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文化自信,传承、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从人文精神阅读视角切入,以文本分析的方法对《说文解字》中颜色字进行梳理和解读,探究其蕴含的哲学思维。笔者通过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结合现代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聚焦颜色字哲学思维在现代人类思维中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以期为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切入点。
【关键词】《说文解字》;颜色字;人文精神;哲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H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9-0012-04
目前,学者围绕《说文解字》颜色字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说文解字》颜色字字形、字义[1]与文化[2]等语言学、文化学方面,也有些许围绕《说文解字》颜色字与生活的关联[3]等艺术学方面。这些相关研究在宏观上对《说文解字》颜色字的意义进行了深入解析,揭示了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但尚缺乏以人文精神阅读视角引领其哲学思维意蕴的探讨。
一、《说文解字》颜色字引入人文精神阅读视角的背景与特点
许慎成书的汉代,儒术已确立了社会统治思想的地位,人文精神逐渐演化出新的特征——强调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人贵于物,人超然于万物。人文精神的蓬勃发展,使人们已逐渐从宗教迷信的混沌中走出来,从人事角度来解释历史与现实[4]。这一思想的影响同样蕴含在《说文解字》颜色字的文化信息传递上。《说文解字》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字学著作,以图解文字形体和解释文字义理为主要内容,不但涵盖了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也包含了作者对于文化和人类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人文精神阅读视角由人文精神与阅读视角组成。人文精神谓人本意识,即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人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核心对“人”的研究与关注,亦指人们在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所表现的一种人性、人情、人道、人伦等精神品质;阅读视角谓阅读的角度。从人文精神阅读视角来看,颜色字的价值远不止于一个简单的色彩描述,而是兼具哲学思维和人性关照的美学性质。在人文精神阅读视角下,它强调了人性、人情、人道、人伦等方面,注重了文化和人文价值的发掘和弘扬,关注了人类生活的美好与尊严。
(一)科学性与人性化相统一
对于《说文解字》颜色字的解释,既有科学性也有人性化的解释,凸显出颜色在人类生活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如《说文解字》中关于红色的解释,除了科学精准外,还强调了“赤,血也,南方之色也,喜怒所生也”,使红色与人性中的喜怒情绪关联,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也更加地凸显出红色在人性中的重要地位。
(二)社会道德品质贯彻始终
如《说文解字》:“黄,地之色也。”《说文解字》:“土,地之吐生物者也。”其解释为黄色是土地的颜色,土地能生万物。至此关于黄色的解释,不仅注重了黄色的物理特性和象征意义,还表现出黄色作为色彩界中的“中庸之色”,体现了道德和伦理品质中的中庸之道。
二、人文精神阅读视角下的《说文解字》颜色字哲学思维结构
(一)求实思维:从发现人“人的自然属性”解读“颜色”的存在,奠定人文情怀基础
自然属性是人脑对自然界事物的面貌、规律、现象本质属性的反应和认识[5],人的自然属性即指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
《说文解字》中颜色的颜色义初识多参照人体本身的自然属性。
1.“颜、色”二字本无颜色义,而指人体本身。
颜:“眉目之间也。”(《说文·页部》)
段玉裁注:“各本作眉目之间,浅人妄增字耳,今正。眉与眉之间不名颜。颜为眉间,医经所谓阙,道书所谓上丹田,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
“颜”:【人体】+【眉】+【目】+【眉目之间】,本指人的印堂。
色:“颜气也。”(《说文·色部》)
段玉裁注:“心达于气,气达于眉间是之谓色。”
“色”:【人体】+【眉】+【眉】+【气色】,本指印堂气色。
2.关注人体组合本身(头,脸即脸色、脸上的他物、眼睛,人体肤色)认识颜色。
从脸色认知:脸色有黑色、黄色。
轩:“面黑气也。从皮干声。”(《说文·皮部》)
额:“面黄也。从页含声。”(《说文·页部》)
“轩|额”:【人体】+【面】+【气色】。
从脸上的他物认知:脸上有黑色物。
黡:“面中黑子也。从黑厌声。”《段注》:“谓黑在中也。”《礼记·大学》:“见君子而后厌然。”郑玄注:“厌,读为黡,黡,闭藏貌也。”孔颖达疏:“黡为黑色。”(《说文·黑部》)
“黡”:【人体】+【面】+【面上他物色】。
从肤色认知:
始:“女黑色也。从女会声。”(《说文·女部》)《诗》曰:“始兮蔚兮。”
皙:“人色白也。从白析声。”(《说文·白部》)
“始|皙”:【人体】+【皮肤】+【肤色】。
从头认知:
皤:“老人白也。从白番声。”(《说文·白部》)《易》曰:“贲如皤如。”
颖:“白兒。从页从景。”(《说文·页部》)《楚辞》曰:“天白颢颠。”南山四颖,白首人也。
颜:“须发半白也。从须卑声。”《说文·须部》
“皤|颖|颜”:【人体】+【头】+【头发色】。
从眼睛认知:
観:“目赤也。从见,瓶省声。”(《说文·见部》)
盱:“目多白也。一曰张目也。从目干声。”(《说文·目部》)
“観|盱”:【人体】+【目】+【目中色】。
(二)实践思维:“尊重人的本质”是《说文解字》颜色字承载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
何谓“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认为在实践基础上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人的本质。人可以创造性地满足自己的需求,是自由的自覺活动,而创造性活动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在这里实践活动是产生“人”的一切社会关系和的基础。中国古文字中的某些象形字和会意字,往往形象地反映了古代社会活动的实际情况[5]。颜色字和与之衍生出的颜色语言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方面,颜色字的构造和发展,与特定时代社会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纵观《说文解字》颜色的文化信息并没有局限于某一个部类,而是分布在全书40个部首中[6]。《说文解字》的颜色探索认知充分体现出人的认知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而这种主观能动性则是在社会劳动的生产实践中产生,其汇总的颜色蕴藏即是这种生产实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综合。
典型如“采”,《说文解字》:“采取也,从木从爪。”从造字理据上看,其本义或指采摘树上的花果。始在文献记载中有色彩义可见《书经·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采”(“采”花果,“采”色)字具备颜色蕴含义经历了“采”花果这一实践活动。
最能展示通过挖掘“人的本质”来显示颜色义这一途径的主要集中于《说文·糸部》。《说文解字》“糸”部字除了直接其字本义就表示颜色义之外,我们可清楚地观察到在颜色认知过程中,“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
“蓝”:《说文解字》“染青艸也”,染青色的草叫做“蓝”。(采集树木花果劳动实践的同时,注意到植物茎叶的汁液可染色。)
“縓”:《说文解字》“帛赤黃色。一染谓之縓,再染谓之?,三染谓之纁”利用茜草染色实践中有了颜色的细微区分,浸染一次生浅红色,名縓,浸染两次成为红黄色,名为?,浸染三次为红色,名为纁。
“绛”:《说文解字》“大赤也”,《释名》“绛,工也;染之难得色以得色为工也”,《广雅·释器》“绛赤也”,《尔雅》“绛,绛草,出临贺郡,可以染食”,大红难染,染成者即为巧工。亦有绛草,植物,也称紫草,可做染料。(在染色的实践过程中认识到颜色染色的难易区别。)
(三)辩证思维:尊重“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升华颜色蕴含义
人的认知发展规律遵循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形式,而实践和认识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更高一级的程度。颜色字除了具有作为记录语言符号系统的价值功能外,它还可以充当古代某些文化信息的生动指示或指向[7]。
关注人体本身初识颜色体现出人的认知发展过程中人与人的依赖。“颜”“色”二字的颜色义发展及参照人体本身而取像颜色义的字则足以显示。关注日常生活实践过程中所接触具体事物颜色的特征变化体现出人的认知发展过程中人与物的依赖。
虋:“赤苗嘉谷也。”(《说文解字》)
瑀:“玉輕色也。从玉尔声。禾之赤苗谓之虋,言瑀,玉色如之。”(谷苗发红,借此“虋”可代指与“红”有关的颜色。)
对颜色差异的归纳与分类,表现了古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发展,促进了颜色理论的形成,丰富了中国古代颜色认知的发展内容。
如青色系,《说文解字》:“青,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凡青之属,皆从青。”“青”字从字形看,本指一种矿物(共生的孔雀石和蓝铜矿)颜料[8],由于这种矿物色相的不稳定性,介于蓝色和绿色之间,也即深绿色或浅蓝色,后从“青”色义区分出来“蓝”“绿”。
在《说文解字》里集中青色系的颜色字已经有非常明显的颜色义差异归类。
纯青色:
總:“帛青色。”(《说文·糸部》)
甥:“帛苍艾色。(《说文·糸部》)《诗》:‘缟衣亲巾。未嫁女所月艮。一曰不借亲。”
杂青色:
瓶:“标色也。”(《说文·色部》)
按:“漂者,帛青白色也。”(《段注》)
漂:“帛青白色也。”(《说文·糸部》)
緖:“帛青经漂炜。一曰育阳染也。”(《说文·糸部》)
绉:“帛骓色也。”(《说文·糸部》)《诗》曰:“毳衣如浏。”
锅:“紫青也。”(《说文·糸部》)
甜:“帛深青扬赤色。”(《说文·糸部》)
绿:“帛青黄色也。”(《说文·糸部》)
娵:“帛青赤色也。”(《说文·糸部》)《玉篇》:“青赤色。”
鯈:“青黑增缝白色也。”(《说文·黑部》)
这种对同一颜色的细微认知,彰显出人们对颜色认知的发展与进步,从而也为后来颜色字承载的颜色义能人为地被附上更多的社会属性创造了条件。
颜色字的颜色义除了自身本色的表达,还被大量地用于比附于他物,使之具备抽象义,体现出人的认知发展过程中人的认知向更高层次的认知发展。如人对颜色的喜好,颜色有了尊卑等级,如“黑、白、赤、青、黄”被古人誉为服饰颜色的正色,为尊。除此之外统为间色,是下裳、衣里、便服的颜色,为卑。还有颜色具有特定的象征义等,《说文解字》:“白,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阴数。”白特指西方色,白色与“阴用事”有关。
(四)逻辑思维:以“以人为本”的终极逻辑,归属颜色文化的社会属性
在人文精神阅读视角下,《说文解字》颜色字在描绘色彩方面之外,更多地涉及一种深层次的哲学思维——“以人为本”的终极逻辑。
再如红色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赤也,阳也”,表达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被视为吉祥和喜庆的象征,而《说文解字》中的红色更是把这种意义深化到了哲学层面,红色既代表了生命和热情,也是生命的象征,这意味着人类应该积极向上、充满活力,不断向阳光与生命的方向前进。黄色被解释为“中也,至也”,蕴含着对于中庸之道的肯定,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体现了人类应该追求和谐、平衡的态度,在《说文解字》中,黄色作为一种温暖、柔和的颜色,在表达对于和谐、平衡的关注上,有着独特的哲学意义。此外,黑色被解释为“暗也”,紫色被解释为“昏也”,这两种颜色在《说文解字》中虽属于负面解释,但也是对于人的深层思考。黑暗、昏暗之所以有了辨别,是因为它们与光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才让人们更加珍视光明和希望。同样,黑色和紫色也可以看作是事物的正反面,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深刻审视。综上,在颜色字中体现出的哲学思维,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以人为核心去思考人生、世界和自己。
三、人文精神阅读视角下
《说文解字》颜色字哲学思维意蕴分析
(一)颜色字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阅读价值观
颜色字作为一种颜色语义类别的字体,其背后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体现人们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认识、思考和表达。
首先,从颜色字的色彩属性来看,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等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信息,如红色代表着祥瑞、热情和喜庆,黄色象征着充满生机和希望的阳光,绿色则寓意清新、自然和和谐等,这些不同的色彩属性便承载了人们对于世界和社会的认知和态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文精神。
其次,从颜色字的文化背景来看,颜色字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观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如红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幸福、繁荣和好运,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白色在西方文化中则象征着纯洁、清白和平和,常常被用于婚礼、葬礼等仪式中,这些文化背景和色彩属性便是人文精神在颜色字中的再现。
最后,从颜色字的使用目的来看,人文精神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黑”字所代表的不仅是颜色上的黑,更是对阴暗、恐惧、悲痛等情感状态的描述和反思。颜色字所传达的信息往往是准确而生动的,能够深入人心,影响人们的认知和情感。因此,在使用颜色字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根据具体情况和目的进行选择和运用,以达到最佳表达效果和人文精神的传递。
(二)人文精神阅读视角下哲学思维在颜色字中的表现和启示
在颜色字的字义中,其所涵盖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该字本身所代表的颜色。每一个颜色字都是一种符号,代表着一种特定的意义,其在《说文解字》中的详尽解释,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凸显出颜色字在人文精神阅读视角下所具有的哲学思维。
首先,阅读颜色字的概念,我们不难发现哲学思维的影子,如“白”字既代表了一种颜色,同时也承载了“空白无物”“纯洁无瑕”等诸多哲学内涵,但这些内涵均源自于当时社会对于物质和精神的认知。
其次,透过对颜色字的分类,《说文解字》对颜色的界定就主要从属性、情感、静态和动态四个角度出发,在这种分类背后,蕴含着现象与本质、具象与抽象、静态与动态相统一的哲学思维。
最后,颜色字表达的意义是对自然、社会、人的认识,它们的哲学思维是古代中国人的文化智慧的体现,如“赤”字除了代表红色,在当时的文化中也和热情、热烈、忠诚等一系列义项相联系,其中蕴含的是对情感和道德的关注和认同。
四、總结
从人文精神阅读视角对《说文解字》的颜色字做全面耙梳,探讨其哲学思维意蕴后发现,《说文解字》中的颜色字不仅仅是简单描述颜色,而是蕴含了广泛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同时颜色字的哲学思维意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说文解字》所体现的整体世界观和价值体系融为一体,它体现出了古代中国文化的深邃和广泛性。
参考文献:
[1]王琪儿.颜色词“白”的文化义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
[2]王超.说文解字青色类词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4.
[3]王璇.《说文解字》的设计解读[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8.
[4]梁宗华.汉代经学流变与儒学理论发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8.
[5]孟琢,尹梦.论说文解字的类聚思想[J].励耘语言学刊,2019(01).
[6]卢翠.《说文解字》颜色字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2.
[7]蔡玉坤,李红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表达的传播探索[J].出版广角,2021(03).
作者简介:
卢翠(1981-),女,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信阳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