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艺女(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山大实验学校/山东省威海市)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当然这也带来了许多文化冲击问题,加强历史教育,涵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十分必要。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始终贯彻坚持素质教育理念,注重“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的培育。新《课标》下,无论是教学素材还是考核模式都向素质教育发展,这也是当代人才培养的一项必然要求。作为历史教师,要学会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坚定历史文化自信对文化强国和民族复兴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坚定历史文化自信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还是一个具体而生动的实践课题。历史文化自信的坚定也面临着关于“何以自信”“何谓自信”“以何自信”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考验。这在某种程度上映射了当下人们对坚定文化自信存在着一定的危机感,另外,也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对文化自信的现实要求,中华民族作为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有着极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如何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加强学生历史素养的培育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内都是相对静止的,但从长时间来看,是动态变化的。文化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变化和需求。当然,在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重要根基性作用的同时,我们接受每一种外来文化的精神营养,不能忽视其他文化的伟大可取之处,只有在传承文化的前提下秉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方针和理念革新,才能够实现古今不同文化形态的有机衔接和有机转化,才得以彰显出我国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活的时代价值,从而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底气,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越来越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但仍然存在一些陈旧、棘手的问题。例如,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校和教师更重视学生对自然学科的学习,对于历史科目的教学资源的投入程度远远不够。历史教学培养目标也局限于教学成绩,培养内容相对固化,提高成绩成为历史学习的最终服务目标,并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历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计过于死板,缺乏以培育核心素养为重点的引导式教学。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研讨学习的相关制度目前也不完善。上述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初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教育的发展。
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手段,在新课改背景下,相关部门就课堂教学过程做出了明确指示,提出要将课程内容活动化的教学思路,强调活动化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引领作用,活动化课程的教学模式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教育主体转移到学生身上,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活动化教育课程最鲜明的特点。但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和考核机制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思维受到了一定限制,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内容,只能按照“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忽视了“活动型”“任务型”教学的趣味性,由于缺乏活动性环节,限制了学生个性的释放。历史的学习不单单是强调重复背诵和默写,“死记硬背”已经成为现阶段历史学习的一大痛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内容及意义一定要相互联系,强调理解性记忆。历史教师应该积极把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创新教育方法,将历史社会问题、同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历史意义融入课堂讨论问题中,教师在一旁提供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和提问,加强学生独立自主思考思政问题的能力,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摒弃过去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特别是创新教育思路,帮助学生积极思考历史事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和意义,“思想风暴”和“理性记忆”相互结合教学,相互渗透。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兴起,初中生有越来越多的渠道可以接触到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成分复杂。学生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认知,容易遭受来自不同文化、不同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阶层的观念的冲击。由于涉世未深,学生的心智过于简单,经验有限,思维方式和判断力还存在欠缺,有时候很难不被外界的因素影响。网络上大量错误的历史信息容易让学生走入理解误区。此时,正确的历史教育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历史的学习从来不缺乏趣味性,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历史故事无法在课堂上一一讲授,很多学生认为只学习书本上的历史知识,比较枯燥和空洞,这与历史教学内容相对概念化、书本化有关,缺乏“人情味”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将教学概念生动化、形象化地传授给学生,营造趣味历史课堂,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评价是检测教学成果和教学目标落实情况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议题讨论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通过学期末打分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估考核,评价标准属于结果导向而不是过程导向,容易忽视学生是否真正在教学课堂和课外学习中锻炼了自己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始创新教育评价机制,但还是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和标准,加强关于历史教学评价理论的研究。课堂教学评价也应当随着教育目的、教育方式的更新而不断完善,将教学重点由仅仅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培养转移到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新课改教育理念。
历史认同是开展历史教学的基础,是历史教学最重要的精神内核。初中学生的中华民族历史认同感是需要在了解、认识和学习中慢慢养成的,并不是生来就具备的。学生们通过对历史背景、历史事件的有机学习,并辅以任务型、议题式、情景化的教学模式,才能不断领会和感受历史带给人的力量。任务型教学强调过程教学的互动性,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和主动性,学习情景的有效创设必须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起推动作用,认为知识的传授不能脱离生活情景载体。教学要与现实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初中历史教材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将课堂内容与实践活动相融合,是活动型学科、情景式教学的显著特点。教师通过设计情景式教学,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社会的内容相结合,以案例分析作为课堂互动的主要内容,以“学生主体”作为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全方面、多层次创新教学形式。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两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议题式讨论任务,讨论辛亥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本质区别,讨论这两次革命对于使旧中国变成新中国的历史意义,可以通过播放《辛亥革命》《建国大业》等历史电影的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革命者走过的峥嵘岁月,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能够更加充分理解中国梦的内涵,了解血与泪的革命历史,能够产生投身祖国建设和发展的决心、信心,既增强了爱国主义精神,也凝聚了民族精气神。通过这种趣味的活动型教学,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活动型教学中持续渗透主动思考的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在思辨和理论之间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思维导图是通过模仿人类大脑的放射性思维方式而创立的一种既简单又高效的学习工具,它通过各种形状的内容填充、错落有致的线条将学科内容条理清晰地呈现出来,重难点鲜明,有很强的逻辑性。这种教学方式不光能够对理科类公式、解题技巧、知识框架进行梳理,也刚好适用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历史学科的一大特点是以时间为导向,一个好的思维导图能够将历史课本的知识串联概括起来,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知识点细化、零碎,时间记忆点较多,学生学习中常出现知识重难点拎不清的现象。长此以往,本来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也会对此产生厌烦、畏难情绪,本来兴趣和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更是被消磨了耐心,不能很好地进行学习,对于历史知识概念的理解不深刻不到位,陷入恶性循环。初中历史教材章节的基本框架大都由“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历史地点”“历史事件”“历史意义”几部分构成,历史之所以被称为历史,也是因为它是随时间推移而不断演绎的,所以顺序性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在刚开始学习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时间跨度大、知识点烦琐的课本内容进行整理规划,选择关键性内容作为章节代表、重点代表,应用思维导图层层递进的框架将知识体系形象化、图形化、具体化。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在构建中理解知识重难点,以时间轴为主题,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年代的历史。预习是所有学习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有了充足的课前预习,会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加深对课本内容重难点的理解和记忆。但绝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养成或者根本没有课前预习的意识,有的学生只是粗糙地通读一遍章节内容,起不到真正的预习效果。思维导图能够将冗杂的知识点用形象化、图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让学生一眼就看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快速梳理知识内容,理解知识概念。例如,在预习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的相似之处、不同之处,进行小组探讨交流,从而串联起历史发展的前因后果。
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把握重点,提高课堂听课效率,激发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加强思维导图的应用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们自主把握课本主体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思维深度的延展。以《三大改造》为例,这里面有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教师可以把我国三大改造的历史原因、改造时间段、改造形式、改造结束时间点按部就班地用思维导图写出来,对于改造的意义和影响要重点把握,在思维导图上要能体现重点,制作的章节思维导图可以小组内互相交流,大家一起刨根问底,了解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讨论改造的意义对于新中国发展的影响,大家积极交流思想的火花,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历史学习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勇敢发表观点的能力。教师可以在周围指导、查缺补漏。同学和教师一起努力,保证思维导图的完整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最终理想化的教学目标。“温故而知新”十分重要,任何一项学问的学习都离不开日复一日地温习,课后复习是巩固学习成果的关键一步。在初中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复习知识点是每日必做的功课之一,而盲目的记忆和背诵只会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概念更加模糊,对知识框架更加陌生,达不到预期的复习效果。而思维导图正好可以帮助学生重新理顺、把握并记忆课本知识,这样有规律的温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要把控课堂的教学节奏,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教师们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思想,理清课堂互动对培育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意义,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课堂提问环节的有效设置,努力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做贡献。
前文提到,教学评价机制是监督教学课堂的一种重要手段,注重过程导向的教学评价对于督促教改结合起到了关键作用,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及时发现和反映历史课堂中的教学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真正把学生的意见作为优化创新教学课堂的出发点,努力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综上所述,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要落实到课堂内容、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上,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设问、解问的能力,通过驱动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辨素养,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社会问题,真正实现素质教学。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每一位教育者的共同努力,真正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