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当代价值

2023-11-10 08:58:04钟万如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论当代价值

钟万如

[摘要]列宁写于1915年的《谈谈辩证法问题》明确提出辩证法的实质是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事物的同一性具有普遍性,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等等重要论断,科学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列宁将辩证法界定为认识论,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实质和动力,为我们处理认识、经验与实践的关系提供了认识论基础,特别是在新时代为我们党的建设工作、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辩证法;认识论;矛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B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3)10-0033-06

毛澤东同志在1937年8月撰写的《矛盾论》中一共7次引用了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全文的结构基本是按照《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叙述顺序展开,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来认识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更重要的是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7月的《实践论》中直接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1]292由于时代条件的影响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毛泽东的《矛盾论》更侧重于对立统一性中的对立性即事物内部的斗争方面。学习列宁的唯物辩证法,深刻领会其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意义,将其中蕴含的内涵发扬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去,发扬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去。

一、为什么在1915年写这篇文章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写于1915年的一篇短文,收录在《哲学笔记》中,1925年首次发表在《布尔什维克》第5期和第6期合刊中,是列宁哲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具有承前启后的转接作用。

列宁向来重视在理论层面上对第二国际中的机会主义者进行彻底的披露和驳斥。列宁在其著作中反复重申:“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2]自列宁投身革命运动以来,他就注重在思想路线上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性和科学性,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来认识俄国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局势和发展变化,科学判断局势,做出正确的策略选择。

1907年底第一次俄国国内革命失败后,列宁再次流亡海外。在不能直接组织动员国内革命的情况下,列宁将更多精力放在理论研究层面,撰写了一系列政治理论文章,在理论上驳斥了当时在第二国际和俄国国内盛行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新变种“经验批判主义”,1909年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其对经验批判主义进行分析和批判的经典之作。

一战爆发时,列宁侨居瑞士。为了维持生计,列宁为《格拉纳特百科全书》撰写《卡尔·马克思》词条,其中的《哲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两节涉及哲学史,为此,列宁阅读了大量哲学著作并做了许多哲学笔记,进行了大量的哲学性思考,更加坚定了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些阅读和写作经历为列宁撰写《谈谈辩证法问题》提供了深厚的哲学理论基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各国机会主义者纷纷违背1912年签订的《巴塞尔宣言》,背叛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原则,站在本国立场上维护本国的利益,号召本国工人保卫祖国,产生了社会沙尔文主义,第二国际内部严重分裂。考茨基、普列汉诺夫等人用“辩证法”来论证自己的修正主义,妄图用“辩证法”来论证马克思主义的不合时宜性。列宁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的“辩证法”只是貌似辩证法的诡辩论,并且在哲学层面论述辩证法的实质,在对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进行严厉批判的同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这就是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哲学论战中的一篇檄文,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从根本上揭露了革命修正主义者的哲学诡辩性,激浊扬清、正本清源,捍卫了正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具体革命实践中的运用。

二、《谈谈辩证法问题》的主要内容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篇幅较短、观点明确,体现了他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功底。文中言简意赅地概括了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辩证法的实质,明确指出辩证法就是认识论,要用辩证法来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即对立统一。在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论述中驳斥了普列汉诺夫等人的诡辩论,号召革命者辩证地认识俄国的革命局势。列宁认为,人们的认识也是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就是辩证法。

(一)辩证法的实质

列宁在开篇即指明了:“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3]556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辩证法的实质。文章简明扼要地明确了形而上学发展观与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的区别。列宁将辩证法界定为一种认识论,核心是承认万事万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都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并且比较了两种根据不同认识产生的不同的宇宙观:第一种是僵死的、平庸的、枯燥的形而上学的发展观,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第二种则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动力上。列宁认为,只有第二种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3]557。

同时,文章还点明了辩证法中另一个重要问题,相对和绝对的关系问题。主观主义和辩证法的区别在于在(客观)辩证法中,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对于客观辩证法来说,相对中有绝对。对于主观主义和诡辩论说来,相对只是相对,因而排斥绝对[3]557。对于对立统一的事物来说,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而蕴含其中的对立是绝对的,正如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二)个别与一般的关系问题

列宁举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商品交换出发,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指出一般辩证法的阐述(以及研究)方法应当从最简单、最普通、最常见的事物开始,因为个别就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事物的对立统一让个别与一般相关联而存在。

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般需要通过个别来体现。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3]558。任何个别都是一般,即矛盾的特殊性不能离开其普遍性而存在。考茨基和普列汉诺夫正是忽视了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说对帝国主义的理解“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一样”[3]459。然而,纠结于个别问题上的争论是无穷无尽的,不同国家之间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会存在不同的特别之处,如果据此而放弃对资本主义的反抗,就是放弃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实际上是抓住细枝末节而放弃了矛盾的普遍性,是无知而可笑的,更谈不上是符合辩证法的,完全是诡辩论者的逻辑。

(三)关于认识的认识

人们的认识也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一般规律的。列宁认为,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哲学唯心主义并不能被简单地判定为是完全错误的,只是将认识的某一方面的特征片面地绝对化了,忽视了认识论中的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人的认识不是直线的,而是螺旋式的曲线,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就在于“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3]560。僧侣主义和哲学唯心主义的产生不是没有根源的,一方面它是由于其认识论的根源,另一方面它也受限于其所处的社会生产条件,特别是统治阶级会利用唯心主义的哲学观来巩固自己的阶级利益。哲学唯心主义的产生根源已经注定它只能成为“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3]560,看似美丽,却永远不会结果。人的认识是唯物的,也是辩证的,是发展着的。

承认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特征,就应该明白人的认识不是绝对的,不能用僵化的、教条的经验认识来指导变化发展着的实践,要在实践中不断吸收借鉴最新的经验成果,不断地完善认识。由此,实践与认识之间也存在着唯物辩证的相互关系。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并且不断指导实践向前推进。

三、《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当代价值

習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4]《谈谈辩证法问题》虽然已经是百年前的文献,但其中所蕴含的哲学理念一直指导着我们的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进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不断涌现的哲学基础。当前,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黑天鹅事件频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大变局中掌握主动,要用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分析局势、作出判断,寻求破局之道,保障稳定的发展格局,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智慧,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个人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作为认识论来科学认识局势

早在1937年毛泽东就在《矛盾论》中指出了作为认识论的唯物辩证法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学会这个方法,才能正确地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并推断革命的将来。”[1]308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已经验证了这条论断的重要性。当我们党用僵化的、直线的理论去分析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时,往往无法抓住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在,容易使工作陷入僵局。毛泽东使用辩证思想来分析中国的革命局势,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革命进程得以成功推进。用他国的经验总结的理论成果来指导中国的实践,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即列宁所说的将认识中曲线的一段视为完整独立的直线,将人引进泥坑。当我们独立自主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解决方案时,结合中国的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问题往往都能迎刃而解。

正确处理认识与实践的相互关系。“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5]。科学地认识世界是不够的,要将认识应用于实践,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毛泽东的《实践论》为我们提供了正确处理认识与实践关系的典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1]296-297要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完善认识,没有实践而得出的理论一是缺乏根基从而影响其科学性,二是这样的理论也只能束之高阁,失去理论的价值。

邓小平也十分注重用辩证法判断局势,提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性判断,抓住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将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重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科学地处理了市场和计划之间的关系。邓小平的诸多理念都蕴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智慧,他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求正确认识事物的特殊和一般的关系,禁止用垂直、僵化的教条来指导实践;“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就是要求抓住事物的本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则是要抓住事物的两面性、指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是用辩证唯物的认识论来判断时代大局等。在唯物辩证思想的指引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启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决策部署时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中,坚持自我革命、自我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切入点,坚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6]。在正确方针的指引下,办成了许多想办却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内风气焕然一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7]。主线是贯穿事物发展始终的主要脉络,是统领事物发展的总纲。抓住了主线,就抓住了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抓住了纲,也就抓住了这个事物的主体甚至全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始终在发展中不断判断局势,不断调整优化各种应对措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之间的关系。随着疫情的发展及时调整政策,实行“乙类乙管”,实现了新冠疫情的平稳过渡。这一重要举措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唯物辩证法审时度势得出的又一典范。

(二)作为方法论来指导实践

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就是承认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性,并由此产生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事物内部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向重视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矛盾在事物中的表现不是平铺直叙的过程,而是自我否定、自我发展的过程。问题是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把解决问题作为解决矛盾的突破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化解矛盾,防止矛盾的积累导致积重难返,在化解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现实存在的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抓住社会发展中存在问题,认识到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比如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等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已经不能再简单地成为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标准。因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化解产能过剩,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只有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加强法治建设,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眼于发展全局,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问题。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强调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改善,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就业政策,加大医疗保障力度,加强教育公平等方面的改革。同时,也注意到了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强调了多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只有迎难而上、因势利导,积极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才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就是要掌握分析主要矛盾的本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时期,根据中国国情作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各时期党的建设便有了为解决主要矛盾或矛盾主要方面而确定的中心工作,即中心点。在纵向的时间轴中,这些中心点经常出现并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始终,构成了党的建设的主线。积极面对矛盾并妥善解决矛盾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主次矛盾和次要方面与主要方面的关系。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分析把握矛盾的基础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出发,提出和形成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总体谋划,又要做好具体的战略布局。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仅要对其作出全面的部署,还要关注偏远地区的农村工作,在完成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小康;在全面深化改革时,不仅要有顶层设计,还要重点关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以此为重点和抓手去推进工作;在全面从严治党时,抓住“关键少数”,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突破口,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在反腐败斗争中坚持“打虎”“猎狐”“灭蝇”从点到面全面推进,扎紧制度的笼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在实践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要坚持辩证的对立统一思维,区分主次,抓住重点问题,找到关键突破口,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

在基层党建的实践中,还可以见到许多没有把辩证唯物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事例。基层党建可分为机关党建、国企党建、高校党建、农村党建、社区党建、非公企业党建、两新组织党建等等多种不同的形式,显然不同的形式都有基层党建的普遍性,有一些共通的点,但如果用简单僵化一刀切的思想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忽视不同类型的基层党建的特殊性,那么也有可能会出现列宁所说的“引到泥坑里去”的危险。现在“党建标准化”,要用标准化引领规范化,在制定相关标准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坚持唯物辩证法,抓住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基本特征。不同类型甚至不同单位的党的建设都有其独特性,党的建设工作要在坚持大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党建与本单位业务发展的最佳融合模式,党建本身毕竟不是党的建设的最终目的。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三条党支部工作必须遵循原则的第五点就强调,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8]。既要充分发挥“支部建在连上”的经验成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也要注重基层组织的主动性创造性。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坚持在实践中创新理论、发展理论。实践发展没有止境,理论创新就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发展史,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实践。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重申了科学理论的武装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坚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 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9]。这是新时代对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的最新把握,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会不断遇到新的实践问题,在用唯物辩证的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理論。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我们理论自信的来源和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思想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和中国国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创新性,是21世纪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四)唯物辩证法对个人的价值

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对个人思维能力的提高已经毋庸置疑。坚持将唯物辩证主义的思维融入日常生活,特别是在学术科研中,要学会全面而有重点地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掌握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前提,也是保障高效科研效率的秘诀。

在寻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遵循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往往可以得到豁然开朗的感觉。“辩证法与其说是向外探索规律,不如说是向内自求明理”[10]。正如事物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个人的发展也难免遭遇挫折。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指导个人实践,就会明白对立统一中的斗争趋势正是促进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确处理“对立性”,就掌握了进一步发展的钥匙,正如“失败乃成功之母”中蕴含的哲理。当面临艰难的境地时,已经到了事物发展的关键时刻,一定要稳住心态,掌握科学方法,冷静分析局势,不能半途而废,因而前功尽弃。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3.

[3]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94.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6.

[6]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J].党建,2016(11):15-23.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2.

[8]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N].人民日报,2018-11-26(1).

[9]习近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6-07-01)[2023-02-03].http://politics.people.com.cn/nl/2016/0701/c1024-28517259.html.

[10]田明,陈培永.辯证法的真谛——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如是读[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80.

责任编辑:王玉倩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论当代价值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阐释的认识论困境及其终结
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浅谈科协组织如何在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其作用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4:14:2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3:53:04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的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3:27:3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06:34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45:27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