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初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

2023-11-12 19:57张建青福建省建瓯市小松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5期
关键词:初中生课文家长

■ 张建青(福建省建瓯市小松中学)

在初中语文课程中,阅读是学生积累知识、发展思维、提升素养的起点。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将自主阅读能力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让学生成为语文阅读活动的主体,从宏观层面出发,规划好初中三年的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既要考虑各个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情况,以合理、高效的阅读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影响初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因素

1.教师因素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积累、轻理解”的现象,一些语文阅读课仍然以教师为主,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被动听讲,阅读能力难以提升。

2.学生因素

从实践情况来看,初中生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对阅读抱有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对阅读存在抵触、厌倦的情绪;有的学生经常阅读各种课外书,有的学生主要通过语文课了解文学作品,几乎不会主动去寻找和阅读课外读物。因此,初中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同时,学生的阅读动机也会影响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部分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存在应付考试的心理,他们在课堂上努力记忆字词的含义、答题的技巧,反而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与品味,也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对于教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部分学生由于缺乏阅读兴趣、自制力差等原因,没有及时完成,或者只是粗略地读了一遍,缺少深刻的理解和印象。

3.环境因素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环境因素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学校环境因素,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与校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环境能否激发学生内在的阅读学习动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学校的藏书资源、阅读场所、校园文化、阅读活动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二是班级环境。班级环境的形成与教师有着较大的关系,有些教师只关注课上教学,很少组织学生开展班级读书活动,有些教师本身的阅读兴趣不高,没有阅读的习惯,导致班级中的阅读氛围不佳。三是家庭环境,家庭对于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的,乡镇地区中的许多家庭阅读氛围比较差,有的家长存在功利性的教育思想,不支持孩子读课外书,有的家长对孩子比较溺爱,不会督促学生多读书,有的家长本身的文化水平有限,难以为孩子的家庭阅读提供帮助,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初中生语文自主阅读现状分析

1.阅读积极性较低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在我国乡镇地区得到了普及与推广,许多家庭都有了智能手机、电视、电脑等设备,学生的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与之相比,阅读是一种比较安静、平淡的活动,难以带给学生丰富的感官体验。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周末或假期的时候也很少主动阅读。有的学生不明白阅读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将应对考试当作阅读学习的目标,感受不到读书的乐趣,在语文阅读课上的表现也比较敷衍。

2.阅读速度有待提升

当前许多初中生的阅读速度还有待提升,语文阅读效率偏低。部分学生的语言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在理解一些复杂的词语或句子时比较吃力。有些学生的阅读方式存在问题,遇到不懂的地方时会反复地阅读和琢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如果学生暂时不管这部分内容,先读完全文再回过头来思索,往往能够比较轻松地猜出这些词句的意思。此外,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存在一些不良的习惯,如出声读、用手指读等,或者在阅读过程中走神、搞小动作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

3.深度理解能力不足

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有深度,能够让学生透过文字层面,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然而,由于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较弱,所以对于文章的理解分析深度也有所不足,容易出现抓不住重点、感悟不深刻、概括表达能力差等问题。初中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能力不足,一方面是由于本身的阅读经验较少,阅读量不足,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有的教师会直接将一篇文章的思想主旨、情感内涵、观点、哲理等讲述出来,没有为学生留出自主思考的时间,而许多学生也习惯了这种学习方式,希望从教师口中或参考资料上得到现成的答案,在阅读学习中存在一定的惰性,不愿意主动去思考问题、分析文章,对文本材料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4.阅读总量不达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7—9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但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许多初中生难以达到这一标准。课外阅读任务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去完成,教师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督促。部分学生自制力比较弱,在没有老师或家长监督的情况下,阅读的效率比较低。有的学生则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对作品内容缺少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同时,课外阅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部分家长对课外阅读存在一定的抵触和排斥心理,这也不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初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1.布置假期书单,培养学生阅读爱好

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语文课程的内容量更大,课文的理解难度更高,所以许多学生步入初中后出现了不适应的现象,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感到比较吃力,降低了阅读的信心和兴趣。对此,教师可利用暑假的时间,指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活动,使他们初步了解初中语文课程内容,锻炼阅读能力,逐渐培养学生阅读的爱好与习惯,为新阶段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进入到初中后也更容易跟上教学进度。

例如,在六年级暑假的时候,教师可以走进小学,把暑假作业单发给学生,作业单的内容主要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让学生利用暑假时间自主阅读。面对众多的文学作品,学生可能会感到难以取舍,教师在发布暑假作业单的时候,要提供一定的指导,比如让学生以七年级上册的课文为主,其他年级段的课文则可以有选择地阅读;作业单中带*的课文可采用略读的方式,明白文章大意即可;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将同一单元的文章放到一起进行对比,思考这些作品的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单元主题。以此类推,教师可让学生在寒暑假的时候,自主阅读下个学期的课文,以此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使他们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比如古诗词的朗诵视频、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等,使学生形成多元化的认知体验,让假期阅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2.注重诵读感悟,引导学生感知文本

叶圣陶提出:“要多读,才能广泛吸收。”在学习一篇文章的时候,读第一遍可能只记住了大致的内容,读第二遍就可能抓住文章的主旨,并能够简单复述。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多,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逐渐发现其中的细节,并逐渐把文学作品的内容吸收、转化成为自己的东西。同时,教师要注意对阅读过程的引导,教师可通过设计问题、悬念的方式,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动机,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去阅读,从而更好地体会文本内容。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的时候,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引导语:“人们的衣服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一位皇帝却穿上了一件透明的衣服,还得意洋洋地游行,你们猜这是为什么?”教师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和猜测,然后出声读一遍课文,对文本形成整体感知,并在读的过程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又如,在教学《观沧海》的时候,教师可播放影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吟诵这首诗的片段,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这首诗的魅力。接着,教师为学生讲解曹操创作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并划分朗读节奏,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然后让学生自主朗读,尽可能地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播放背景音乐,以此来衬托诗中奔放的情感和雄健的气势,营造出符合诗歌风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逐渐深入体会这首诗歌的思想情感内涵。

3.教授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以此来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有些学生虽然知识基础相当扎实,但没有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导致阅读速度比较慢。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文学作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能力。

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时候,由于本文篇幅较长,教师可先让学生采用默读的方式,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故事梗概。随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段落细读,梳理出故事的结构:“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并据此对课文进行划分,感受菲利普一家对待于勒态度的变化,理解故事中小资产阶级爱慕虚荣、嫌贫爱富的心理。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运用批读的方式,适时地在课文旁写下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关系就是金钱的关系”“菲利普夫妇有好面子、虚荣心强的特点”“我们应当珍惜亲情”等。采用批读的方式,可以将学生的阅读感悟及时地记录下来。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场表演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扮演菲利普夫妇、于勒、约瑟夫等人物,从角色的立场出发,在生动的情境中感受情节的变化和人物的心理状态。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能够提升阅读课的趣味性,让阅读活动变得更加轻松有效。

4.形成梯度结构,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教师要将学生看作发展的人,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标准进行教学,而是要设计有梯度的课程结构,引导学生一步步提升,让阅读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相匹配。

例如,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七年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读一些篇幅相对较短,趣味性较强的书籍,如《安徒生童话》《童年》《爱的教育》等;八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有所提升,逻辑思维相对较强,教师可为学生推荐一些阅读难度较高的中长篇著作,如《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九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阅读能力都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教师可选择一些文学价值较高的中外经典名著,如《家》《高老头》《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选》等。阅读指导过程也应当体现梯度性的特点,教师要先从文字层面着手,让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理解文章的表层意思,然后带领学生深入探究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与思想,最后引导学生从信息输入转化为信息输出,使他们在总结表达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指导的时候,教师要考虑不同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体现语文教育的层次性。对于知识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将评价和指导的重点放在词句段上,培养他们理解文章语言和结构的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尽可能高效率、高质量地达成阅读学习目标,并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我表达,提出创新性的观点。

5.规划阅读时间,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规划好阅读的时间,让阅读学习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师可让学生制定一份阅读计划,确定每天读书的时间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但确定后不能随意改变。同时,学生还要提前规划好未来几天要读的文章,教师可通过与家长合作的方式,督促学生将阅读计划落到实处,经过长期的督促与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也意义匪浅。

6.改善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氛围

外界环境对学生的阅读态度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语文教师可组织多样化的读书活动,改善班级中的阅读环境。

例如,在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后,教师可组织一次辩论活动,提出如下辩题:“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忧患可以使人奋进,安逸享乐会使人堕落,然而我们又常常说人要‘知足常乐’,你支持哪种说法呢?”先让学生选择自己支持的观点,然后分组查阅资料,在比赛过程中阐述观点、交流思想。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文化知识,在班级中营造活跃、欢乐的读书氛围。

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改变他们错误的教育理念,使家长明白阅读对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意义,提高家长对孩子自主阅读的重视程度,还要传授给家长一些阅读方法,将课外阅读活动或作业的相关信息分享给家长,让家长尽量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比如,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房间,购买适合初中生的优质读物,有时间的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书,与孩子讨论书中的内容等,以此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

初中生正处于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抓好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改变过去以知识为中心的思想,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展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感悟和理解文学作品,构建有梯度的课程结构,帮助学生规划好阅读学习的时间,通过开展班级活动、家校合作等方式,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阅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与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初中生课文家长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背课文的小偷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背课文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