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效学习课堂认证的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2023-11-11 00:18:34申江慢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高职数学

摘  要:当前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使国家迫切需要一批批高质量人才,尤其是制造业人才,因此,人才培养质量成为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石课程,L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职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高职数学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的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对教学课堂进行教学改革参与并通过了学校开展的有效学习课堂认证。文章从课程设计评审和课堂实施认证两个方面了介绍高职数学课程的整个认证实践过程,希望以此达到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数学;有效学习课堂认证;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3-0085-04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一直是各利益相关方关注的重点,教育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或教育工作者经过了各种改革、创新,涵盖专业、课程、教材、教师等层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即便如此,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依然是职业教育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归根到底,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最终必须体现在课堂上,即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了职业教育的重大使命。近年来,相关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文件,使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

L学校于2020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一场深刻的“课堂革命”——有效学习课堂认证,并取得了显著效果。高职数学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续学习专业课程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能力等,所以高職数学课程也参与并通过了有效学习课堂认证,这意味着将“数学服务于专业”这一理念真正落地。

一、有效学习课堂认证的概述

所谓“有效教学”,其实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发展[2],简言之,就是采用一种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学方法。有效学习课堂认证,就是采用产品质量认证的方式,通过制订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对全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质量认证”。对教学质量高的教师,按学院有关政策给予激励;对于教学质量有待改进的教师,帮助其诊断问题,改进教学。“有效学习课堂认证”的目标是使学校的每一位教师能把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自身的自觉行动[3]。

L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扎实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加快落实学校教学工作新“十条”,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努力创建优良教风学风,于2020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有效学习课堂认证”(以下简称认证)工作。高职数学课程(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于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参加并通过了该认证。

二、高职数学课程(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认证的实施过程

高职数学教学异于普通数学教学,应当着重体现与专业课程的结合,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真正实现课堂有效性,培养出“知用结合,以用为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在认证过程中从课程整体设计、课堂教学设计等方面入手,更新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且教学效果显著。

整个认证主要包含课程设计评审和课堂实施认证两个环节,具体流程如下图示。

(一)课程设计评审

为保证整个课程教学的完整性及有效性,本环节包括课程的整体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两部分。

课程的整体设计。为达到认证标准,结合数学课程教学大纲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课程特点和学情分析完成的本课程的整体设计主要包括本课程在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与价值、学习者分析、课程内容及任务体系设计、考核方案、教法与学法等五部分。

1. 数学课程在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与价值

数学课程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战略中的作用与价值:提升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以数学为工具解决自动化类机电专业问题,理解生活实际问题,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辅助提高L校与企业合作的厚度和深度,增强L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企业满意度。

2. 学习者分析

数学课程参与认证的对象为大一机电普通班,课前主要就高中数学学习情况以及数学学习兴趣两个问题对认证班级做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高中数学学习情况方面,有80%的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了高中数学知识,而约20%的学生几乎没有高中数学基础,因此在后续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分层分类的教学方法;在数学学习兴趣方面,有近75%的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表现出了较强的兴趣,剩余约25%学生的学习兴趣则不太浓厚,课堂上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展史、国家科技成就等趣味性设计,逐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3. 课程内容及任务体系设计

(1)设计思路。首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基于数学发展史、专业特点和生活实际,深挖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将学生眼中缥缈抽象的数学课堂对接上生活和专业的“地气”,让“冰冷”的数学课堂更加有温度与柔情[4];其次课程本着“以应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总体思路,着重从课程内容、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

(2)学习内容及任务体系。基于上述设计思路,在学习内容和任务的设计上,为让学生更多了解数学在专业课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数学可以解决自己的专业问题,故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或与专业相结合的实例[5];对不同的项目模块,结合项目内容特点,自然融入了不同的思政元素[6]。最终,课程提炼出的教学内容,既包括一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等数学基础知识,又涉及交流电路分析等必需的专业问题,使数学知识充分与专业内容相结合,有利于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

4. 考核方案

本课程突出考核学生的综合素养,强调过程性考核,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从两个维度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考勤、线上学习、课堂表现和期中考核,共占80%;终结性评价包括期末考核和视频制作,共占20%。过程性评价中,不仅注重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的考核,侧重于学生出勤、学习态度、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自主学习等综合素养的考核。终结性评价则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考勤是通过超星学习通进行课前签到、统计出勤情况;线上学习指通过超星学习通在线学习课程内容,根据任务点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课堂表现指对学生的课堂纪律表现、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活动参与等方面进行课堂积分,并作为评分依据;期中考核是模仿两个班级的专业课程学习时采用的中德合作培养模式,每个小组对当前所学知识中的某一部分(如印象最深刻的、对专业学习最有用的等)进行整理,做成PPT进行随堂汇报,根据汇报过程中的内容完整性、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PPT制作水平、讲解质量、台下同学的收获等方面逐一评分并汇总,最后作为期中成绩;期末考核是指小组上台汇报,与期中考核要求基本一致,仅选取的汇报内容的范围改为本学期所学的所有知识,而视频制作指要求学生把期末汇报的情况实时录像,再结合平时课堂活动照片等素材制作成一个完整的课堂总结视频,并作为本门课程的留档材料。

课程的考核方式达到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不仅具备了基本的文化知识,而且拥有了走上工作岗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 教法与学法

课程根据“知识—技能—应用—创新”的教学体系,借助微课等信息化教学资源,依托网络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活动包括以下三大步骤。

(1)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发布下节课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按需发布自主学习支撑资源,利用信息资源,学生组成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下次课前上传学习成果。

(2)教师在课堂上学习情境再现,小组代表展示并讲解学习成果,小组补充、互评理解与反思;教师将问题解决梳理,将新知识梳理与讲解,引导学生提问、反思;教师进行知识巩固并且准备相应的数学题目,小组合作练习进行巩固、讲解;教师将本次课的内容梳理总结,并结合实际问题深化提高,小组合作完成课前任务或者课堂上布置的新任务。

(3)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发布本次课作业,小组合作利用教学资源完成作业。

课堂教学设计。结合认证要求以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按照学习内容及任务体系设计,每个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含本次授课内容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其措施、教学资源、评价办法、课后作业、教学过程设计、课后自我反思。

教学过程设计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专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以及素质目标,且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任务驱动法,即每次课堂的数学内容都以创设专业任务情境的方式引出,提出专业问题、从中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数学知识的讲解、学习,进而解决数学模型,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地解决类似的专业问题。如此设计,真诚地回答了学生经常问的“学数学有什么用”这一难题。对于教学资源,应强调信息化教学方式。课前发布指定网络资源供学生自学;而评价办法侧重过程性评价,即将本课程的总体评价方式渗透进每次课堂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动态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倒逼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在作业布置方面,除发布基本的数学题目外,另增本次课数学知识在专业学习或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兼顾下次课的预习内容;同时教师在每次课后进行自我反思,及时归纳、梳理本次课的优缺点,不断优化后续的课堂教学。

(二)课堂实施认证

课堂实施认证分别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创新以及教学目标达成来描述此环节。

1. 教学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对学生充满信心、爱心、关心,并经常鼓励、肯定、表扬学生,照顾学生的课堂学习感受,将国家科技发展成就、社会时事以及数学发展史、专业就业前景等介绍给学生,并且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摒弃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课前兼顾备课程、备学生,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讨论、交流、学习,利用完成任务来打消学生玩手机的念头,引导学生利用手机进行查阅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请学生上台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点评、讲解且奖励加分,充分体现了“任务引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特点,使整个课堂氛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2. 教学方法与创新

为解决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兴趣不浓厚的问题,教师应采用分组教学模式。每次上课开始,给每个小组发放课堂学习任务单,小组成员根据课前发布的任务及任务单进行分工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完成的任务进行汇报讲解,之后将提前准备好的题目让去全班学生练习、巩固,教师则负责点评、巡视、答疑,使每次进行汇报的小组(成员)有一种课堂主人翁的感觉。对于没有学会、有问题的小组或个别同学,则优先请班级其他同学进行讲解、答疑,营造一种团结融洽、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借助超星学习通手机端,通过抢答、选人等方式进行课堂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特别容易触动到一些内向、自卑的学生,使其慢慢地融入课堂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希沃白板进行板书、演示、导出课件等,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效率,实现了信息化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3. 教学目标达成

本课程侧重在数学的应用性上下功夫,提高专业的针对性,重点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概念方法消化吸收专业概念和原理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即数学能力和应用能力,最终本课程在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方面均有显著成效。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掌握了基本物理量的表示方法,熟悉了常用的电路元器件,从而能够进行电路分析,并结合电路定律建立数学模型,甚至可以举一反三;在知识目标上,学生对函数、极限、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素质目标上,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爱国情怀、工匠精神,鍛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独立自主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结语

课程认证历时一学期,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开拓学生的视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顺利通过了认证,实现了一次高职数学课堂的教学改革,同时也意味着新一轮改革的开始。党的二十大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分量之重前所未有,推动职业教育从“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在此浪潮中,高职数学将继续坚守课堂这一阵地,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充分发挥好地基作用,为机电等专业夯实基础,为祖国的智能制造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叶鹏.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有效课堂认证的探索与实践[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2(03):1-4.

[2] 叶鹏. 通过教学设计实现有效教学[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06):50-54.

[3] 孟德欣,王静,叶鹏. 信息化助推“有效课堂认证”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职业教育(评论版),2019(15):23-28.

[4] 童春,曹勃.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基于“素能共进”视角[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6(02):78-82.

[5] 顾央青. 高职数学为专业服务的教学模式探讨[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06):15-16.

[6] 喻香. “岗课赛证融通、教学做一体”有效课堂教学实践——以“Linux系统基础”为例[J].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2022,42(04):39-44.

(荐稿人:金友良,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基金项目:丽水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有效课堂视角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模式探究——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类别:素能融合)”(项目编号:LZYJG202102)。

作者简介:申江慢(1989—),女,硕士,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数学。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改革高职数学
大规模开放课程的发展对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分班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 12:44:57
浅析如何发挥数学在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学中的服务性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0:08:49
基于CBET模型教学效果调查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中国市场(2016年41期)2016-11-28 06:37:50
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及改革探究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9:54:33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职数学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