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机务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实践类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2023-11-21 07:08王文毕敬腾张晨亮汪兴海李香宇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7期
关键词:机务育人思政

王文 毕敬腾 张晨亮 汪兴海 李香宇

海军航空大学航空基础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0

0 引言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从业者在从业过程中表现的综合品质。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场上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培树学生的职业素养[1-2]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之一。以课程为依托对职业素养进行培树,可以将专业知识的传授、能力和技能的锻炼、职业素质的养成融合为一体,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应该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其他课程利用起来,发挥其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但是以往仅个别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对职业素养关注较多,基础类课程对职业素质的培养关注较少[3-4]。然而,在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程中引入职业相关的思政元素,恰恰是典型的“靠前”价值观培养,不仅有利于素质养成,对整个专业学习过程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应该予以重视。

以机务专业为例,该类专业针对航空保障、维护类等重要工作岗位,其针对的职业岗位非常重要,装备技术水平高且更新快,职业素养要求高。

为此,本文以机务类专业学生为对象,分析培养需求,研究基础实践类课程的特色和思政优势,探讨在基础实践类课程中进行职业素养培树的模式和方法。

1 机务素养的内涵和培养需求

航空是典型的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的行业。航空机务类专业培养服务于航空系统运行的技术人才,是包括航空机械、液压传动、航空动力、电子、仪表等学科群的一大类专业,其针对的机务类岗位以飞机使用、维护、保障为工作内容,是航空体系的重要部分。机务工作直接决定飞行的安全、体系运行的效率。因此,机务人才需要极高的职业素养。针对机务职业素养内涵已有一些研究工作[4-6],结合多年的培养经验,本文将机务职业素养归纳为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等要素。

1.1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在工作中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机务工作的职业道德主要内涵如下。

1)遵章守纪:对所从事机务岗位的法规和制度有发自内心的敬畏;具有遵守航空法规、机务规章的自觉性。

2)高度的敬业精神:机务岗位服务于飞行活动,机务从业者需具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从业者忠诚于职业选择,进而体现为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1.2 职业思想

职业思想是对所从事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可以分为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

1)职业意识:机务工作在体系运行中既是基础性的工作又决定飞行的安全和效率,因此必须有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机务工作视航空法规为工作的准则,必须具有严格的法规意识;机务工作服务于飞行,必须具有服务意识。

2)职业态度:自我认同和职业认同是构成积极的职业态度的基本内容,由此可以形成机务职业基本的价值观;机务岗位是一个岗位体系,职业精神中也包括个人提升、事业发展的规划;职业态度最终形成将自身和岗位融合的专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1.3 职业行为习惯

职业行为习惯是指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而养成的极富职业特点的工作习惯,良好的职业习惯是机务职业素养的重要内涵。

1)个人工作习惯:机务工作涉及大量现场和时效性的工作,因此从业人员必须具有果断的工作执行力;所从事的工作涉及的部门多,工序复杂,因此必须有始有终,所有工作具有完整的闭环;机务工作直接决定复杂航空装备的安全运行,因此必须具有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

2)自我管理习惯:机务人员需要对工作和事物有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要求具有很强的行为自律能力。岗位工作性质决定职业素养中还需要有较强的心理管理能力,以应对紧张而繁重的工作带来的压力,减少心理波动对工作的影响。

3)沟通和团队协作习惯:机务工作往往涉及多专业、多人员协同,也涉及和勤务专业的合作,因此需要具有团队意识和沟通协调意识。

1.4 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做好一个职业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1)知识和技能:机务工作首先需要具有航空、维护以及相关专业的知识,这是进行工作的基础;维护保障是机务工作的基本形式,需要具有相关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和航空维护保障专业技能。

2)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由于航空装备在不断更新,机务人员还需具有适应装备更新要求的终身学习能力;为能够和职业发展相匹配,需要有自觉学习的习惯。

对机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认知和认同自己的专业与相关职业岗位是职业素养培树的前提,影响职业思想、职业道德等职业素养的形成,而职业意识、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则是构成职业素养的基本要素。

由以上分析可知,职业素养是有机的整体,职业素养的养成伴随学校教育阶段、岗位实习实践阶段、工作阶段等过程,学校阶段的培养是“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此外,机务职业素养的内涵由各个要素构成,各种理论和实践课程均可以对某些要素进行培养。每门课程的思政均需放置到专业、行业、职业的背景中去考虑,在职业素养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从而促进机务职业素养的形成。

2 电子技术综合实践课程分析

电子技术综合实践是机务专业一门基础实践类课程,涵盖电子基础实践、常用电子元器件识别与仪器仪表使用、电子作品设计基础、电子作品硬件制作和调试、电子作品软件设计和调试等实践内容;培养学生元部件认知、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电子作品硬件设计和制作、软件编程和仿真、软硬件联调和技术文件编写等实践能力[7]。

在机务类专业中,尤其是航空电子、测控、仪表等专业,电子技术综合实践是专业课程之前重要的实践性基础课程[8-9]。首先,各个专业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正处于学习专业知识、认知专业的初级阶段,其形成的各种感性认知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素养的养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该类课程讲授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基础实践动手能力,与机务类专业未来的工作岗位有较好的继承性和相通性。以往该课程重点聚焦在电工电子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训练上,对职业素养的培树没有展开系统的研究和实践,这正是该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方向。

但是也应该注意到,无论是电子技术综合实践课程的知识还是基本技能,相对机务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课程思政改革中如果生硬地将课程和工作岗位、专业技能直接关联也是不切实际的,不仅会影响课程本身的授课内容和应有的主线,还起不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思政效果。

3 课程思政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在机务类专业的电子技术综合实践课程中进行职业素养培树需要合适的模式和方法,并且思政改革和职业素养的各种要点不可能面面俱到。具体来讲,基础实践类课程应以引导学生认知专业、认同职业为基础,进而奠定遵纪、敬业的职业道德基本素质,并逐步培养相关的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思想、职业技能等重点要素。

与以上指导思想相对应,本文对该课程进行思政改革,提出教学氛围育人、行为过程育人、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育人的课程思政模式。

1)教学氛围育人模式:从教学实施环境、课程实作设备到教师引领等多方面构建对专业和职业的认知环境,学生通过积极氛围认知专业,形成正确的职业思想。

2)行为过程育人模式:从实践课程个人自学和动手实践到团队合作、角色当担,培养制度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养成基本的工作习惯、管理习惯和学习习惯。

3)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育人模式:以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为主线,挖掘思政元素,寻求职业行为、职业技能训练的切入点,建立思政案例库,在课程教学全过程培树机务素养。

4 思政实践案例

结合课程的执行,机务专业的电子技术综合实践课程对机务职业素养的培树以教学氛围育人、行为过程育人、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育人的模式展开实践。

4.1 以充满正能量的教学氛围提高专业认知和认同

课程组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发挥两方面氛围的作用。

其一是“硬环境”氛围。实践类课程以实验室学生实作为主要形式,为此承担该课程的实验室除常规实验室布局外,在设备陈列上专门针对机务专业安排有航空仪器设备样品,使学生有了解专业的兴趣。在宣传展板的设置上有意识地增加航空机务一线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通过实作环境引导专业的认知。

其二是“软环境”氛围。通过强调实作实践的重要性,展示优秀作业作品,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围。促进学生动手习惯、能力、欲望的养成,逐步接受机务工作的实际操作维护的工作内容。此外教师在实作课程上有计划地将知识与实作项目和航空机务技术建立联系,激发学生对机务工作涉及的技术问题的兴趣,通过了解装备背后的技术原理增进对工作重要性和意义的了解,增强对专业、岗位的认同。

4.2 以科学的实践组织培养机务意识和习惯

教师加强实践课程的全流程组织,尤其是实践环节严格按照准备、展开、实作、撤收、归零的全流程执行。在日常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和制度意识,并养成有始有终、工作有条理的良好习惯。

对独立完成的实作项目坚持复查和考核落实到人,培养学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独立担当意识。对复杂的团队完成项目,鼓励学生在分组中轮流担任各种角色,完成不同的实作任务,以小组成绩作为个人成绩,培养团队意识。

充分发挥课程执行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从对技术和原理的认识、对自己岗位的认识、对专业的认识等方面,以自己的言行,带动学生养成敬业和奉献精神。

4.3 以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培养机务素养

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始终是课程教学活动的主线,因此,电子技术综合实践课程注重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应用、知识延伸、习惯养成等方式,形成多种类型的案例库。

案例类型一:机务案例的引入。

例如在安全用电环节引入××机型飞机飞控模拟计算机损坏故障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最终找出静电这一故障诱因,既培养学生在课程实践中对安全用电的敬畏心,又使学生在以后岗位上维护装备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安全第一”,从细微处着手,避免出现事故,形成岗位安全意识和缜密的工作作风。

案例类型二:课程知识点和实践体验的延伸。

例如由焊接五步法顺序的不可颠倒性,说明机务工作必须严守规范;以一个焊点的焊接质量不佳可能导致整个电子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的案例,使学生了解机务工作无小事,疏忽任何细节、违反任何规则都可能导致事故,进而形成法规和规则意识。

案例类型三:以技能训练培树行为习惯并提升认知。

例如,电子元器件的工作特性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环节使学生明确电子设备中任何一个元器件出问题都会导致系统故障甚至是安全问题。通过扎实做好实践操作的每一步骤,培树学生严谨细致的行为习惯和责任认知,同时,也奠定机务工作必需的一些职业技能基础。

案例类型四:以知识点的综合培树全局意识和团队意识。

例如电子作品制作环节的综合性很强,需要多人合作,从识别元器件、测量元器件参数,到正确认知PCB 板、掌握电路板焊接流程、控制焊接质量等多个环节合格才能保证电子作品正常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导致整个系统调试失败。利用这一过程引导学生建立全局意识,深刻体会综合实践过程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以上改革实现了电子技术综合实践课程和思政的融合。该课程近三年的实践表明: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认知、认同机务专业,有很好的专业归属感。在顺利完成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意识水平具有较大提升,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岗位任职奠定了职业素养基础。

5 结束语

1)机务素养内涵丰富,其学校阶段的培养必将涉及各个环节和各门课程,课程思政需要放置到专业、行业、职业的背景中加以考虑。

2)实践类课程可以发挥其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的优势,采取氛围育人、行为育人、知识育人等多种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育人是实践课程思政的重点,建设各种类型的课程思政案例库是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机务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机务联系电路设计实例分析
机务管理模式下提高货车列尾装置作业效率的研究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机务检修质量管理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车辆机务技术管理保障运输安全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