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均匀风化花岗岩地层模型被动源地震模拟

2023-11-10 04:59邓小虎杨俊杰
河南科技 2023年20期
关键词:风化层波场边界条件

高 启 朱 伟 郝 龙 邓小虎 许 可 杨俊杰

(1.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100;2.武汉拓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4;3.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1)

0 引言

瑞雷面波勘探是工程物探中的常用方法。在城市、铁路和公路附近,地表振动强烈,主动源面波勘探可能难以应用,而被动源面波勘探利用场地背景噪声中的面波,数据采集的环境要求低,是当前工程物探领域重点研究的方法[1-4]。

20 世纪50 年代,国外学者开始研究被动源面波记录探测地层结构[5]。在国内,被动源勘探研究始于20 世纪60 年代,2000 年以后应用于探测地下横波速度结构[6-7]。李翀等[8]利用被动源面波勘探方法划分南昌某地区地层结构,确定了古河道的大致位置。刘国峰[9]利用被动源面波勘探对内蒙古浅覆盖区的矿区厚度进行划分。邵广周[10]采用主、被动源面波联合勘探,准确探测黄土覆盖区的分层结构。基于模型的正、反演研究对被动源数据的采集、处理、反演和解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赵东[11]证明空间自相关方法提取频散曲线与实际频散曲线拟合度更高。白帅[12]对比分析不同速度模型的模拟结果,为被动源地震成像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花岗岩在我国东南地区广泛出露,与原岩相比,风化花岗岩的力学性质变化较大,增加了市政和道路工程施工的难度。花岗岩的不均匀风化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孤石是一种常见的不均匀风化产物,对地铁盾构施工的影响较大[13-15]。对山区道路桥梁、隧道和边坡施工而言,探测不同风化程度的花岗岩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在道路改扩建工程中,场地情况复杂,背景噪声大,花岗岩风化程度的探测与评价是工程物探的难题。目前,被动源勘探在这方面的应用相对较少。本研究根据道路工程勘探和建设施工中的实际情况,设计花岗岩不均匀风化模型,模拟生成被动源地震记录,分析不同模型的地震记录的差异。

1 波动方程正演原理

在具有线状分布的随机强震动情况下,被动源勘探有可能采用与主动源勘探相似的线性观测系统,可用二维模型模拟被动源地震记录。假设二维模型的上表面为地面,设置自由表面边界条件[16];在其他边界应用完全匹配层边界条件[17]。波动方程采用一阶速度—应力格式的弹性波方法,数值模拟方法为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数量众多的随机震源设置在地表附近。

1.1 弹性波方程

一阶速度—应力格式的弹性波方程如公式(1)[18-19]。

式中:ρ为密度;vx、vz表示速度;σxx、σxz、σzz表示应力;f x、f z表示体力量;λ、μ为拉梅系数。

1.2 边界条件

模型边界条件的设置如图1 所示。假设模型的上表面为地表,采用自由表面边界条件。其他三个边界设置完全匹配层(PML)边界条件。

图1 边界条件示意

1.2.1 吸收边界条件。PML 边界条件是当前弹性波数值模拟中应用最多、效果最好的吸收边界条件[20-21]。通过设置合理的参数,它可以衰减绝大部分入射波的能量。应用PML 边界条件时,对波场变量沿坐标轴方向分解,在边界层内利用阻尼衰减相应方向的波场变量的分量。阻尼系数的表达式为式(2)[22]。

式中:R为理论反射系数;δ为吸收层厚度,取值越大吸收效果越好;x为吸收层网格点到边界的距离。

1.2.2 自由表面边界条件。自由表面边界条件的方法有多种,目前模拟精度较好的是声学弹性边界近似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声学—弹性边界近似代替自由表面,令正应力σzz在自由表面处直接为零,同时还考虑自由表面上下横向应力保持连续的条件。在二维数值模拟时的处理方式为式(3)[21]。

式中:σzz、ρ分别为自由表面上的垂向正应力、密度;λ、μ为拉梅常数;ρ1和μ1分别为自由表面下介质的密度和拉梅常数。

1.3 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

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由Vireux 在进行SH 和PSV 波正演时建立,能稳定地应用在非均匀模型中,对流固边界的适应性也较好[23-24]。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可以与PML 边界条件和自由表面边界条件相结合,实现在有限大小的模型中模拟瑞雷面波的传播。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示意如图2 所示,其主要特点是应力和位移分布在网格的不同位置,且能满足波场变量差分计算的要求。

图2 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示意

1.4 震源

被动源面波勘探常采用傅里叶变换法求取地震记录的频波谱,提取频散曲线,反演横波速度。这说明时间域的波形不是重要影响因素。随机噪声在地震记录中的波形可能没有特定的形态。因此,震源子波可以用雷克子波表示为式(4)。

式中:A为振幅;f m为主频;td为延迟时间。

模拟被动源记录,震源设置较为关键。震源是一组随机震源的组合。各个震源的加载位置、振幅、主频和延迟时间都应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1.5 均匀模型测试

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大小为1 000 m×600 m 的均匀模型测试模拟方法。地层的纵波速度为1 000 m/s,横波速度为400 m/s,密度为2 000 kg/m3。网格大小0.6 m,时间步长0.08 ms。单一震源设置在模型中部地表附近。50 ms时刻垂直速度分量的波场快照如图3所示,可以清楚地观测到瑞雷面波、横波和纵波。

图3 50 ms时刻垂直速度分量的波场快照

2 不均匀风化花岗岩地层模型的被动源面波正演与分析

2.1 地层模型

本研究构建了三个不均匀风化花岗岩地层模型,如图4 所示。三个模型的大小均为3 000 m×600 m,网格大小均为0.6 m。花岗岩的风化程度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和中风化三类。模型一[图4(a)]的第一层为全风化层,厚度为50 m;第二层为强风化层,厚度100 m;第三层为中风化层,厚度为450 m。模型二[图4(b)]的第一层为全风化层,厚度为20 m;第二层为强风化层,厚度为80 m;第三层为中风化层,厚度为500 m。模型三[图4(c)]的第一层为全风化层,厚度为20 m;第二层为强风化层,厚度为480 m;在强风化层上部残留一个球形的中风化花岗岩体,垂向厚度约为200 m,顶部与全风化层相连。各层花岗岩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见表1。在工程地震勘探中,检波器排列长度一般较短。本研究模型的长度远远大于排列长度,主要是为了布置数量众多的震源。

表1 不同风化程度花岗岩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

图4 三个不均匀风化花岗岩模型

2.2 随机震源

被动源地震模拟需要大量震源。这些震源激发的空间位置,频率、出现时间和振幅须满足一定的随机性。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模拟地震波传播并记录,必须对这些参数的分布范围进行控制。5 000 个随机震源的参数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震源的激发位置在水平方向分布较均匀,在垂直方向分布在地表以下50 m 范围内;震源主频相对较低;延迟时间分布范围约为250~750 ms。这5 000 个随机震源在模拟之前确定,因此在三个模型的模拟中,震源参数是一致的。

图5 震源参数直方图

2.3 波场快照

波场快照能够展示地震波在模型中的传播特征,对观测系统的布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个花岗岩模型在50 ms 时刻的垂直速度分量的波场快照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在不同风化程度的花岗岩地层和岩体中地震波场具有明显不同。这说明地层速度的变化,对波传播具有重要影响。

图6 三个模型在50 ms时刻的垂直速度分量的波场快照

2.4 时间记录

在地表附近记录速度垂直分量形成时间记录。在数值模拟中,地表每一个网格点都可以是接收点,从而形成高密度的地震记录。三个模型垂直速度分量的时间记录如图7所示,由于模型长度达3 000 m,记录道数多,图中按一定的间隔显示了模型中部约2 000 m 范围内的记录。由图7 可知,不同的花岗岩地层模型,时间记录存在差异,但在波形图中并不明显。三个模型记录两两相减结果的波形如图8 所示,表明三个时间记录存在明显差异。

图7 三个模型垂直速度分量的时间记录

图8 三个模型时间记录的两两差值

3 结语

在我国东南部山地丘陵地区,浅层风化花岗岩地质体的勘探是道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在道路改扩建工程等背景噪声强烈的地区,被动源面波勘探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构建了三个不均匀风化的花岗岩地层二维模型,设计随机震源,采用弹性波方程正演,获得了被动源地震记录和波场快照。当模型结构发生变化时,波场快照和地震记录均存在明显的变化,表明被动源记录对模型的响应特征不同,能够反映不同模型的特征。

猜你喜欢
风化层波场边界条件
岩质边坡风化层的关键滑动面及其稳定性研究
近地表速度模型精度影响分析
一类带有Stieltjes积分边界条件的分数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正解
带有积分边界条件的奇异摄动边值问题的渐近解
弹性波波场分离方法对比及其在逆时偏移成像中的应用
流域风化层雨洪调蓄生态机理
交错网格与旋转交错网格对VTI介质波场分离的影响分析
基于Hilbert变换的全波场分离逆时偏移成像
坡度在岩石风化层解译中的应用
旋转交错网格VTI介质波场模拟与波场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