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2023-11-10 08:57李新红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7期
关键词:五年制课程标准课程体系

李新红

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图书馆 南京 211135

0 引言

江苏五年制高职历经20 多年的蓬勃发展,在校生人数和专业数均得到大幅增加,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而面对拥有近200 个招生专业和近20 万在校生的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职业技能与信息素养融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升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建立起适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的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1 国内外信息素养研究现状

1.1 国外信息素养研究现状

“信息素养”是指全球信息化背景下人们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首次提出信息素养概念,在随后20 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信息素养已与终身学习息息相关。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素养内涵亦在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中逐渐趋于完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也是目前为止较为权威的解释是2000年1月由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标准委员会制定的高校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质标准,该标准共有5 条,其中包含22 个成绩指标。2015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理事会对《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进行更新,通过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

目前,美国大学图书馆制定了信息素养教程[1],该教程共分为选择一个研究课题、分析课题信息需求、制定检索策略、开展信息评价、引用信息五个模块。在国外高校中,提供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有课外、课中、课内和独立课四种教学方式。许多高校以信息素养标准为基础和指南来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例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信息素养学会出版的信息素养标准被新西兰的全部八所大学和澳大利亚的许多高校所采用。

1.2 国内信息素养研究现状

为推进职业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国家出台了系列有关信息素养方面的政策文件。其中2018年《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的基本目标为通过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普遍提高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提升师生信息素养;2019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又提出职业教育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加大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适合学生特点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

同时,在政策宏观指导下,我国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张倩苇[2]在《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一文中认为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三部分构成,并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提出7 点建议。陈维维等[3]在《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及培养》中提出了不同层次信息素养培养的一般要求和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具体思路。根据中国知网数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国内学者年均发表以“信息素养”为主题的论文3 000 余篇,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之一。而中国知网中主题同时包括“信息素养”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论文年均不足10 篇,主题同时包含“信息素养”和“课程体系”的论文468 篇,主题同时包含“信息素养”和“五年制”的论文共计8篇,其中与学生信息素养相关的仅有吴耀宇等撰写的《五年制高师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和张旭光撰写的《五年制高职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问题初探》;主题同时包含“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和“五年制”的论文共计1 篇,高等职业教育尤其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信息素养课程体系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研究空间。

1.3 江苏五年制高职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概述

2020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印发了《数控技术等55 个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将“信息素养”“计算机应用知识”“具有信息技术应用及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分别作为毕业生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为实现学生上述素质、知识和能力目标,《方案》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实现目标的主渠道,但《方案》中信息技术课程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内容与课程目标和要求提及的信息素养不匹配,可执行性不强;同时有9 个专业将信息检索与利用、医学文献检索、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等课程信息检索类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占人才培养方案总量的16%。

2 五年制高职信息素养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五年制高职是以专科学历层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职业教育。由于五年制高职学制的特点,学生均在校期间完成从未成年到成年人的成长变化,面对“互联网+”,要让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不仅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科学设置信息类课程体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显得尤为必要。

2.1 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2.1.1 全面把握信息素养内涵的原则

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明确教育目标是构建课程体系的前提,为此,在构建课程体系前必须对信息素养内涵进行全面把握,根据国家相关教育政策和近年来全国高职高专信息素养大赛相关内容,厘清五年制高职学生信息素养中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三个方面的内涵和外延,为后续研制课程标准奠定基础。

2.1.2 体现五年一贯制特色原则

五年制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并不完全等同于高中起点大专学生的信息素养,由于在五年学习周期内,五年制高职学生正处于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阶段,他们不仅要在同一所学校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也需要完成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转变,尤其是借助“互联网+”开展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在此阶段养成,这就决定了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将专业素养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有机融合起来,突出五年一贯制特色,吻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使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提出的要求。

2.1.3 系统性与分层递进的原则

课程体系并不是课程的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育目标,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统筹设计。在信息素养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要兼顾课程的前后衔接、学生学习特点、学生学习能力养成规律等多个方面,形成科学的、适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的、可实施的课程体系。

2.2 信息素养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上述三个原则,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通过对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和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研读分析,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相关要求及未来社会发展趋势, 我们构建了涵盖走近图书馆、信息技术、信息安全基础、文献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与利用、“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6 门课程164~224 学时的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其中一年级开设走近图书馆、信息技术两门课程,从图文编辑、数据处理、数据报表编制、网络应用、小型网络搭建、实用图册制作、个人文稿制作、数字媒体应用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二年级开设信息安全基础课程,从信息安全常识、信息安全防范基本方法、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信息安全保护等方面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使其具备基本信息道德;三年级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程,从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网络信息检索、专业文献信息检索等方面提高学生的通用信息检索能力;四年级开设信息分析与利用课程,从网络信息搜集与整理、文献综述格式与写作技巧、毕业设计写作技巧、信息资源的评价方法及操作等方面提高学生使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五年级开设“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从大数据基础知识、人工智能基础知识、机器人基础知识、网上经营技巧与方法等方面提高学生创业就业能力。

3 五年制高职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实践

学校自2002年开设第一个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以来,已经形成了覆盖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土木建筑大类、电子与信息大类、装备制造大类、交通运输大类、财经商贸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的共计17 个五年制高职专业。为适应未来社会人才培养需求,学校在江苏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原有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涵盖的200 余学时的公共选修课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并积极开展了系列教学实践。

3.1 建立学校信息素养教育工作机构

为提升学校师生信息素养,将学校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由教学校长牵头,图书馆、教务处、人事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二级院系共同组成的工作小组,其中图书馆负责信息素养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制定、任课教师安排、线上课程资源建设、各级信息素养大赛、专题讲座等系列工作;教务处负责人才培养方案与信息素养课程体系融合、专家论证、校本教材立项验收等;人事处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和考核工作;二级院系负责院系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学生信息素养中专业对应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协同研发等工作。

3.2 做好信息素养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融合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过程的纲领性文件,在学校信息素养课程体系构建之初,图书馆联合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构建了涵盖入馆教育、计算机基础知识、文献检索、信息安全与道德四门课程的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初稿,并在与教务处、专业负责人多次磋商研讨的基础上,最终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了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比如在学校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人才培养中,我们设置了走近图书馆、信息技术、文献检索与利用、信息安全基础、珠宝专业文献检索与利用五门课程;而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我们设置了走近图书馆、信息技术、文献检索与利用三门课程。

3.3 研发相关课程标准,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实践

3.3.1 课程体系实施策略

按照“体系构建—课程负责人确定—师资队伍培养—标准研制—资源开发选用—线上线下教学—效果评价—课程完善”逻辑,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和“必修课+选修课+讲座”混合形式,教学团队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校本实践。比如在“走近图书馆”课程实施过程中,图书馆馆员录制了图书馆宣传短片、图书馆使用指南、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技巧,搜集了图书馆发展历史、南京图书馆和特色书店攻略等,完成了对2 000 余名新生的入馆教育,并将“走近图书馆”课程学习成绩与读者证的办理进行有机衔接,使新入学学生对学校图书馆及其资源有一个初步认识,缩短了新生借阅证办理周期,增加了学生的归属感。

3.3.2 课程实施成效

课程教学团队按照既定策略,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首先,为有效推进信息素养课程落实,规范课程教学内容,目前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团队搜集了大量参考资料,研发了六门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采用“基础模块+拓展模块”格式,增加了学校各专业在课程落实时的灵活性;其次,根据研制的校本课程标准,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二级院系共同研制线上课程资源,目前已完成信息素养课程体系中五门课程线上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实践。通过课程实践,学生办公软件资格证书取证率100%,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一次性通过率87%,通过率比2020年前提高17%,在省级高职高专信息素养大赛中获奖3 项。

4 五年制高职信息素养教育展望

通过近两年的课程实践,学校信息素养教育逐步走向规范。为了让信息素养课程更好地服务学生专业发展,使五年制高职信息素养教育更加具有推广价值,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1)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在现有课程体系中,除信息技术外,其余课程的课标均未形成国家或省级范式,为保障课程实施成效,各学校应结合专业和学生学习特点,制定相关课程标准,使课程教学和评价有据可依;2)进一步完善课程相关资源,采用“校本开发+外部引入”的形式,形成符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的课程学习资源库;3)进一步推动课程学分制改革,通过开展讲座、参观、做项目任务、撰写论文等多种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获取相应的学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4)进一步加强课程评价体系建设,加强实施过程质量的监控,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信息素养课程真正服务广大学生。

五年制高职教育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产物,其教育对象处于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两个关键成长转型阶段,单纯依靠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门92~132 学时的“信息技术”课程来完成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显然存在不足,也不符合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信息素养的养成规律,为此,根据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点进行信息素养课程体系构建、实施和研究越发显得迫切,因为信息素养关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猜你喜欢
五年制课程标准课程体系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CBS教学模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的应用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