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娟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是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现阶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整、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教学模式针对性不强、考核方式不完善等问题。上述问题的产生是没有从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高度来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真正担负起推动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重任。“双高计划”为我国职业教育开辟出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双高”建设的有效实施,促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体系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更加合理[1]。
课堂生态是教育生态学的微观范畴,主张用生态学的理念、视角、原则和方法来审视和考量课堂教学,构建密切联系、相互依存、互促共生的课堂生态系统。良好的课堂生态,有利于生动活泼学习氛围的形成、愉悦包容师生关系的建立、知识的积累、思维的锻炼、潜能的激发、智慧的启迪。因此,在“双高”背景下研究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协同、开放、共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堂生态,对于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就业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学者开始将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育改革研究。将生态学理论引入教育,其目的是要借鉴和吸收生态学系统协调性、开放关联性、动态平衡性的哲学思想和价值理念。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分为宏观生态系统、中观生态系统和微观生态系统[2]。宏观生态系统更多关注的是学校和学校间、学校和政府间、学校和企业间以及政府和企业间形成的联合互促关系;中观生态系统更多关注的是课堂生态的总体目标、政策制度、文化环境和资源平台之间的内部治理关系;微观生态系统是从微观生态视角将课堂教学看作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文化、制度、信息等要素构成[3]。创新创业教育微观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对学生发展起着影响和制约作用。生态课堂力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刻板的师生关系、固化的教学内容以及限制学生个性成长的教学模式,强调课堂生态各要素之间通过良性互动达到一个动态平衡,从而提升学生创新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近年来,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新的发展阶段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着师生关系非生态、教学内容非生态、教学方式非生态和教学环境非生态等方面的问题。
生态课堂要求构建和谐、民主、互促的师生关系,而现有的高职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中,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往往扮演权威者、管控者,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对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来说,极大地限制了民主、平等、互信的师生生态关系的形成。以往的高职教育师生关系是教师独掌教学活动主动权,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方法选择和教学场景设置过程中,更多是从自身教学出发,没有以学生为中心,由此造成课堂教学信息呈现单向流动性,学生失去了其应有的生态位,导致学生的“被动消费式学习”。这种非生态的师生关系对于极需主观能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来说,严重抑制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降低了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内容是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内容与素材选取不同,教学效果会大相径庭。部分教师认为每门课的教学内容是相对固定、不可调整的,未能及时根据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学生知识储备及接收能力进行调整,也未能将最新的教学资源引入到教学主课堂,产教融合不够深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实施不够深入,未能落实“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没有针对学生量身制定具有地域、行业特色的教学内容,久而久之形成固化僵硬的从书本到书本的封闭式知识循环,使得创新创业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逐渐形成“花盆效应”。
教学方式是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对生态课堂的构建起着重要作用。选择教学方式时,教师除了考虑如何教,更应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学、指导学生做的问题。目前,大部分高职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关注不够,“重理论、轻实践”现象较为普遍,没有从生态学视角研究应用多种教学方式相融合的教学方法体系,没有形成师生和谐、共生、互促的教学效应。
生态课堂的教学环境由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和课堂情境组成。当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堂环境在三个方面具有非生态性:一是课堂的空间布局非生态。目前,高职课堂大体上按照传统的行列式结构布局,这种刻板的布局方式不仅拉大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也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情绪,不能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二是课堂环境的专业特色不强,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浮于表面。三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压抑冷漠。学习目标不明确等原因使学生消极被动学习,加之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导致课堂教学出现枯燥、乏味、冷漠的心理环境,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积极构建生态课堂,需要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课程体系、打造教育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深化国际合作,建成人才培养质量高、产教研融合密切、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特色鲜明、行业企业认可的高水平专业群。
创新创业教育注重立足当下、立足专业、立足实践,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关注社会、关注校园,以解决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以创新理论和方法为手段,以解决非生态问题为目标构建课堂生态,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从生态学视角看,课堂生态中师、生是主体,环境是要素。育人模式是课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系统协调性、开放关联性、动态平衡性的特征。好的育人模式可为解决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等非生态问题的解决打好基础。
1.构建“思创专”融合育人模式
以我院数控技术专业为例,为构建生态课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采用“思创专”融合教育模式,即将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相融合,见图1。
图1 数控专业“思创专”融合育人模式
“思”“创”“专”分别代表了课堂教学的三个不同层面,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缺一不可。“思”是从宏观的价值观层面引领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创”是从中观的方法层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不断创新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专”是从微观的理论和实践层面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相统一。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2.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制度类似于生态系统中的自然法则,是生态课堂良性发展的保障。如实施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制度;鼓励学生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建立有效的团队内部管理及团队工作运行机制。通过制度激发师生潜力,提高课堂活力,为创新创业教育奠定基础,努力构建和谐、共生、互促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课堂。
1.加强多元师资队伍建设
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生态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其中教师是生态课堂构建的主导者,直接关系到生态课堂构建的成败。构建以“生”为本的生态课堂,就要建立一支可跨学院、可跨专业、多学科融合、能力互补的“教师+学生+项目”多元创新团队[4]。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全面落实“师资队伍培训三年行动计划”“教师下企业锻炼计划”,同时从兰州万里航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兰州长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引进来”高技能人才充实教师队伍,聘请行业、企业资深专家为兼职专业带头人,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提高教师“双师”能力。
2.应用生态理念升级教学方法
生态课堂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生为本,自然和谐,提倡“尊重、唤醒、激励”的教学理念,追求“有序、有情、有效”的教学效果。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应用生态教育理念,采用任务驱动、情景模拟等方法,突出体验式教学的特点,使用案例分析、拓展培训、角色模拟、小组讨论、企业在线课堂、商业计划、模拟融资和小型论坛等多种方式,将学生带入创业环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实现教师从演员到导演的角色转变,选择教学方法要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3.应用生态理念改革评价体系
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就需以生态理念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充分认识个体的差异,认识生态平衡的动态特征。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分为: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实践[5];每项指标分别设置二级指标,能够更为详细、专业地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该评价指标,对数控专业群学生实行“课堂任务+案例+方案+答辩”的考核和评价方式,引入多样化学分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活动,鼓励学生申请国家专利,并制定奖励学分标准。对学生创业行为、科研项目、公开发表论文、参加各类竞赛等成果进行学分奖励,允许替换相关素质课程学分。为了更大范围地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学院要出台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等政策。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的改革是非生态问题解决的关键。
生态课堂讲求以动态的眼光开展教学,以创新创业活动为载体,在宣传创业就业政策的同时,为广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帮助他们展示自我、提升能力。教师利用VR虚拟仿真平台,使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身临其境,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构建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使学生活动有社团、项目开发有平台、项目成果有扶持,打造校企融合的课堂教育模式,实现“资源联合”的新型课堂环境。
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构建以专业工作室、大师工作室、众创空间为依托,以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融就业实践、项目孵化和导师扶持为一体的多维度创新创业实践体系。通过构建生态课堂,专业群2022年获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1门,完成省级及以上各类创新创业项目5项,2023年获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1个,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实践证明,有效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能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堂生态环境建设拓展更大的空间。
近几年,“双高”背景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是每一位高职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为例,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课堂存在的问题出发,抓住生态课堂的主体和影响因素,用生态学的观点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课堂,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拓展生态课堂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有效助力学生就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