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洁
摘要: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中党史教学内容相对较少,党史教育没有独立的课程体系。因此,要以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为载体,整合各种关于党史教育的课程资源,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形成新的教学单元,并围绕新的单元目标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加大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才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根铸魂,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大单元教学设计;学科核心素养;党史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思政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而党史融入思政课堂又是新时代教育的必修课[1]。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中党史教学内容相对较少,学生对党史知识的了解大部分为碎片化认知,党史教育没有独立的课程体系,教学形式和内容基本停留在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听讲等单一的形式上,忽视了对学生思想观念塑造这一根本任务的落实。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深度学习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强调通过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实现学科知识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化。基于此,我们通过分析教材、整合教材和教学资源,梳理出与党史教育相契合的内容;通过确定大单元教学主题及单元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实施单元教学;通过推进深度学习实践活动,完成单元教学任务的设计与实施;通过研究发展性评价,构建整合的教学体系。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只有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是有关党史教育的专题单元,共有六课,需要18课时。在统整的观念下,我们基于学科并超越学科,基于学段又超越学段,通过对教材原有单元课时内容的梳理,将原有学习内容打碎、提取、重构、增补,重新建构成四个板块的结构性课程内容而成为新的知识体系。
第一板块:走进百年,回望历史,感知国之伟大。教师以历史时间为轴,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体感知百年历史的发展脉络,让学生在心中形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完整的历史发展图景。第二板块:总结历史,挖掘内涵,共话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的根,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灵魂和根基,把“民族精神”教育作为一个课时单元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三板块: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祝福祖国美好。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出百年党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懂得在每一个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中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位。第四板块:讲英雄,爱英雄,致敬英雄模范。通过学习英雄人物事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传承红色基因。
综上所述,教师重新组合设计教学单元、教学主题、教学课时,在学段、学科之间进行横向纵向融合,使得重新构建的教学知识体系具有更清晰的结构板块,更加凸显重点和关键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同时,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了非常明确的指向。
新构建的四个板块内容成为新的学习单元和学习主题,在进行大单元学情分析、课程标准分析、学科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来确定新的单元教学目标,体现新的育人价值。《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主题五“我们的国家”中的第10条要求:“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第11条要求:“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为此,根据“四个板块”的课程内容确定四个单元主题的教学目标。
第一板块:走进百年,回望历史,感知国之伟大。走进百年历史的长河中,从“中华民族遭受苦难———民族觉醒———中国有了共产党———夺取抗日戰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站起来,强起来”的百年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激励学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第二板块:总结历史,挖掘内涵,共话民族精神。这一板块是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时刻以及历史中所凝结的精神力量,把相关内容整合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新时代的中国精神”四个话题,共设计为4课时完成。
第三板块: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祝福祖国美好。本单元重大历史事件很多,按时间节点整合设计为以下几个话题:虎门销烟和圆明园———甲午风云———辛亥革命及其历史意义———抗日战争———走向胜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保家卫国独立自主———改革创新谋发展。通过对单元内容的重新整合,使学生对中国百年历史发生的大事件在内容上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第四板块:根据党史发展不同的阶段,从本单元的三个话题中挖掘英模事迹,提炼崇高精神。一是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英雄人物,引导学生讲一讲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仁人志士的故事;二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英雄人物,引导学生讲一讲中华儿女奋勇抗争的事迹;三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英模典范,师生共同讲一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者们的感人事迹以及我国各个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如此看来,教学内容不再是纯知识的逻辑展开,而是如何围绕问题、创设情景,发现思想与现实的关联点,围绕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与任务的深度互动,让任务驱动成为深度学习的引擎,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交流、问题解决过程中,核心素养得以培育,思政课堂更具有活力和魅力。
如:第一板块“走进百年,回望历史,感知国之伟大”的活动设计中,围绕总议题:“中国革命这条独特的道路是怎样开辟的”这个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采取综合性和开放性的自主学习方式。课前,让学生通过电影(《虎门销烟》《甲午风云》《辛亥革命》)等了解中国近代史,并按时间节点预习本单元的内容,搜集好感兴趣的相关资料;课上,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完成“百年党史”思维导图,强化学生对单元整体感知。再通过电影、纪录片片段,对重大事件进行梳理和描述,课堂上交流感想,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感。如播放国庆节阅兵仪式中出现的老兵镜头,与学生分享他们在抗战岁月中的经历,激发学生对老兵的敬仰之情;播放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视频,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屈辱历史。
再如,第二板块“总结历史,挖掘内涵,共话民族精神”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实践性和多样性的学习方式进行活动的设计,活动的基本途径是:一是诵长征诗词,培育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二是看长征视频,激发学生不畏艰难的精神;三是讲长征故事,涵养学生患难与共的情怀;四是做“长征作业”,积淀学生求真务实的品质。
选择好单元学习主题,确定了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并实施了单元学习活动之后,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持续性评价。围绕目标设计达成评价,对学生评价的过程就是他们知识建构的过程,更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生成的过程,应注重以下四个维度的达成:
一是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如,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兴趣、情感和自信心方面的表现,在课堂活动中的交流情况,学生在思维水平上的表现等;二是围绕社会热点事件,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思考的评价。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问题的讨论、协商、交流、演讲、辩论等方式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评价中促进道德价值的引领;三是注重学生在实践体验活动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通过课后延伸,让学生走出课堂,参观旧址遗迹、纪念馆、展览室、开放党史网络微视频等活动体验中,注重对学生在实践体验活动过程中的评价与引导,明理导行,让党史教育更直观;四是关注学生的知行合一,$注重开放性的评价方式。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挖掘整合各种红色教育资源,在党史基地参观、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研学旅行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增进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把对爱党、爱国的情感转化成积极的行动,奉献社会,報答祖国[2]。
在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的大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始终以时代问题为引领,牢牢把握对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用课程统整的理念拓展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学科“五大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培根铸魂实现立德树人过程的润物无声[3]。
参考文献:
[1] 吴德刚.深刻认识革命传统教育的时代意义[J].人民教育,2021(7).
[2] 许先春,王艺霖.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发扬好[EB/OL].(2021-3-17)[2021-06-17].http://dangshi.people. com.cn/n1/ 2021/0317/c85037-32053329.html.
[3] 习近平.习近平的历史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EB/OL].(2014-07-08)[2021-06-17]. http:// theory.people.com.cn.
课题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实践研究”(JJB1421178)
编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