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润智(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纳浪九年制学校/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
随着2022版《小学语文课程实施标准》的颁布,更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始进一步意识到优化生本写作素养这一项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相应的教学改革思路、策略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但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与目前形势下的改革要求和学生长远的成长预期相比,当下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模式仍旧存在很多必须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不少学生在写作时依然会出现思路狭窄、“脸谱文”泛滥以及情感融入僵化等现象,极大地限制了他们作文素养的提升。在笔者看来,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的是一套完整而全面的课堂改革策略,而这一系列策略的设计和执行应当从以下几点切入来寻找相应的路径。
常言道“对症下药”才可“药到病除”,唯有率先对学生的综合条件做出细致调查,教师的引导工作方有可能实现质量和效率的飞升。据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摆脱老套的制式思想,首先对学生在作文方面的各项情况做好精准且富有时效性的了解工作,依托于多类型的路径去搜集丰富的信息,结合这些信息去制定、落实个性化的指导计划,并且保持对这一方面工作素材的实时摄入,以期把“个性化提升”的科学思想践行于作文教学之中。
尽管尚未进入到身心发育的“快车道”,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诸多先天、后天因素的多维作用,小学生之间同样会在不同方面表现出鲜明的个体差异,其中自然包括他们的作文水平。出于对这一事实的认识和尊重,小学语文教师要率先根据作文发展的要求构建起完整的生本学情档案,把每个学生的作文“底子”、要素基础、逻辑认知特点、构思水平以及他们的趣味、脾气秉性等收录到学情搜集的目录当中,同时建立起“课堂+生活”的综合路径去打通更多的资讯获取通道,从而描摹出最为真实、清晰、完备的生本作文全景图,以便为之后的个性化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例如,教师不妨把本班学生在近一阶段考试中所写的作文整理到一起,根据相应的主题、文体来构建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以此确定不同学生的写作优势;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扩大提问对象的范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参与到师生互动中,根据学生的撰文思路来了解他们的行文水平和写作兴致;在课堂之外,教师也应与学生做更多的生活交流,获悉他们日常生活中与写作有关的兴趣爱好,以此来了解他们相应的经验积累。
在结束生本作文学情档案的初步建设工作后,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相应的资讯对标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计划。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遵循两方面原则:首先,要遵循“水平相符”的原则,在设计教学方案的主题、措施和标准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眼下的作文综合水平,不过也要在合适的时机融入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使学生得以在相对轻松的状态下实现个人作文素养的稳步提升;其次,要遵循“扬长补短”的原则,一来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写作优势的舞台,二来也要针对学生的写作弱项做精准增强,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完善。
比如面对那些在作文方面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教师便应在教学当中侧重于对基本表达技法、文章常规框架等项目的专题讲述,同时引入部分美文佳作的赏析性导读,并在训练指导方面提升“微写作”活动的“出镜率”;而面对那些在故事设定方面颇有能力但不善于选词炼句的学生,教师便可把教学的核心转移到词句的专题性积累和多元表达技法的展示引导上来,同时引导学生更多地注意对细节性词汇。
“万事万物均处于不断发展、运动的状态之中”,这一句哲学至理在小学生身上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基于这一客观事实,小学语文教师在结束了生本作文学情档案的构建后切不可掉以轻心,而应继续以“跟进完善”的态度去持续性调查、掌握每个学生在作文发展方面所表现出的新情况,同时把这些新的资讯整理、融入档案体系之中,并要结合相应的内容对自身的作文教学计划做出灵活调整,以期强化差异性作文教学工作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不妨在完成当前专题的作文教学之后,组织学生开展一场专题写作测试,并对学生在测试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之后在结束下一个主题的专项教学和测试后,融入一些回顾性的小检测,并将两次检测中对标于同一维度的内容放在一起对比,从中判断出每个学生具体的作文素养发展状况和态势。
从本质上来讲,作文的撰写是一种依托于文字载体来表述情感、表达见解的思维性活动,在具体的执行方向和作用表现形式上可谓是十分丰富,所以必然会在具体的践行环节中体现出多种多样的内容要素。据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摒弃传统的记叙文“一统天下”的作文教学思路,在持续优化记叙性材料撰写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议论、说明以及散文性材料的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切实学会不同文体的作文撰写要领,从而在更高维度上实现建立、健全学生作文立体素养框架的目标。
所谓“议论文”,是指以介绍一种看法,并为这一看法的科学性设计翔实的论据作为主要内容的文体。根据相应的概念便可得知,与传统的记叙文相比,议论文的创作对篇目整体的脉络性和关系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对故事情节设计和角色形象刻画等方面反而基本没有特殊的要求。基于这一事实,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作文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塑造力度,带领学生根据目标主题做观点性表述和论证,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辨意识和能力,并根据难度适当的议论性话题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
比如,在完成《钓鱼的启示》这一篇课文的讲解之后,教师便可根据文章的主题提出“诚实守信是否是无条件的准则”这一话题,安排学生围绕这一话题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参照学生们的看法来把他们分成观点相对立的两方,组织一场小规模的辩论比赛,最后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和队友、对手方的观点去整理出相应的素材来完成一篇议论性文章。
“说明文”是一种以对客观事物、事理进行科学介绍为主要内容和功能的文体,具有严谨、科学的属性,和记叙文中特有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刻画基本“绝缘”。因此,在进行说明文写作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要进一步彰显出对学生生活体验和认知结果的综合利用,围绕相应的教学主题、目标去带领学生通过模仿的路径来针对具体的事物、事理开展多维度的介绍,同时引导学生在创作当中避免出现叙述性、情感性成分,还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来给学生的写作活动注入更多的素材、灵感。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完《新型玻璃》这一课之后,教师不妨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平日里所见过或者听说过的运用了新兴技术的物品,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这些物品的外观、用途、优点和缺点;在条件满足时,教师还可组织学生来到当地的科技博物馆或者少年宫,通过听讲解、参观的方式获取更多这一方面的科技资讯,最后再安排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表述技法和自己的见闻完成说明文写作的任务。
与笔者之前提到的“议论文”和“说明文”相比,散文和记叙文之间的“血缘关系”可以说是最近的,同时也具有更大的写作难度,因此常常被当作作文教学中的一项补充性任务。小学语文教师在塑造学生的散文创作素养的过程中,应当把学生的在记叙文方面的认知、创作经验作为“底子”,带领学生整合出记叙文中的情感成分,重点培养学生借助多类型的修辞方法来直接进行情怀抒发的意识和能力,借助于压缩记叙材料中的情节、角色“存在感”的手段来完成散文改造,进而让学生们的散文写作能力得以更加容易、快速生成。
比如,对于《慈母情深》这一篇记叙性课文的写作拓展,教师便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和母亲之间所经历过的富有温情和趣味的生活之事,之后尝试着把这些事件中比较具体的对话、描写性成分剔除掉,代之以自己当时的心绪、想法和感悟,同时要注意对一些修辞方法的高频率应用,以此来提升整篇文章的美感。
其实,从宏观的层面上来讲,所有通过文字来表达个人想法、见解、情感的活动都可以被视为是“写作”的一个类别,并不一定只有制式的作文才是唯一的“正道”。立足于这一基本事实,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作文教学中进一步丰富训练形式,不拘泥于“大作文”的传统思路,更为灵活地引入“微写作”、读书笔记撰写以及仿写和续写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得以通过更为自如的路径去提升自己的写作素养,并让学生切实感到写作的乐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借助文字来表述自己的活动必然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处理“制式作文”时,不少学生都会感到“压力山大”。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继续保持“大作文”训练教学的同时,灵活地引入“微写作”的作文教学模式,组织学生结合相应的主题或题目,用一二百字甚至“一句话”的篇幅去进行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例如,对于“珍贵的友谊”这一相对常见的写作主题,教师便可组织学生试着用三四句话来说一说自己最想对“小兄弟”“小闺蜜”们说的心里话,或者用一百字左右的篇幅讲述一件发生在自己和某位朋友之间最难忘的趣事、乐事、奇事,也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对话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体现出某位朋友在性格方面的特征,等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一般都被当成是“写作”的“先头部队”,学生们的作文创作诉求和思维也通常要依靠阅读活动而慢慢生成。基于这一客观事实,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积极落实“读写结合”的认知,引导学生结合目前阶段的作文教学内容、目标去阅读一些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学作品,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这些作品中比较有趣的故事、鲜明的人物或者作者的独特情感去撰写读书笔记,使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对作品表达方法和感情成分的深度理解和吸收,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比如,在带领学生阅读《西游记》这部古典名著时,教师便可要求学生对其中脾气各异的人物以及他们所经历的一些故事来写一些简要的批注,记录这个人物在某件事里所展现出的本领、遭遇的困难,还可以根据原作的内容来补充一些自己所希望发生的小故事。
从本质上来讲,“仿写”和“续写”都可以被视为是对标于阅读的书面表达创作活动,它们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直接、丰富的参照实例,并且为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提供广阔的发挥空间。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篇目里的故事框架、行文思路和人物塑造技法,鼓励学生把这些写作技巧引入自己的作文创作当中,继而使学生在更富吸引力的趣味体验当中进行写作综合训练。
例如,在完成《少年闰土》这一篇课文的教学后,教师便可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对课文里“我”和闰土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关系的认知以及课文末尾二人的离别结局,试着续写一篇以“我”和闰土在十年之后重逢为内容的小短文,看看谁能够在保证原作“原汁原味”风格的前提下写出最有创意、最具情理的故事脉络和人物形象。
除了以上几方面主要策略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切实认识到,教学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教师的课堂指导,但是学生们自发、自主的训练和思考往往可以起到更具决定性的作用。基于这一客观事实,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作文教学的思考要建立起更为全面、广泛的维度框架,在保证课堂传统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把竞赛活动以及实践活动等模式同步引入到作文教学之中,建立“多位一体”的综合教学体系,继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作文是最高维度的语文教学项目,同时也是对标于学生人文情怀、文学认知、社会道德和个人意识的信息整合载体,理应在课程教学中得到进一步重视、研究和优化。小学语文教师要切实认识并努力践行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完善作文教学的整体思路,围绕多元主题设计、执行系统性的生本写作能力强化策略,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类型材料的撰写思路、方法,培养学生真实的写作情怀和写作思维,让学生在常态化的训练中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从而为他们将来的写作水平和课程核心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