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康
(潍坊科技学院 山东 寿光 262700)
现代科技通过与艺术融合形成了新的综合体,并以电影的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依靠视觉基础实现文化传播,通过电影文化艺术水平展现国家的经济实力[1]。譬如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获得发展,推动好莱坞电影的发展,使电影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美国好莱坞电影也成为其经济水平的象征。电影是对国家社会发展状态的缩写,可以由侧面体现国家政治及经济水平,中国加入WTO 后,电影也成为文化形式的一种,承载着“文化走出去”的使命,所以,如何在文化走出去视域下进行电影国际传播是我国电影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经济改革发展至今,汉语及汉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外逐渐兴起“汉语热”,促使多地着手兴建孔子学院。中国影视作品逐渐走向海外市场,民族文化、文化品牌以及影视作品冲出了国门,走向世界,获得全球各个国家人民的认可及赞赏,提高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降低了中国文化国际贸易赤字幅度,汉语爱好者可以通过孔子学院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实现中外文化交流,为文化走出去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个别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开放型文化企业悄然兴起,不仅获得了突出的社会效益,并且创造了较高的经济价值[2]。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仍面临诸多影响因素,需要针对汉语的影响范围进行拓展,由于学习汉语的人员数量有限,同时这些人对汉语的理解程度仍有待深入,因此无法充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使得我国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仍不被人们所熟知,西方国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实体物质以及外在形式方面,诸如中国功夫、中医以及餐饮文化等,对于具有实质性及影响力的无形思想仍有所欠缺。现阶段,汉语仍然属于非主流语言的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及汉语知识若想被世界所接受,仍然需要经过翻译,但对外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各种“奇葩”翻译、硬译以及乱译屡见不鲜,而文学翻译在选材方面过于宽泛,系统性严重不足,不仅销售渠道有待开发,并且读者群体也不够广泛,存在明显的边缘化特征,尽管翻译出版机构已经做出较大努力,仍然无法被大范围接受。
中国具备丰富的文化资源,但距离文化产业强国仍有一定距离,由于产业规模严重不足,“文学经济”止步不前,导致行业发展失衡严重。相较欧美及日韩等国家而言,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并不突出。正如撒切尔夫人所讲,虽然中国具有电视机的出口实力,但在内容及思想层面有所欠缺。中国的现代传媒发展,受到西方思想观念的干扰,主流意识形态当前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相关数据显示,2022 年国产电影票房收入大约是204.2 亿元,自1 月23 日春节档影片撤档,影院纷纷停业,直至7月20 日全面复工,逐渐超过北美成为全球第一票房市场。可见国内的电影产业规模在持续扩张,并且在质量及数量方面有所提高,获得国民广泛认可[3]。由于合资拍摄使中国影片的海外发行获得重要契机,因此逐渐成为未来阶段国际文化产业的主流趋势。随着拍摄规模逐渐扩大,为中国电影进军国际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将国际商业运作模式作为根据,可以推动中国电影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关统计结果显示,仅2019 年中国电影的票房总额已经超过642.7 亿元,同期上升5.5%左右;但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至2020 年国产电影票房总额有所回落,全年北美票房仅31 亿美元。到2022 年底,中国电影北美票房收入直线上升,大约收入73.7亿美元,由此可见,中国距离电影大国又近一步。本世纪初期,中国电影年产量仅为100 多部,而发展至2022 年,已经上升至1500 部左右。尽管票房数量持续上升,拍摄规模不断扩大,但电影质量参差不齐。整体来看,本世纪拍摄的商业大片,无论导演、制片还是演员,均阵容庞大,但作品评价却差强人意,个别影片骂声一片。诸如2018 年暑期档投资规模最大的魔幻片《阿修罗》,经过6 年拍摄及制作,仅特效镜头多达2400个以上,却在上映3天后被紧急下架,导致票房未能超过5000 万元。虽然从广义层面理解,国际传播与国内传播存在差距,但从根本上来看,二者并无二致。如同国际贸易一般,脱离国内产品支持就无法完成出口贸易,缺少了出口贸易,那么国际贸易就会失去灵魂。因此,电影质量对于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传播来讲至关重要,能够直接影响传播效果,从国产电影角度出发,经济快速发展为电影事业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中国电影质量过关与否,是其能否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基础。当前,中国电影若想在国际市场立足,就应进行积极反思与沉淀,使浮夸的电影市场逐渐趋于稳定。
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过程中需要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观众,主要特征日趋多元化与复杂化。有学者指出,虽然大众传播无法直接影响受众观点,但能够对受众思维起到一定干扰作用[4]。从对外宣传层面来看,国外受众对于中国电影的接受程度有限,主要原因在于宣传不足,西方人仍需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再者,国际社会并不能完全认可中国电影,自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以来,无论是商业影片或是主旋律电影,至今仍然无法在国际影坛打开局面。比如,国产电影《战狼2》在2017年上映时,最高票房超过56.8亿元,但在国际市场的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所以,中国电影应加大国际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效果及质量,为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提供重要保障。
国内传播过程中,因为社会制度及文化背景相同,因此受众观影习惯及接受心理也并无二致;在国际传播过程中,无论传统文化、自然环境及国别地域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受众接受心理及观影习惯也会有所不同。比如,中国电影在多种因素影响下通常会带有一定的道德说教风格,而国外受众却无法理解这种影片内涵,因此也无法引起其观影兴趣[5]。一则西方国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含义,诸如中国功夫及饮食文化等其他层面知之甚少,再则中国电影文化内涵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不同观众观影时的出发点及目的各有不同。由从业者层面出发,他们的关注重点通常集中在服化道等细节方面,而这也正是普通观众最不重视的内容;由普通观众层面分析,观看电影是为了故事内容能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创作直接影响到电影收视率,中国电影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打造独特的中国品牌。如《卧虎藏龙》等武侠电影类型的单一化、《长城》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单纯堆砌、《战狼2》等主旋律电影对国家的直白赞扬等案例值得思考和反思,这透露出国产影片在海外传播过程中质量参差不齐,背后表现出中国电影在讲述中国故事的缺位,难以传递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因此无法直接将中国电影与中华文化直接有效对接。
目前中国电影品牌化建设较弱,影视产业链较短,电影产品仍局限于作品本身,难以带动上下游产业和衍生品的开发。在美国,系列电影已经成为常态,《变形金刚》《加勒比海盗》等系列电影已成为独特的电影IP,建立了自身的形象品牌,通过多部续集的推出,不仅在票房上积累了一大批铁杆影迷,形成了良好的用户黏性,票房直线飙升,而且也带动了图书、玩具、服装饰品等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和热销。
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在IP 电影和产业链延长方面有着积极的尝试。在网络小说改编的热门电影放映后,IP电影逐渐为人们所熟知,从一开始就有大量的粉丝群体,营造了非常高的流量和关注度。在影片上映后,粉丝支持转换成票房,带动了影片的票房热潮。尽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中国IP 电影的打造和运营过程中,仍要匠心巨制。一方面要坚持内容为王,选择优质IP,开发多类型IP,将IP 范围从网络小说扩展到科幻、动漫、游戏等多个领域,选择高质量的IP,以提升影片制作质量。在制作中也要秉持高质量、高标准的工匠精神,如同《流浪地球》,以精心制作、锲而不舍的精神打磨高口碑电影[6]。另一方面也要构建IP 的生态产业链,进行电影品牌化建设,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将电影人物形象、情节等内容进行硬件的转换,在不同表达手段之间建立有益互动,整合线上线下的各类资源,深度挖掘中国IP 市场的多元盈利方式,构建IP闭环。
通过多年全球经济合作及文化交流经验来看,当前环境下合资片逐渐成为主流,并且占据海外票房较大份额。中外合资片是中外文化交融的重要体现,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走向世界的主要责任,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外合资拍摄方式为中国电影迈向国际市场搭建重要平台,同时也是中国电影在现阶段开发海外市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7]。中国电影若想“走出去”,应掌握合适的历史时机,将合资影片作为出发点,强化电影制作发行期间的国际合作。合作拍摄影片过程中,中国电影应将文化多样性及差异性作为核心,探索文化间的交叉点,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相关经验,向国际标准及世界体系倾斜,以国际化方式体现中国价值,帮助中国电影塑造国际形象,积极构建全球多元电影格局。对于这一观点来讲,国内很多民营电影企业已经开始着手,积极探索多元化合作方式,诸如电影《长城》及《卧虎藏龙》便是如此,积极构建国内外合作平台,积累合作经验,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现阶段,为了中国电影能够走向国际市场,国家电影局及下设的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可谓是煞费苦心,不仅需要保持当前推广成效,同时需要以此为基础持续开发海外市场。一则,创造属于中国的国际电影节品牌,由国际国内多个层面出发,使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推动下“走出去”。跟随国内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吸引了众多电影机构,而以我国为主办方的北京电影节及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所熟知,从而提升了中国电影的影响力及权威性。利用“请进来”的方式助推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2019 年6 月15 日,第22 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上海开幕,收到来自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影片,其中超过60%的影片为世界首映、中国首映、国际首映以及亚洲首映。再则,需要持续针对现有电影交流平台进行强化。当前,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开发多元化交流渠道,联合文化部及外交部等多个部门,在土耳其、日本、印度尼西亚以及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举行以中国电影为主题的展映活动,以此为基础形成长效的沟通机制[8]。中国电影节开办海外活动时已经形成自身规律,诸如每年1 次在蒙特利尔、巴黎、东京以及纽约等城市举办中国电影节展,每两年在俄罗斯以及韩国举办一次的中国电影节展等,并且持续开发新的电影节举办地,逐渐向全球覆盖。
当前环境下,国内文化产业受到广泛重视,众多资本跃跃欲试,为电影艺术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国际市场,并赋予了中国电影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与责任。总体来讲,当前处于全球化传播背景下,中国电影若想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应该拍摄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作品,获得国外大众认可,使他们能够客观、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未来阶段,中国电影应通过多元化的交流途径及融合方式,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主流,让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发挥更大的影响作用,从而让更多人喜欢中国文化,学习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