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水秀(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白沙农业中学)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它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学生提升语言、思维、认知、文化能力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写作教学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写作教学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索有效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多样教学手段成为初中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基于此,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去综合考虑写作教学路径,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022年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由此可见,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依赖于语言技能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过程是学生思维、审美以及对文化的理解能力的相互碰撞,能产生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成果,因此,写作就是最为重要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新《课标》中还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注重综合性与实践性,同时又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强调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开展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由此,基于新《课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应当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写作教学应当注重实践体验与生活积累。实践性是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的关键要求,而写作作为学生锻炼语文能力的核心渠道,更加应当注重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积累,如此才能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
其次,写作教学应当注重个性发展与综合技能培养。写作是对语言的灵活应用,受个性化语言技能的影响,只有注重个性化的发展,学生的写作才具有创新性与独特性,才能真正彰显综合技能。由此,写作教学也应当强调个性化的培养,在发展个性的过程中培养综合技能。
最后,写作教学应当注重社会经验与情感培养。写作注重真情实感,注重文化体现,所以写作教学也应当注重学生社会实践经验的融入,引导他们体验真情实感,由此才能让写作更加饱满。
写作教学是熏陶学生思想、影响他们行为和认知的重要路径,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通过有效的写作教学,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有效吸收,就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由此,教师应当立足新《课标》,积极探索写作教学路径,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发展。
素材积累是有效写作的关键前提。学生只有心中有所想,心中有所思,才能在笔尖写出丰富、充实的形象和话语。但在传统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写作练习却忽视日常积累的重要性,由此就使得学生们缺少深厚的素材基础,从而降低了学生有效创作的可能性。而语言文字源于生活,对语言文字的精妙表达亦发生于生活。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应当积极观察、感知生活,通过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由此可见,生活积累对于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且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生活观察,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效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为作文创作提供有效的支持。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为例,该单元以生活为对象,引导学生用笔来描写生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想。生活对于学生而言是最熟悉的,他们身处日常生活之中,却经常忽视生活中的平常事物,由此他们往往提起笔却不知道写什么。这就需要学生着眼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极观察与思考。例如,在以成长经历为主题的写作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心留意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如聚焦上学、放学路上看到的人物,听到的故事,又或者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亲人的行为和言语等。还可以以自然景物作为切入点,观察自然中的“以小见大”“以管窥豹”等元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不仅仅要用眼看,用耳听,还应当用心想,用笔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专门制作一本素材记录本,随时随地记录下自己所见到的景色、人物、事件,并深入思考,及时记录下当时的心情、感想等。通过这种观察记录,学生就能及时抓住生活的精彩瞬间,记录成长的独特经历,并合理开展思考与联想,将其拓展为具有主题意义的记录成长的作文,突出作文的重心,实现独特创作。
有效写作的关键需要良好的素材积累,但不仅仅如此。素材只是其中的一个基础环节,而有了丰富的素材支持,学生还需要具备有效的联想与想象的能力,能结合素材激发创作灵感,联想到更多有关不同主题或不同内涵的写作内容,这是写作教学的关键一步,也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体现。鉴于初中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他们对某些事物或者生活场景并不能产生良好认知,有时看到这些事物或场景,只能从表面去理解,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作能力。所以,他们在写作时往往无法创作出有价值的内容,更无法激发读者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场景体验,让他们在场景中有效激发联想与想象的能力,从而推动写作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创设趣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提升创作灵感。
以七年级上册《学会记事》写作教学为例,叙事是初中阶段写作的重点内容,它是夯实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掌握了良好的叙事能力,学生就能更好地传达情感,分享体验,写出动人的文章。但是初中阶段的记事作文并不是让学生简单记录事件的经过,而是要用更丰富、更充实的内容来装点作文,让作文更丰满、生动,富有情感和思想价值。所以,学生在记事时还要有适当的联想与想象能力,能从事件的细枝末节中看到内在的生活意义。由此,教师就要为学生创造体验和激发联想的机会,在课堂上依据写作要求创建趣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从细微之处体会事情的内在含义。
例如,在以“我们是一家人”为主题的写作实践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家庭中的某一件事情,然后自主设计表演剧本,并分配任务,扮演不同的角色,将整个事情表演出来,包括人物的心理、行为、思想和情感等都要有所体现,同时还要包括后续事件产生的影响等内容。在情境中,学生能同时作为旁观者与参与者,从不同角度深刻体会生活中的不同事件,理解事件中包含的情感、思想,体会其中蕴藏的深刻思想,由此就能联想到生活中的其他行为或事件,从而有效激发写作灵感,充实写作内容。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是写作时最不能缺少的元素。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他们感受语言文字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如果能立足真实的情感和思想,那么就能有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精神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由此,丰富学生的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尤为重要。学生若能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效融入作文中,那么就会使作文更加丰富、充实、深邃、感人。而真情实感的体验需要依托生活实践来开展,学生只有在真实的生活中才能感受社会百态,才能体会喜怒哀乐,才能有所领悟并有所感悟。所以,教师在写作教学时尤其要注重生活实践为学生带来的价值,引导学生融入生活去体验和感受,从中收获真情实感,从而有效提高作文的深度。
以七年级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作教学为例,写人物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一种作文形式,而人物作文最关键的是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并进行独特且丰富的描述,让人物变得鲜活、生动。但人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极具个性与思想的,所以写人物往往要结合人物的语言、情感、心理来开展。由此,学生就需要拥有捕捉情感的能力,有效抓住人物的行为特点,理解其中蕴含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写出生动的人物,丰富作文的内涵。例如在“我的偶像”写作实践中,学生需要写出偶像令人钦佩的地方,同时还需要表达自己对偶像的情感,这样才能使得文章更加真实,更加动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实践,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感动自己、影响自己的重要人物,从而树立心目中的偶像。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历史博物馆,从中寻找不同的历史人物事迹,感受他们对历史的贡献和影响,或者带学生去参与社区志愿活动,近距离接触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工作者,接触生活中具有独特经历的老人,听他们讲动人的故事。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就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观察,而是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进入更丰富的社会层面,由此就能让他们更好地收获情感,体会生活中那些动人的时刻,继而丰富作文的内涵。
思维是写作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环节,良好的思维意味着学生具有清晰的写作思路,能从全局把握写作内容,并能有效表达出中心思想和内涵,这是写作教学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点目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作文是重要的语言作品,是他们内心思想的展现,如果能合理分享并探讨,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绪的良性发展。由此,教师就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激活思维,形成多样的思维体系,让课堂更具互动性与趣味性,从而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构建写作框架,培养高效的写作能力。
以七年级下册《写出人物精神》教学为例,该单元以人物描写为主,学生要学习写出人物内在与外在的精神,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有精神”的人物呢?学生需要仔细观察,细细揣摩人物的行为和思想,这样才能更好地写出人物的特点。但是,学生日常的自主观察较为片面,很难全面描写人物,更无法有效突出细节,由此,学生所写出的人物特点就不够突出、明确。基于此,教师就需要结合写作要求,充分探索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让他们在作文学习中以分享互动的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价值。例如,在以“争论”为主题的写作实践中,学生要描写出人们在争论中的不同表现,展现不同的人物特点。那么怎么写出人物的不同,让他们各具特色呢?这就需要学生有广阔的思维,能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观察,并全面考虑争论的过程和人物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积极交流,进行分享互动,例如,让他们在梳理写作思路时,进行分享,每个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这样就能在激烈的互动讨论中,尝试从更多不同的角度思考主题,由此,学生就能更全面地形成多样化的思维,在写作中能从多个方面着手,开展个性化写作。
评价是写作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有效的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从综合的角度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评价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极其重要。在写作教学中,评价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的评价能给学生指引明确的方向,学生能依据评价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及时改进与提升,在评价的推动下,学生的写作思维与能力将更进一步,实现多样发展。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开展综合的、全面的评价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从过程、结果多个角度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完善写作思维,夯实写作技能。
仍以七年级下册《写出人物精神》教学为例,学生在经过充分的互动讨论后,形成了多样的思路,并开展初步写作,此时,教师要抓住评价契机,从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的角度给予学生指导。例如,教师在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想象能力、学习习惯等内容,并积极地给予评价鼓励,指出他们的优点和特点,耐心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让学生能在探讨过程中有效改善自己的缺点,更好地进行后续写作,而不是只关注学生作文写得如何,作文中人物呈现得如何,等等。同时,教师还可以转换评价主体角色,以学生互评、小组互评、组内评价等方式充实写作评价过程,这种多维度的评价形式让写作过程更加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学生能积极参与并认真思考。在完善的评价体系下,学生就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写作能力,从而改进写作方式与内容,由此就能完善写作内容。
总之,写作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必要途径。新《课标》的提出为语文写作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充分唤醒了课堂的动力与热情,让教师与学生都能有效融入其中,感受教与学的乐趣。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尝试引导学生充分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践、积累,在生活中发掘灵感,依据趣味丰富的情境体验写作过程,理解思想内涵,借助分享互动形成多样思维,依托评价夯实写作技能,在多元的课堂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能全面提升,达成实践性与综合性为一体的目标,最终帮助他们有效提升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