诸子、史书、佛经等”[1]644,他对经典的儒家学说有自身独到的见解。庄子的得意之作《逍遥游》被世俗人沾染,“那一颗不识字的秀才,為龌龊科名怂恿”[2]448。作者借庄子之口,表达自己对当下学风的不满,世人对前人作品的曲解是不符合规范的。

论做人。东方朔以“足把春秋送,胜多少求田问舍做牛马雄”[2]448的“滑稽”为礼,宣言避世隐逸的心态;寒贫以“寒贫”为礼,做人应当守本心,不要沾染世俗纷争。清军入关后,傅山作为遗民文人,在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八月在寿阳县的五峰山出家做道士,他不愿入仕新朝,借避世远离朝廷的招揽。此外,李正阳崇尚“醍醐糟湩”“独清独醒”。幼伯子送“纯孝愚忠”,暗示人伦敦厚。女丸是“早把那娥眉皓齿,看成了却家盗贼虎狼凶”[2]449,暗示不要沉溺女色。麻姑送“顷刻花儿”,意味着荣华富贵到头来只是一场空,要引以为戒。

论养生,傅山对医学有深入研究,医学著作颇丰,在这篇杂剧中,他提出“养生主”,以庖丁解牛的故事比喻养生要遵循自然规律。并且还需要保持内心的清醒,不能沉迷女色。

贺寿的戏剧本应当是一场“热热闹闹”的戏,而傅山却将其改编成一部警醒剧,揭示了社会中出现的各种不良风气,并根据八仙的自身经历表达人生哲理,体现出劝诫的思想。八仙是道教的神仙,傅山也出家做了道士,受道教思想的影响,创作了传奇中的新八仙。这新八仙是作者虚构,情节也有很大的改动,甚至毫不相干。新八仙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更加贴近实际,他们的语言、行为,甚至寿礼都更加贴近生活,反映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齐人乞食》《八仙庆寿》从不同的角度抒发了作者的讽刺意味。傅山认识到杂剧表演易于传达出作者的思想,能更好地被大众所接受,因此,他选择写讽刺杂剧来抒情达意,借此警醒世人,带有教化作用。从其篇幅来看,这两篇杂剧并不具备完整的传奇创作格式,是“文人之作”,语言俚俗易懂。傅山创作这两篇杂剧不是为了能够在场上表演、传播,主要目的则是借此抒发自己难以明言的对清朝朝廷的不满。

三、傅山的戏曲创作观

傅山学识渊博,著述颇丰,“博通经史、诸子、佛道、医药之学,亦工诗文、书画、金石,尤以音韵见长”[1]644。傅山并不是以戏曲创作而出名,但通过他的两部短篇杂剧,可以看出其戏曲的创作思想。

首先,戏曲是作家内心思想的表达。“曲是曲也曲尽人情愈曲愈折,戏岂戏乎戏推物理越戏越真。”“莫妙于台上人离合悲欢入画谱,最灵是阅场者兴观群怨助诗情。”[1]630这是傅山为孝义圪卓头戏台所作的戏联,戏曲来源于生活,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作者心中所想。傅山作为清初遗民文人群体中的一员,经历过朝代更替、社会动荡,看清了仕清屈节之人的丑恶嘴脸,不愿与之为伍,因此借戏曲中的人和事来抒发自己内心的不满情绪。在《齐人乞食》中,“齐人”影射那些追求富贵权利的仕清文人,“齐人”的语言、行为都表现出傅山对仕清文人的不满,体现出底层文人的内心纠葛。

其次,戏曲创作要考虑听众的接受性。“词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10]22傅山的戏曲语言带有俚俗色彩,语言通俗易懂,适宜人群众多。徐昆在《柳崖外编》中写道:“老人家甚是不待动,书是两三行,眵如胶矣。倒是那里有唱三倒腔的,和村老汉都坐在板凳上,听什么《飞龙闹勾栏》,消遭时光,倒还使得。”[3]86傅山与乡民一同听戏,深入了解到乡民对于戏曲唱词的需求,即通俗易懂,喜闻乐见,贴近百姓日常生活。《八仙庆寿》上演了一出热热闹闹的庆寿戏,祝寿仪式简洁明了,且新八仙更接地气,更贴近下层民众的生活。傅山在进行剧本创作时,融入了山西方言,使之适合当地群众,如《齐人乞食》中的“面皮”“现世”“喝”,《八仙庆寿》中的“溪泥滥醉”“臭喇喇猪坑”“桄档”等等,方言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戏曲的接受度。

最后,戏曲要有一定的教化作用。戏曲最突出的美学特征,即舞台性、直观性、代入感的表演效果,因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使之教育效果和心理作用变得更为突出[11]160。“兴观群怨”是孔子提出的诗歌的教化功能,傅山将其运用到戏曲之中,“载治乱知兴衰千年制度若亲目,寓褒贬别善恶一部春秋全在兹”[1]630。傅山希望能借戏曲表演来达到教化目的,在潜移默化之中使民众的思想得以提高,开阔眼界、知善恶、辨真伪。比如傅山在其杂剧《八仙庆寿》中借寒贫、幼伯子、女丸、麻姑等人的寿礼,表达了做人要忠孝节义,坚守本心,保持清醒而不被世俗干扰的思想。

四、结语

傅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大家,学识渊博,著述颇丰。傅山将自己的思想寄托于两部短篇杂剧《齐人乞食》和《八仙庆寿》之中,他通过戏曲这个载体揭露了清初社会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他不但讽刺了清初为了谋求富贵权利而抛弃人格尊严的仕清文人,而且指出做人要忠孝节义,坚守本心,保持清醒,才能不被世俗干扰。傅山的戏曲作品虽然数量少,却体现出戏曲可以抒情达意、具有警醒世人的教化作用的戏剧创作观。

参考文献:

[1]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之山西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2]傅山.傅山全书[M].刘贯文,张海瀛,尹协理,主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3]徐昆.柳崖外编[M].杜维沫,薛洪,校点.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

[4]田同旭.论傅山的戏曲创作[J].晋阳学刊,2000(05):60-64.

[5]王卓.傅山之刺世杂剧《齐人乞食》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0):200-201.

[6]赵震野,王俊清.傅山两部寓言讽刺短剧论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63-67.

[7]孟子[M].方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

[8]刘镜圆.傅山杂剧《八仙庆寿》的思想性与艺术特色[J].黄河,2015(06):113-117.

[9]孙欣.傅山戏曲创作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7.

[10]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之第七卷[M].北京:中國戏剧出版社,2020.

[11]魏可媛.新时代高校艺术教育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23.

作者简介:

常爱芳(1998.2-),第一作者,女,汉族,山西忻州人,硕士在读,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21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傅山
傅山的“四宁四毋”
傅山书画专题
傅山的四宁四毋
清·傅山论书句
傅山
傅山误书 『打钟庵』
清·傅山论书句
顾炎武贪妾吃大亏
坚质浩气 妙道情真——傅山的美学思想及其书艺试析
傅山先生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