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现状的分析,论述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思政观念的方法,阐述中职语文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中小说篇目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以《项链》为例具体分析采用“一点二线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方式在小说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策略,并反思教学过程,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课程思政 中职语文 小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6-0116-05
小说是一种重要的文体,也是中职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情节、描写环境反映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一篇或是一部优秀的小说作品就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状况、人们的精神状态、作者的思想感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子和深厚的哲理情思。因此,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小说的思想意蕴,通过开展小说教学落实中职语文课程思政,让学生通过小说这面镜子观察社会、体悟人生,从而不断升华自己的境界、完善自己的人格。
然而,据笔者总结分析,目前中职语文小说教学仍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部分中职语文教师还没有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不愿意费时费力深挖语文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从而导致语文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深,难以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思政教育功效。二是虽然有部分教师已经进行语文课程思政的探索,但是由于没能找到科学的施教路径,往往只是在授课过程中比较机械地开展思政教育,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学方式不够灵活、生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语文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尤其是对小说教学而言,一方面由于小说大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社会背景,具有较大的分析难度,中职生通常难以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由于中职生语文学习基础较弱,小说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因此有不少教师更加不愿意费心费力在小说教学中落实语文课程思政。要想改变上述教学状况,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思政观念,激发实施课程思政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要科学、系统地挖掘教材中小说篇目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让教学有据可依;最后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说教学在落实思政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深化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内涵。
一、观念先行:树立正确的课程思政观念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也是各种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直接操作者。因此,在中职教育阶段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关键是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思政观念。尤其是对中职语文小说教学而言,过去许多教师认为小说教学只要教会学生小说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思路、学会欣赏小说即可,并不认为需要从小说文本中挖掘思政教育元素,落实课程思政。正是因为语文教师对课程思政认知不足,甚至存在偏差,从而导致中职语文小说教学流于形式、流于表面。
如,笔者通过对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语文教师进行访谈,发现有87.00%的教师认为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就是要抛开语文学科知识教学,以思政教育内容替代学科教学内容。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目前仍有不少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关系,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课程思政、为什么要开展课程思政、如何落实课程思政,而且担心课程思政会“喧宾夺主”,使语文课程变成思政课程,从而抹掉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最终将学科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割裂开来,导致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出现“两张皮”的现象。
(一)何为正确的课程思政观念
树立正确的课程思政观念是实现课程思政的基础。笔者认为,正确的课程思政观念是指教师要正确认识课程思政对中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时刻紧绷课程思政这根弦,并通过合适的结合点、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正确的课程思政观念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教师要在坚守学科教育之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學科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并依据学科教学的需求,将这些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二是教师要有课程思政的意识,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内容、合适的时机,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科教学。
就中职语文小说教学而言,教师首先要有在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有机会就适当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随意为之;其次要对教材中所收录的小说作品进行系统分析,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然后将思政教育融入小说教学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并非要刨除语文学科的“根”,完全以思政教育内容取代学科教学内容,而是要在保持并发扬学科教学特性的基础上,将思政教育的养分融入学科教学的土壤,以思政教育为根本指导,不断深化学科教学的内涵,强化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二)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课程思政观念
中职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思政观念,除了需要学校从营造氛围、加强学习等方面予以支持,还要从强化内因方面着手,通过自身的学习、实践,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反复循环、螺旋上升过程中,真正理解课程思政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中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
在具体实践中,首先笔者通过观看名师、专家关于课程思政的专题讲座,以较为全面地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意义、思路和操作方式等内容,在心中播下课程思政的种子。其次,笔者通过职教云平台、教学通平台等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搜集名师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视频,通过学习名师的教学语言、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活动设计方式等,尝试总结比较适合笔者所教授班级学生学情的课程思政方法和操作路径。接着,笔者通过课堂教学实操尝试这些方法和路径,再结合教学实操出现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开展学习,尝试寻找语文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最佳路径和结合点。通过这样反复学习、反复实践的过程,笔者对实施课程思政的积极作用有了正确的认识,对如何有效实施语文课程思政有了深刻的理解。
落实立德树人是每门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培养大国工匠目标的根本路径。而要实现这一育人目标,教师必须清楚认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课程思政观念,并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落实到中职语文小说教学中,语文教师既要掌握书中之“道”,又要参悟新时代的“道”,要有意识地探索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积极主动地从“教书匠”向“教育者”转变,从而让小说教学走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并重的轨道,不断提高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二、内容导向:深挖小说篇目的思政教育元素
可以说,语文学科处处是思政、处处可思政。尤其是对小说而言,这类文体是通过人物塑造、事件再现而传达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哲思,在许多优秀小说篇目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中职语文教师要具备善于发现的眼睛,充分研读、理解教材,找准课程思政教育的着手点和着力点,让思政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一)关于中职语文教材的分析
目前,我校语文学科教学使用的教材,是由倪文锦、于黔勋等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这套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共设十二个教学单元,选录现代诗歌、古诗文、小说、散文、写景文、记叙文等相关文章,其中共选录小说(小说节选)八篇,分别是上册第三单元中铁凝的《哦,香雪》、莫泊桑的《项链》、孙犁的《荷花淀》、阿城的《棋王》(节选),下册第五单元中沈从文的《边城》(节选)、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节选)、兰晓龙的《士兵突击》(节选)、茹志鹃的《百合花》。这八篇小说既有表达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文章,又有书写热爱家乡、报效祖国情怀的文章,也有体现高尚人格、乐于奉献精神的文章。
如,沈从文在著名短篇小说《边城》中这样写道:爷爷“活了70年,从20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50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五十年的日复一日,爷爷每天都做同样、单调的事情,但从不厌倦、从没放弃。爷爷这种不浮不躁、不求名利,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付出,只为方便别人、不求回报的精神,正是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应具备的朴素品质和职业情怀。反观当下部分中职生,往往会因为知识学习的枯燥、技能训练的辛苦而渐渐懈怠,更有少部分中职生在前行道路中迷失自我。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有效将《边城》中爷爷那种精神渗透到学生心中,就能起到很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二)关于小说篇目课程思政元素的分析
为了更好地对八篇小说篇目进行系统解读,更清晰地呈现这些篇目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笔者对这些篇目进行了深入研读,并以树立正确“三观”、根植爱国情怀、培养人格精神等三个方面为标准,从中提炼出了每一篇小说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这些思政教育内容巧妙无痕地融入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全过程,避免思政元素的生搬硬套,才能更加有效地落实课程思政,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由表1可知,在《语文(基础模块)》这套教材中,选编了《哦,香雪》《项链》《荷花淀》等小说和小说节选,这些小说都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是落实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如通过学习沈从文的《边城》,学生可以从“爷爷”的身上体会到对初心的坚守、对群众的奉献,有利于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奉献社会的精神;通过学习莫泊桑的《项链》,学生可以从女主人公马蒂尔德身上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自尊、自重,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懂得自尊、自律、自爱;通过学习兰晓龙的《士兵突击》(节选),学生可以从许三多身上感悟到坚持、坚韧、拼搏精神的可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互助精神及坚韧品格、不屈精神。由此可见,中职语文教师应该从这些篇章中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并将之有效融合课程教学,从而不断丰富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当然,在挖掘小说篇目的思政教育元素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适度原则,即要深度体会、感悟作者通过小说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而不能脱离小说、作者本身进行过度挖掘,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润养,也不利于学生对小说本文的理解和鉴赏。
三、科学施教:探索在小说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策略
据笔者观察,不少语文教师不重视课程思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思政教育是游离在学科教学之外的附加行为,认为思政教育与学科教育是两回事,找不到有效的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方法。因此,笔者认为,要想解决语文课程课程思政效果不佳的问题,教师只有探索出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并结合课程教学实际、学生学情,运用相关模式开展课程思政,才能达到预期的思政教育效果。
(一)“一点二线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方式的概述
为了有效解决教“無从下手”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及小说教学实际,认为可以通过“一点二线三阶段六环节”的教学方式,有效落实小说教学课程思政的目标。其中,“一点”是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坚定思政培育方向,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二线”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线和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线,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与学相依相存,辩证统一,才能在课堂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和学生的创造性;“三阶段”是通过课前导学、课中探究、课后延伸三个阶段,最终实现教学过程全要素、各环节的有机联结,实现德育渗透;“六环节”是导学、参与、互动、生成、反馈、提升等六个环节,各环节层级推进,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获得感,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锤炼品质。下面,笔者以莫泊桑的《项链》教学为例,具体论述“三阶段”和“六环节”的施教策略和操作流程。
(二)“一点二线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方式的施教策略
一是在课前导学阶段。笔者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项链才算是最漂亮的?教师通过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实现了“六环节”的“导学”和“参与”环节。然后,笔者布置“请你从家中找一件你认为很珍贵的物品,思考这件物品为何珍贵,并在课堂上向同学介绍这个物品,说明珍贵的原因”的课前学习任务。通过思考问题和预习任务,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集体分享中,真正理解“漂亮”“珍贵”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在课堂分享时,一名学生介绍了一根普通的银项链,那是该生的爷爷为奖励他能够独自上学而送的礼物,这根项链虽然很普通却是爷爷一锤一锤亲手打造,倾注着爷爷对该生的深沉的爱。另一名学生则展示了自己的绘画作品,这幅画作虽然还比较稚拙、绘画技巧也并不十分高明,却是该生想成为设计师的梦想的承载,反复17次修改、完善,体现了该生对梦想的执着追求。通过这样的课堂分享活动,学生渐渐明白这样的道理:漂亮、珍贵并不等于价格昂贵,那些承载着爱和梦想的普通物品,也能成为我们所珍爱、珍重的物品。如此教学,为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奠定了基础。在课堂交流反馈中,有效落实了“六阶段”的“互动”环节。
二是在课中探究阶段。笔者通过问题引导、展示互动、交流评价,有效落实了“六环节”的“参与”“互动”“生成”和“反馈”环节。如在引导学生赏析《项链》中“晚会的日子到了,路瓦栽夫人得到成功……”这段文字时,笔者首先提出问题:玛蒂尔德戴着借来的项链参加了晚会,她得到了所有男宾的注视,部里机要处的人员都想与她共舞,就连部长也不例外,你觉得她成功了吗?其次,笔者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在各小组完成组内讨论的基础上,笔者布置各小组绘制思维导图,然后开展全班互动交流活动,每个小组轮流上台展示,其他小组则对展示小组的展示内容进行或质疑、或补充,并在分享过程中生成新的思考问题,再针对新问题进行集体研讨、学习、展示,让学生在广泛“互动”中“生成”新问题、新知识。再次,笔者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总结性评价,并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针对学生学习存在的困惑、疑难提出解决办法,通过多元化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效。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笔者设计了“作为新时代人才,我们应该如何秉持和宣传正确的价值观”这样的思考问题,由各小组学生先进行组内讨论,再开展组间探讨。
三是在课后延伸阶段。笔者设计了如下任务:请你以个人或者团队的形式,完成《项链》学习体验简报。通过有效的课后训练,落实了“六环节”的“提升”环节。在课后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交出了丰富多彩的作品,有的学生设计了改造玛蒂尔德及丈夫的计划书,有的学生用漫画形式批判爱慕虚荣的社会风气,有的学生则给马蒂尔德写了一封题为《浪子回头金不换——致玛蒂尔德》的书信,等等。
四、总结反思:关于在小说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改进建议
通过采取“一点二线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方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小说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分析小说、鉴赏小说的能力。过去,在开展小说教学时,多数时候是由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学习,学生虽然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小说鉴赏手法,但是不能灵活运用到实践中,而且大多数学生也不喜欢进行文学阅读。通过采取新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加大了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渗透力度,有效地落实了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去,教师由于找不到比较有效的语文课程思政路径,往往忽略了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或者是简单处理而收不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一点二线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方式既明确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教学要点,又明确了每个教学阶段、每个教学环节所要落实的教学任务,具有主线清晰、目标明确、容易操作等特点,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热情。
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有部分教师因为过于依赖“一点二线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方式,产生了教学思维定式,从而又出现了教学比较模式、刻板,语文课程教学与专业教育对接不紧密等问题。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建议教师可以从创设小说教学情境、促进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对接等方面着手,探索更为鲜活灵动的教学方式,从而充分发挥“一点二线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方式的作用。
一是创设生动的小说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共情悟理。如在教学《百合花》一课前,笔者请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军人录制一段视频,由老军人给学生讲当年的峥嵘岁月、战争中发生的感人故事,然后在上课时播放给学生观看。老军人铿锵有力的字句,饱含真情实感的讲述,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学习《百合花》的真实情境,引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极大兴趣,而且深深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深刻地了解战争岁月的艰苦,以及中国军人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很好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又如在教学《士兵突击》(节选)时,笔者要求学生先自行阅读,然后根据阅读的理解创编课本剧,为学生创设深入文本、感受人物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演绎过程中深刻理解人物形象。同时,为了做好课本剧演绎,学生阅读了整部长篇小说,对军人故事、军旅生活、军中战友情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无形中渗透了生命教育。
二是加强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对接,深化课程思政内涵。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学生既要学习专业技能,又要学习通识文化。语文课程作为所有专业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文化基础课程,教师应主动与专业课程教学对接,将语文学习与专业学习有机融合。笔者所执教的学生为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而研发制作数字故事是该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技能之一。因此,在教授《项链》一课时,笔者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便给学生布置了制作数字故事的学习任务。其中,有一个学习小组制作了题为《玛蒂尔德的泪与笑》的数字故事,这个故事以马蒂尔德的一生为时间轴,讲述了马蒂尔德一生的遭遇,以及她最后对人生的理解和体悟。为了完成这一数字故事,学生自主解读文本、构思故事、设计脚本、寻找素材(手绘玛蒂尔德前后变化的形象图),最后动手编辑制作,实现了语文学习与专业学习的有机融合,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一次有益的锻炼,而且在合作制作数字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获取、鉴别、使用互联网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立德樹人是每一门课程、每一个专业都必须坚定不移地完成的根本任务,而蕴含着古今中外各种文化结晶的语文课程,更是进行学生思政教育的天然载体。中职语文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实施语文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着力从散文、诗歌、小说等文体中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积极探索落实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全面培养德才兼备的中职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倪文锦,于黔勋.语文(基础模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李加永.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挖掘和应用德育教学资源的实践探索:以沈从文小说《边城》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0(4).
[3]蒋蓉.中职语文学科的小说教学探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2).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职语文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以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为例”(GXZZJG2021B26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包丽群(1989— ),广西博白人,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教学。
(责编 蒙秀溪)