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时期统一战线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联机制研究

2023-11-10 08:58刘丽敏王玉倩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刘丽敏 王玉倩

[摘要]西柏坡时期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与全过程人民民主从理论到实践共生、同构、协同发展的重要时期。二者共生于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理论,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互进发展。这一时期统一战线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明确统战工作职能及范围、推动多党合作与民主协商等措施,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组织动员、凝聚共识、主体整合、跨界衔接动力。而全过程人民民主也为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其政治团结与社会联合功能提供了民主实践新场域。

[关键词]西柏坡时期;统一战线;全过程人民民主;关联机制

[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3)10-0038-05

西柏坡时期是统一战线作用发挥最为辉煌的历史时期,是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的诞生地,新中国统一战线从这里走来。这一时期统一战线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制度设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各民主党派共同筹备新政协、协商建国,为我国以民主和团结为内核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型政治形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全过程人民民主内生于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在本质上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机制,西柏坡时期是二者同基共生、机理同构、并行互进的重要历史时期。

一、人民主权是西柏坡时期统一战线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共同的理论基石

在生发机制上,统一战线与全过程人民民主以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理论为共同的理论基础,并且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协同并进发展。西柏坡时期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壮大,在理论、价值及制度上始终相伴相生、同基同构。

(一)人民民主是统一战线发挥法宝作用的重要机制

追求民主及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肩负的历史使命。在追求民主的过程中,统一战线作为凝聚人心、汇集力量的强大法宝,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在统一战线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还是新时代的爱国统一战线,民主始终与其相伴相生,共同推进。体现在统一战线夯实人民民主的制度基础、丰富民主实践及增进民主效能,而人民民主则激发统一战线的民主动员、民主表达、民主决策功能方面。西柏坡时期统一战线推进到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时期,基于建立人民民主新政权的需要,毛泽东特别指出: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己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1]为了实现建立新中国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必须团结、吸引、凝聚最广泛的同盟力量并带领这支同盟军去争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这一时期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充分发扬民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人心,牢牢把广大农民群众、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进步人士团结在自己周围,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及建立新中国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人民当家作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属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创新性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正式提出的。他指出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是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强调人民利益至上、以人民为中心。西柏坡时期对构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体系、真实管用的民主实践及为即将成立的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进行了有益探索。同时,西柏坡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1948年9月毛泽东在“九月会议”上指出:“我们有广大的统一战线,我们政权的任务是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要打倒他们,就要打倒他们的国家,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2]因此,由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进步人士构成的统一战线坚定相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他们实现保护自身利益及建立新中国的共同奋斗目标。他们自觉、自愿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接受、拥护党的领导,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权汇集了强大力量,使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现实。

(三)统一战线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形式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完整制度程序体系包含了统一战线制度,其中最典型的统一战线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会议制度及民族区域制度。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民主、团结政治立场发布“五一口号”,诚邀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进步人士共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协商建国事宜。正是“五一口号”的发布孕育生成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走出了民主建国的关键一步;人民政协会议制度的前身是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的统一战线组织形式,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协仍然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政协召开前,周恩来在向前来参加会议的代表所作的报告中提到,“我们的国家不实行多民族的‘联邦制,而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们虽然不是联邦,但却主张民族区域自治,行使民族自治的权力。”[3]也就是早在西柏坡时期我们党就从制度层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与民族工作相关的统一战线制度提出了大胆设想。这些制度在大统战格局中充分发挥优势,有力推动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协同发展。

(四)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用好统一战线的民主制度

从民主参与的广泛性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统一战线是一致的。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实践中用好统一战线制度最关键的环节是民主协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西柏坡时期这三个环节的统一战线民主实践具体真实,在党的领导下统一战线充分发扬民主与团结两大主题,解决好了人心和力量问题。其中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民主实践中,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进步人士展开充分协商,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尽量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作决策,充分体现了民主协商精神;西柏坡时期党中央和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是在与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进步人士广泛深入协商的基础上,就协商建国、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等重大事项作出了科学决策;民主监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重要一环,也是统一战线的重要内容。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支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进步人士对党的重大事项进行充分协商、提出意见建议,党外民主人士通过建言献策的方式发挥了对党的重大决策制定和实施的民主监督作用。

二、西柏坡时期统一战线的优势和功能推动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发展

西柏坡时期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关头,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及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印记。统一战线工作紧紧围绕加强党的领导、成立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并明确其工作职能及范围、凝聚共识、协商建国展开,充分发挥优势和功能,推动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发展及效能提升。

(一)统一战线的扩大,拓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参与主体具有广泛性,而作为整体参与民主实践的人民是在不断拓展扩大的。统一战线的团结和联合特质具有增進全过程人民民主主体广泛性的功能。自党的二大提出建立统一战线以来,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阶段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西柏坡时期基于战争形势及建立新中国的需要,我国统一战线进一步扩大。1947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对时局的口号》指出,“全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爱国青年、爱国妇女、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及少数民族、海外华侨一切爱国分子,联合起来组织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反对蒋介石的卖国内战独裁,建立独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4]。使统一战线扩大到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开明绅士、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更为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统一战线通过其团结与联合的社会整合功能,把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心和力量凝聚起来,使作为整体性的人民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统一战线协同发展,同样拓展了其民主实践的主体范围。

(二)统一战线的规范化,保障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真实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紧紧围绕人民当家作主构建了系统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统一战线制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构建大统战格局,最大限度凝聚人心汇集民智,使最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实现当家作主。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同盟力量的国家战略和重要机制必然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进步人士协商建立的,带有深厚的统一战线色彩。《共同纲领》在序言中对我国政权的定位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5]。这是统一战线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性质层面的制度化体现。统一战线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完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西柏坡时期基于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及新中国政权建设需要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会议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益探索,有效支撑并极大增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三)统一战线的政治凝聚力,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决策环节的民主化水平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其中全链条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五个环节。民主决策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一环。决策务求民主科学,只有经过最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协商形成共识的决策、尊重事物发展客观规律追求科学的决策才是好的决策。统一战线具有凝聚政治共识的强大功能,能够实现提升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的要求。西柏坡时期解放战争到了尾声,“五一口号”发布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进步人士积极作出回应,纷纷发表声明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我们党在政治上达成共识。正是在中国共产党在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进步人士就如何建立民主政权进行全面协商、充分征求采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作出了与党外民主人士共同筹备召开新政协、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科学决策,拉开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当家作主新政权的历史序幕。

(四)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工作职能及范围的明确,增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效能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过程民主与成果民主、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相统一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更加注重民主实践,强调人民群众民主参与的广泛性、真实性,是能够实现的真民主。统一战线内嵌于全过程人民民主之中,同样具有强大的民主功能,主要集中在民主协商、民主动员、民主决策方面。统一战线正是运用好了这些民主功能,得以实现凝聚人心、汇集民意、集中民智的民主效能。1948年9月,中央决定“将中央城市工作部改名为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管理国民党统治区工作、国内少数民族工作、政权统战工作、华侨工作及东方兄弟党的联络工作”[6],正式确定了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的名称,明确了其工作范围和组织机构。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分为五个室,一至五室分别负责政权统战工作、国统区工作、华侨及东方兄弟党联络工作、少数民族工作、干部管理工作。由此划定了统一战线工作的范围和对象,定位细化了统一战线职能,使其能够高效发挥民主功能,实现各个领域、各个阶层人民群众的民主诉求,增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效能,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了真正当家作主。

三、西柏坡时期统一战线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内生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是人心和力量的问题。西柏坡时期统一战线在凝聚建国共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方面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赢得了最广泛可靠的政治联盟,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一)统一战线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注入组织及动员力量

凝心聚力是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任务的实现得益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强大的组织和动员功能。统一战线作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举措,其民主功能的发挥必将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注入强大动力。“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二十大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指明统一战线所坚持的大团结大联合是产生向心合力的源动力,最关键的是抓住人心,如何抓住人心,就是充分发扬民主,找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达成向心共识,这是统一战线最强大的民主功能。西柏坡时期在党的领导下统一战线充分发挥组织及动员功能,展开民主协商充分扩大政治共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最终凝聚起取得战争胜利及建立民主联合政权的强大力量。这一时期我们党积极推进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紧紧抓住了广大农民的心;对民族工商业采取“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保护方针,牢牢抓住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心;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进步人士无论在物质生活还是政治参与方面充分尊重、保障其利益诉求,紧紧抓住了党外民主进步人士的心。统一战线“抓住人心”的组织与动员能力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助力和保障,是统一战线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效能发挥上的共促互进。

(二)统一战线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注入凝聚共识功能

在利益诉求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一项重要的任务是找到并调和不同主体间的认知差异,形成凝心聚力的基本共识。“民主制度若不能成功地逐渐创造出和谐一致的基本共识,它就会是一个难以运转的和脆弱的制度;政治共识是检验成功的民主制度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看它是否逐渐获得了基本共识;缺乏或失去基本共识即证明民主制度的衰落或失败”[7]。统一战线作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举措,是因共同利益而结成的政治联盟,共同利益是统一战线的起点。统一战线因共同利益具备凝聚共识功能,能够为实现共同利益目标凝聚人心、汇集力量。1948年1月,毛泽东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8]其中第二个条件强调只有做到顾及同盟者的利益,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同盟者。增强统一战线凝聚共识功能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统一战线的战略价值就是用民主的方式实现团结与联合,反向又以团结的方式推动民主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统一战线不只是因共同利益结成的政治联盟,更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

(三)统一战线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注入社会整合效能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理论,即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政权的基础,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主体。统一战线的社会整合功能是通过民主动员和组织功能把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特别是新阶层的人心和力量充分凝聚起来,激发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热情,增强人民的主体性。建党百年来,人民民主的主体范围不断扩大,与统一战线范围的扩大同步并行。西柏坡时期我国统一战线范围扩大到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开明绅士与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更为广泛的主体范围。在稳固人民民主主体的同时又团结了同盟力量,同时对新生力量进行整合,使更大范围的人民群众参与到争取解放战争胜利和协商建国的伟大事业中来。这一时期在党的领导下统一战线对人心和力量的凝聚,使作为整体性的人民自我觉醒后以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姿态处理自身事务、参与国家事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统一战线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注入跨界衔接动能

统一战线点多、面广、包容性特质使其具有强大的跨界衔接功能,能够把不同党派、界别、阶层的人民团结联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运用统一战线这一功能,激发人民多渠道政治参与热情,不仅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个实践环节实现全链条闭环运行,而且使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民主制度有效衔接贯通,产生制度驱动合力。西柏坡时期统一战线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理论与实践上同步推进,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在民主实践层面,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环节进行嘗试,从制度建设到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整体运作的民主合力形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党员必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在西柏坡[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535.

[3]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40.

[4]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解放战争时期统一战线文件选集[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160-163.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758.

[6]中央档案馆,西柏坡档案馆.西柏坡档案:第1卷[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471.

[7]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阎克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102.

[8]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56.

责任编辑:祁欣欣

猜你喜欢
全过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接诉即办立法生动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民主理论的新基石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保障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推进人大工作守正创新
“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理论创新及意义
以“四个全面”为引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刍议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统战理论及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知联会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