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翠,林河军,郭如虾,陈三木
(1.漳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 漳州 363000;2.南靖县畜牧水产养殖技术服务中心,福建 漳州 363000)
黑脊倒刺鲃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又称光倒刺鲃、溪魁等,福建地区俗称光鱼、宽鱼。因体形美观、肉质细腻,鳞片大且可食用,鱼汤清凉、消暑、解毒,有美食和药用功效等特点,长期以来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现已成为福建、江西等地的重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近几年,黑脊倒刺鲃人工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供不应求。为此,漳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了福建省第四轮种业工程项目——“黑脊倒刺鲃繁育与推广”子项目,在福建漳州主要养殖区开展了创建苗种繁育基地,开展亲本引进、培育、繁育等示范后,进行了池塘生态混养高产模式示范与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项目组选择以南靖县张小宁养殖场为池塘养殖示范点,采用土池养殖。该场位于南靖县船场镇世禄村,交通便捷,四周植被好,周边无“三废”及其他外来污染,水源充足,有山溪水汇入,水质良好。养殖总面积10 亩,每口池塘2~3 亩,水深2~3 米。养殖场四周无污染,水质良好,配备自动投饵机、增氧机等设施。
放苗前将池塘彻底曝晒3~5 天,使用生石灰进行药物清塘,清除敌害生物。投放鱼种要求体格健壮、体形正常、鳞鳍完整、健康无疫病。
目前漳州地区全年均可投苗,该示范基地于2022年5月下旬投放苗种,每亩投放10~12厘米/尾黑脊倒刺鲃苗4 000尾,搭配青鱼、鲢鱼、鳙鱼等50 尾,不同水层鱼可以摄食残饵,调节水质,促使水体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建议搭配草鱼,因草鱼抢食易影响黑脊倒刺鲃生长。鱼种下塘后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消毒(用法、用量参照国标渔药使用相关规定)。鱼种放养时间、规格和数量详见表1。
表1 鱼种放养情况
目前没有黑脊倒刺鲃专用饲料,养殖过程使用当地品牌膨化颗粒饲料,适当搭配一些青饲料。下塘第1个月投喂的饲料粗蛋白质水平要求达到35%,粒径1毫米;1个月后改用粒径1.5毫米的颗粒饲料;待鱼体重达到250 克/尾以上,调整为粒径2 毫米的颗粒饲料,粗蛋白质水平30%以上;鱼长至500 克/尾以上时投喂2.5~3 毫米的颗粒饲料即可。投喂一般每天2次,早期日投喂鱼总重量的3%~4%,当鱼体重达到500 克/尾左右时,酌情增减,可调整为1%~2%,并根据天气变化和鱼的摄食情况及水质状况灵活掌握。夏季高温季节、水温高、水质有所下降时,应减少投喂量。
早晚巡塘1次,观察鱼的活动情况,检测池塘水质,查看增氧设备工作状况等。根据巡塘结果,调整投喂量。坚持定期检测水质。发现病鱼、死鱼、残饵要及时捞出,铲除池塘边杂草,防止杂草腐败污染池塘。
黑脊倒刺鲃喜水质清新的水体环境,透明度宜控制在30~50 厘米,溶氧5 毫克/升以上。养殖期,根据水质、天气情况,要不定期地加注新水,有山溪水汇入更佳。遇闷热天气浮头,适时加注新水或开启增氧机,以增加水体溶氧量。
以预防为主,做好水质调控可减少病害发生。养殖期常见有寄生虫病,如苗种长至200 克/尾阶段,以车轮虫病多发。车轮虫对鱼苗危害较大,鱼苗感染后烦躁不安,可造成大批死亡。鱼长至250 克/尾以上时,可见有指环虫病发生。主要预防措施:放苗前需彻底清塘,曝晒塘底,杀死虫卵;在苗种下塘后,使用聚维酮碘等消毒药物全池泼洒,对苗种与水体进行消毒。此外要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养殖过程可定期使用生石灰消毒水体。
福建地区冬季少雨,春季雨水较多,大雨过后易发赤皮病、出血病、烂鳃病等病害。要在下雨时与雨后使用二氧化氯等消毒药物全池泼洒消毒水体,保持良好的水环境,以杜绝病害发生。
经过约14 个月的养殖,黑脊倒刺鲃平均规格可达900 克/尾左右,养殖期间除了少量寄生虫病,无其他病害。10 亩池塘投放黑脊倒刺鲃苗种4 万尾,收获约3.5 万尾,成活率87.5%,收获鱼总重3.15 万千克。平均每亩收黑脊倒刺鲃约3 150千克,产值10~12万元/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