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困境与路径

2023-11-12 16:46法义滨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文旅农民旅游

法义滨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商务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带来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为新时期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指明了方向。经过连续三个“五年规划”期的发展和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基本实现标准化。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文化振兴、文旅融合成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1]。本文梳理目前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的困境及其成因,并从文旅融合视角探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困境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一、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困境

(一)传统文化资源存量不足

内生性文化资源是乡村文化旅游开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内生性文化资源存量不足的现象。乡村文化资源有限、分散的现实状况,导致乡村文化难以集中体现,并且单个乡村难以对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一些地区尝试通过引进大型游乐项目等外来资源的方法提升自身的文化旅游特色,但是引进的外来资源存在严重同质化现象,难以体现乡村文化旅游的特色,进而影响本地乡村文化旅游的长远发展。民间艺术以及民间传统技艺缺乏传承人培育机制,导致很多民间艺术以及民间传统技艺失传。有的地区过于注重旅游经济的发展,甚至为了促进旅游经济发展而过度开发乡村传统文化资源,缺乏对传统文化资源保护的重视,致使乡村文化资源遭到破坏。

(二)特色公共文化设施数量不够,活动较少

传统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以文化广场、特色文化墙等形式为主,形式单一且数量严重不足[2]。即使有的地区开始注重这方面的建设,但受制于基层人力、财力和物力,也难以形成规模,对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作用有限。乡村公共文化活动多以线下形式开展,且多以自主性活动为主,与游客进行互动的文化活动形式较少,影响乡村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导致游客缺少参与感。

(三)乡村文化和服务供给效率低

乡村文化服务和供给主要由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负责,普遍存在供给效率低的问题,难以满足多元文化需求,也与文旅融合的要求不符。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缺乏专职管理人员,相关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不足,一般以第三方视角进行相关宣传活动,很少以乡村为主体挖掘文化特色,使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四)乡村公共文化宣传推广不足

近年来,主流媒体对乡村的报道与宣传力度不断增加,使乡村面貌得到了较好的展现。但是,这种做法的受众群体数量有限,影响力不足。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会结合当地特色自行制作宣传片,积极向外界展示本地的乡土风貌,但自行制作的宣传片缺乏亮点,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全面彰显当地乡村公共文化特征。受制于人员、预算等多方面限制,有关宣传对新媒体技术和手段的重视程度不足[3]。

(五)乡村公共文化活动参与度不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发展,乡村人口老龄化以及空心化趋势日益显著,乡村老年人成为乡村公共文化活动和文化设施的主要参与者和使用者[4]。这部分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普遍没有阅读的习惯,对农家书屋的书籍不感兴趣,对乡村基层文化设施的使用率低。另外,农村居民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话语权普遍缺失,也是导致参与度不够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都市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都市文化元素大量涌入乡村,对乡村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村民更加热衷于都市文化,逐渐丧失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也不注重对乡村文化的挖掘。

二、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路径

(一)加强对乡村文化资源保护

1.建立乡村文化资源档案

对乡村公共文化,要以保护为基础,实现其长远、健康发展。首先,要建立乡村文化资源档案,更好地保存乡村文化资源,避免出现乡村文化资源流失等现象。在建立乡村文化资源档案的过程中,应做好乡村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对当地的历史遗迹、文物古迹等资源进行调查、梳理与登记,全面掌握乡村文化资源状况。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以法律的形式作出约束与规范,更好地促进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5]。其次,要充分发挥村史馆以及乡村博物馆的作用,厘清二者的定位,充分调动乡村百姓的积极性,广泛收集代表乡村文化特色的元素,积极编撰乡村史志,拓宽村史馆和乡村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再次,要构建完善的传统技艺传承人培育机制。由于传承人培育机制不完善,很多传统技艺已经失传,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为改变这种情况,应构建更加完整的传承人培育机制,同时加强对传统技艺的宣传,促进传统技艺向产业化、商品化转化,使旅游商品的价值得到提升。最后,要建设各类传统文化资源数据库,收集、储存和保留影像、文字等资料,并借助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进行传播,使传统文化资源得到传承和发扬,进一步拓展传统文化资源的影响力[6]。

2.建立乡村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单个乡村难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也很难形成规模效益。针对这种情况,应积极构建乡村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应以村为单位,组织号召临近乡村共同参与乡村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提升乡村公共文化发展的科学性与规范性,避免重复性建设以及雷同性发展,更好地解决旅游产品分散的问题,形成乡村文化旅游合力。将临近的多个乡村纳入乡村旅游圈,既能使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更加丰富、多样,也能更好地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增强乡村文化旅游的影响力。通过共用场地开展不同的文化活动,在各个乡村进行流动演出,提升各项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可以进一步拓展乡村文化旅游的服务功能,促进服务效益的提升。

(二)丰富公共文化活动形式

1.升级乡村公共文化场馆功能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设施要具备更加完善的功能和作用,不仅要为当地村民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还要满足外地游客的需求。因此,应结合乡村公共文化发展需求以及乡村文化旅游的要求,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注重对基础性公共文化设施的升级,使其功能更加丰富、完善。还可以对乡村公共文化场馆进行改造,如将乡村文化活动中心改造成为乡村文旅中心,既为当地村民文化活动的开展服务,也为外地游客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而增强乡村公共文化场馆的影响力与知名度[7]。

2.加强文艺表演团体培育

文艺表演是乡村公共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吸引游客、塑造旅游品牌的重要手段。从现实情况来看,乡村文艺表演团体数量较少,艺术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大型文艺表演活动的需要。为此,要加强对文艺表演团体的培育,打造高素质的优秀表演团体。可以聘用优秀文艺工作者负责具体的指导工作,同时鼓励村民积极参加文艺表演团体。

(三)拓展文化旅游宣传渠道

在文化旅游宣传方面,要在传统宣传形式和宣传渠道的基础上,更多地借助微博、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手段加强宣传,并发挥自媒体灵活多变的优势,进一步拓展文旅宣传渠道。要完善宣传内容,向公众展示乡村建设成果。各个乡村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与优势,积极开展专题宣传,向外界展示自身的特色,以便更好地吸引游客。在注重线上宣传的同时,也要重视线下宣传,在人流量大的地点如车站、市中心等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文化旅游宣传,提升乡村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文化特色。此外,还要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并对相关作品进行展示,促进乡村知名度的提升。这既能为乡村旅游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也能借助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带动当地旅游的发展。还要注重乡村智慧文化旅游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乡村文化旅游服务智能化水平,以便更好地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的旅游需求,向游客进行有针对性的旅游内容推送,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8]。

(四)发挥农民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9]。要通过鼓励、引导等多种方式,激发农民参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保障农民参与乡村公共文化的积极性和话语权,挖掘农民的文化需求,不断扩大文化服务的受众面,精准开展各项公共文化活动。要通过短期文化培训和技术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为各项乡村文旅活动的开展提供足够且合格的人力资源支持。要通过农民在乡村公共服务文化中的话语权表达,发挥农民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为农民参与建设的新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10]。

三、结语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要不断深化乡村旅游与乡村公共文化的融合,促进乡村公共文化传承与乡村全面振兴。要进行统筹规划,分析乡村公共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通过加强对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丰富公共文化活动形式、拓展文化旅游宣传渠道和发挥农民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等措施,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发展路径,以促进乡村公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文旅农民旅游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