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酶联合麦角新碱治疗产后出血疗效及对患者纤溶、凝血功能、应激状态的影响

2023-11-11 03:16:44骈晓琴穆晓洁刘维佳赵晓峰
陕西医学杂志 2023年11期
关键词:麦角血凝纤溶

骈晓琴,穆晓洁,刘维佳,赵晓峰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产后出血是常见的产后并发症,相关研究指出,产妇中有5%~10%人数会发生产后出血,成为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1]。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因素包括产道损伤、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等,临床症状表现为阴道流血、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等[2]。相关资料[3]显示,宫缩乏力成为影响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对于产后出血治疗主要为预防子宫收缩乏力,采取良好控制措施。临床上若缺乏对于产后出血的及时治疗,不仅可引起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还可能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影响到预后效果以及死亡[4-5]。药物治疗备受重视,麦角新碱属于催子宫收缩药物,血凝酶是从白眉蝮蛇蛇毒中提出的止血药物,对血小板聚集和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具有促进效果,对机体凝血-纤溶平衡无影响。临床常采取一种或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止血效果明显,同时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予以改善,利于患者恢复[6]。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106例,对其予以注射用血凝酶配合麦角新碱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中10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年龄20~36岁,平均(28.35±2.35)岁,孕周37~40周,平均(38.45±0.32)周;观察组年龄20~37岁,平均(28.42±2.31)岁,孕周37~41周,平均(38.38±0.26)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病例纳入标准:①育龄期女性;②无其他妇科疾病者;③均为单胎、自然分娩女性;④了解研究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配合治疗。排除标准:①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者;②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者;③伴有血液系统疾病者;④对研究中的药物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麦角新碱治疗,每次0.2 mg麦角新碱(国药准字H37022912,规格1 ml∶0.2 mg)对患者臀部完成肌内注射,必要时可每2~4 h重复注射1次,最多注射次数为5次。观察组采用注射用血凝酶联合麦角新碱治疗,麦角新碱使用方式和剂量同对照组一致,每次取2 U注射用血凝酶(国药准字H20051840,规格1 ml∶0.2 mg)静脉滴注,2次/d,用药至产后出血量<100 ml后。

1.3 观察指标 ①纤溶功能指标:取患者血液标本,使用美国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5800)检测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水平,使用上海研启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②凝血功能指标: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日本Sysmex公司,CA-1500)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使用上海研启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③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心率(HR)水平。④应激状态指标: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检测,血清分离,使用硝酸还原酶法对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进行测定,使用免疫荧光法对血清B型脑利钠肽(BNP)水平进行测定,使用上海研启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⑤子宫恢复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后宫缩、恶露持续时间,子宫底下降速度及子宫复旧情况。⑥不良反应:评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头痛、呕吐、胸痛、寒颤。

1.4 临床疗效 用药后宫缩能力良好,出血量<200 ml,血红蛋白指标正常,定义为显效;用药后宫缩力明显改善,出血量200~500 ml,血红蛋白指标明显升高,定义为有效;用药后各指标水平无变化,定义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纤溶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纤溶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PLT、HGB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纤溶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TT、PT、APTT、D-D、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PSV、PI优于对照组(均P<0.05),HR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2.4 两组患者应激状态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应激状态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BNP、NO、NOS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应激状态指标比较

2.5 两组患者子宫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宫缩、恶露持续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子宫底下降速度比对照组快(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3、5 d的宫底下降高度均比对照组低(均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子宫恢复情况比较

2.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2.7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 论

产后出血指产妇在分娩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或剖宫产时失血量超过1000 ml的情况,发生率约占产妇总人数的2%~3%,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7-8]。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无痛分娩观念的进一步强化,近年来剖宫产产妇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尤其是二胎开放后,剖宫产后第二胎和大龄产妇所占比例的增加导致产后出血的风险相应增加[9]。自胎儿娩出至产后24 h内均存在产后出血的风险,子宫收缩乏力、产道因素、胎盘因素、凝血功能等均可造成产后出血,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率最高[10-11]。临床相关资料显示,羊水过多、巨大儿、子痫前期等均可造成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张,子宫组织不能对血管造成有效压迫,分娩后宫内血窦自行闭合效果降低,进而不能有效控制阴道出血[12-13]。临床常使用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对子宫上段肌纤维细胞刺激收缩实现止血效果,但药物作用时间较短,极易出现饱和情况。麦角新碱属于高效的全子宫收缩药物,指南推荐其为一线预防宫缩药物。因此采用麦角新碱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明显,具有起效快的优势。血凝酶一般应用在常有术后出血中,将出血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加快纤维蛋白单体释放血小板因子,防止血管内凝血,两种药物同时应用在产后出血治疗中效果明显[14-1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PLT、HGB水平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为麦角新碱药物属于半合成麦角生物碱,进入产妇机体后,可刺激子宫平滑肌,导致子宫平滑肌呈兴奋状态,促使子宫颈部强烈收缩,其子宫颈发生强直性收缩,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产后出血控制效果明显[16]。患者机体纤溶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TT、PT、APTT、D-D、Fib水平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为麦角新碱与注射用血凝酶联合治疗可对子宫平滑肌直接作用,对血管平滑肌具有较小的影响,保证血压处于稳定状态,防止因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出现子宫缺氧情况,对宫缩造成影响,因此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提升止血效果[17-18]。观察组患者BNP、NO、NOS水平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为BNP、NO、NOS水平下降可加快子宫平滑肌收缩,BNP、NO、NOS均为血管舒张因子,其中BNP可使交感神经递质活性下降,循环阻力下降,NO可对血小板凝集实现抑制效果,对组织器官血供情况进行调节,加快子宫平滑肌舒张,NOS可加快血管内皮细胞NO释放,对子宫收缩造成影响[19]。血凝酶可对多种凝血活动性因子进行作用,加快凝血因子释放,导致血小板聚集在失血部位,可降低失血率[20]。治疗后观察组的整体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PSV、PI水平优于对照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注射用血凝酶联合麦角新碱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产妇血流动力学水平。究其原因,血凝酶联合麦角新碱对子宫平滑肌有选择性兴奋作用,可引起强直性收缩,对宫颈和宫体均有兴奋作用,促进血流动力学改善[21]。此外,治疗后,观察组宫缩、恶露持续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子宫底下降速度比对照组快;观察组治疗后3、5 d的宫底下降高度均比对照组低,表明注射用血凝酶联合麦角新碱可以促进产后子宫修复,减少产后出血,改善产妇预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实现协同效果,整体效果明显,临床作用效果持久,可有效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存在不足,如样本纳入量少、选择存在偏倚,未来临床研究有必要选取更多样本量,以进一步论证注射用血凝酶联合麦角新碱的止血效果。

综上所述,对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注射用血凝酶联合麦角新碱治疗止血效果明显,患者凝血功能增强,其纤溶功能指标和应激状态指标均趋于正常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临床可借鉴及推广。

猜你喜欢
麦角血凝纤溶
麦角硫因治疗认知衰弱的研究进展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尼麦角林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美国FDA批准Ryplazim用于成人和儿童治疗1型纤溶酶原缺陷症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2种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评价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